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例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

2016-03-09 22:17张静,何淑贞,靳爱红
护理研究 2016年12期
关键词:预防措施小儿



106例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

张静,何淑贞,靳爱红,宋静,王丽,张喜燕

关键词:外周静脉留置针;小儿;输液外渗;原因分析;预防措施

外周静脉留置针在儿科已得到广泛使用,它能够减轻因反复穿刺造成的血管损伤,能够较长时间维持静脉通路,在危重患儿抢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又能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但由于患儿年龄小、哭闹、不配合,且血管短、不直,给护士外周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且患儿发生输液外渗时又不会表达,所以小儿输液外渗的发生几率较高。输液外渗的发生极易导致护患矛盾,甚至引发护理纠纷[1-3]。因此,减少输液外渗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4]。本研究对我院106例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发生输液外渗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2年1月—2012年7月我院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发生输液外渗的106例患儿。所有患儿均采用山东威高洁瑞医用有限公司生产Z4G9Y型静脉留置针。

1.2方法对发生输液外渗的106例患儿的年龄和静脉留置针穿刺部位、输液方式、使用药物及负责静脉留置针穿刺护士的资质等资料进行分析。

2结果

106例患儿中,<1岁52例,1岁~3岁28例,3岁~8岁26例;外渗部位:头皮54例,手背25例,足背27例;输液方式;使用微量注射泵59例(泵速:20 mL/h~30 mL/h),未使用微量注射泵47例;负责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护士工作年限:<1年46人,1年~3年32人,>3年28人。因为患儿烦躁哭闹明显造成外渗的3例,因为护士固定不妥造成外渗的2例。

3原因分析

3.1患儿因素

3.1.1新生儿新生儿因全身均分布有胎脂,皮肤苍白或青紫,头皮可见血管少,走向差,固定后极易脱落,易引起输液外渗。

3.1.2婴幼儿婴幼儿天性好动、易哭闹、自控力较差,在进行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操作时的配合程度较低,即使穿刺成功,患儿在输液过程中频繁活动拉扯留置针,增加留置针与血管内壁的摩擦,引起血管内膜损伤,进而引发血液凝集、沉淀甚至阻塞,从而发生输液外渗。对于一些肥胖的患儿,进行桡静脉或大隐静脉穿刺时,由于患儿皮下脂肪较厚,穿刺的深浅难以把握,有时只有静脉留置针针头的最前端进入静脉,一旦患儿的活动剧烈则脱出静脉,且肥胖患儿的皮下脂肪较厚,发生外渗早期也很难及时发现。因此,静脉留置针的固定方法也十分重要,临床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不一,一些工作时间短的护士未能完全掌握或操作不熟练,静脉留置针固定不规范,患儿稍一活动即会造成输液外渗的发生。

3.2输液部位本研究结果显示,头皮静脉发生外渗54例,四肢静脉52例,头皮静脉外渗的发生率较高。本研究中1例5个月的男性患儿,在头皮静脉输入维生素C 1.0 g+10%葡萄糖50 mL时,该患儿异常哭闹,输液过程中护士反复查看,且回抽静脉血时,静脉留置针末端见有少量回血,认为输液通畅,但输液20 min后发生输液部位肿胀,出现水疱,后用硫酸镁湿敷、喜辽妥涂抹交替使用24 h后肿胀部位才完全吸收,水疱结痂,3 d后痊愈出院。

3.3输液方式本研究中使用静脉微量注射泵输液的患儿较多,输液外渗发生率较高。使用输液泵在同一部位长时间输液容易引起输液外渗,同时由于患儿年龄小又不会表达疼痛的感受,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对家属耐心宣教相关知识,定时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穿刺部位,以便及时发现输液外渗的发生。

3.4技术因素本研究负责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护士中,工作年限<1年的46人,1年~3年护士32人,低年资护士技术不熟练也是造成患儿输液外渗的一个重要原因。分析原因:①低年资护士在选择血管时对局部解剖位置不熟悉,缺乏相关知识,且静脉输液固定方法不当,覆盖穿刺部位影响输液外渗的观察。②封管技巧掌握不够熟练,封管宜用脉冲式,封管时封管液剩余2 mL时应边推边退,保持管内正压。但在实际操作中,一方面由于患儿不配合,护士封管速度偏快,导致血液惯性回流到针头;另一方面由于在穿刺侧将管压入安全夹内,使穿刺端的血液回吸导致针头堵塞。③护士的心理素质和工作情绪与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有密切关系,护士心情不好时,穿刺成功率就会降低,家属对护士不信任时,会给护士造成压力,导致穿刺成功率降低。低年资护士由于年龄尚小,工作经验较少,可能受心理素质和工作情绪的影响更大。

