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忠会,龚 文,巢 宇
(1.重庆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重庆 401331;2.重庆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 重庆 401331)
动画艺术如何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唐忠会1,龚 文2,巢 宇1
(1.重庆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重庆 401331;2.重庆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 重庆 401331)
动画艺术的发展,已成为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领域。动画艺术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通过其直接的审美效果来隐性地彰显中华优秀文化,也离不开创作过程中的真诚和诚实,并深化为美的形象呈现出来,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精神支柱。
动画艺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机制;对策
动画艺术的发展既具有经济效应,更具有社会效应,已成为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领域。尤其是冷战后,国际文化关系的变动与世界文化力量格局的重组,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动画艺术全球化的竞争,这些都使当今世界各国抓住动画艺术发展的机遇,应对国际动画艺术领域的挑战,积极进行本国的动画艺术建设。
伴随着我国全面改革开放的进展,社会经济成分、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人们的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多样化和多变化。在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动画艺术的发展既在建设和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但同时,各种其它的价值观念甚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悖的价值观念也通过动画艺术得到了程度不同的体现;一些反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基本价值观、生活方式的动画艺术产品,广泛地渗透到国民的文化生活中。党的“十七大”提出,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中,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党的“十八大”,更是把推动文化发展提高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也多次触及该领域。为此,对动画艺术如何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显得较为迫切。
中国青少年有20多万,动画市场非常大,动画每年的产量也高达22万-27万集,但有着精美的画面、鲜活的形象、有趣的问答,并富有哲学思想且又通俗易懂的动画作品却不多,能把传统文化与少儿教育跟动画艺术有机联系的作品更是少之又少。
众所周知,动画作为一门艺术,首先应该是美的,而且这种美是有序的和和谐的。这里所谓的有序,即应该满足动画原理,动画自身规律的。但是,当下我国动画创作缺乏基本的美感,既没有视听层面的美感,包括角色形象、色彩和运动节奏都不美,更谈不上养心境界的美感,缺失有意韵的美。纵观国内动画大市场,不难发现动画艺术中媚俗迎合大众, 以视听感官生理上的快感取代冒充精神美感的“创作”。这些动画片并不是如费孝通先生力倡的“文化自觉”的“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 而恰恰是反其道而行之的 “各丑其丑,丑人之丑,丑丑与共, 人心会乱”。甚至为了迎合大众,暴力化倾向越演越严重,进行非和谐的宣扬。如《三国演义》中的暴力,非和平、非和谐大同,以及《大闹天空》中正义对邪恶势的抗争。为了迎合大众,动画艺术中的低俗化越演越烈,在“唯美”旗号下的“形式荒诞”的“创作”比比皆是。“丑”在动画作品中越来突出。
作为一门以青少年为主体的艺术,中国的动画艺术创作理应坚守中华民族审美创造力表现上的优势不能变,中华民族心理素质上的特征不能变, 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不能变, 中华民族价值系统中的核心概念不能变。倘若变了, 中华民族将失去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文化根基。这种忽略“美学标准”的倾向被创作者付诸作品, 自然就降低了品位, 败坏了口味, 教训极为深刻。文艺心理学告诉我们, 从接受美学角度看, 支配或制约接受者接受动机的心理依据是人类的好奇心, 即猎奇欲望。没有哪一种动机中没有猎奇的因素。猎奇是接受动机的最深沉最隐秘的基础,亦是构成期待和预测的温床。西方哲人柏拉图有句名言:“过度快感可以扰乱心智”。因此, 重视“美学标准”, 鼓舞而不媚俗、引领而不迎合, 才能以高于生活的艺术美引领受众走向崇高,动画艺术当然也不能例外。
如果从更高层面去分析当下中国动画艺术出现低俗、媚俗、庸俗的原因,须上升到哲学层面。正如仲呈祥先生讲到的一样,当下的创作如此缺乏基本美感的动画作品的缘由是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单向思维。“阶级斗争为纲”,曾习惯于简单地将文艺从属于政治,走以政治思维取代审美思维的极端 ;如今,面对市场经济,又误将文艺笼统地从属于经济,跑到以利润思维取代审美思维的另一极端,片面追求收视率,便坠入过度娱乐化。反映在创作上,从过去忽视观众娱乐快感乃至说教化的极端,跑到以视听感官的娱乐刺激冲淡乃至取代精神美感的极端 ;从过去曾把人性、人道主义视为禁区的极端,跑到以展示“人性恶的深度”和“窥人隐私”为能事的极端 ;从过去对传统经典敬若神明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僵化极端,跑到专门逆向拆卸、解构、颠覆传统经典以吸引眼球寻求“娱乐”的极端 ;从过去普遍盛行的“高大全”式的浪漫主义形象塑造的极端,跑到“好人不好、坏人不坏”的“无是无非”的“非英雄化”倾向极端;从过去一度忽视审美化、艺术化程度的极端,跑到大制作、大投入的“营造视听奇观”的唯美主义的极端……凡此种种,其结果都导向“过度娱乐化”,都有悖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
