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庄家世小考

2016-03-09 14:55姜剑云
关键词:韦庄韦氏韦应物

姜剑云,何 卉

(河北大学 文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语言文学研究

韦庄家世小考

姜剑云,何卉

(河北大学 文学院,河北 保定071002)

韦庄是晚唐五代文学史上极其重要的作家之一。韦氏家道中落,韦庄的祖父辈、父辈未见于史册。根据相关文献史料、家讳以及韦庄现存诗歌推断,韦庄属于逍遥房,为韦应物四世孙的可能性较大;而非韦见素之后。并且考究韦应物夫妇墓志、韦庆复夫妇墓志、韦氏家风等,对《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记载之韦厚复加以质疑,认为韦庆复和韦厚复应为同一人。

韦庄;逍遥公房;韦应物;韦庆复

韦庄( 836?—910年)是晚唐五代一位重要的诗人、词人。他的诗歌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末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记录了唐末混战下百姓的苦难和不幸,可以说是对杜甫“史诗”的继承和延续;他的词作,清丽淡远怅然,在花间词派中独树一帜,对后世词人的创作风格产生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同时,韦庄又是一位有独特审美眼光的鉴赏家和批评家,他所选编的《又玄集》是唐人选唐诗中有影响的选本之一。总之,韦庄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深入、仔细地研究韦庄家世、出身,对于研究其诗词以及文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一、韦庄出身名门望族

韦庄出生于杜陵。杜陵韦氏自汉代以来就是名门望族,其政治地位显赫,在经学、文学、音乐等领域也颇有影响。

首先,韦氏政治地位十分显赫。韦氏的崛起,大概始于汉代的韦贤。《汉书·韦贤传》曰:“(韦)贤为人质朴少欲,笃志于学,兼通《礼》《尚书》,以《诗》教授,号称邹鲁大儒。征为博士,给事中,进授昭帝《诗》,稍迁光禄大夫詹事,至大鸿胪……(宣帝)本始三年,代蔡义为丞相,封扶阳侯,食邑七百户。时贤七十余,为相五岁,地节三年,以老病乞骸骨,赐黄金百斤,罢归,加赐弟一区,丞相致仕自贤始。年八十二薨,谥曰节侯。”[1]2325韦贤去世后,其子韦玄成“别徙杜陵”[1]2331,从此世代定居于此。汉宣帝时,韦玄成承袭父荫为郎,后迁河南太守,又迁淮阳中尉。汉元帝时,韦玄成先任为少府,迁太子太傅,又升至御史大夫。永光时期,迁至丞相。十六国时期,“皇甫、胡、梁、韦、杜、牛、辛等十有七姓”[2]1851一同沦为戍卒,此时大多数的京兆韦氏成员结局都比较悲惨。到了北朝时期,韦氏家族的政治地位得到恢复和巩固。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位时,韦阆历任咸阳和武都地方太守。韦阆之子韦范官、其孙韦儁、其曾孙韦荣绪和韦荣茂,其从叔韦道福、其族弟韦珍以及其他成员皆有官声流传于世。西魏时期,韦孝宽聪敏好学,经史子集,无所不知;且在东魏与西魏的混战中,屡建奇勋,授其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并加爵建忠郡公。后在南伐战争中,攻占了南梁江陵,又拜尚书右仆射。此外,韦瓖、韦祐、韦世康、韦师等人也显名于当时。北朝韦氏名载史册者有三十余人,其中,太守、刺史品级以上者就有二十四人,可见韦氏家族在北朝拥有较高政治地位。南朝齐梁之际,韦叡为乡人器重,萧衍起兵时,“叡率郡人伐竹为筏,倍道来赴,有众二千,马二百匹。高祖见叡甚悦,拊几曰:‘他日见君之面,今日见君之心,吾事就矣’”[3]149。其族弟韦爱“素为州里信伏”[3]153,后被任为“壮武将军,冠军南平王司马,带襄阳令”[3]153。隋代,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韦氏家族成员主要有:韦世康以及其弟韦洸、韦艺、韦冲;韦孝宽之子韦寿;韦瑱之子韦师;韦师康族弟韦操;韦叡之孙、韦正之子韦鼎。《隋书》所记载的京兆韦氏家族成员二十一人,其中有一名大司空,三名大将军,三名州总管或大总管,五名州刺史,五名柱国、上柱国,十一名封国公、郡、县、侯伯者。《隋书》评曰:“韦氏自居京兆,代有人物,世康昆季,余庆所钟,或入处礼闱,或出总方岳,朱轮接轸,旗成阴,在周暨隋,勋庸并茂,盛矣!”[4]854

