小国丽影——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

2016-03-10 03:52撰文陈琳汾
海洋世界 2016年1期
关键词:米开朗基罗梵蒂冈教皇

撰文|陈琳汾



小国丽影——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

撰文|陈琳汾

“先知之地”梵蒂冈

袖珍之国梵蒂冈,面积仅有0.44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它坐落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城西北角的高地上,领土主要包括圣彼得广场、圣彼得大教堂、梵蒂冈宫和梵蒂冈博物馆,梵蒂冈古城墙是其国界的标志。这里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降水量冬季多于夏季,是典型的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

在还未建城之初,这里是一片出产酸酒与巨蛇的沼泽地,它作为动植物的乐园,并不适宜人类的活动。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皇太后命人将湿地的存水抽干,在此建立起皇家园林。公元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逐渐衰亡,罗马城主教趁此对罗马的土地进行掠夺。到6世纪,罗马城主教获得罗马城的实际统治权,并自我宣称为“教皇”,梵蒂冈宫正是于此时建造。公元8世纪,法兰克宫相丕平(Pepin)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篡夺王位,创立加洛林王朝。丕平即位后,为酬谢教会相助且履行二者间“互相协助,互相保护”的盟约,两次出兵意大利,将伦巴第人打败。公元756年,丕平将征服的意大利和罗马的部分地区,共计22个城市献给了罗马教皇,史称“丕平献土”。这一事件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之后教皇势力不断膨胀,最盛时期所辖领土超过4万平方千米。梵蒂冈宫成为教皇主要住所是在1377年,到15世纪,梵蒂冈城墙、梵蒂冈图书馆和西斯廷礼拜堂又被建造。16—17世纪圣彼得大教堂的重建,使梵蒂冈成为罗马教皇进行政治与宗教活动的中心。但在1861年,意大利王国被建立,其统一的步伐使罗马教皇的领地受到威胁。1870年意大利完成统一,意味着教皇国的消亡。虽然1871年意大利政府颁布法令,宣布教皇人身不可侵犯,享有外交特权,允许其对外自由来往,并给予年金,但被教皇所拒绝,二者间的矛盾依然没有得到解决。直到1929年2月11日,《拉特兰条约》(亦称《拉特朗条约》或《拉特朗协定》)签订,意大利承认梵蒂冈为主权国家,国名全称为梵蒂冈城国。这意味着延续长达11个世纪的教皇国正式灭亡,同时其与意大利之间的纠纷也宣布正式解决。

百年沧桑大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其标准名为圣伯多禄大教堂,圣彼得为其英语的俗译。它是基督教大公教会(天主教会)的教堂,大公教会教徒的朝圣地以及梵蒂冈罗马教宗的教廷,位列五大教堂之首,是世界最大的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最初并不是今天这样。公元4世纪,君士坦丁大帝将基督教定为国教,并在耶稣十二门徒之首的圣彼得的墓地上建了一座教堂,这便是最初的圣彼得大教堂。它拥有一个宽敞的前庭院,许多重要人物都曾在这里举行过葬礼。后来经过历史的风雨和战争的洗礼,教堂渐渐失修甚至被弃置。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权大于神权的宣言让教皇更加注重自身权益的巩固。当时的教皇尤利二世决心将破败的老教堂拆掉,在原址重建。在他的设想中,一座更宏伟华丽的教堂将光耀罗马,同时记载着他自身的丰功伟绩,永垂不朽。

圣彼得大教堂的设计自然而然成了当时建筑设计师们竞相关注的焦点。建筑师布拉曼特幸运地成为大教堂的第一任设计师。1506年,教皇尤利二世亲自为大教堂举行奠基仪式。布拉曼特设计的教堂平面为希腊“十”字形,在“十”字的正中覆盖大穹窿顶,大穹窿顶的鼓形座上部围筑一圈柱廊。1514年布拉曼特去世时,虽然教堂的地基已准备妥当,但是他设计的大圆顶却因重量过大而不能被其下的柱子所支撑。之后接手大教堂设计建造工作的拉斐尔、佩鲁齐、小桑迦洛等人为了解决大圆顶的支撑问题都不断地增加支柱的直径,这也致使建造工作进展缓慢。甚至在拉斐尔去世后,教会出于对教堂入口处光线明暗对比效果的考虑,曾将穹顶取消。直到米开朗基罗接任大教堂的设计工作,他不仅恢复了穹顶的设计,还一并将承重问题解决。

米开朗基罗本以年事已高为由婉拒大教堂的设计工作,但经不住教皇的一再委托,米开朗琪罗不得不临危受命。他不索求任何报酬,只是要求教堂设计的完全自由权,以便更好地完善教堂的设计和建造。他说道:“我担任此使命只为上帝之爱和十二使徒之荣耀。”虽然在1564年米开朗基罗去世时,教堂的穹顶只建造了鼓座,但幸运的是后来继续设计工作的建筑师都忠实地执行了他的设计方案。

