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霞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2015年微生物菌肥试验总结报告
李艳霞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本试验主要目的是在研究区主要种植模式中,引入微生物菌肥,测定生物菌肥对燕麦生长的影响及减少化肥的施用量,为微生物肥源部分替代化肥、抑制燕麦病害及后续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1.试验地设在乌兰察布市农科所院内试验基地,前茬作物为胡麻,肥力中等。参试品种为当地主栽品种:坝莜八号,亩播种量30万株;当地化肥施肥量:二铵10千克/亩。
2.试验处理
试验设3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共9个小区(随机排列),小区面积6×5=30平方米左右,株行距33厘米,区播种量0.40千克。
即:①处理A:全量化肥,不用菌肥(0.45千克二铵);②处理B:菌肥+75%化肥(0.04千克菌肥+0.34千克二铵);③处理C:菌肥+50%化肥(0.04千克菌肥+0.23千克二铵)。
成熟期在每个处理中随机选取1平方米的样方,收获样方内燕麦地上部分,将穗部取下,种子脱粒后晒干至含水量15%左右,称重,计算成熟籽粒产量(表1);将穗部剩余部分,即茎秆和叶片于70℃下烘干至恒重,称重,计算成熟期燕麦产草量(表2)。
表1燕麦成熟期籽粒产量记录表(单位:千克/公顷)
表2燕麦成熟期产草量记录表(单位:千克/公顷)
1.燕麦成熟期各处理籽粒产量最高的是处理C(菌肥+50%化肥),平均4066.9千克/公顷;最低的是A(全量化肥,不用菌肥),平均3366.8千克/公顷。燕麦成熟期各处理产草量最高的是处理A(全用化肥),平均9000.5千克/公顷,最低的是处理C(菌肥+50%化肥),平均8433.8千克/公顷。
2.各生育期病害发生情况。燕麦分蘖期各个处理均未发生病害;燕麦抽穗开花期、灌浆期的病害主要是红叶病和叶斑病,未发现其他病害,红叶病发生情况:处理B(菌肥+75%化肥)最高,处理C(菌肥+50%化肥)最低;叶斑病发生情况:各个处理的发病情况差异不明显。
3.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肥源能够部分替代化肥,不仅不会降低燕麦的生产性能,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