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类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2016-03-08 03:42张俭民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土木产教应用型

张俭民



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类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张俭民

(湖南科技学院 高等教育研究所,湖南 永州 425199)

构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内在要求,是市场经济环境下工程企业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类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双重性、渐进性、实践性等主要特征,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可通过改革课程体系、实现工学对接,建立长效机制、共建实践教学平台,推进师资共育、共建产研平台等路径构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以更好地促进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

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类;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高校培养的学生与社会的需求存在明显差距,毕业生的社会责任感欠缺,创新精神不强和实践能力薄弱。这些问题导致人才的培养质量达不到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国内外众多地方高校都在寻找一个适合于自身特点的人才培养新模式[1~5]。根据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决策部署,以及办学思路上实现“四个转到”的要求,即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本文在参考国内外高校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讨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土木类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为更好地促进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土木类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1.1产教融合是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内在要求

随着地区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亟需地方本科院校培养更多的服务于工程建设一线的高层次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面对地区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工程人才的紧缺和高校土木类专业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的突出矛盾,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必须突出“地方性”和“应用型”,立足地方,面向区域,深化与地方企业和行业合作,加强产教融合,以自身的人才和资源等优势支撑地区企业工程建设、社会管理创新和技术进步,在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发展。产教融合也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高等学校之间的激烈竞争中赢得发展机遇,它既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场适应能力,又可以提升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能力、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也为其教师提供了运用理论知识在企业生产实践的机会,促进科研成果的研发和转化。因此,深化地方本科院校与地方企业的合作,加强产教融合,既能够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满足社会经济转型所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又能够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实现地方本科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1.2产教融合是市场经济环境下工程企业持续发展的需要

市场经济环境下,工程企业已成为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企业的竞争,核心就是人才的竞争。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中,工程企业不仅是产教融合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合作成果的受益者。一方面,工程企业已经成为地方本科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力量和实施主体,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培养模式的构建、课程体系的改革、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就业创业平台的建立,每一步骤都有着工程企业的参与,按照工程企业发展需要培养出的“用得上、上手快、留得住”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加快了企业发展的步伐,节约了企业人才培养成本。另一方面,工程企业在提高企业竞争力方面面临着技术和科技革新的瓶颈,产教融合可以实现企业与高校共享高校教育资源,地方本科院校教师不仅可以参与企业的技术革新、设备改造、产品研发等项目,实现科技研发的共同创新、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而且也可以通过承担工程企业员工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这有利于形成校企师资共育、成果共享、利益双赢的新模式。

1.3产教融合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类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土木类专业是典型的必须紧密联系工程实践来进行课程传授和技术技能培养的专业,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和具有良好工程素质的土木类专业应用型人才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类专业发展必然趋势。土木类专业培养的学生就业岗位均在工程施工、管理、设计等一线生产环节,它既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工程基本理论知识,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具有较好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素养,又要求授课教师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了解行业的发展现状,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四新”技术,能把最新的行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传授给学生。产教融合不仅给土木类专业学生带来实习就业的机会,也给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提供了理论知识用于生产实践的机会,这些教师通过工程实践了解到相关专业的最新动态及发展方向,可以把工程实际中的项目带入教学。因此,构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提升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类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2 土木类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产教融合通常是指生产与教育一体化,在生产实践中教学,在教学环境中生产,生产和教学相互交融。这里的“产”即行业或企业,它在形式上包括校内的生产性实验实训基地,校内的生产性企事业单位,以及校外合作培养人才的企事业单位或行业组织。教即教育,也就是教书育人,教师把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传授给学生,它在内容上包括人才培养的目标,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以及教学设计等。融合即熔成或如熔化那样融为一体,土木类专业产教融合可以概括为“做中学,学中做”,即学校引入社会上管理和技术较为先进的施工、设计或管理企业,或开展校内外校企合作,通过利用学校的场地、设施及培训条件,进行工程产品的生产,或利用企业生产条件,在工程生产过程中引入教学内容,边生产边讲解,让学生在工程实践中学习,企业也通过工程生产产生效益,实现校企双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2.1人才培养的双重性

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利用工程企业和地方本科院校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合作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实行高校与工程企业“双主体”的育人模式,采用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等方式来培养适合生产、建设、管理等工程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模式。学生的教育计划由学校和工程企业共同制定,学校根据课程教学计划安排学生的理论学习课程和学习时间,企业根据实践教学计划安排学生的实习实训项目和实习时间,学生的成绩由学校和企业根据学生在校和实习的表现共同评定,一般来说,学生接受学校的理论教学与接受企业的实践训练的时间比约为2:1。

2.2 人才培养的渐进性

地方本科院校土木类专业学生技术技能的形成、发展、提高,具有渐进性的特征。因此,学生在低年级时期必须在校学习基本理论知识,通过参与校内的课程实验或模拟训练,提高综合素质,建立知识结构体系,初步形成能力结构。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以及知识面的拓宽,学生可以分别以工人、技术人员、见习工程师等身份多次到工程企业实习(即认识实习、社会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以及其他专业课程实习),参与实际训练,在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或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了解工程生产过程,掌握工程特点、施工工艺,适应工程现场环境,熟悉工程企业文化,学习和掌握工程技术知识,养成专业的工程素质。