京兆韦氏入唐后,家族达到了鼎盛时期。欧阳修在《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序中说:“唐为国久,传世多,而诸臣亦各修其家法,务以门族相高。其材子贤孙不殒其世德,或父子相继居相位,或累数世而屡显,或终唐之世不绝。呜呼,其亦盛矣!然其所以盛衰者,虽由功德薄厚,亦在其子孙。”[5]1563韦氏逍遥公房是唐代出宰相相对较多的一房,共有三人,即韦待价、韦安石、韦巨源。并且,逍遥公房的这三位宰相均为进士出身,说明逍遥公房成员具有极高的文化素养及刻苦研学的精神。逍遥公房成员居三品以上者十人,六品以上者五十六人。可见,“氏族之盛,无逾于韦氏”[6]2157,绝非虚言。

其次,韦氏家族成员对经学文化的研究十分精深。《颜氏家训》卷三《勉学》云:“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7]148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士子们步入仕途、享有政治地位的基础。家学传统对于士子们个人的文化修养和文学思想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自汉代以来,名门士族多以治经为重,京兆韦氏也不例外。汉初,韦氏祖先韦孟携家徙居邹鲁,尊经重儒,“济济邹鲁,礼仪唯恭。诵习弦歌,于异他邦。我虽鄙耇,心其好而。我徒侃尔,乐亦在而”[1]2325。其后韦贤、韦玄扬其波而注其流,遂居宰相之位。韦氏治经从未间断。魏晋南北朝时,尽管政局动荡,家族流散,但是韦氏成员对儒家经典的研究仍代代相授,史书对此记载颇多。唐代,韦氏家族对儒家经义的研究传统继续发扬光大。韦顗,“性嗜学,尤精阴阳、象纬、经略、风俗之书……著《易缊解》,推演潜亢终始之义,甚有奥旨”[6]2223。韦维,“少习儒业,博涉文史,举进士”[6]2131。韦处厚“穆宗立,为翰林侍讲学士。处厚以帝冲怠不向学,即与路隋合《易》《书》《诗》《春秋》《礼》《孝经》《论语》,掇其粹要,题为《六经法言》二十篇上之,冀助省览”[5]3670。韦表微,“尤好《春秋》,病诸儒执一概,是非纷然,著《三传总例》,完会经趣。又以学者薄师道,不如声乐贱工能尊其师,著《九经师授谱》诋其违”[8]4081。韦彤“名治《礼》,德宗时为太常博士”[5]4374。韦公肃“依经谊,裁正其违”[ 5]4384。韦光闺“问礼趋庭。乡闾器之。披经得后进士之规,讲艺获前修之道……开元中,诏公为掖庭局宫教博士。凡嫔嫱恒礼,闹禁经仪,公皆暗识是非,弹射臧否”[9]405。韦仁约“学综经史,不涉异端。文取典则,不为浮艳”[9]7。韦丹“蚤孤,从外祖颜真卿学,擢明经,调安远令,以让庶兄,入紫阁山事从父能。复举《五经》高第”[5]4322。韦河“承百代之茂绪,传过庭之诗礼”[9]118。韦昱,“肃承庭诰,克嗣良其,抗志儒门,早标敏艺”[9]350。韦豫“好学强记,博闯贯穿,群言探赜,□□□□□之典丽,究经史之菁华”[9]398。韦嗣立“原夫志在于《易》,行在于《礼》……事有则而言有度,神无方而用无体。”[10]2349。此外,韦抗“八岁精《易》。十五读《春秋》。深入爻篆,试论臣主及贵□便成诵具解。理微义中”[10]2616。韦聿,“少开敏有才智,通览书记,不为章句儒”[10]5147。韦正贯“公深自征刻,遂博极群书,自三代己降,损益制度,无不稽其典要。相国韦公处厚及韦湖南辞皆以学识相高,每与公论推当世之务,咸服其深切事情。虽贾生不能过也”[10]7944。韦武“撰《家祭仪》三卷,《文集》一十五卷……并行于世”[11]10672。

