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轩 胡艳丽
中药炮制方法对临床应用疗效的分析
周平轩 胡艳丽
目的探讨中药炮制方法对临床应用疗效的影响。方法240例采用中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20例;再将研究组随机分为A、B、C三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未炮制中药,研究组给予炮制中药,A组采用挥发油类药物,B组采用苷类药物,C组给予生物碱类药物,比较各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4例,腹胀腹痛3例,惊厥抽搐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C组出现恶心呕吐1例,A、B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83%;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实践中采用炮制中药,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中药;炮制方法;临床疗效
中药又称中草药,其为各种常见疾病、疑难杂症及危重症等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常见的中药有植物根茎叶、动物皮毛肉及矿物质等,如果直接使用会影响药效。为了满足中医辨证施治的需求,对药材进行了炮制,提取了其中的有效成分,不仅便于储存,还降低了其毒副作用,提高了利用率。为了明确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本文以本院收治的240例采用中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展开了对照分析,保证了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240例采用中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40例,女100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52.5±8.5)岁。纳入标准:①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②均无药物过敏史;③均无严重器质性疾病、精神疾病、意识或交流障碍。将患者随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20例;再将研究组随机分为A、B、C三组,各40例。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未炮制中药,根据患者病情对症治疗,口服、煎服用药,2次/d,10 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研究组给予炮制中药,A组给予挥发油类药物,B组给予苷类药物,C组给予生物碱类药物;炮制流程如下:用水浸泡药物30 min,清除残留杂质后,加水煎熬,待水沸腾后用文火熬制1 h左右,过滤药液,煎熬2次使过滤液浓缩为300 ml。患者服用2次/d,共3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4例,腹胀腹痛3例,惊厥抽搐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C组出现恶心呕吐1例,A、B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83%;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研究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n,%)
3.1中药炮制 中药炮制法是加工中药材的特殊方法,其以中医理论为依据,通过加工处理,以此满足了中医辨证施治及用药需求。经过我国中医学者的不断努力与探索,中医炮制法日渐成熟与完善。中药材遍布于世间万物,其中草类所占比重较高,因此,中药又称为中草药。因中药材多为生药,如果未能处理服用,则难以达到治疗目标,甚至会增加毒副作用发生几率。根据中医书籍记载可知,古代医学家认为中药经煎服,效果显著,但其未明确煎服的作用。最初处理方法仅为药物放在水中熬煮,此后添加了一定的敷料,如醋酸等。近几年,医学水平大幅度提升,中药炮制方法日渐丰富与多样,常见的有炒、浸与炙等,实践中结合中药方剂及其有效成分,选用各异的炮制方法,经处理后提取有效成分,以此保证药效。
中药炮制有效清洁了药材,特别是对调剂、制剂而言,降低或消除了药物毒性,弱化或强化了药物性能,大幅度提高了临床疗效,同时为患者提供了便捷、经济与有效药物,再者便于药品保存。中药炮制方法繁多,常见的有加热处理,如炒、蒸、炙等;用水处理,如浸、泡等;添加辅料等,如醋、酒等。通过相应的处理,改变了药材的性质、数量等。中药炮制对中药成分有着直接的影响,如经炒或泡后,中药材既有的生物碱性质将发生改变;添加酒后,可提取出苷类成分;加热后,挥发油类药材中的挥发油含量将有所减少[1]。
3.2临床应用 本文以本院收治的240例采用中药治疗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此结果表明,临床上采用炮制中药满足了患者治疗需求,改善了其生活质量,利于其早日康复。
国内学者以5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可不同炮制方法的中药应用效果,经比较发现,各类药品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满意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而与未炮制中药比较,各指标差异显著;相关学者[2]经对比研究发现,炮制组的临床症状评分、治疗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等均优于未炮制组(P<0.05)。
临床常见与多发疾病、危重症或疑难杂症等经中药材治疗,效果显著,但用药过程中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以川乌为例,口服用药后,虽然疗效确切,但不利于患者预后,主要是长期用药后可能出现中毒情况;而半夏未炮制使用,则会对呼吸道、肠胃黏膜等造成一定的影响,随之出现呼吸不畅、恶心呕吐或腹痛腹胀等不良反应。同时,部分中药材因过于贵重或体积过大,如象牙、羚羊角等难以有效存储。患者因机体素质、身心状况各异,其耐受性不同,治疗时需要服用不同剂量中药,而未炮制中药,难以确保剂量的精准性,进而造成了中药材浪费。因此,实践中采用中药炮制是必要的,不仅降低了中药材的毒副作用,还便于存储,并保证了药效,提高了其利用率。
中药炮制方法丰富,实践中应选用适合的方法,以此保证临床疗效。经国内学者研究发现,中药炮制方法对中药材的影响为:①炮制后药材的毒副作用可彻底消除或部分降低,以川乌、草乌为例,二者未炮制服用会导致中毒,而炮制后,其毒性大幅度降低。经学者[3]研究显示,患者服用炮制后的川乌,未见不良反应;患者服用炮制后的半夏,未能胃肠道反应,避免了恶心、呕吐等症状的出现。②炮制后药材的药效大幅度提高,以杜仲为例,其中的杜仲胶十分丰富,但未炮制的杜仲制约了其功效,而炮制后破坏了胶质,促进了其有效成分的发挥。③炮制后药材的性状均发生了改变,如:挥发油类药物、苷类药物、生物碱类药物等,将其制作成中药饮片,满足了临床用药需求。④炮制方法改变了切制工艺,提升了药物的临床疗效。在炮制时,药物的内在成分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从而影响了药材的药理性能及其反应强度等。以远志为例,去芯处理后,药物的溶血及镇静功效明显增强,毒性大幅度较少。国内学者[4]以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了炮制远志与未炮制远志,其结果为,研究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同时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⑤炮制后药材形状、数量等均发生了改变,以干燥药材为例,避免了霉变与腐烂等问题的出现。炮制过程中应结合药材的具体情况,选取适合的炮制方法,以此保证用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同时相关学者及临床工作者应积极探索新型的炮制方法,进而推动我国中药发展,使其迅速推广。同时,临床医师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提供适合的中药治疗方案,如:单一用药、联合用药等,如果出现异常,应及时调整用药剂量与方法,以此保证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临床上选用炮制后中药提高了治疗效果,改善了患者身心状况,由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与配合度;同时炮制后满足了辨证治疗需求,为患者提供了个性化的用药方案,进而利于其早日康复。
[1]周瑞,郜玉钢,臧埔,等.炮制对中药活性成分及功效的影响.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23(3):209-212.
[2]马青霞.中药炮制方法对临床应用效果的影响分析.甘肃科技纵横,2015,11(5):93-94.
[3]燕军玲.中药炮制方法对临床应用效果的影响分析.基层医学论坛,2016,16(5):666-667.
[4]王晓文.中药炮制方法对临床应用疗效的影响探讨.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21(8):6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7.177
2016-08-03]
443600 秭归县妇幼保健院(周平轩);秭归县人民医院药剂科(胡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