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翠艳 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122000
雏鸡的标准化饲养
冯翠艳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122000
进雏前3~5天打开育雏舍,强制通风,排除熏蒸消毒后的残留气体,并提前供暖使育雏舍温度达到24℃。保姆伞温度调控在33~32℃。进雏当天,应向饮水器加满凉开水或含有保健药品的饮水。雏鸡运到时,应在育雏区外对车辆消毒后方可让其驶入。将雏鸡运输箱搬入育雏舍,先对运输箱进行消毒;然后打开箱盖,待鸡稍做休息后,选用适合的消毒液对雏鸡进行喷雾消毒。将鸡放入保姆伞下,每个保姆伞收容的雏鸡数最好相同。放鸡过程随时淘汰弱、残雏。淘汰工作应贯穿在整个养鸡过程中,发现并及时淘汰有问题的雏鸡,对防病非常重要。
雏鸡由温度和湿度都高的孵化室转入温度相对较低的育雏舍,体内水分已损失不少,故在开食前应尽量让雏鸡学会饮水。初次饮水中应按每升加入50g葡萄糖粉、1g维生素C,这有助于雏鸡尽快恢复体力和减少早期因脱水而发生死亡。应将饮水器均匀地放在保姆伞周围,要注意饮水卫生,每天清洁消毒饮水器。开始供水后不能断水,若断水时间过长,再供水时容易引起雏鸡暴饮而死亡。
刚孵出的雏鸡两腿疲软,一些弱雏则昏睡,故在开食前供水的4~6小时中,要人为驱赶雏鸡奔跑,方法是赶赶停停。要使雏鸡尽快度过腿疲软期,能站立行走自如,以适应新的环境,熟悉饮水的位置,增加饥饿感,增进食欲,并锻炼其的耐受能力。经过驱赶训练的雏鸡显得健壮有力,特别是加快了饮水的次数和速度,使一些昏睡的雏鸡度过了脑昏迷期,减少了弱雏因低血糖和缺水而早期死亡的数量。
给雏鸡第一次喂食称开食。开食过早或过晚都不好。刚出壳的雏鸡肌胃内壁柔软,含水分多,消化功能不健全。直到孵出36小时后整个肌胃紧缩,消化能力逐渐增强。所以,在饮水和驱赶运动4~6小时后,大约在孵出48小时后就可以开食。开食可用食盘或将饲料撒在塑料布上,最初几次投料时必须人工诱导雏鸡采食。开食最初1周内,尤其前3天,投料时总有少数雏鸡仍呆在保姆伞下,一定要将这些雏鸡赶至喂饲料处。可拍打保姆伞或用别的办法将其赶出,认真做好诱导采食工作。由于雏鸡偏好黄色、圆形饲料,为便于雏鸡学会采食,可作如下的安排:第一、第二和第三次喂料时,全价饲料和小米的比例依次是70∶30、80∶20和90∶10,第四次过渡到完全用配合饲料。生产实践表明,这样做的好处多。若用碎玉米粒取代小米时,一定要粒度小、均匀度好,过大的碎玉米粒经消化液浸润后发胀,容易造成消化道堵塞。曾有这样的事例发生,补救的办法是停食1~2次。有的养鸡户爱用煮熟的小米或经开水浸泡过的小米喂雏鸡,这种做法不够科学。一是不利于培育胃的功能;二是水分过多,雏鸡进食的干物质量相对减少,会影响早期增重。所以,从开食起就要用干粉料,还要严格控制饲粮的含水量,即便是在饲粮中拌药时也应注意。
任何动物,它们的营养需要和进食量都有一定的范围,没有准确的数量,就谈不到高质量的饲喂。饲养者应树立量的观念,对任何年龄段的鸡,每日的饲喂量都是要控制的。掌握好饲喂量和提高投料技术,是养好鸡、降低饲料消耗的诀窍之一,要一算、二看、三检查、四无剩料。一算就是按雏鸡日龄和鸡数,算出每天应供给的饲喂量,再按每天饲喂次数进行投料。饲喂量随日龄而增加,但每日增幅不大于1~2g。影响采食量的因素很多,如饲粮的营养浓度、鸡的品种、体重、环境温度、饲粮含水量、适口性及雏鸡的食欲等;二看是指喂料时,饲养员要注意观察雏鸡的采食情况和速度;三是检查小鸡嗉囊;四是看饲槽中有无剩料。如投料后雏鸡抢食,很快把料吃光,嗉囊中存料不多,饲槽中又无剩料,说明投料量不够,应酌情增加投料量;反之,则饲喂量过大,下一顿应酌情减少。0~6周龄由每日饲喂6次逐渐降低为4~3次。最好按照雏鸡日龄和日饲料量,把1天的饲料量称出来,按饲喂次数等分为若干份。每次投料时用1份,这1份也要分几次撒在食料盘或塑料布上。多次投料可刺激雏鸡食欲。在饲养中保持鸡的食欲非常重要,要坚持勤添少喂,饲槽中无剩料。投料时要求布料均匀、速度快,就是要让鸡吃好、吃饱,但又不过饱。这样雏鸡不仅生长发育好,而且消耗饲料也少。雏鸡的食欲不可能每一顿都一样,一般来说,早上开灯后、晚上关灯前的食欲较好。因此,饲养员在投料时应根据情况,酌情增加或减少投料量,做到槽中无剩料。一旦有剩余料,尤其是剩余料较多,就会影响鸡的食欲,出现挑食,造成雏鸡营养不平衡和饲料浪费。有剩余料时可少喂1次,若这样做剩料仍然吃不光,解决的办法是把剩料全部收回,将饲喂时间推后,问题就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