再次,在唐代,韦氏成员在文学和其他艺术方面也成绩斐然。唐朝前期,科举取士渐入正轨,“三百年来,科第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绂望之继世。孤寒失之,其族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8]97。其中,科举中的进士科十分重视文学的考察,因此“朝廷所大者,莫过文柄;士林所重者,无先辞科”[8]156。在此种情形下,韦氏家族从单一的经学研究转为对文学的重视,并且,唐代韦氏家族成员们的文学修养造诣很高。史料记载,韦承庆“辞藻之美,擅于一时”[6]1938。韦济“早以辞翰闻……制《先德诗》四章,述祖、父之行,辞致高雅”[6]1945。韦绳“长文辞”[5]3385。韦陟善文辞,风格清正。韦行素“善属文,尤工词赋。其体丽而壮,调清而远,性禀中和,卓然独立,使文学俱成,垂誉后世”[9]287。韦斌“早修整,尚文艺,容止严厉,有大臣体,与兄陟齐名”[6]2004。韦渠牟“少警悟,工为诗,李白异之,授以古乐府”[5]3968。韦执谊“京兆旧族也。幼有才……年逾冠,入翰林为学士,便敏侧媚,得幸于德宗。使豫诗歌属和,被诏称旨”[5]3977。韦表微“羁丱能属文”[5]4081。韦温、韦湑兄弟,“颇以文词进,帝方盛选文章侍从,与赋诗相娱乐”[5]4464。韦承庆“冠冕词宗,弥纶学府”[9]38。韦挺第“积道而立,达学而闻……其文也,根乎圣旨,发于沉郁。故德广而寡合,文雄而丽”[9]188。此外,京兆韦氏知名于唐代的文学家除韦庄外,还有韦应物、韦述、韦元旦、韦询、韦嗣立、韦承庆、韦安石、韦济、韦抗、韦建、韦元甫、韦迢、韦同则、韦蟾、韦式等。周祖譔主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唐五代卷)》统计,整个唐代韦氏家族的文学家六十人左右。王伟的博士论文《唐代京兆韦氏家族与文学研究》统计,唐代韦氏家族的文学家已逾百人,作品共计千余篇。

除文学之外,唐代韦氏家族成员还在书法、绘画、音乐等方面造诣很高。韦陟极擅长楷书,“常以五采笺为书记,使侍妾主之,以裁答受意而已,皆有楷法,陟唯署名,自谓所书‘陟’字若五朵云,时人慕之,号“郇公五云体。”[5]3442《旧唐书》卷九二《韦安石传》云韦陟“善隶书”[6]2002。无论善隶书,还是善楷书,韦安石擅长书法,总是有史可依的。韦丹师从颜真卿,是唐代杰出的书法家。韦方直也以书法闻名于当时,“京兆韦方直好学爱士,善飞白书”[12]1206。

韦无忝、韦鉴、韦偃皆为唐代名画家。在由韦无忝、吴道之和陈闳共同完成的《金桥图》中,韦无忝所画的牛、羊、猪、狗、驴、骡,是该画的“三绝”之一。韦鉴、韦偃堪称绘画名家。韦鉴擅长画龙和飞鸟,《历代名画记》评曰:“韦偃父韦鉴,工龙马,妙得精气。”[13]197其伯父韦銮,则以善画山水、松石和花鸟而见重于当时。韦偃从小受到父亲绘画熏陶和艺术培养,精于绘画。其鞍马画,能够表现出鞍马的各种姿态,栩栩如生。其山水画,能表现出老松奇石“咫尺千寻,骈柯攒影,烟霞翳薄,风雨飕飕”的壮美姿态。《历代名画记》评价曰:“工山水,高僧奇之,老松异石,笔力劲健,风格高举,善小马、牛羊、山原,俗人空知偃善马,不知山石更佳也。”[13]197

