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瑜
[摘要]素质教育改革一直致力于以生为本教学行为的实践和研究,在以生为本教学行为开展的过程中,探究式学习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引发了无数一线教师和教育科研专家的深入实践和研究,初中数学亦是如此.
[关键词]以生为本;探究;自主;合作;启发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结合我们所开展的数学活动内容,迎合学生已经建构起来的知识与技能,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兴趣点,从而激发学生在整个数学活动过程中的参与度和思维度,达成真正的以生为本的教学行为.
探究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行为,它不仅从学生的参与形式上满足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度,更从探究的内容上引导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的能力提升.而为了进一步提升探究的效果,进一步达成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笔者结合人教版数学教材中的实例谈一谈如何对探究学习进行细分,从而采用多元化的探究方式达成更好的生本教学.
自主探究、激发思维
自主探究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发现生活中、学习中的数学问题,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进行进一步自发的问题分析和问题探究,最终解决问题,并服务于学生新知识与技能的建构,服务于实际问题的解决,甚至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习,促使可持续提升.
自主探究学习的真正开展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开展、教学目标达成的多种情境,让学生因为情境的存在而对情境产生兴趣,并善于采集、筛选情境中的信息,发现其中的问题,进行一系列的问题解决的行为.
比如在《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学习过程中,为激发学生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直观感受,我们先给学生提供一部分生活中能反应圆与圆位置关系的实例,如图1所示.
在学生建立初步的感受以后,教师再提问学生:你们能结合生活经验,再举出一些能反应圆与圆位置关系的例子吗?这时,教师放手学生让他们去思考、交流、共享等,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呈现以下三个自主探究的思维过程:
(1)自主认知.学生会对教师提供的实例进行一个自主认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思维中会初步构建一个圆与圆位置关系的认知.
(2)自主对比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对自己生活经验中圆的实例进行对比和筛选,以此提升学生对圆与圆位置关系的认知.
(3)交流提升.学生把自主思考后构建起来的实例提供给大家交流,交流的过程是一个再次认知和判定的过程,并通过交流提升完善学生对位置关系的认知和判定能力,能有效地服务于后续活动的开展.
合作探究、全面提升
合作探究是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探究形式,每个学生在合作的小组中担当不同的任务和相同的使命,而不同任务是因为学生个体和学习内容所决定的,相同的使命是合作竞争中所产生的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这种合作探究大大提升了我们的教学效能,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深人体现.
1.生本教育,全面发展
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不同的任务是由探究的内容和学生个体共同决定的,在整个合作小组中,首先我们的探究内容需要不同的人去完成不同的任务,而相应的任务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都有不一样的要求,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分工协作是必须的,因此,在分工合理的前提下进行各种任务的完成,我们的合作探究才可以达成真正.的生本教育,全面发展的理想效果,比如在函数性质的建构中,无论是一次函数还是反比例函数,我们都引导学生经历数据和信息的采集,数据和信息的转换,规律和结论的分析,论证探究过程等,这些不同的过程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是不一样的,在整个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进行巧妙的分工能确保每个学生都有事情做,这些不同思维难度的内容需要不同思维能力的学生去完成,每个学生都参与不同程度的思维活动,这样既能有效协调好探究的各项工作,还能达成隐性分层的效果,有效激发每个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度,促使每个学生的提升和发展.
2.合作竞争,激发潜能
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小组的个体,小组内部本身就是一个竞争的小组,每个学生都因为在小组中的存在而努力去达成相应的任务和存在价值,而大家又都会去努力为自己的小组增光添彩,提升自己的小组的团队竞争力.
比如我们在人教版《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进行四边形内角和的猜想与证明,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分析进行证明和交流,学生在小组合作和交流中分工完成对四边形内角和的证明,而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却发现,方法不止一种,如图2所示,是部分小组合作后生成的证明方法.
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内角和的证明之中,而不同层面的学生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多种方法的呈现让每个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再次提升,学生组内会想出多种方法来证明四边形的内角和,并带着类似的方法去证明多边形的内角和.在整个过程中,不同层面的学生分别对四边形和多边形的内角和的证明进行了不同的思维活动,都在积极建构属于自己的正确认知.虽然他们建构的深度不同,比如方法的不同,证明思维方法的差异,但是都在他们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其实在这个合作的过程中,学生想出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应用方法的数学思想却是一样的,那就是我们数学中常见的化归思想.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对多种方法进行分析和类比,提升学生对学习行为的自我分析和总结,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挖掘学生在平时生活和学习中的潜能,
总而言之,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为了完成探究目标而努力,无论是小组成员中的个体,还是整个小组团队,都在合作中进行着默默的竞争,都为了荣誉而努力思考,形成良性循环,
启发探究、逐一突破
在初中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有很多的学习内容仅凭学生的能力和思维很难构建正确的结论或规律,将这样的探究放在课堂上让学生去完成,很有可能变成放羊式的探究,许多学生因此而失去探究的目标和兴趣,更无法促使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启发式探究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就必不可少了.教师采用问题启发、巡视点拨、难点启发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对探究活动实现逐一突破,不仅帮助学生完成了探究的目标、突破了探究难点、建构了探究认知,还帮助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探究方法和经验,促使学生的数学思想在数学学习中不断积淀。
比如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探究理解并掌握切线的判定定理和理解并掌握切线的性质定理,而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很难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独立探究或合作探究,为此,我们就要给学生创设情境,利用问题引领的方法来启发学生进行启发式探究,达成逐一建构、逐一突破的效果,达成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双重递进的效果,
思考1:如图3,在⊙0中,经过半径OA的外端点A作直线l⊥OA,则圆心0到直线Z的距离是多少?直线l和⊙o有什么位置关系?
启发目的1:启发学生建构切线的判定定理.为了启发学生建构较为严密的判定定理,我们可以采用填空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如:经过____的外端并且____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思考2:将思考1中的问题反过来,如果直线l是⊙0的切线,切点为A,那么半径OA与直线Z是不是一定垂直呢?
启发目的2:启发学生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分析,从而理解切线的性质,建构切线的性质定理.同样为了达成较为严谨的切线的性质定理,也是采用填空的形式来建构,如:圆的切线____于过切点的____,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探究学习的方式不是一概而论的,也不是一锤定音的,教师首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预设好相应的探究方法,预设以后还要充分实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要随着学生的实际生成情况而随机应变,比如学生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很好的生成,此时我们就要适度地启发学生,利用问题等形式进行启发,以此促使学生探究思维的展开,促使学生达成探究任务,建构知识与技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