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的六安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2016-03-09 15:46赵树桐王学彬李延超
当代旅游 2015年6期
关键词:六安市红色旅游景区

赵树桐+王学彬+李延超

一、六安市体育旅游现状分析

六安市体育旅游资 源丰富多样,有着非常大的发展前景,但是由于政府开发力度不足,宣传不到位,管理混乱,导致很多体育旅游资源没有充分利用,体育赛事鲜为人知,体育旅游设施闲置甚至荒废。起步晚、基础差、根蒂薄却有着高增长率,这些现象与六安市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不相符合。

二、六安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

(一)六安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分析

1. 资源丰富,类型多样

山地丘陵、河流湖泊、一流的生态环境,为开展各类陆地、水上体育活动提供了便利的场所。六安市目前有5A景区1个—天堂寨,4A景区22个。其中属于山岳型景区的有12个,属于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0个,历史文化名城1个。壮丽的大别山以及绵绵悠长的淠史杭工程造就了六安市国家级“园林城市”的美誉。[1]同时,这也给六安市带来了体育旅游业发展的巨大潜力,适宜开发野营、自行车、爬山、攀岩、狩猎、骑马、漂流、龙舟、垂钓、划船、水上高尔夫等体育旅游项目。

2. 区位良好、交通便利

六安市地处于中国经济最活跃的“长三角”地区,位于合肥城市经济圈的西部,承接了东部地区的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六安市政府积极争取项目和国家支持,先后开通了武汉、上海、广州、哈尔滨的高铁,建成了合武高速以及六潜高速等多条公路,合肥新桥机场距离六安也只有37千米,使六安的交通网络更加完善,为承接中西部和东部地区经济产业的转移提和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便捷的条件。[2]

3.大型体育赛事举办经验丰富

2014年,在六安市天堂寨风景区成功举办了全国登山大赛和山地自行车赛。2011年,全国沙滩排球锦标赛成功举办,2010年国际女子沙滩排球公开赛的举行,更加证明了六安市有实力去承办大型品牌赛事。这些都为六安市体育旅游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铺垫,也提供了宝贵的大赛组织经验。

(二)六安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劣势

1.体育旅游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缺乏

六安市从事体育旅游的专业人员数量很少,素质亟待提高,而体育旅游中具有探险性的项目,不仅要求从业人员拥有旅游知识,也要有一定的技能,更对身体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目前,一方面,六安市体育旅游经营的高端人才缺乏,不能策划重大体育旅游活动;另一方面,体育旅游市场的基础服务人员也远远不够,不能提供良好的专业服务。因此要开展对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培训,培养一个个懂旅游、懂体育、懂经营的复合型体育旅游人才。

2.体育旅游发展缺乏科学的整体规划

体育旅游作为新兴产业,巨大的发展潜力却没有被政府和市场所识别,政府还未能对体育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开发。体育旅游发展规划都是包含在安徽省和六安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旅游发展规划中,还没有自己的专项体育旅游规划,因此,明显缺乏提前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3.体育旅游管理体系不健全

六安市的体育旅游一部分由政府掌管,另一部分则由社会招商引资介入。很多景区,出现“条块分割”现象,使得体育旅游资源不能得到整合和利用,品牌树立不明显,竞争力弱,阻碍了六安市体育旅游的整体发展。如六安市金安区,几十公里范围内,四个景区,四个开发商招商引资,造成资源重复开发和条块分割。[3]

4.红色旅游景区开发滞后,缺乏品牌与知名度

红色旅游景区相对于先进地区明显落后,许多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比如部分红色旅游景点仅仅就是对过去革命时期的一些桌椅板凳的展示或是繁冗文字图片的介绍。同时缺乏品牌战略,宣传力度弱,红色旅游主题不鲜明,特色不明显,印象不深刻。六安市体育旅游资源分布分散且位于山区,景点距离较远,不能串成一条合适的线路。

三、六安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机遇

(一)体育旅游业本身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观光旅游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为了适应多样化的需求,攀岩、越野、登山、漂流等不同形式体育旅游不断推出,迎合了大众的旅游需要,并且也符合了大众健康、个性的体育需求。

(二)休闲生活方式的改变

由于六安市经济的发展,就业率提高,个人收入提高,越来越多的本地居民投入到体育旅游中去,占六安市体育旅游客源比重较大的一部分。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空余时间的增加,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体育旅游成为一个新的消费热点。

四、六安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威胁

(一)体育旅游存在着一定的安全性威胁

体育旅游在我国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对于安全问题重视不够,一系列事故不断发生。比如每年夏天,国内部分山区漂流会出现游客死亡事故,以及一些户外项目由于设施问题导致游客坠亡的事故等。[4]

(二)与周边城市体育旅游项目重复率高且竞争激烈

六安市体育旅游资源丰富,但与周边城市重复较多,如安庆、宣城、黄山等,大多是对地文景观、水域资源的开发,简单且雷同,缺乏自身特色,并不能形成六安市体育旅游的品牌,缺乏创新性建设。而最具六安市特色的红色旅游项目却没有与体育旅游很好的结合起来。

(三)体育旅游产业总体发展落后

体育旅游是近几年才引入的新兴产业,无论是在概念认识与实践经验都与发达大城市相比,有较大的不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六安市体育旅游的发展水平、层次、规模、影响力、效益与发达国家中小城市的体育旅游相比,有很多欠缺的地方。

五、六安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一)加强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

体育旅游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专业人才的竞争。因此,六安市应该加快培养具有旅游和体育知识的高素质人才,熟悉经济管理,并且在体育方面也有一定造诣。旅游社和部分旅游景点应当与六安市本地的一些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加强对危险性较高的项目的技能培训,人才直接向旅游社输入。同时,也应该加强对优质人力资源的保护,防止人才流失。

(二)发挥区域优势,加强区域联合,构建体育旅游经济圈

六安市应该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将每个城市体育旅游的特色结合起来,发挥各个地区的区域优势,设计一条条精品的体育旅游线路,加强区域联合,形成安徽省的品牌,构建一个相互合作与互补的体育旅游经济圈。[5]

(三)重视体育旅游项目的安全管理

政府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景区的基础设施、安全设施和医疗保障点的建设,相关旅行社在与游客签订协议时,也应当明确存在的风险,增加意外伤害保险。景区也应当在游客进行体育旅游前,提示风险的存在并且告知游客如何规避风险。以保护游客的生命安全为首要任务。

(四)以红色旅游资源为主体、绿色资源为亮点打造特色,树立品牌

将红色旅游资源、绿色山水资源与体育旅游资源的相结合,设计一个集红色—绿色—健身于一体的体育旅游线路,打造特色,树立品牌,使游客在接受红色文化熏陶、欣赏山岳水域风光的同时,通过体育旅游等活动,强身健心。

参考文献:

[1]万青.六安市旅游业的SWOT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376-379

[2]石晓峰.我国中部地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策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6):10-16

[3]朱文杰.河南省体育旅游开发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1):91-95

[4]鲍明晓,赵承磊,饶远,黄海燕.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的现状、趋势和对策[J].体育科研.2011,32(6):4-9

[5]孙岩旭.中国体育旅游安全保障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商业.2012,(34):70-72

猜你喜欢
六安市红色旅游景区
Red tourism sees boom 红色旅游正“青春”
长假也救不回的景区破产
《晨曦》
作品赏析
作品赏析
作品赏析3
“摘牌”
年轻人渐成红色旅游主力人群
国庆节前157个景区将迎来降价
红色旅游市场营销与红色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