唐代京兆韦氏家族成员中,不乏善音律者。韦万石“善音律”[5]3139。韦正贯“幼而神灵,长而聪异。目所系览,不忘于心。耳剽音声,洞识节奏”[10]7944。韦泰真“闲居无事,或以琴酒自娱,飘飘然忽若出物表而超尘外矣。其于琴德,雅有新声,为知音者所深叹,为时莫能及也”[10]7944。总之,京兆韦氏家族所追求的艺术多种多样。

综合上述,韦氏家族自西汉时入关以来,定居京兆,自汉至唐,代有人物,衣冠鼎盛。不但贵宦辈出,文学艺术等方面亦人才迭出。“韦氏之显者,孝友、词学则承庆、嗣立,邃音乐有万石,达礼仪则叔夏,史才博识有述。所著书二百馀篇行于时。弟逌、迪,学业亦亚述。与逌对为学士,与迪并礼宫,搢绅高之”[5]3567。显贵的家族背景深深地影响着韦庄的人生道路、创作风格和文学思想。

二、韦庄或为韦应物四世孙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把韦氏各房繁衍发展后的谱系定着九房:“一曰‘西眷’,二曰‘东眷’,三曰‘逍遥公房’,四曰‘郧公房’,五曰‘南皮公房’,六曰‘驸马房’,七曰‘龙门公房’,八曰‘小逍遥公房’,九曰‘京兆韦氏’。”[5]2493那么,韦庄究竟出自哪一房呢?

从现存文献看,共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韦庄是天宝末年宰相韦见素之后。宋代张唐英《蜀梼杌》卷上记载:“见素之后。”[14]6075《新五代史·王建世家》亦曰:“见素之孙。”[15]516《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六曰:“庄,见素之孙也。”[16]8685《考异》注云:“韦见素,天宝之末为相。”[16]8685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八以及清吴任臣《十国春秋·韦庄传》皆谓韦庄为唐玄宗之宰相韦见素之后,且其曾祖少微,为宣宗时中书舍人。按照这种说法,韦庄出自“南皮公房”。傅璇琮先生主编的《唐才子传校笺》卷十《韦庄》,“从《蜀梼杌》,以庄为见素之后”[17]323,原因是“按韦应物在中晚唐后诗名甚大,庄若果系其四世孙,不应本人及同时诗人均未提及,晚唐、五代及宋代史料亦从未见载。《新表》谬误甚多,宋洪迈《容斋随笔》、清王呜盛《十七史商榷》、沈炳震《唐书宰相世系表》、近人岑仲勉《元和姓纂四校记》等皆已指出”[17]323。近年来,齐涛先生和任海天先生也持此看法。另外一种说法,韦庄是属于“逍遥公房”,是韦应物的四世孙。《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旧五代史》均记载韦庄为“唐宰相韦待价之后”[18]1,“庄盖应物四世孙”[18]1,“庄属逍遥公房”[18]1。夏承焘先生《韦端己年谱》中据《宰相世系表》,持此种看法,但没有加以辨证。吴庚舜、董乃斌主编《唐代文学史》说韦庄“远祖韦待价是初唐武则天时的宰相,四世祖韦应物是中唐代宗朝的著名诗人”[19]621。但该书后文只备注另一种说法为“唐玄宗时宰相韦见素之后”[19]634,也没有辨证真伪。

