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市农业局 王淑琴 刘洪波
浅析黄骅市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做法及成效
黄骅市农业局 王淑琴 刘洪波
黄骅市地处黑龙港流域,东临渤海湾,耕地面积74.06万亩,辖10个乡镇、327个行政村,其中农业乡镇9个,农业人口34.6万。黄骅市农业生产用水以天然降雨为主,常年平均降雨量500毫米左右,且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而在冬小麦的生长期及春、夏播等关键时期则严重缺水少雨,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和降水量不平衡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时,耕作技术落后,影响了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耕作层浅薄及坚硬的犁底层也阻碍了农作物根系的下扎,降低了农作物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因此,采用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可增强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提高农田水利用率,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区,实现免耕、少耕和农作物秸秆及根茬粉碎覆盖还田,采用小麦免耕播种机一次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和镇压等复式作业,选择性进行深松(隔3~4年深松一次)和其他表土耕作,结合进行化学防除病虫草害,控制土壤风蚀、水蚀,提高项目实施区域耕地的蓄水保墒和抗旱节水能力,减少了水土流失,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4年、2015年,黄骅市按照省市要求,累计推广小麦保护性耕作7万亩,比传统耕作节油50%,提高水分利用率20%,减少了作业工序和劳动投入,亩节约生产成本50元左右,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
2.1 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了黄骅市小麦保护性耕作节水技术项目组,具体负责小麦保护性耕作组织实施,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黄骅市推广小麦保护性节水技术实施方案》,确保项目工作顺利进行。
2.2 规范项目管理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按照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技术人员分工抓、部门乡镇齐心抓的总体要求,市、乡、村三级层层签订工作责任状和委托协议,项目所在乡镇与项目村、作业方和质检员签订委托协议,项目村村委会与作业方签订作业合同。同时,严格项目资金管理,专款专用,确保项目资金使用安全。
2.3 广泛宣传发动
通过两台一报、赶科技大集等形式大力宣传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提高农民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识,为项目实施营造良好氛围。
2.4 创新工作机制
为提高乡镇政府工作积极性,将全部任务面积分解到乡镇政府,由乡级政府根据实施方案筛选项目村,协调项目村确定作业方,作业方重点向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或农机大户倾斜,共确定承担作业任务农机专业合作组织8个、农业公司1个和农机手10名。为满足机具需求,黄骅市农业局结合项目实施,为作业方落实机具36台。
2.5 强化技术指导
组织召开全市小麦保护性耕作节水技术培训班,专门聘请沧州市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授课,讲解小麦保护性耕作节水技术重要意义、技术规范及注意事项等,发放《小麦保护性耕作指导手册》150余册,为质检员颁发了上岗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黄骅市农业局配备专车、抽调技术人员深入田间作业一线,巡查指导机手小麦免耕播种工作,宣传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
2.6 加强档案管理
严格按照上级建档要求,对项目文件、技术指导手册、公示影像资料等进行分类建档,实行专人管理。
(1)领导重视是前提。黄骅市小麦保护性耕作项目的顺利实施,得益于各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与帮助和市乡村政府的重视与支持。
(2)宣传培训是举措。广泛开展宣传培训活动,可以提高群众对小麦保护性耕作项目的关注度,扩大声势和效应。
(3)技术指导是关键。农技人员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引导农民使用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促进技术的落实起到了关键作用。
(4)充分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是保障。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大拖集中、机手多、落实机具到位,而且有的农机合作社土地流转、托管土地面积大,在政策扶持的驱动作用下,能充分利用农机新技术开展农业生产,也为项目实施提供了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