2.3人才培养的实践性

地方本科院校土木类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逻辑主线是工程现场实践。工程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即按照工程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相关性进行教学设计与组织,它要求任课教师能对接行业标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经验、知识储备。学生的学习环境也不完全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室,而是具有教学、讨论、操作功能于一体的实验室和工程企业生产岗位。学生不仅仅参与到课堂知识的学习中,也参与到教师的设计实践、工程项目或课题研究,更多地参与到各类的力学竞赛、建模大赛、创新性实验大赛,以及校内外合作企事业单位的工程现场实践,培养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土木类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路径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就是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方案、途径更好地与培养目标相协调,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土木类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其培养的是具备面向未来国家建设需要,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相关原理和知识,基础理论宽厚,专业技能扎实,实践能力突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构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以更好地促进自身的转型发展。

3.1改革课程体系,实现工学对接

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实现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课程改革是学校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必要手段,是推动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关键。

一方面要加强产教融合深度,提高工程企业参与意识。由于缺乏国家制度保障、地方院校办学条件有限,工程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地方本科院校应发挥主动性,创造条件,以课程为载体,推进产教融合。我院采取既“走出去”又“引进来”的产教融合思路,一是积极走访企业,如走访上海龙云集团、上海城建集团、湖南建工集团等近十家单位,了解企业用人需求、毕业生工作情况等反馈等信息,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二是积极邀请企业来校参加土木类校企合作研讨会,邀请湖南建工集团、益阳路桥等十几家单位来校参加校企合作研讨会,对课程教学、课程设置、课程大纲、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开展深入研讨,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保证教学内容对接行业要求。

另一方面要重视发挥工程企业在课程体系改革中的作用。工程企业可全程参与地方本科院校的课程改革过程,包括专业设置和调整、课程体系构建、课程改革、教学计划制定、课程大纲编制、教材编写、实习实训指导等过程。工程企业可将未来发展对员工的要求反映到人才培养目标中,按照“以为区域或行业经济发展服务为宗旨”,“以培养应用型工程人才为目标”,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适应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我院与湖南建工集团、益阳路桥、永州建筑行业协会等企业成立校企合作专家指导委员会,按照工程企业所要求的基本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和工程素养,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共建专业核心能力课程,共同研制课程标准,优化教学内容,编写精品教材,确保及时引入企业行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能,实现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的有效衔接。

3.2建立长效机制,共建实践教学平台

一方面推进产教融合、共建实践教学平台。工程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是希望学校为其输送能够直接上岗的新员工。校企合作应以工程企业需求为导向,为企业培养出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我院与湖南建工集团、益阳路桥、永州建筑设计院、永州城市投资有限公司等十一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平台,通过轮流安排不同班级的学生到合作企业实习,保证企业用工的稳定,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学生也通过轮岗学习,掌握了现场施工特点、生产工艺流程,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为加强产教融合校企业合作力度,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实习方案、实习手册、考核标准,同时学生的毕业设计和论文的题目也由实习单位提供。学生在企业工程师和学校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学生的毕业答辩也由学校组织校企双方的专家共同来完成,实现校企双赢。

另一方面深化合作层次,建立长效机制。通过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立健全产教融合的长效机制。基地建设始终将实践教学置于中心地位,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基地的所有实验可由实验教师或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负责耗材的准备、实验的示范、实验的讲解和指导。基地设置在学校,由学校提供场地和投入部分设备,企业负责资金投入和经营管理,这样既有效解决了学校办学条件与办学经费不足,也解决了企业生产场所、技术创新及人才资源缺乏的困难。

3.3推进师资共育,共建产研平台

“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是地方本科院校推进产教融合的重要途径。教师实践能力、教学和科研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培养质量。学校应通过产教融合与企业、行业共育“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首先,地方本科院校根据教师所承担的不同课程及教学计划安排,采取分类别进行分级培训,安排青年教师到企业或行业承担施工现场或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具体工作岗位,并由工程企业安排专人指导,训练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这些教师通过工程实践既了解到相关专业的最新动态及发展方向,可以把工程实际中的项目带入教学,让课堂教学围绕真实的案例来进行,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工程实际;同时也可以解决科研成果与市场结合不紧密、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其次,地方本科院校定期从合作企业聘任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由学校组织短期的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学校管理制度及文化的培训,使企业工程师具备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再次,共享校企资源,共建工程中心、技术研发中心等各类机构,形成资源整合共用。通过高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的合作,解决工程企业在技术和科技革新面临的瓶颈,为企业的革新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也可以通过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实现科技研发的共同创新、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形成资源共享、成果共享,利益双赢的新模式,从而建立起长久合作机制。

结 论

以产教融合为路径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国内外部分高校已取得了成功的应用,但由于缺乏国家制度保障、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产不高,以及学校的办学条件缺乏吸引力等因素影响,一些高校的产教融合仍停留在浅层次的合作,尚未形成科学的和深层次的合作体系。如何深化产教融合,还得要找到学校与企业的利益平衡点,只有实现校企互助双赢,才能建立起产教融合的长效机制。

[1]晋保山.德、美两国高等职业教育经验对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J].教育视野,2011,(7):138-140.

[2]徐雨森,蒋杰.基于界面管理视角的紧密型校企合作模式实现机理研究一以大连理工大学校企合作研宄院为例[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0,(4):69-75.

[3]牟延林.普通本科高校转型进程中课程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4,(9):84-91.

[4]吴亚男.土木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一以山东建筑大学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0,(14):125-126.

[5]柳友荣,项桂娥,王剑程.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5):64-68.

(责任编校:宫彦军)

2016-1-17

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区域特点和资源条件的地方性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湘教通[2013]223号)。

张俭民(1974-),男,湖南永州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原理与方法、高等教育社会学。

G642

A

1673-2219(2016)05-0078-03

猜你喜欢
土木产教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广东土木与建筑》理事单位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浅析土木大数据的逻辑、内容和应用
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