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磊
摘 要:嵌瓷是粤东潮汕地区传统建筑的独特装饰形式,它的产生和流行与潮汕的特定经济以及深厚的民俗文化联系密切,本文以潮州开元寺的嵌瓷工艺装饰作为考察对象,试图通过这些嵌瓷作品表现的丰富多彩来认知它背后的潮汕独特文化和审美取向。重点探究粤东潮汕嵌瓷的表现形式和形成嵌瓷工艺特点的来源。同时也对嵌瓷所展现的民俗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潮汕地区;嵌瓷;开元寺;文化
1 引言
中华民族地域广阔,各个不同地域的人文历史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风格与艺术形式,在粤东潮汕地区,存在着绚丽民间艺术中的一大瑰宝——嵌瓷。
潮汕地区指的是今天的潮州,汕头,揭阳三个地级市。潮汕地区东面临海,海岸线漫长曲折,天然港口众多,海域广阔,是著名“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马克思都曾说过“汕头是远东唯一一个有战略意义的港口”。粤东潮汕地区同时又是海西经济区重要组成部分,北回归线与中国大陆海岸线唯一交汇的地方。商业气息和海洋文化浓郁,同时享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美食之乡”等美称。
自元代开始,潮汕地区土著居民和外迁的中原移民互相融合逐渐形成了潮汕民系,至清中期,人口多,土地少已在潮汕达到顶峰,为谋求生存与发展就得精益求精,因此“耕田如绣花”成为当时潮汕农业生产的真实写照。潘鲁生先生说:手工艺除了展示其本身,它也在展示一种人文习俗和生活方式。在精益求精的影响下,大众行为方式和审美要求也逐渐发生改变,这时期精雕细琢的潮汕民间手工艺术风格随之而生。
嵌瓷是一种以瓷片为主要原料制作,并装饰(粘附)在潮汕传统建筑物上的装饰物,它主要分布于建筑的屋脊、檐头、照壁、山墙上。由于潮汕地区自古便是陶瓷的重要产销地,其中在陶瓷烧制过程中有许多会破损废弃的陶瓷,聪明的潮汕先民将这些陶瓷剪成瓷片加以利用,粘贴在建筑物之上作为装饰。清代后期,嵌瓷艺人与陶瓷作坊合作,特地烧制较薄的低温瓷碗,施加各种彩釉,专供剪贴之用,这时期,嵌瓷颜色更加丰富绚丽。
潮汕气候湿润,滨临海岸。人们发现用水泥、沙子、红糖、纸混合而成的糖水灰能够使得建筑物墙体更加坚固,从而抵挡潮水洪涝的侵蚀,与此同时,潮汕先民也发现用这种糖水灰粘贴瓷片在建筑物上,粘附力强,及其牢固。而且糖水灰弹性和塑性都比较适合用在人物的面、手等曲折部位。正是糖水灰的出现,使得嵌瓷置于露天,经多年风吹日晒仍能粘贴牢固得以实现。
明末清初,潮汕地区本土经济快速发展以及迁出的海外华侨回乡建屋的影响下,崇尚奢华的社会风气油然而生,加之潮汕远离统治中心,不受封建建筑形制约束。俗语有“潮州厝,皇宫起”。在清代嘉庆《澄海县志》中曾描述“望族喜营屋宇,雕梁画栋,池台竹树,必极工巧,大宗小宗,竞建祠堂,争夺壮丽,不惜资费。”从中可见当时建筑装饰与身份高低和用祠堂装饰以显富裕的风气。由于大规模的民居、祠堂需要进行装饰,而雇主们攀比成风,以示豪华荣耀,潮汕嵌瓷得以兴盛发展,嵌瓷越来越精细华丽。
2 开元寺嵌瓷装饰研究