4预防措施

4.1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针对1岁~3岁患儿年龄小、哭闹、好动、不配合等特点,重点强调对此年龄段静脉留置针的管理,做到主动评估、规范固定、按时巡视。责任护士对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对可能导致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外渗的各种因素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使存在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4.2掌握有效沟通技巧,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建立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知情同意书,将静脉输液知情同意书纳入病历中,并随病历归档。告知患儿家属静脉输液相关风险及并发症后签字。输液前告知患儿家属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好处及保护方法、输液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及药物外渗后易导致的后果,输液中告知患儿家长尽量减少患儿的活动,如果注射部位出现疼痛、肿胀时应及时向护理人员说明,在输注高危药品时向家长说明,要求患儿尽量少活动,并指导家长自我观察。提高病人的自我预防意识,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宣教,使健康宣教覆盖率达100%,同时发现液体外渗后,要善于与患儿家属沟通,积极处理[5]。

4.3加强护士专科技能的培训提高低年资护士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及穿刺成功率,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同一静脉尽量避免多次反复穿刺。穿刺时避开关节部位,同时改进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对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进行统一规范,帮助低年资护士尽快掌握固定方法。穿刺成功后将3M透明薄膜覆盖在静脉留置针上,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四周按压,将贴膜内空气挤出,使贴膜与患儿皮肤完全贴合。同时配合使用头套、手板妥善固定。

4.4加强巡视微量输液泵是目前儿科应用较为广泛的液体输注方式,具有可定量、安全性较高的特点,但应用微量输液泵输液导致静脉输液外渗比一般的输液更为常见。使用输液泵静脉输液时,输液泵的报警不能代替观察输液情况。此外,在患儿床旁醒目位置悬挂静脉输液巡视卡,护士巡视后需签字,使用完毕第2天收回。这样不仅使分级护理核心制度有效执行,同时加强了科室监督力度和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中责任护士密切观察患儿输液部位有无红、肿、热、痛、渗出等表现,一旦发现外渗应及时处理。静脉输入刺激性药物时,应注意观察回血情况,确保静脉留置针在静脉内。

4.5慎重选择穿刺血管评估穿刺血管条件时,小儿不宜首选头皮静脉,因为头皮静脉一旦发生外渗,局部会出现瘢痕,影响头发生长,影响美观。静脉穿刺时应避开有炎症、硬结、瘢痕的部位进针,因静脉留置针导管柔软,不易损伤血管,轻微活动不会发生外渗,而且留置针一般可保留3 d~5 d,保护了血管,5 d是静脉留置针的常规留置时间[6]。

4.6正确拔针输液完毕后快速拔针,在针尖即将离开皮肤的瞬间,迅速用干棉签沿血管方向按压穿刺点或稍上方,直至不出血为止,一般为5 min~10 min,切忌在按压处揉动,按压力度适中。正确拔针可避免血管损伤,提高血管的利用率,防止皮下淤血的发生。

4.7加强培训建立药物安全使用手册,组织护士认真学习药物安全使用手册,熟练掌握常用药物的性能、pH值及使用注意事项、输入药物的浓度及速度。人体血液略呈碱性,pH值为7.4。由于人体会通过许多复杂的过程来维持体液的pH值,所以除特殊的治疗或抢救外,一般静脉输液药物的pH值不能与人体的正常值相差太大[7-8]。对于新接触的药物,使用前详细阅读药物说明书,保证用药安全,对于易发生外渗的高危药物,如甘露醇、10%氯化钾、多巴胺血管活性药等刺激性强的药物,输液前必须以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路,确定穿刺成功后,再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并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防止输液外渗的发生。

5小结

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提高了静脉治疗的护理质量,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和护士的工作量。加强对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外渗的预防,并在输液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对降低输液外渗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意义重大。在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医疗安全是病人选择医院最重要的原则。护理管理者及护理人员应对发生的不良事件分析原因,并总结经验,同时注重质量控制环节,及时发现工作中疏漏的细节问题,及时改正,消除不安全因素,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只有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尽量减少输液外渗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才能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牟群英.儿童不同年龄组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7):4085-4086.

[2]罗惠芬,龙翠云.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对策[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4):623-624.

[3]薛锦.静脉输液引发医疗纠纷的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J].当代护士(综合版),2007,11(1):27-28.

[4]王秀芳,韩桂珍,易梦秋.小儿静脉输液外渗预防措施[J].慢性病学杂志,2010(7):598.

[5]刘梅英,王美丽,戴敏.注重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J].当代护士(综合版),2007,11(19):620-621.

[6]胡娟,曲秋菊.静脉留置针常规留置时间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2,7(8):248-249.

[7]蔡卫民,袁克俭.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181.

[8]海克蓉,刘红,屈伸.乳酸林格液输注对患者手术中酸碱平衡的影响[J].宁夏医学杂志,2007,29(7):597-598.

(本文编辑崔晓芳)

(收稿日期:2015-10-13;修回日期:2016-03-27)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12.048

文章编号:1009-6493(2016)04C-1533-02

作者简介张静,副主任护师,单位:030013,山西省儿童医院;何淑贞(通讯作者)、靳爱红、宋静、张喜燕单位:030013,山西省儿童医院;王丽单位:030032,山西大医院。

基金项目山西省儿童医院资助科研项目,编号:201127。

猜你喜欢
预防措施小儿
初春仔猪腹泄原因与预防措施
房建过程中电气安装中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果树“倒春寒”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学生近视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小儿涵之三事
核桃园自然灾害预防措施
机电设备故障维修及预防措施探讨
小儿推拿退热作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