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会 苏建芬
(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产科B超室,贵州 贵阳 520001)
超声诊断胎儿肝囊肿1例报告
李学会 苏建芬
(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产科B超室,贵州 贵阳 520001)
胎儿; 肝囊肿; 超声诊断
肝囊肿是常见的肝良性病变,临床中以先天性肝囊肿较为多见,但胎儿肝囊肿较为罕见,据文献报道,胎儿肝囊肿发病率为1.4%~5.3%之间,其超声表现为肝内无回声区,有包膜,后场回声增强。本文将我院于2015年5月26日产前超声检出的1例胎儿肝囊肿病例进行跟踪随访,现报告如下。
孕妇,33岁,已婚。G2P1,宫高33 mm,腹围97 cm,胎心147次/min,血压104/60 mmHg。孕期无不良嗜好及感冒史,孕期无创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产前检测结果:21号染色体三体型,18号染色体三体型,13号染色体三体型均未见明显异常。因停经32+4周,于2015年5月26日在我院行常规B超检查。超声检查显示:胎儿臀位,双顶径84 mm,头围313 mm,胸围248 mm,腹围299 mm,股骨长64 mm,胎儿上腹部脐静脉与胆囊间见一圆形无回声区,大小约15 mm×14 mm,形态规则,边界清,后壁回声稍增强,未探及血流信号。胎盘附着在子宫后壁,厚30 mm,胎盘成熟度I度。羊水最深暗区51 mm,羊水指数137 mm。超声提示:(1)单活胎,臀位,RSA;(2)胎儿上腹部异常囊性结构:肝囊肿或胆管囊肿;(3)胎儿超声孕龄33周3 d。产后新生儿腹部B超证实为肝右叶囊肿。
据尸检及手术结果报道[1],胎儿肝囊肿发病率在1.4%~5.3%之间,可分为潴留性和先天性两大类。两类肝囊肿其囊壁为纤维组织而内层为上皮细胞。囊肿可大可小,有时直径可超过10 cm。单纯性肝囊肿多数体积较小,呈单房, 位于肝实质, 预后较好[2]。少数囊肿可具一或数个分隔,肝内发现中等大小囊肿时,应确定其囊肿的确切来源。胎儿肝脏肿瘤极其罕见,原发性肝肿瘤主要有四种类型[3]:(1)先天性肝囊肿,起源于畸变的胆管或由于炎症增生,或继发于先天性梗阻所致;(2)肝脏良性肿瘤,在小儿主要以肝细胞腺瘤,错构瘤和结节性肝细胞增生较为常见;(3)肝血管瘤;(4)肝脏恶性肿瘤,小儿中常见是肝母细胞瘤和细胞性肝癌。
胎儿先天性肝囊肿的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肝内胆管或淋巴管先天性发育障碍所致。也有学者[4]认为可能是胎儿期患胆管炎使肝内胆管远端管腔闭塞,近端胆管扩张引起。先天性囊肿常为多个,囊液不含胆汁。胎儿肝囊肿患者多为女性,通常位于肝右叶,超声显示为单房,很少出现合并症。在多囊性肾发育不良(成人型)中33%可伴有肝囊肿[5],其超声表现为肝区内见单个或多个圆形无回声区,壁薄,边界清楚,后方回声增强。超声检查确诊胎儿肝囊肿后可继续妊娠至分娩后复查,若囊肿较大,可于出生后选择时机行超声介入下囊肿穿刺抽液治疗,治疗效果佳,但若合并多囊肾,则预后不良。在诊断先天性肝囊肿时,应注意与胎儿胆囊、胆道囊肿、胰腺囊肿、胎儿肝内段脐静脉曲张相鉴别[3],其中胆总管囊肿是胚胎期间胆总管某一段的过度增生和空泡形成,导致该段管壁的软化,而囊样扩张,大部分在婴儿或儿童期发现,胎儿期发现的罕见,超声可见肝门部脐静脉右方囊性包块,其间并伴结石光团。胆囊肿位于肝脏实质内,囊壁周边可见静脉血流信号。
此外,超声检查发现胎儿肝脏囊性肿块时还应与肝包虫病、具有分泌功能腺癌的肝转移及小肝癌或小肝血管瘤等鉴别。肝囊肿一般包膜薄而清晰,通常囊壁厚在1 mm以下,含浑浊液的肝囊肿囊内为较多的微细低回声小点,可分散性分布,亦可分层分布,上层无回声清液而底层为微细沉淀,而肝包虫病囊肿其包虫囊壁分为内外两层,单囊型囊壁也是薄而清晰,但在分辨率高的仪器上可显示内、外两层囊壁,囊沙型肝包虫囊壁特征与一般囊包相同,但其内部回声较粗、较亮,可呈均匀细粒状、条带状、岛屿状等表现。具有分泌功能腺癌的肝转移,可为单个液性暗区,亦可为多个集中性小囊肿,其壁往往较厚。小型(直径3~5 mm)肝囊肿内部常呈弱回声,但后壁回声与后方回声均明显增强,而小肝癌及肝血管瘤均无上述特征。
[1] 王纯正,徐智章.超声诊断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23-224.
[2] Hackmon-Ram R, Wiznitzer A, Gohar J, et al. Prenatal diagnosis of a fetal abdominal cyst[J]. 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2000,91(1):79-82.
[3] 冯卓颖.二维超声检测胎儿占位一例[D].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及第十二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4,6(20):414-415.
[4] 蔡雪珍,刘倚河,贺艳平.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孤立性肝囊肿一例[J].实用医技杂志,2009,16(10):818.
[5] 邓学东.产前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192.
R445.1
B
1000-744X(2016)11-1221-02
2015-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