开元寺是潮汕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寺庙,保留了潮汕最精美的嵌瓷作品。它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区开元路,建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元代称“开元万寿禅寺”,明代成“开元镇国禅寺”,清代以后“开元镇国禅寺”与“开元寺”并称,向为历朝祝福君主、宣讲官府律令之所。以地方宽敞、殿阁壮观、圣像庄严、文物众多、香火鼎盛而名闻遐迩,为粤东地区第一古刹,有“百万人家福地,三千世界丛林”之美誉。
开元寺始建时占地百亩,历代沧桑,其建筑格局大致分为三部:中轴为照墙、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玉佛楼。东侧为客堂、地藏阁、五观堂、香积厨、斋堂、僧舍、不俗精舍、祖堂。西侧为方丈室、观音阁、慧业堂、僧舍、云水堂、诸天阁、形成宠大的四合院式古建筑群。其主要殿阁均为木石材料,凭木榫紧密衔接,用龙头斗拱迭起支撑,层层向上散开,最多达十一层,承受殿顶的巨大压力,殿顶为四重檐、双滴水,有鸱尾和双龙夺宝装饰,琉瓦彩甍丹墙,蔚为壮观。至今仍保持着唐宋宫殿式庄严肃穆的建筑风格。被誉为“古代建筑艺术明珠”。 整座寺院保留了唐代平面布局,又凝结了宋、元、明、清各个不同朝代的建筑艺术,
粤东潮汕地区信仰“有多少福气就享受多少富贵”。由于龙凤类福气太大,故一般民居建筑是不敢使用龙凤类造型的,而在祠堂宗族建筑、寺庙建筑却是可以看到龙凤类嵌瓷造型的。在寺庙建筑里讲求阴阳调和,所以建筑装饰上也区别明显。形制就是前阳后阴,前面天王殿的嵌瓷是双龙抢宝,后面紧接大雄宝殿的嵌瓷是双凤朝牡丹,龙为“阳”,凤为“阴”。阴阳搭配,遵循了中国古建筑中“阴阳平衡”的阴阳五行说的体现。
天王殿上龙头高约2 m,双龙长约20 m(见图1),采用构图对称的手法,中间为火宝珠,宝珠下装饰有蓝白相间的祥云团,象征宝珠的圣洁和宝贵。龙头向着宝珠,龙身和龙爪等都也装饰有云团,塑造其驾云腾跃的动态美,气魄宏伟。龙身颜色以绿色为主,从龙腹部到龙背依次颜色变深,嵌瓷艺人用五种由浅到深的渐变绿色瓷片来塑造,远观双龙粗壮有势,近看它们玲珑曲折,动态盎然,让欣赏者完全感受不到瓷片的坚硬特质。屋脊下板线装饰有黄色的方胜纹样,纹样等级高贵,颜色温和。
屋脊两端装饰背头的是龙头,龙头张开嘴向上往内喷吐弯曲的花朵枝条(见图2),这在粤东潮汕地区称为“龙头背吐楚尾花”,龙为“夔龙”。夔龙,相传为舜的二位大臣名字:夔为乐官,龙为谏官,后用以喻指辅弼良臣。这种装饰在祠堂寺庙建筑上非常常见,“楚尾花”可以根据需要变换不同造型和图案,大体有“琼花楚”“花枝楚”“方曲楚”三大类。远观这些”楚尾花”,犹如“鲤鱼吐漕”又似双龙的尾部,动态逼真,活灵活现。
经过天王殿便进入大雄宝殿的长道上,大雄宝殿的屋顶嵌瓷与天王殿遥相呼应,互相映衬,突出龙凤呈祥的寓意。屋顶用葫芦和双凤朝牡丹的嵌瓷来装饰,颜色绚丽多彩、葫芦在佛教中一直是件法器,传统民俗里寓意多子多福等等。放置在佛教建筑屋顶,作为装饰来说能够深的大众喜爱。但是在这里,可能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潮汕建筑大部分是木作建筑,这样就导致建筑很容易遭受火灾侵害,所以在当时对于砖木建筑防火是第一要务。在屋顶放置“宝葫芦”以示镇火,事事如意。这件法器,就在此多了个镇压火魔的任务了。
屋脊下板线装饰的双凤朝牡丹,也是采用对称的手法,以牡丹为中心(见图3),牡丹嵌瓷用乳白、藤黄、朱红等颜色瓷片来搭配出温润的的“夜光白”牡丹和娇艳的“火炼金丹”牡丹,共有五朵绚丽的牡丹竞相开放,还有几个花蕾含苞待放。左右两只凤凰,色彩斑斓,展翅翱翔。嵌瓷艺人用极细的瓷片一片片的剪出凤凰的羽毛和尾巴来造成“双飞凤”的动态。细看这组嵌瓷才发觉几乎每一块瓷片都是那么贴切,恰到好处。从这些极细的小装饰可以从中看出嵌瓷艺人的丰富经验和高超技艺。