我们认为这两种说法,后者更具有可能性。

首先,根据晚唐避家讳之风。如果韦庄为见素之后,那么韦庄也该避讳“素”字。而翻看《浣花集》,便可以看到诗中有很多“素”字,如“才惊素节移铜律,又见玄冥变玉签”[21]48(《冬日长安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二十韵》);“素律初回驭,商飙暗触襟”[21]63(《三用韵》);“欲把伤心问明月,素娥无语泪娟娟”[21]79(《夜景》);“建业城边蒋帝祠,素髯清骨旧风姿”[21]150(《谒蒋帝庙》);“多惭十载游梁客,未换青襟侍素王”[21]177(《寄右省李起居》);“夫君别我应惆怅,十五年来识素衣”[21]180(《酬吴秀才霅川相送》);“戚戚彼何人,明眸利于月。啼妆晓不干,素面凝香雪”[21]346(《闺怨》)。至于《唐诗纪事》和《十国春秋》所载韦庄曾祖少微是宣宗中书舍人,更令人怀疑。一方面,正如夏承焘先生所言,“《唐诗纪事》(六八)谓端己‘曾祖少微,宣宗中书舍人’。案《宰相世系》表无少微,且宣宗时端己已二十余岁,不应及见曾祖。《唐才子传》(十)删之,是;《十国春秋》(四十)从之,非也。《元和姓纂》亦无少微”[18]2;另一方面,韦庄在《哭苏麻士》中有“少微何处堕,留恨白杨风”[21]142一句,若少微为其曾祖,不可能如此大胆,直用曾祖名讳。此外,齐涛先生有《韦庄非韦应物之后》一文,文中认为,韦庄《浣花集》卷二中《雨雾晚眺》“愁闻关外火,昨夜撤皇都”[20]70之句中未避讳“撤”字,韦诗中用到其祖父之名讳,与唐代避家讳之风相悖,并且除《新唐书》之外,其他记载韦庄生平的史料,如《新五代史·前蜀世家》《蜀梼杌》《通鉴》等皆谓其为宰相韦见素之后。我们认为,“昨夜撤皇都”的“撤”字与韦庄之父名“彻”字不为同一字。韦庄《曲池作》诗中也提到自己“性为无机率”[21]29,《唐诗纪事》卷六八和《十国春秋》卷四十皆谓庄“疏旷不拘小节”[22]1020,因此有此疏忽在所难免。

其次,根据韦庄现存诗歌所述幼年生活状况。韦庄在《涂次感旧逢李氏兄弟感旧》提到“御沟西面朱门宅,记得当时好弟兄”[21]379句;在《洪州送西明寺省上人游福建》诗中也提到“记得初骑竹马年,送师来往御沟边”[21]393,可判断韦庄幼年曾住在御沟西。韦庄又在《涂次感旧逢李氏兄弟感旧》诗中提到“晓傍柳阴骑竹马,夜隈灯影弄先生。巡街趁蝶衣裳破,上屋探雏手脚轻”[21]379,以及《下邽感旧》云“昔为童稚不知愁,竹马闲乘绕县游。曾为看花偷出郭,也因逃学暂登楼。招他邑客来还醉,儳得先生去始休”[21]378,从“骑竹马”“弄先生”“巡街趁蝶”“上屋探雏”“逃学”“不知愁”等诗句,可知韦庄幼年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有学上,有酒喝,不似家境贫寒之态。至于“衣裳破”不足以说明其家贫,也可能由于“巡街趁蝶”“上屋探雏”所致。从韦庄《贵公子》和《忆昔》等诗歌中,还可以看出其少年时期家境比较富足。《贵公子》云:“大道青楼御苑东,玉栏仙杏压枝红。金铃犬吠梧桐月,朱鬣马嘶杨柳风。流水带花穿巷陌,夕阳和树入帘栊。瑶池宴罢归来醉,笑说君王在月宫。”[21]35青楼大道,接近御苑,何等冠冕!玉栏仙杏,红白相间,何等艳丽!金铃犬吠,朱鬣马嘶,何等气魄!溪穿巷陌,树影帘栊,何等贵显!虽不着富贵一字而写得富贵万千。《忆昔》又云:“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华里不知秋。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21]87此诗乃是韦庄早年游玩之作。“五陵”地近京城,富贵显赫家族多居于此,风俗奢华放纵。“子夜歌清”“烛树似昼”“露桃华里”等词描写出富华显贵之状。又《过旧宅》云:“华轩不见马萧萧,廷尉门人久寂寥。朱槛翠楼为卜肆,玉栏仙杏作春樵。阶前雨落鸳鸯瓦,竹里苔封螮蝀桥。莫问此中销歇寺,娟娟红泪滴芭蕉。”[21]110此诗也是韦庄追忆之作,“旧宅”当指长安旧宅。从“华轩”“马萧萧”“朱槛翠楼”“玉栏仙杏”等词可以看出,韦庄少年时期家境富足,绝非贫寒交迫。从“廷尉门人久寂寥”一句还可以判断出,韦庄祖父辈中有人做过类似“廷尉”的官。而两唐书以及其他史料未记录韦见素三代以后子孙的官职以及其他情况,盖见素三代以后子孙无官职或官职卑微,且无盛名。而韦应物子孙辈皆有一定的官职,尤其是韦应物孙韦退之,即庄之祖父辈。两唐书未记载退之官职,然《唐故河东节度判官监察御史京兆韦府君夫人闻喜县太君玄堂志》题署:“孤子将仕郎前监察御史里行退之奉述。”[23]此称其为“监察御史里行”[23],是会昌六年(846年)撰志时的官职。会昌六年(846年),韦退之已任“监察御史里行”[23]。韦庄出生于公元833年至836年,会昌六年时,已经十至十三岁。此种情况符合韦庄诗中所言。