动画作为一门艺术,仅仅美还不够,还应该符合历史的标准,科学的历史观,即唯物史观。动画艺术的发展,离不开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1]因为只有在科学的历史观,即唯物史观导引下,人们才会尽可能地克服自身的局限,最大限度地逼近和把握历史的本体,从而通过正确认识历史达到更深刻地认识现实的目的,更多动画片是出现了对青少年特别严重的“泛娱乐化”问题,动画创作者只有把握了科学的历史意识即唯物史观,才有可能真实地叙述历史事件和营造历史氛围,才能成功地塑造出历史人物的艺术形象,在对历史思考的中心母题下, 才可以以“广角镜”来进行多种形式的意义呈现,从而实现“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 同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完美结合”。对一个事物的解读可以有多种角度, 认识也有高低之分, 如果原有的文艺作品的美学的历史的观点不够深刻, 后来者就完全有理由继续做前人未尽的解读。
这类拙劣动画艺术作品的模仿完全悖离了“美学的历史的”标准,失去了其理应严肃的内容,当然也就更失去了中国优秀传统艺术的精神,除了宣扬一些廉价幼稚的幸运观念,就是铺排一些无聊苍白的感情纠葛,除了让观众滋生悲观厌世之情外,就是教唆“不风流就算白活”的人生哲学。想想20世纪,我们动画发展初始时期和繁荣时期的万氏三兄弟,大闹天空,三个和尚等等,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对意境的营造,现在都很难找到了。这是令人非常揪心的。
提及动画艺术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有的机制,首先考虑的应是如何立足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中国的动画艺术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的。中国的动画艺术是由代代相传、深入民心、历经时间和人民检验的动画艺术家及其经典作品为支柱搭建起来的,动画经典作品之所以经受住了历史和人民的检验,正因为其间蕴含着至今仍有强大生命力的中华民族最基本的、能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的文化基因。这些动画文化基因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完全可以成为培育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不可少的精神泉源。为此,动画艺术,应从内容分析和受众分析等方面,探讨出根基于传统文化艺术的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方式、机制和效果进行实证,并了解我国动画艺术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从而落地有声地把中华优秀文化诠释出来。
高质量的动画艺术是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砝码。当前,随着大众文化娱乐话语的迅猛发展,娱乐资讯流通加快,观察动画现象的新渠道新视野得到开拓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非理性、庸俗化、捧杀、棒杀的评论,不同程度地混淆了视听、模糊了价值取向,影响了动画创作的繁荣发展。在动画界,当下的精品力作匮乏、娱乐化现象突出的背后,是动画批评的缺位、“缺钙”乃至一定程度的失语。一些评论为金钱等各种利益所左右,评论品格丧失。不少评论用语晦涩,故弄玄虚,远离大众,成为学术文章和职称评审的筹码。还有的评论者理论功底不深,学识眼界不宽,远离文艺现场,对当下文艺作品,文艺队伍,文艺现象关注不够、了解不多、把握不准,导致评论缺乏针对性,引导力不强。高质量的动画创作呼唤健康评论。要进一步加大对优秀作品的评介宣传力度,认真总结近年来动画创作生产的好经验好做法,挖掘优秀作品的深刻内涵和审美意蕴,大力宣传深入生活、服务群众的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倡导淡泊名利、精益求精、锐意进取的创作精神,多宣传德艺双馨人才,多宣传好的文艺现象,凝聚崇善求美的强大舆论正能量。对于动画来说,我们改变“学术圈内自说自话”的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使其批评更接地气、更富生气、更有人气,引导大众在选择文艺产品的过程中分清优劣、明晰善恶、辨别美丑。从而,真正地做到赞誉优秀作品,鞭挞不良现象,实现创作、评论与审美的良性互动,绿色发展,促进动画创作向前发展。
就批评角度而言,当今时代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代表的信息彰显技术迅猛发展,带来了舆论彰显方式和手段的巨大变化,人人都有麦克风,各个都是自媒体,全民都是记者,舆论场上众声喧哗,泥沙俱下,面对文化艺术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面对动画艺术创作的质量齐增以及大众文艺鉴赏和精神满足的迫切需求,主流媒体的文艺评论如何坚持导向,增强引导力,如何强化针对性,提升有效性,如何加强队伍建设,都成为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正确的导向一直是主流媒体的灵魂和主旋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评论导向、方向正确和发挥引领作用的重要保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方法,运用日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把核心价值观融汇于学理和评析中,用文艺的方式筑牢主流媒体的精神高地,是文艺评论发挥主阵地作用的应有之意。也就是说,在动画界,无论动画理论还是动画评论,都首先认真严肃地考虑动画作品的社会效果。树立强烈的动画创作底线意识、责任意识,将高格调、高水准、高品位的作品推向社会,这是动画界人士应尽的责任。这是日新月异的时代,面对崭新的生活,主流媒体应该为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舆论环境,不断提升权威性、影响力、公信力作出自己的贡献,以自己的努力不断推出适应读者服务时代的评论力作。
如果说,“美产生于人类生命需要的精神满足”,那么动画正是通过其独特的审美元素精神性地满足受众的生命需要,用其它艺术无法企及的“自由性”来满足与现实之间有着间离效果的审美需求。动画本身固有先天的假定性以及能指与所指之间的间离性,使得其活动影像在表意上必须依赖于客观的抽象对应物和普泛意义上的行为方式,造成了动画对动作效果和事物夸张性特征的重视,从而获得一种特殊的直接审美效果。