之后由于反宗教改革运动的冲击,教皇保罗五世命令建筑师马代尔诺在教堂入口处加上一段三跨的巴西利卡式大厅,以符合拉丁十字平面的需要。1626年11月18日,大教堂在经历了120年的漫长岁月后终于完工,罗马教皇乌尔班八世为其举行了落成仪式。之后,大教堂又进入了长达40年的装修过程中。担任装修工作的是巴洛克艺术代表人物之一的贝尔尼尼。在贝尔尼尼的设计中,他将建筑、雕塑、绘画完美结合,使大教堂更加华美。巴洛克风格的华丽繁复,与建筑的宏伟壮观相互映衬,营造出教堂本该拥有的神圣与不可企及之感。

雄伟壮丽珍宝库

大教堂总面积约2.3万平方米,内部空间最多可容纳6万人。教堂正面宽115米,高45.4米,外观呈中轴对称,8根圆柱等距立在中间,两侧排列4根方柱,柱间有5扇大门。2层有3个阳台,中间的名为祝福阳台,在重大的宗教节日时教皇会在祝福阳台上露面,为教徒祝福。教堂廊檐上立着11座雕像,正中间为耶稣雕像,此外两边还分别有格林尼治时间和罗马时间的两座座钟。

进入大教堂首先是一个走廊,立柱和拱顶皆有精美的雕刻和绘画装饰。穿越走廊再经过一道门,便进入了教堂的殿堂。整个殿堂平面呈“十”字形,十字的交叉点处是教堂的中心,圣彼得的陵墓便在中心点所在的地下,而其上是教皇的祭坛。祭坛上方便是由米开朗基罗设计的圆穹顶,竣工于1590年。穹顶顶点距地面137.7米,是罗马城最高的建筑物。其直径为42米,建造者们在穹顶底部加上8道铁链来使它更加稳固。圆穹顶四角上的小穹顶是1564年由维尼奥拉设计的。阳光可以从大穹顶射入,光与暗的对比为教堂幽暗空间带来的神秘氛围增添了无可比拟的神圣性。罗马式的圆穹顶以及希腊式的石柱,这些特征体现了明显的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主义风格。

教堂内部雕塑和浮雕众多,屋顶和四壁装饰着以《圣经》为主题的绘画。其中最著名的艺术品有三件:一是米开朗基罗24岁时的雕塑作品《圣殇》。雕塑中的圣母眉心与唇边流露出隐隐的悲伤。尽管圣母低垂的眼帘和左手摊开的掌心倾诉着失子的哀伤,但她整体的面容神态却慈祥而安静。作品在几乎呈等边三角形的轮廓里,淋漓尽致地刻画出圣母失子的悲痛和对上帝意旨的顺从。传说因为这座雕塑以金字塔形式来处理整体构成,解决了一个成人横躺在女人膝上所致的构图上的难题,并体现了艺术家精通解剖学的原理以及精雕人物衣褶的高超技艺,所以当时许多人不相信这件完美的杰作出自一位如此年轻的艺术家之手,于是年轻气盛的作者就在圣母胸前的饰带上签署了“来自佛罗伦萨的米开朗基罗作品”,因此这件雕塑成为作者唯一有签名的作品。二是贝尔尼尼设计的青铜华盖。它由4根螺旋形铜柱支撑,高达十余米。华盖前面的半圆形栏杆上燃着99盏长明灯。三是同为贝尔尼尼设计的圣彼得宝座,宝座为镀金青铜材质,上方有华丽的荣耀龛和装饰着象牙饰物的木椅。木椅椅背上有两个手持开启天国之门钥匙和教皇三重冠的小天使。

风格独特大广场

1655—1667年,贝尔尼尼在教堂前建造了巴洛克风格的广场。广场长340米,宽240米,能容纳50万人。广场平面由梯形平面和椭圆形平面组成,椭圆形平面的长轴为198米,环绕着由284根塔斯干立柱组成的柱廊。柱廊顶上有140个圣男圣女的雕像,雕像人物神态迥异,栩栩如生。在两个柱廊平面圆心的点上各有一块大理石,站在这块大理石上看柱廊时,四根立柱可以完全重合,很是巧妙。广场中间矗立着一座25.5米高的埃及方尖碑(不加底座的高度),它由一整块石头雕刻而成,重达320吨。方尖碑原本不在这里,在1586年教皇西斯廷五世下令后,才移至此处的。方尖碑两侧分别各有一座喷泉,涓涓的清流象征着不息的生命之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对梵蒂冈城这样评价道:“梵蒂冈城是基督教世界最神圣的地方之一,证明了过去辉煌的历史以及基督教神圣精神的发展过程。这个小国境内云集了大量艺术和建筑杰作。”历史的见证,宗教的中心,建筑大师心血的凝聚,让这个小小的国度充满光辉。抛开历史与宗教,这里的艺术依旧令人心驰神往。无论站在宏伟的圣彼得广场上,还是身处壮丽的圣彼得大教堂中,目光所及均是让人看不够之处。这里游人如织,这里神圣威严,这里古老厚重,这里华丽精美。无论你喜欢喧闹,还是偏爱安静,在至高的艺术面前,这些似乎都不再重要,因为每个人眼里,都是那令人赞叹的成就。

猜你喜欢
米开朗基罗梵蒂冈教皇
A Brief History of Rome
梵蒂冈5000处房产遍布全球
“我不能修建这样的堡垒”
亲吻修女前,教皇提出警告
意大利禁止在梵蒂冈刷卡
教皇演讲遭蜘蛛“骚扰”
米开朗基罗和教皇尤得乌斯二世(连载之二)
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
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连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