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雷(盐城市接待服务中心,江苏 盐城 224002)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向度
陈雷
(盐城市接待服务中心,江苏 盐城 224002)
摘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所以我们要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实际上为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建设指明了方向: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的价值体系,就要充分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加快构建充分反映民族特性的价值体系,就要大胆借鉴西方文化;加快构建充分反映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就要面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具有5000 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中,举其要者主要有:
(一)是“中和”“仁爱”思想。“中和”思想,是中华民族和炎黄子孙最古老、最持久、最本质的思想传统。“中和”一词的含义,是指按“中庸”的标准去做事、去处理一切关系,就会达到处处“和谐”的状态。有了“中和”和“仁爱”的思想,就必然会与人为善,就会推己及人,就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会“己欲立则立人,己欲达则达人”,就会使我们的家庭、我们的每个单位、我们的整个社会,都充满祥和和欢乐,充满友爱和情谊,充满生机和活力。有了“中和”和“仁爱”的思想,就能够正确对待自己,就能够正确对待名利和一切身外之物,就能够做到“自知者明”,就能够做到“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就能够安分守己、知足常乐,就能够实现身心交泰,就会成为一个与人与世有益的人。所以,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社会和谐、以和为贵,追求和而不同。
(二)是“修齐治平”和“自强不息”的思想。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个人对他人、社群甚至自然界所负有的责任,体现出强烈的责任意识。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我们自觉地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之中,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担当,不计得失,甘于奉献,兢兢业业,勇往直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和价值。
(三)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始终把家、国视为一体,始终把族群和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萌生发展出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我们说加快构建充分反映民族特性的价值体系,不能局限于中华文化本身,西方文化特别是西方近现代核心价值体系即资本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中碰到的最直接、并共存于现时代的一种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如何正确对待和批判借鉴这一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因此,对待西方近现代核心价值体系,我们既要肯定其进步性、现实性的一面,需要进行科学分析、辩证对待、大胆借鉴,同时又要进行彻底批判、坚决斗争、实践超越,揭示其在阶级性质上的虚伪性、反动性和话语上的霸权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形成一套既大胆借鉴又科学超越西方近现代核心价值体系的、站在人类文明和价值观形态制高点的、具有自己相对独立形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是面向实践,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实践是价值观念生成的源头活水,价值观念不仅是人在实践活动中生成的,而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因此,要廓清在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问题上的诸多纷争,就必须面向实践,实事求是地考察并理解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应当到社会主义实践,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去寻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是基于当代中国语境提出的,因此,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就不仅要彰显出社会主义的“价值”意蕴,更要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逻辑。从一定意义上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就深深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
(二)是深入生活,特别是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深入生活与面向实践在逻辑上是一致的,深入人民大众生活是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内在要求。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要善于结语、概括、吸收来自人民生活的价值观。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北京精神”、“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等,都是人民共同凝练出来的来自人民生活的崇高价值。
(三)是遵循规律,特别是价值观念自身的发展规律。发展经济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发展文化要遵循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同样,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必须遵循价值观念自身的发展规律。因为严格说来,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凝练都属于精神生产的范畴。尽管精神生产归根结底是由物质生产水平决定的,但是任何思想、观念一旦从物质生产的纠缠中超越出来,就会成为一种“新的独立的力量”,它力图沿着自身的逻辑发展下去,并反过来又对生产的条件和进程发生反作用。经济上落后的国家也可能在思想领域“拉第一小提琴”,有助于我们理解价值观念的相对独立性,更提示我们要遵循价值观念自身的发展规律。
参考文献:
[1]万舒全.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三个向度[J].《高教学刊》2015 (14)
[2]王婷:习近平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思想教育研。2015(10)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05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