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韩岳洋
跆拳道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包括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一般身体素质训练在于增进身体健康,改变身体形态,提高机能水平,为专项训练打好练习的基础。专项身体素质是跆拳道爱好者和运动员学习技术、掌握技术和运用技术的基础和保证,通过对概念的深刻剖析及结合本研究实际,将对跆拳道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中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和平衡六项身体素质进行研究。
一、力量素质方面
力量素质主要由完成动作时肌肉群收缩的合力、肌肉收缩的协调能力、骨杠杆的机械率三种要素组成。按肌肉的收缩类型,肌肉力量可分为动力性力量与静力性力量。跆拳道比赛中,运动员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极度紧张和兴奋状态,全面要求运动员身体素质。当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和其它方面的条件基本相同时,力量大的运动员在进行身体对抗时占据一定程度上的优势,所以运动员在保持较轻的体重的同时,也要储存足够的力量进行对抗。这表明在掌握专项技、战术的前提下,成绩的提高与力量是成正比的,即某种程度上力量的大小可以决定比赛的胜负。跆拳道项目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与一般项目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有其共性和不同的特征,客观存在的特征在于连续周期性速度力量训练,主要是以近固定远端发力的离心-向心收缩为主,要求运动员在稳定支撑的基础上完成短时间内爆发性用力。可见,快速力量是竞技跆拳道项目体能训练的核心,同时注意加强起动力量、核心力量、稳固支撑性力量和最大力量的训练。通过对韩国知名跆拳道教练员金建一训练特点的研究发现,在身体训练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跆拳道力量以腿部力量和腰腹肌力量训练为主。
二、速度素质方面
跆拳道运动员的专项速度主要包括反应速度、击打的动作速度和步法移动速度。对外界刺激反应的快慢称之为反应速度。单独完成某一动作速度的快慢称为动作速度。单位时间人体移动的距离称为移动速度。在跆拳道运动中,反应速度和击打动作速度占重要位置。反应速度主要是练习者根据比赛中对手的情况而做出的快速判断和应答能力,它受遗传因素影响很大。击打的动作速度是指运动员完成单个动作或组合动作的能力。跆拳道比赛中,反应时和动作时是影响速度的主要因素:运动员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技战术能力、出击时机决定反应时,动作时、神经传导时间、肌纤维成分决定动作时。
三、耐力素质方面
跆拳道比赛时间长,对跆拳道运动员的耐力水平要求比较高。耐力素质可分为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一般耐力又称有氧耐力。专项耐力是指在跆拳道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克服专项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疲劳的能力。跆拳道运动员专项耐力素质训练旨在提高运动员机体在承受长时间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坚持长时间工作的能力。跆拳道比赛在同一天内要参加6~7场比赛才能够打入决赛,随着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全面提高,比赛中比分较悬殊情况和击倒现象越来越少,比赛胜负往往取决于双方相峙能力的大小,因此对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跆拳道运动特点以无氧耐力为主,因此要提高跆拳道运动员耐力水平,应着重发展其无氧耐力能力。然而通过对跆拳道运动员安静、递增负荷及恢复状态下的STI指标测试,发现跆拳道运动对心功能有一定的影响,这也表明跆拳道运动与有氧耐力有着密切关系。
四、柔韧素质方面
跆拳道比赛是集智慧、力量、技巧、意志于一体的竞技运动。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发挥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基础,尤其跆拳道是以下肢为主要攻击手段,因此要求运动员应具备较好的柔韧性,它既可以保证击打的效果和力度,还可以决定机体的灵活性和耐久力,直接影响比赛中的得分。腿法是跆拳道运动最基本的技术,运动员在完成腿法技术时,都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髋关节柔韧素质,完成这些技术时,髋关节一般有以下的运动形式:屈髋、转髋、顶髋(后踢时伸髋),而且不同的动作在转髋、顶髋的阶段和方向不同,所要求的动作幅度很大,这样才能在比赛中运用自如,提高运动成绩。因此,在跆拳道运动项目中,髋关节柔韧素质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2009年世跆联开始启用跆拳道最新修订的竞赛规则,新规则提高了击头技术和旋转性技术的分值后,随着新规则的出台和电子护具使用时间的增长击头得分比例迅速增加。击头技术分值的提高,使得高位技术和下劈的技术的运用更引起教练和运动员的重视,各国运动员都在积极对击头技术进行训练和创新。也可预见,击头技术将成为当前电子护具时代跆拳道比赛制胜的主要技术。
五、灵敏素质方面
跆拳道比赛中运动员要经常改变身体的位置和方向来寻求进攻,这要求运动员具有良好的判断力、高度的灵活性、较快的反应速度和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身体位置和方向的能力。跆拳道运动中的大部分动作均要求快速反应、爆发力完成,还要求高度的机动性和灵活性。
六、平衡素质方面
跆拳道运动员在比赛中合理运用各种步法与腿法技术的关键是控制好身体重心的转移、保持身体平衡,在此基础上提高动作的速度和灵活性,为此要随时保持良好的身体姿势,以便达到快速起动之目的,随时都能有效的进攻与反击。稳定性是运动员平衡能力好坏的主要体现,跆拳道运动员在一段时间内各机能的相对稳定,主要表现在动作的不易移动性和技术动作的相对稳固程度上。在谈及体能训练时,教练员和运动员均认为体能主要是由力量、速度、灵敏等方面构成,部分教练员提到平衡,但在训练时极少有人关注平衡,并没有将平衡能力当成体能训练其中一部分。国内跆拳道界没有对运动员平衡能力给予足够重视,没有意识到平衡素质对运动员比赛成绩的提高,对专项力量、速度、灵敏等其他身体素质的提高,对运动员预防损伤和康复都具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高谊,张慧欣.普通高校跆拳道课程教材[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1.
[2]于文谦.竞技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9.
[3]王智慧.现代跆拳道运动教学与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7.
[4]刘勇新,俞冠先,刘显.跆拳道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