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涵怡,包 欣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眼科,江苏 无锡 214023)
视网膜多波长激光凝固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分析
臧涵怡,包 欣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眼科,江苏 无锡 214023)
目的研究分析视网膜多波长激光凝固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治疗组A和治疗组B,治疗组A采取改良的ETDRS格栅样光凝法治疗,治疗组B采取轻度黄斑删样光凝法治疗,经治疗后均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视力、黄斑中心凹区的视网膜厚度的改善情况及治疗有效率。结果视力方面相比于治疗前,两组患者视力均有显著提高(P<0.05),黄斑中心凹区的视网膜厚度方面相比于治疗前,两组患者黄斑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 56只眼经治疗后显效53.57%,有效41.07%,无效5.36%,治疗组B 57只眼经治疗后显效54.39%,有效38.60%,无效7.01%,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改良的ETDRS格栅样光凝法或者轻度黄斑删样光凝法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视力及降低黄斑中心凹区视网膜的厚度,改善黄斑水肿状况,二者之间疗效无明显差异,均可作为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可靠疗法。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改良ETDRS格栅样光凝法;轻度黄斑删样光凝法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眼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是由糖尿病引起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甚至导致眼盲,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和习惯的不断改变,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导致视力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1]。目前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激光光凝疗法,一旦发现有临床意义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应尽早采取激光光凝治疗,疗效较为理想的激光光凝疗法主要有改良的ETDRS格栅样光凝法和轻度黄斑删样光凝法,前者治疗时使用的激光强度更低,光斑弱、直径也小,降低了直接损伤光斑中心凹的危险,避免了中心区视力及色觉减退等副作用的出现。但是也有研究表明改良的ETDRS格栅样光凝法当光凝的强度较强时会严重损伤旁中心区,尤以视轴周围2~10较为明显。而轻度黄斑删样光凝法的光斑更弱,作用更温和,作用于包括增厚区和非增厚区在内的整个黄斑区域,理论上损伤视网膜色素的可能性较低,有效改善视网膜的氧供[2]。但是以上两种治疗方法在学术界均存在一定的争论,因此为探寻疗效显著、副作用低的疗法,本研究选取了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取改良的ETDRS格栅样光凝法和轻度黄斑删样光凝法对比研究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成效,现汇报如下。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86例,随机等分为治疗组A和治疗组B,治疗组中男26例,眼睛34只,女17例,眼睛22只,年龄段39~81岁,平均年龄(49.6±7.3)岁,病程1~17年,平均病程(11.2±2.8)年,采取改良的ETDRS格栅样光凝法治疗;治疗组B男24例,眼睛31只,女19例,眼睛26只,年龄段40~82岁,平均年龄(48.9±8.1)岁,病程1~179年,平均病程(11.7±2.6)年,采取轻度黄斑删样光凝法治疗。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3]
纳入标准(1)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2)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确证尚未进入增殖前期,并且无大面积无灌注区的弥漫性的黄斑水肿患者;(3)在治疗前从未接受过激光光凝治疗的患者;(4)两次中心凹区OCT检查均≥250 μm 者;(5)患者知晓并自愿参与此研究。
排除标准(1)黄斑水肿是由其他原因引起的;(2)有针对性的黄斑水肿治疗史,如: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疗法、服用糖皮质激素曲安奈德、激光光凝法等;(3)眼部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如:青光眼,眼压超过25 mmHg、严重白内障);(4)血压及血糖水平控制效果不佳,肝肾功能严重衰竭等全身状况较差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A
治疗组A采取改良的ETDRS格栅样光凝法,具体如下:使用科以人多波长固体激光机Vision One,并选用577 nm黄光,光斑完全覆盖微血管瘤及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视网膜增厚区,光强度为0.05~0.08 s,直径为50 um,治疗时使得微血管瘤转变成淡灰色为止,治疗后随访12个月。
1.3.2 治疗组B