潮汕建筑屋脊下来的两侧屋角,当地人称为“厝角头”的装饰便是最能体现粤东嵌瓷工艺特色的“加冠”嵌瓷人物,俗语有“厝角头,有戏出”。“加冠”便和“加冠进禄”习俗说法有关,加冠人物一般取自戏剧中的一组人物,是用雕塑的手法,它注重大形又在意布局及细节的完美刻画,加上适当的概括变现,超出其他民间艺术“简练概况”的手法,达到精益求精。装饰造型向潮州戏剧学习,在今天的作品中还可以看到嵌瓷中潮剧的脸谱、行头以及捋须甩袖等潮剧动作,究其原因,在古代人们接受信息有限,潮剧成为潮汕地区传播道德伦理、经典故事的主要载体,受到潮汕先民的喜爱,嵌瓷根植于潮汕大地,吸取潮剧元素便不足为奇了。一个个传统题材的嵌瓷故事也让潮汕少年儿童从中接受了最初的美育和启蒙教育。
大雄宝殿“厝角头”因为是佛教建筑,所以选取了四大天王元素来做嵌瓷(见图4),正面选择选择佛教四大天王中的魔礼红和魔礼寿两天王,魔礼红手持碧玉琵琶,端坐于厝头之上,表情严肃,,魔礼寿手拿紫金龙蛇(有说手执花狐貂),站于檐头,两个人物一静一动,对比鲜明。魔礼红天王主管调,魔礼寿主管顺,嵌瓷人物选择这二位天王,香客们来开元寺,主要大部分就是求顺,求调,所以厝角头人物嵌瓷就由此而来。
不仅仅是人物嵌瓷,潮汕寺庙,多配以瑞兽嵌瓷,这些瑞兽不仅造型威严,做工精致,且独具地方特色信仰。大雄宝殿上配以白狮子嵌瓷(见图5),随着佛教的传入和盛行,狮子便在人们心目中成了高贵尊严的灵兽,狮子一般为菩萨坐骑,这是由于佛教很推崇狮子并大加宣扬狮子,所以民间对狮子也有了很早的认识,狮子一般象征力量和智慧,属于瑞兽。两只顽皮的小狮憨态可掬,活灵活现。柔顺的毛发使得观赏者赞叹嵌瓷艺人鬼斧神工的高超技艺。
3 潮汕嵌瓷的装饰隐喻文化象征
粤东嵌瓷主要分为两类:建筑嵌瓷和工艺装饰摆件嵌瓷。工艺装饰摆件嵌瓷用类似国画的手法来处理,较少用戏剧人物,用花鸟虫鱼居多,不仅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还通过谐音成语,使作品隐含吉祥如意的寓意在其中。常见的有“福禄寿(蝙蝠、鹿、桃)”、“四君子(梅、兰、竹、菊)”、“三阳开泰(三羊)”、“喜得连科(喜鹊、莲房)”、“喜报三元(喜鹊、三个桂圆)”、“喜上眉梢(喜鹊、梅花枝)”、“连年有余(莲、鲤鱼)”、“松鹤延龄(松、鹤、灵芝)”、“龙凤呈祥(龙、凤)”等。
建筑嵌瓷则与传统国画取材大不相同,厝角头上主要取自历史戏曲人物故事为主,以流传广泛、传播有序的民间故事为题材,如“陈三五娘”、“白蛇传”、“盗仙草”、“水漫金山”、“郭子仪拜寿”等。也有小说中的片段为题材,如《隋唐演义》、《水浒传》、《封神榜》、《三国演义》等。
在嵌瓷颜色搭配上,由于瓷片固有釉色,所以现在嵌瓷主要有5~7色,朱红、草绿、石青、紫色、乳白、滕黄、群青。总体来说,嵌瓷作品颜色对比强烈,色泽饱满,视觉鲜艳。关于色彩搭配,潮汕民间流传:“红搭绿,一块玉”、“红间黄,喜煞娘”、“红红绿绿,图个吉利”、“红要红的艳,绿要绿的娇,白要白的净”、“大紫大红,大富大贵”等等口头配色宝典。
潮汕潮汕嵌瓷大体可分为平嵌、浮嵌、圆嵌(立体嵌)三种,作为一种特点鲜明的地域民间美术,造型方法和风格特点都紧紧的根治于潮汕文化之中,在装饰内容都要和潮汕建筑整体相统一,与潮汕建筑相协调,在此基础上突出绚丽多彩的工艺特点。不但要表现出艺人的创作意图,也同时要考虑怎样利于观赏者欣赏。颜色上多采用对比结合材质的亮光效果来给人鲜亮的美感。
4 结论