此外,《新唐书》的编辑时间与韦庄生活时代相距不远,且《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记录韦氏“南皮公房”中,韦见素之下仅列至三世孙,并无韦庄。我们认为,并非所有人都希冀依靠祖荫扬名求利。韦庄一生凌然正气,虽以出身名门为荣,却不以此为入仕之阶梯;且其大半生无名无权,不能光耀门楣,不想辱没先祖之盛名,也可能是未提及先祖的原因之一。

以此来看,韦庄是韦见素后人的可能性较小,更可能是韦应物四世孙。

三、庆复、厚复当系同一人

韦庄属于“逍遥公房”,是韦应物四世孙,那么他的曾祖、祖父又是谁呢?这要细究其四世祖韦应物的子女数了。

关于韦应物子女数的问题,史料记载不一。《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韦应物有子二人,长子名庆复,幼子名厚复。韦庄为厚复之孙。而其他史料仅记载了韦应物嫡长子庆复,而无次子厚复。从韦氏墓志志文可知,应物之发妻元苹卒于大历十一年(776年),韦应物卒于贞元七年(791年),这之间有15年时间。我们不能排除在这段时间内韦应物再婚或蓄妾的可能。或许因为门第低微等其它原因而未记入册,也未可知。我们结合其他史料,考证韦氏墓志、韦庄诗词以及字形,对《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厚复此人,提出几点质疑。原因如下:

