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丹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213164)
基于SPOC的高职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探索
杨丹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213164)
随着MOOC、SPOC的广泛应用,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学习,成为当下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Java多线程”知识点为例,解析SPOC环境下的教学过程,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SPOC;教学模式;Java多线程
“互联网+”时代,传统课堂形态被打破。2008年,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在加拿大兴起至今,迅速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在线教育实践的风向标。但是,伴随着MOOC平台、上线课程和学生注册数的巨量增长,也引发了质量危机[1]。2013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科学技术教授阿曼多·福克斯和戴维·帕特森提出了SPOC,SPOC是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的简称,即“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2]。本文希望通过探索SPOC在高职程序类课程中的应用分析,来弱化或解决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学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争取构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从2012年起,哈佛大学就开始建设“慕课”,希望通过网络课程来提升教学效果。并且,在部分学院中还逐渐尝试了SPOC课程,开展翻转课堂。2014年,荷兰的莱顿大学也开设了SPOC试点课程[3]。
在国内,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学习环境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大学开设MOOC课程及SPOC课程,比如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浙江大学的CNSPOC云课程平台,都支持翻转课堂、在线学习等学习模式[4]。
从国内外SPOC教学现状中看出,SPOC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关注。它的教学模式不需要固化,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组织线上和线下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
基于SPOC的教学,其原理就是将传统教学与在线学习相结合起来,并形成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课程组利用泛雅教学平台,对《Java程序设计》课程进行SPOC实践,接下来以课程中“Java多线程”知识点为例,解析如下。
总体来说,SPOC课程学习可分成课前、课中以及课后三个阶段。
课前,教师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并制作好所需要的学习视频、动画、课件等,发布到泛雅教学平台及其班级QQ群。学生登录平台,观看学习视频、动画、课件等多媒体资源,进行预习工作。笔者在“Java多线程”这一知识点主要制作的多媒体资源如图1所示。其中编号01的word文档是2课时的详细教学设计;编号02的PPT是教学课件;编号03的可运行文件是教师在事先做好的多次计时器程序;编号04-06的三个文件是动画,帮助学生理解线程概念,掌握常见问题和技巧;编号07的是一个视频文件,是教师做好的编写单次计时器的完成代码录屏,为学生课后巩固学习准备。
图1 “Java多线程”学习资源
课中,教师与学生进行深度讨论及学习。首先,学生下载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应用程序——多次计时器即编号03的文件,运行并分析主要功能,见图2。接着,教师介绍关键知识点,并带领同学一起完成“单次计时器”,见图3。编写代码的详细步骤及过程,教师已经事先做好录屏文件,同学课后可以反复观看并巩固学习。通过“单次计时器”的学习,大部分同学已经掌握了关键知识点,为后续独立完成“多次计时器”准备。然后,将同学们每3人为1组,发起讨论,完成“多次计时器”的实现。第四步,每组选派优秀代表,上台汇报展示。根据小组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点评的方式,从界面设计、代码编写角度给出课堂评价。最后,大家登录课程平台,完成5个主观题的测试,系统自动评分。教师就学生的失分点进行课堂总结并布置作业。
图2 多次计时器
图3 单次计时器
课后,同学们首先登录课程平台,完成课后作业——模拟“秒表”的应用程序编写。然后根据各自的情况,选择性得学习平台上的各项内容,来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以作业点评或者利用QQ群等网络工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多次交流沟通。实现了课上课下,师生联动,有效化解了教学的重点及难点。
MOOC和SPOC的迅猛发展,给当下的教育事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课堂将被逐渐取缔。SPOC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因其“小”的特点,给课堂带来了更大的灵活性,符合教学发展的规律,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必需的保障,值得每一位教师进行探索和研究。
[1]约翰·巴格利.反思MOOC热潮[J].开放教育研究,2014(2):9-17.
[2]康叶钦.在线教育的“后MOOC时代”——SPOS解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4(2):85-93.
[3]陈维维.MOOC、SPOC、微课、翻转课堂:概念辨析与应用反思[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5(6):117-121.
[4]郑奇,杨竹筠.SPOC:结合高校教学的融合创新[J].物理与工程,2014(1):15-18.
[责任编辑:朱丽娜]
此文受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PZY2015A090)资助。
杨丹(1981.10—),女,汉族,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