嵌瓷为潮汕地区独特的物质文化结构形成的乡土艺术,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它立足于本土特有的陶瓷产业和技术以及深厚的潮汕民俗文化,包含了多种潮汕民间工艺特点,与潮汕建筑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交相辉映,对于我们了解潮汕地区地域特色装饰艺术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坚平.潮汕工艺美术[M].汕头大学出版社,2003.
[2] 林凯龙.潮汕老屋[M].汕头大学出版社,1982.
[3] 黄挺,陈占山.潮汕史[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
[4] 郑立新,秦波.“潮汕建筑剪贴瓷装饰的艺术特色探析”[J].中国陶瓷,2008,6.
[5] 李启色.“潮汕传统民居装饰风格要论”[J].装饰,2004,8.
[6] 吴文轩,邓亮生.“潮汕民间工艺美术的区域文化价值”[J].艺术百家,2012,7.
[7]薛颖,程建军.“屋脊的艺术---地域性的潮汕嵌瓷装饰”[J].装 饰,2012,9.
[8] 许南燕,黄华明.“论潮汕传统嵌瓷艺术中的隐喻文化”[J].艺术探索,2012,6.
[9] 卢渤鑫.“对潮州嵌瓷艺术传承与发展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4,16.
[10] 李煜铨.“浅谈“沟南许地”的嵌瓷艺术”[J].中华民居,2014,4.
[11] 秋栗.“潮汕嵌瓷:绽放屋檐上的艺术”[J].黄金时代:学生族,2012,11.
Porcelain Inlay of Chaoshan Area in Building : Kaiyuan Temple in Chaozhou as an Example
CHEN Lei
(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chaozhou 521041)
Abstract: Porcelain inlay isaunique form of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decorationof Chaoshan area, Its generation and prevalence and Chaoshan specific economy and profound cultural ties, theporcelain inlay decoration Kaiyuan Temple in Chaozhou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the embedded porcelain works of rich and colorful to it behind the unique culture ofChaoshan and aesthetic orientation. The form and formation of porcelain inlay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esis focuses on the eastern Chaoshan Qianci. At the same time,also to the display of folk porcelain inlay analysis.
Key words: Chaoshan Area;Porcelain Inlay;Kaiyuan Temple;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