治疗组B采取轻度黄斑删样光凝法,具体如下:光斑均匀分布于包括增厚区和非增厚区在内的整个黄斑区域,直径为50 um,光强度0.05~0.08。治疗后随访12个月。
1.4 疗效评价标准[4]
视力改善评价标准:治疗前视力低于0.1的患者,治疗后视力增加了0.02以上者视为提高,降低了0.02以上者视为下降。其他为无变化。
疗效标准:(1)显效:治疗后视力提高,荧光渗漏区域及无灌注消失,原有的新生血管消退且未新产生新血管,微动脉瘤消失,水肿消退;(2)有效:微动脉瘤有少许残留,原有的新生血管为消退完全,水肿部分消退;(3)无效:病情无改善且有恶化,视力减退,水肿加重,产生新的血管。
1.5 统计学分析
2.1 两组患者视力比较
治疗组A及治疗组B患者经治疗后视力均有明显提高,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视力比较
2.2 两组患者黄斑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比较
治疗组A及治疗组B患者经治疗后黄斑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均明显降低,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黄斑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治疗组A 56只眼经治疗后显效30只(53.57%),有效23只(41.07%),无效3只(5.36%),治疗组B 57只眼经治疗后显效31只(54.39%),有效22只(38.60%),无效4只(7.01%),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而糖尿病的生存期在不断提高,因此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也在日益增多,其中以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对视力的影响最大,其组织病理学改变主要表现为血-视网膜内屏障由于连接处细胞破损、血管内皮完整性丧失、血管内皮细胞间出现渗漏等导致损伤[5]。有研究资料显示糖尿病患者并发黄斑水肿的概率达到10%左右,且随着病程的延长发病率逐渐增加,病程超过15年的糖尿病患者并发黄斑水肿几率达到了29%,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激光光凝疗法,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早期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患者通过激光光凝治疗可以有效消除水肿,提高视力[6]。
临床上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检查方法主要有眼底立体照相、间接检眼镜、眼底荧光造影等,而前两者为定性检查,对检查者的判断力要求较高,而眼底荧光造影是临床上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但是由于其是侵入性的检查方法,故在随访过程中难以进行动态跟踪,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测技术(OCT)以其分辨率高、可量化、非侵入的优点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临床上将OCT技术与眼底荧光造影等传统检查技术相结合,可以定量显示视网膜的光学切面改变情况,精确测量视网膜厚度,通过比较治疗前后视网膜厚度的改变从而判断黄斑水肿的改善情况。
激光光凝疗法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可以改善血-视网膜内屏障的功能,改善渗出及水肿的情况,从而阻止其进一步侵犯黄斑。本研究中选取了改良的ETDRS格栅样光凝法和轻度黄斑删样光凝法进行研究。改良的ETDRS格栅样光凝法作用较为激烈,能量分布较为集中,容易导致旁中心区的损伤,轻度黄斑删样光凝法作用更加分散,更加温和,分布更加均匀,作用范围遍布包括增厚区和非增厚区在内的整个黄斑视网膜区,可加快血-视网膜屏障功能的重建,改善氧供,且不易造成视网膜出现热损伤,减少对色素的损伤[7]。治疗组A及治疗组B患者经治疗后视力及视网膜厚度均有明显改善,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改良的ETDRS格栅样光凝法和轻度黄斑删样光凝法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均可以提高患者的视力,降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1] 代山厚,李 琳.多波长氪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月刊,2010,5(15):47.
[2] 任 骞,于 华,张 杰.多波长氪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J].上海医药,2011,32(8):386-388.
[3] 索 燕.改良ETDRS格栅样光凝与轻度格栅样光凝在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中的疗效比较[D].上海交通大学,2012.
[4] 赵学军.氪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5):163-164.
[5] 张 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8):115.
[6] 朱 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激光治疗[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1):96-97.
[7] 邱振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两种光凝治疗方法近期疗效观察[D].中国医科大学,2009.
R587.1
B
ISSN.2095-8803.2016.12.1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