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静
摘要 近年来,中国出版业积极“走出去”和“引进来”,国际版权贸易开展良好,很多外版图书引入中国。但书稿中有很多隐藏的问题,主要有政治性问题和知识性问题两种,主要原因是国外与国内在政治形态和文化方面有差异,这就要求我们的编辑在编辑外版书时必须认真谨慎,睁大眼睛,全程跟踪图书的每一个流程,不能留死角。笔者从政治性问题和知识性问题两个方面对外版图书进行分析,希望对同行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外版图书;政治性问题;知识性问题;编辑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5)153-0008-02
随着近年来,中国出版业积极“走出去”和“引进来”,国际版权贸易开展良好,很多外版图书引入中国。我们国内的读者可以接触到越来越多的国外优秀出版物。我们的出版工作者也可以看到与国外出版的差距,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尤其是策划方向和知识解读的表现方式。外版图书引进,尤其是童话部分在未来一些年内都会是一个持续的热潮。
我们在外版图书的编辑加工过程中,一定要睁大眼睛,认真谨慎,保持头脑清醒,书稿中有很多隐藏的问题,主要有政治性问题和知识性问题两种,主要原因是国外与国内在政治形态和文化方面有差异,这就要求我们的编辑在编辑外版书时必须全程跟踪图书的每一个流程,不能留死角。国外某些书籍中所宣扬的政治主张、思想观点,或与我们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截然相反,或歪曲事实、伤害国人的感情。我们把这些问题归类为政治性问题。还应特别注意译名、术语等的统一问题尤其专有名词、数字、文化差异等方面的知识性问题也要着重关注。下面就这两类典型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1 政治性问题
1.1 关于台湾的问题
我们关于台湾的固定说法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客观事实,也是我们官方一贯重申的。但这一点在外版图书上的体现并不一定能那么客观。出于国外不同国家、不同政体的不同出发点,他们在台湾问题的表述上经常出现一些差错,这些差错总结起来有三种:第一种,把台湾和主权国家并列起来;第二种,称呼台湾为“中华民国”,而这一称号已经过去好几十年了;第三种,主要集中在一些地图中,在这些地图中,将台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割裂开来,看起来完全是两个不同国家。
1.2 关于达赖喇嘛的问题
近些年外版书中经常出现有关于达赖喇嘛的相关内容,有些书中会引用达赖的一些话录,而有的语言则歌颂达赖的故事,还有的会引用达赖讲经的一些歪理邪说,甚至会把达赖的一些话作为心理辅导和干预的例子。这些年来,在海外流亡的达赖喇嘛在国际舞台上进行各种表演,带着面具伪装成儒雅、博学的宗教领袖。他本人的英语相对比较流利,可以与很多国外年轻人进行交流,他的这种表演蛊惑和蒙骗了很多人。在我们对外版书进行编辑加工的时候,尤其需要注意涉及达赖喇嘛的内容。
1.3 在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历史文化认知上有偏见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因为社会体制不同的原因,在外版书中,有一些作者的认知会带有偏见,对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以及这种制度下的人都会进行指责。在外版图书中,会对1989年的政治风波进行分析,从不同体制的角度进行分析比较;而在一些关于贫困问题的时候,他们就会很明显地指向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民族政策、经济政策等都可能会成为他们指责和嘲笑的对象;西方的某些专家作者会将历史上的苏联,现在的中国、朝鲜、古巴等当成异类,对这些国家的各类评价和角度都不合理,负面的评价较多。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调整,评价事情要客观公正。
1.4 关于宗教的问题