第一,韦应物夫妇以及子庆复夫妇墓志均未提到厚复。墓志当是由家人、亲戚或较亲密的朋友撰写而成。撰写人必定是熟悉逝者真实情况之人,因此墓志内容相对真实可靠。《唐故尚书左司郎中苏州刺史京兆韦君墓志铭并序》是由韦应物朋友丘丹所撰。《全唐诗》卷三○七《丘丹小传》云:“丘丹,苏州嘉兴人,诸暨令,历尚书郎,隐临平山,与韦应物、鲍防、吕渭诸牧守往还,存诗十一首。”[24]3480丘丹给韦应物赠答诗有:《和韦使君秋夜见寄》《和韦使君听江笛送陈侍御》《奉酬韦苏州使君》《奉酬韦使君送归山之作》《奉酬重送归山》。韦应物写给丘丹的诗有:《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赠丘员外二首》《复理西斋寄丘员外》《送丘员外还山》《送丘员外归山居》《重送丘二十二还临平山居》。可见,丘丹是了解韦应物家庭情况的。元苹夫人墓志《故夫人河南元氏墓志铭》由韦应物本人书写。韦庆复墓志《唐故监察御史里行河东节度判官赐绯鱼袋韦府君墓志》由其外甥杨敬之撰写。庆复夫人墓志《唐故河东节度判官监察御史京兆韦府君夫人闻喜县太君玄堂志》是由其子退之所撰。韦应物夫人元苹墓志记载道:“一男两女。男生数月,名之玉斧(长子乳名),抱以主丧。”[25]韦应物志文提到:“长女适大理评事杨凌。次女未笄,因父之丧同月而逝。”[26]可知,杨凌是韦应物的大女婿。韦应物还有一首感人至深的五言诗《送杨氏女》,诗中注释:“幼女为杨氏女所抚育。”[24]1937“杨氏女”即为韦应物长女。由于嫁给杨凌,所以被称为杨氏女。韦氏家族后母通常亲自抚育孤子,并对之极为疼爱。如果韦应物在其原配夫人病逝后另娶他人,那么原配遗留下来的幼女应该由后母照顾,而非长姐抚育。据此可见,韦应物在原配夫人去世后,可能没有其他夫人,那也就不存在厚复一人了。此外,《韦庆复墓志》记载:“杨氏甥小子敬之实闻太夫人及公夫人之词,遂刻于石。词曰:……杨氏有子兮韦宗无主,惟鬼惟神兮孰不我取。”[20]此处“太夫人”当指杨敬之之母,韦应物的长女杨氏女。杨氏女在其弟弟去世后哭诉道:“杨氏有子兮韦宗无主。”[20]“韦宗无主”,除了惋惜庆复之亡外,还暗含庆复病故后,就没有当家做主的男性了。

第二,韦庄有一些追忆之作,其中最重要的则是《过旧宅》。其云:“华轩不见马萧萧,廷尉门人久寂寥。朱槛翠楼为卜肆,玉栏仙杏作春樵。阶前雨落鸳鸯瓦,竹里苔封螮蝀桥。莫问此中销歇寺,娟娟红泪滴芭蕉。”[21]110可见,韦庄幼时生活在较富贵的官宦人家。从“廷尉门人久寂寥”一句中,可以推断出韦庄的祖父或父辈曾是朝廷官职。廷尉为秦朝九卿之一,掌刑狱,是自秦汉至北齐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到了唐代以大理寺为官署名,大理寺卿为官名。考察《两唐书》《资治通鉴》等现存史料,韦庄父辈无人任职此官。由此可知,廷尉泛指较高的官职或与刑狱相关的官职。根据《唐故河东节度判官监察御史京兆韦府君夫人闻喜县太君玄堂志》可知,韦退之曾任“监察御史里行”[23]。且韦退之在《唐故河东节度判官监察御史京兆韦府君夫人闻喜县太君玄堂志》中自述:“小子谨身从事,四更使府,皆游闻人,自御史登天朝。”[23]《旧唐书·卷四十四·职官三》御史台条:“监察御史十员,正八品上。贞观初,马周以布衣进用,太宗令于监察御史里行。自此因置里行之名。龙朔元年,以王本立为监察里行也。”[6]1269《新唐书·卷四十八·百官三》云:“武德元年,改曰殿中侍御史;龙朔元年,置监察御史里行;武后文明元年,置殿中里行,后亦颛以里行名官;长安二年,置内供奉……,其后,以殿中掌左右巡;寻以务剧,选用京畿县尉。又置御史里行使、侍御史里行使、殿中里行使、监察里行使,以未为正官,无员数。”[5]813该卷又云:“(监察御史)掌分察百寮,巡按州县,狱讼、军戎、祭祀、营作、太府出纳皆莅焉;知朝堂左右厢及百司纲目。决囚徒,则与中书舍人、金吾将军莅之。”[5]814盖韦退之分察狱讼,因此称“廷尉”。由此,韦庄祖父为韦退之,韦庆复为退之父,则韦庄为厚复子孙便不成立。

第三,《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庆复与厚复可能为同一人。庆复的“庆”在唐代写为“慶”,这与厚复的“厚”形体上很近似,《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有看错或抄错的嫌疑。《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还记载庆复有子退之,厚复有子彻。“退”和“彻”在含义上很接近。“彻”本义是撤除,撤去。“退”是退却之义。古人的名和字很多情况都是同义词,如宰予字子我;季路字子由;颜回字子渊;诸葛亮字孔明;周瑜字公瑾;诸葛瑾字子瑜,诸如此类。因此,“退之”和“彻”可能为同一人的名和字;“退之”和“彻”也可能为同一人。据此推测,《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可能将此抄错。

