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玲,尹少红
·临床医学·
·短篇论著·
356例患者临终关怀分析
李军玲,尹少红
临终关怀;临终护理
现代临终关怀始创于20世纪60年代,创始人桑德斯博士在美国创办圣克里斯多福临终关怀医院,被誉为“点燃了世界临终关怀的灯塔”。 临终关怀是对在医院或家庭生存时间≤6个月的患者进行适当医疗和护理,协助晚期癌症患者及其他临终患者,使他们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得到支持、安慰及鼓励,减少临终时的痛苦,有效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提高临终患者的生存质量,让临终患者安详、坦然、平静、有尊严地离去,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发展需要[1-2]。现对我院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临终关怀的情况分析如下。
1.1 临床资料
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综合内科共对356例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进行了临终关怀,其中男201例,女155例,平均年龄62.1岁。恶性肿瘤类别:肺癌70例、胃癌53例、食道癌43例、肝癌64例、结肠癌41例、乳腺癌53例、宫颈癌23例、膀胱癌7例、子宫癌2例。
1.2 方法
1.2.1 病房管理 病房内创建轻松、愉悦、和谐的生活氛围,病房布置装饰宜家庭化、美观化。病房尽量要让患者感到舒适,在病房标准化的基础上,尽可能为患者提供生活上的便利,可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进行物品摆放,室内要整洁安静、光线柔和、温湿度适中、空气清新,可布置花草书画,使患者体会到家庭的温馨与放松,在舒适的环境中感受到人间的真情与关爱。
1.2.2 基础护理 根据病情和医嘱,及时准确地完成基础护理,加强病情观察和巡视,针对患者的不适症状及时翻身、按摩扣背、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如厕训练等方法,有针对性地保持身体清洁,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预防坠积性肺炎、褥疮、泌尿系感染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尽量使临终患者身体舒适,痛苦减轻,满足其生理需求,缓解患者不良的生理、心理反应。每天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理需求,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及时处理,结合治疗进行专项护理。
1.2.3 饮食护理 临终患者大多精神不振、食欲欠佳、营养不良,营养师和家属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个人饮食喜好,指导饮食配制,少量多餐,采用低脂高蛋白饮食,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定时定量,充分保障营养均衡,既减少胃肠道的负担,又使患者得到生理、心理上的满足。通过细致的饮食护理,使患者的慢性消耗情况得以控制或缓解。
1.2.4 控制疼痛 WHO提出“让每一个癌症患者无痛”。晚期肿瘤患者常伴有疼痛,护理人员的主要任务是让患者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临床中,及时评估患者的疼痛指数,找出疼痛的规律,在疼痛发作前给予止痛剂,根据病情发展和患者个体情况,及时正确用药的同时,采用放松疗法、音乐疗法、针灸疗法、生物反馈法等非药物控制方法,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的痛苦。
1.2.5 防止并发症 首先要加强皮肤护理,保证身体的清洁干爽,出汗多时要及时勤擦身体,勤换衣服,避免着凉。床单整洁干燥、平整、无碎屑,预防褥疮发生。被动体位者,要对常压处定时翻身扣背按摩,勤观察皮肤是否完好,出现问题要及时采用相应措施;大小便失禁者,可用爽身粉、护臀膏等保护会阴、肛门等处皮肤,确保皮肤干燥、清洁、完好;对于呼吸费力、张口呼吸的患者,要定时观察口唇情况,少量多次喝水,保持口腔湿润。
1.2.6 心理护理 当感知或已知自己的生命临近终点时,大部分患者都有被遗弃或隔离的感觉。患者由于长期的疾病折磨,对死亡往往会产生不安、孤独、恐惧,同时承担着即将与亲人永别的极大精神痛苦,往往表现为放弃、对抗治疗,产生自卑、自弃、轻生等想法。因此,对患者要做到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无论对意识模糊还是清醒的患者,医护人员都要需学会使用恰当的语言来安慰患者,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有关病情变化,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和恐惧,疏导并稳定患者情绪。倾听患者的心声,接纳患者的想法,鼓励患者正向思维,酌情进行放松训练和简易合理情绪疗法。根据患者的个性特征及情绪状态,结合临床治疗,制定心理诊疗方案,使用心理测评工具与临床治疗同步进行,了解、尊重患者的意愿,全力帮助患者完成临终遗愿,要将心理护理贯穿于患者生命的始终。用最真切、体贴的心理疗法应对临终患者的生理、心理需要和情绪变化,减少其对死亡的恐惧和不安,使他们能够安详、坦然、平静有尊严地离去,是每个医护人员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1.2.7 家属的情绪支持 医务人员要与家属共同参与对患者的治疗,要及时将患者病情通报给家属,倾听家属对治疗方案的意见和建议,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让家属懂得让亲人能够安详、坦然、平静有尊严地离去,是对逝者的最大也是最后的敬意,得到家属的配合与支持。正确引导家属,在患者面前不可表现得过分情绪外露,多关心体贴,让患者感受到亲人的温暖与关怀,医院要提供最大方便,帮助家属陪伴患者。医务人员治疗严谨有序,家属陪伴支持有力,患者积极配合、心情放松,达到医院-家属-患者三位一体的诊疗氛围,使临终患者走好最后人生。
356例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平均存活92 d,有效减轻了患者临终前的痛苦,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
临终关怀有着特殊的伦理道德价值,是有组织地向临终患者及家属提供一种全面的关怀服务[3],其本质上应该是广义的对大众的死亡教育,常由医生、护士、家属、社会工作者、志愿者以及营养工作者等多方面人员共同参与[4]。因此,在进行临终患者诊治时,要避免过度医疗,在进行有效地治疗和延长患者生命的同时,要立足于临终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患者痛苦,积极有效地给予临终关怀,使患者坦然面对生死,在充满关爱的社会中,有尊严地告别人间,使死者无憾、生者问心无愧[5]。同时,对待临终患者,要改变医院单一的治疗模式,由卫生部门统一规划协调,医院开设临终患者病区,依托慈善机构等社会组织团体,建立以政府部门主导、医院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的全方位临终患者诊治格局,宣传教育使广大群众认识到,临终关怀是涉及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是每一个人走好人生最后一步的权力要求,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体现。
[1] 岳林,张雷. 我国临终关怀的特点及其发展展望[J]. 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2): 117-119. DOI:10.3969/j.issn.1002-6975.2011.02.008.
[2] 李映兰,欧阳玉燕. 加强临终关怀护理[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2, 18(11): 41-42.
[3] 卢锡芝,屠玉玲,章晓莉. 临终关怀与死亡教育的进展[J]. 护理管理杂志, 2004, 4(1): 46-48. DOI:10.3969/j.issn.1671-315X.2004.01.023.
[4] 陈春燕,罗羽,谢容 . 当前我国临终关怀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护理管理杂志, 2005, 5(2): 26-28.
[5] 尹诗,姜冬九. 我国的临终关怀模式探讨[J]. 中国护理管理, 2011, 11(12): 48-50.
(本文编辑:莫琳芳)
066000 河北 秦皇岛,海军秦皇岛医院
R48
B [DOI] 10.3969/j.issn.1009-0754.2016.05.029
2016-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