在很多的国家,宗教是他们日常生活和思想世界里的一个重要部分,宗教的作用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在外版图书中关于宗教的内容越来越多,在很多著作中都有宗教的相关知识点。宗教的内容在很多外版书中隐藏得还比较深,在心理学的一些书中也有宗教的部分掺杂在里面。还有一些外版书中,甚至都有一些歪理邪说和邪教的内容在书中出现,这些非宗教的言论有的明显带有欺骗性和煽动性,会对读者有负面的导向作用,甚至会有极端的“上帝万能论”出现。这就要求我们的编辑在编辑外版书时候,不能有丝毫的放松,要睁大眼睛对书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仔细检查,避免这些带着宗教外衣的蛊惑人心的内容出现。
2 知识性问题
2.1 关于专有名词的问题
在外版图书的编辑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类的专有名词,遇到这些专业名词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进行审核,对照上下文,还要借助一些工具书进行核验。专有名词有好多种,有的专有名词比较简单,都是我们日常中常见的,类似一些品牌如惠普、宝洁、通用、尼康等,这些不用查验就知道了。但很多的专有名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有的都是需要有专业知识做基础的,对这类专有名词一定要小心谨慎,很容易出现专业知识认识不够、粗心大意等原因,对这些专业名词没有足够的重视,借助翻译工具进行翻译,这样操作经常会出现各种差错。编辑在审读译稿的时候,对专有名词一定要敏锐,当发现译稿的翻译有疑问的时候,一定要果断地提出质疑,对照原文,按照固定的翻译方法进行翻译和比较。我们国内对国外专有名词有专门的权威机构负责,新华社的译名室会定期发布一些专有名词的中文译名,中国大陆的译名和港澳台的还不一样,所以一定要参照新华社译名室的翻译。同时,还有一些国外企业和机构的名称,在词典和好多工具书中并没有办法查到,在这个时候就可以用网络搜索,比如Google等搜索引擎查询。
在外版图书的编辑过程中,还有一个经常发生的问题,那就是可能同一本书由几个译者一起联合翻译,因为每个人的翻译方式不一样,语言表达也不同,所以他们翻译的专有名词很可能出现不一致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的编辑安排翻译人员进行翻译的时候,应该确定其中一名译者作为责任翻译,在翻译工作开始之前,要对翻译方法做一个统筹规划,在翻译工作做完之后,责任翻译还应该负责书稿的统稿,以此保证专有名词全书一致。
2.2 关于数字的问题
在外版书的编辑过程中,数字也是一个经常出现问题的环节。外版图书的数字问题主要有这几种类型:因为操作问题出现的数字错误、外文数字的概念认定出错、外文数字的修饰方法中认知出错。例如,美国建国是1776年,这个数字在原书中一般来说应该是清楚无误的,译者也不会有理解错误。但是译者在录入文字时,则极有可能把1776在电脑上打成“1876”“1976”或者其他数字。错误还有一种情况,由于翻译速度过快,译者对有些数字未经思考信手译出。如,有的译者把1960s译成“19世纪60年代”(应为“20世纪60年代”)。这样的问题在文中根据上下文难以看出,就需要发挥编辑“火眼金睛”的本领。有的译者对英文数字有错误认识,从而造成错误翻译。例如译者可能会把million(百万)、trillion(万亿)的数字概念搞错、弄混。这样译出的数字与实际情况可能有巨大差异。英文中的倍数经常会被译错。如,The ouitput of automobilesare threetimes of 2000.译者可能把这句话译为“汽车产量比2000年提高了3倍”,而实际应为“汽车产量是2000年的3倍”。
2.3 关于文化差异的问题
中国和国外尤其是西方国家,在文化上的差异比较大,其中的翻译方法一定要注意,如果没有正确认识,就很容易出现错误,误导读者。比如,书稿中出现美国的“LaborDay”时,我们一般都会认为是“五一国际劳动节”,况且,既然是“国际劳动节”,译者就会误以为美国也是过这一劳动节的。而实际上,这个专有名字是美国自己的劳动节,这个节日的时间是每年9月的第一个星期一。如果译者按照惯有思维,直接就翻译成“五一国际劳动节”,那两者在时间上的差距可就大了。在我们中国新年和元旦的概念基本一致,而在国外的很多国家并没有元旦这个概念,所以在“New Year”这一个词出现的时候,就不能武断地翻译成元旦,这样套用在一句话中,就觉得很别扭、怪异。还有一些译者,会把“新年前夜”直接翻译成“除夕”,那差距就更大了,因为只有中国才有“除夕”这一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