根据以上推断,韦庄家世传承顺序为韦应物—韦庆复—韦退之—韦韫—韦庄。

综上所述,韦庄出身名门望族,属逍遥公房,是韦应物的四世孙。到韦庄之父这一代时,韦门世族家道中落,政界文苑都无人听闻,史无记载。

[1]班固.汉书[M].颜师古,注.北京:中华书局,2000.

[2]房玄龄.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0.

[3]姚思廉.梁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0.

[4]魏征.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0.

[5]欧阳修.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0.

[6]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0.

[7]颜之推.颜氏家训[M].王利器,集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8]王定保.唐摭言[M].北京: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9]吴钢.全唐文补遗[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4.

[10]董诰.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1]陆心源.唐文拾遗[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2]周绍良.唐代墓志汇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13]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

[14]张唐英.蜀梼杌[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4.

[15]欧阳修.新五代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0.

[16]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76.

[17]辛文房.唐才子传[M].傅璇琮,校笺.北京:中华书局,1990.

[18]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韦端己年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19]吴庚舜,董乃斌.唐代文学史(下)[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20]杨敬之.唐故监察御史里行河东节度判官赐绯鱼袋韦府君墓志[M].西安:西安碑林博物馆藏,2007.

[21]韦庄.韦庄诗词[M].聂福安,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2]计有功.唐诗纪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23]韦退之.唐故河东节度判官监察御史京兆韦府君夫人闻喜县太君玄堂志[M].西安: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2007.

[24]彭定求.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

[25]韦应物.故夫人河南元氏墓志铭[M].西安:西安碑林博物馆藏,2007.

[26]丘丹.唐故尚书左司郎中苏州刺史京兆韦君墓志铭并序[M].西安:西安碑林博物馆藏,2007.

[27]王伟.唐代京兆韦氏家族与文学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9.

[28]吴任臣.十国春秋[M].徐敏霞,校.北京:中华书局,2010.

[29]林宝.元和姓纂[M].岑仲勉,校.北京:中华书局,1994.

[30]沉炳震.唐书宰相世系表订伪十二卷[M].开明书店,约乾嘉间刊.

[31]赵超.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集校(二十四史研究资料丛刊)[M].北京:中华书局,1998.

[32]王溥.唐会要[M].北京:中华书局,1955.

【责任编辑卢春艳】

The Research on Wei Zhuang’s Family

JIANG Jian-yun, HE Hui

(College of Literature,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Hebei 071002, China)

Wei Zhua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writers in the literature history of the late Tang and Five Dynasties. Because of his poor family, his father and grandfather are not written in history.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tabooed names of ancestors and Wei Zhuang’s poems, the paper considers Wei Zhuang belongs to Xiaoyao House, and is Wei Yingwu’s fourth offspring, not the offspring of Wei Jiansu. By researching the epitaphs of Wei Yingwu couple and Wei Qingfu couple, Wei family tradition and other historical materials, the paper questions Wei Houfu, recorded in “New Book of Tang,Prime Minister Genealogical Table” Wei Qingfu are the same person.

Wei Zhuang; Xiaoyao House; Wei Yingwu; Wei Qingfu

10.3969/j.issn.1005-6378.2016.03.003

2015-10-10

姜剑云(1960—),男,江苏东台人,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

I206.2

A

1005-6378(2016)03-0016-06

猜你喜欢
韦庄韦氏韦应物
夕次盱眙县
韦庄:花间词人的一世江南烟雨情
韦庄:花间词人的一世江南烟雨情
《韦应物 淮上即事》
韦氏词典年度最热词:女权主义
又是暮春,不见微云
又是暮春,不见微云
又是暮春,不见微云
花间别离梦伤春
录唐·韦应物诗《滁州西涧》(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