基于此,动画艺术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应该通过动画艺术的这种直接审美效果来隐性地彰显中华优秀文化。具体如何彰显?动画受众的这种直接审美效果是建立在“异质同构”基础之上的。阿恩海姆认为,物理运动完全可以赋予那些能够呈现出他们的力量和轨迹的形状以生命感。从外表看,自然界的事物存在着各异的形状、色彩等状态,而艺术品或者艺术也存在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但追究起来,还要归结到创造或者表现它们的力的作用的不同,他还认为,运用“力”作为媒介对事物的表现进行知觉,是一种特殊的审美认知。动画的力度感知形成则全部都是由创作人员“画”出来的,这也是动画作品中最为吸引人和建构卖点的部分,也是动画为何能够如此深受广大受众喜爱的根源之一。因此,受众在观赏动画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强力的异质同构性认知心理倾向,即习惯性地将动画中的角色(人物或动物)、动作、场景所表现出来的特定的“力”同人类世界中的某种事件,人类灵魂深处某种思想、理念、情感相联系。确切说,是在诸多的异质中寻找和感受到一种生命的活力,因此即使是人的内在情感表现,也往往会被受众感知为是一种“力”的涌动。动画,也正是通过这种潜在的“力”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了满足动画受众对这种潜在的“力”的审美需要,动画创作至少要从如下几个层面解决。第一层面,真诚创作。在动画创作中,一定要审美性把握,夸张变形不能过度。为此,创作者用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武装自己的头脑,渗透到创作的题材中,渗透到角色的设计中,渗透到场景的构建上,更渗透到动画的叙事情节里。以真诚的态度创作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画作品。第二层面,上升到善的层面。梅洛·庞蒂曾指出:“当一位艺术家以真正的创作动作毫不犹豫地重新采取儿童的表现方法时,这些表现方法将会带给我们一种秘密的共鸣,通过它,我们的完满就会对着世界的存在自己打开,并成为诗”。[2]为此,创作者要把“人之初,性本善”的理念深深植入到动画叙事的各个环节,尤其动画故事中的情节发展中,注重把“善”作为情节设计的推动要素,以及动画作品大团圆结尾的关键要素。第三层面,深化为美的形象。动画艺术作品最终呈现的是形象,比如孙猴子的面部造型,主要借鉴京剧脸谱图案,机灵可爱,富有人性特性。如此经典的美猴王形象,以至于几十年来绝少有人对这一形象进行改造。[3]造型不美,色彩不和谐也一定不美。好的动画作品,一定是“序”加上“和谐”,一定是非混乱的。尤其在当下,动画的视听层面的美,一定要符合以青少年为主体的动画受众。一味地模仿国外,过分的审丑,都会对动画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有影响的。尤其是青少年观众,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更是中国发展的希望,非真善美的动画作品,对整个民族的伤害比其它任何文艺领域都要严重得多。
最后必须指出的是,中国动画艺术一定是属于中国的,并非西方的。与其抱怨中国动画的发展缺人才、缺政府、缺资金,不如静下心来,按照动画原理,以“美学的历史的标准”为审美标准,创作出满足中国受众自身需求的动画作品,因为中国动画艺术当下最缺的是“等待”,而非其它。
[1] 仲呈祥.加强与改进文艺批评研讨会发言摘登:把好文艺批评的“方向盘”[N].光明日报.2016-03-04.
[2] [法]梅洛·庞蒂.眼与心:梅洛·庞蒂现象学美学文集[M].刘韵涵,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171.
[3] 郭肖华,刘蔚.动漫艺术与作品欣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07.
How Animation Arts Highlights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TANG Zhong-hui1, GONG Wen2, CHAO Yu1
(1.MediaCollege,ChongqingNormalUniversity,Chongqing, 401331; 2.FineArtsCollege,ChongqingNormalUniversity,Chongqing, 4013313; 3.MediaCollege,ChongqingNormalUniversity,Chongqing, 401331)
The animation ar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ield of national cultural "soft power". To highlight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the animation art can manifest outstanding Chinese culture implicitly with direct aesthetic effects. It also requires sincerity and honesty in the process of creation that will be represented as an image of beauty to mak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penetrate into people’s mind and provide spiritual support for the caus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imation art; socialist core values;internal mechanism; strategy
2016-10-21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非物质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的对接与转化研究”(项目编号:2015YBYS090)。
唐忠会,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出站博士后,研究方向:动画艺术;龚 文,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书画艺术;巢 宇,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传媒艺术。
10.15958 /j.cnki.gdxbysb.2016.06.012
J901
A
1671-444X(2016)06-007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