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楠
(济南市市中区园林局)
彩叶植物在园林景观配置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刘亚楠
(济南市市中区园林局)
在现代化的今天,园林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美化城市、净化空气、丰富居民生活。当然,美观的园林建设,需要在园林景观配置中巧妙的运用彩叶植物,为园林增添亮丽的色彩,营造和谐、美好、自然的园林景观。由此可以确定,园林景观配置中彩叶植物的应用价值较高。基于此,本文将从概述彩叶植物为出发点,就园林景观配置中彩叶植物的应用价值予以分析和探讨。
彩叶植物;园林景观;配置;应用价值
近些年,园林建设更加追求艺术感、文化感,这使得园林景观配置需要运用到色彩不一的植物,为园林增添绚烂的色彩,营造生机勃勃的景象。基于此,彩叶植物在园林景观配置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将色彩单一的绿色园林景观,打造美轮美奂的艺术景观。所以,在园林景观配置中彩叶植物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巧妙的运用彩叶植物,对于更好的呈现园林景观、发展园林有非凡的意义。
所谓彩叶植物就是自然界存在或经人工栽培选育,其叶片在整个生长季节或生长季节的某些阶段表现出与自然绿色显著不同的色彩,具有较高观赏价值植物总称[1]。
目前彩叶植物种类繁多,生长样式不一。按照季节分类,包括:常色叶植物、春色叶植物及秋色叶植物。其中常色叶植物多为紫叶李、金叶女贞、紫叶小檗等;春色叶植物多为红叶石楠、五角枫、黄连木等;秋色叶植物多为黄栌、火炬树、银杏、复叶槭等。按色素种类分类,包括黄色系列植物、红色系列植物、橙色系列植物、紫色系列植物、蓝色系列植物及多色植物。按色素分布分类,包括单色叶植物、双色叶植物、斑叶或花叶植物、彩脉叶植物及镶边叶植物。
要想使园林景观配置中充分发挥菜叶植物的应用价值,彩叶植物配置应当注意以下两方面。
2.1 彩叶植物在景观配置中的应用原则
2.1.1 适者生存原则
不同彩叶植物的生活习性不尽相同,要想在园林景观建设中良好的运用彩叶植物来呈现色彩缤纷的景观,首先要遵循适者生存的原则,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等方面,选用能够在本地生长的彩叶植物。
2.1.2 季相美原则
为了使园林景观配置中充分体现彩叶植物的美,应当遵循季相美原则来合理种植彩叶植物,即了解彩叶植物的形态及色彩,基于园林景观配置需要,采用适合的手法来进行彩叶植物搭配及枝叶修剪,增强彩叶植物的色彩美及姿态美。
2.1.3 彰显主题的原则
围绕园林主题展开的园林景观配置,才能保证园林景观与园林主题相得益彰,即能突出园林中心,又能凸显美感、艺术感。基于此,在利用彩叶植物进行园林景观配置的过程中应当遵循彰显主题的原则,围绕主题展开彩叶植物栽种设计,突出园林特色。
2.2 彩叶植物在景观配置中的配置方式
目前,在园林景观配置中彩叶植物配置方式有多种,即:①孤植。也就是将同种植物进行景观设计,如此可以开阔空间。但运用此种配置方式需要保证植物本身的色彩色彩浓厚,具有较适宜的观赏空间。②列植。也就是对同种树木予以修建,并列栽种植物,成行或成列。这中配置方式适用于道路两侧或规则式园林景观设计。③丛植。也就是多株植被近距离不规则栽种,使整体效果良好。此种配置方式适用于配景、隔景或障景等。由此可以确定,不同彩叶植物配置方式不同,呈现的效果不同,在园林建设中起到的效果不同。
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彩叶植物在园林景观配置中所起到的应用价值为:
3.1 突出园林主题
在园林景观配置中,运用单一的绿色植被来进行景观规划与设置,可以通过修饰植被形状、设计植被种植效果、调整植被姿态来构建园林景观,使园林更加自然、和谐。但是,单一的绿色植物难以淋漓尽致的表达园林主题,这使得园林主题难以凸现出来。而彩叶植物的巧妙运用则不然,多种色彩植物与绿色植被融合运用,则可以淋漓尽致的凸显园林主题。
3.2 保证园林整体协调
相得益彰、协调完整的园林建设,才能保证园林的完整性及美感。为此,在园林建设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巧妙的配置彩叶植物。基于色彩协调的角度来说,绿色总体规划之下彩叶植物的合理规划,可以使绿色植被与彩叶植物良好的融合,协调,美观,符合广大民众的欣赏标准。当然,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彩叶植物配置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从园林主题出发,详细了解绿色植被总体规划情况,在此基础上合理设计绿叶植物的配置,保证园林景观协调,且提升整体园林景观的美感、艺术感[2]。
在现代化的今天,人们生活品味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对自己所生活的环境有更好的要求。在城市内进行园林建设,应当满足人们的欣赏标准,并且增强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环境。基于此,园林景观配置中应当注意巧妙的运用彩叶植物,充分发挥彩叶植物的应用价值,突出园林主题,使园林色彩绚烂、艺术气息浓厚。
[1]姚红梅.彩叶植物对提升城市园林景观的重要作用及应用前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6):98~99.
[2]刘志永.彩叶植物在园林景观配置中的作用及应用前景[J].现代园艺,2016(8):132.
S697
A
1005-7897(2016)12-0041-02
201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