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长李柳身在全省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2015年5月4日)
2014年,全省降水量较多年均值偏少1成,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呈现出前旱后涝、旱涝急转的特点。一是夏旱持续时间长,受旱面积大。部分地区遭遇了1953年以来最严重的夏旱,旱情从入汛持续到8月初,全省秋粮受旱面积达180.93万公顷。二是水源严重匮乏,部分地区出现供水短缺。全省大中型水库蓄水量比多年均值减少30%,35%的小型水库基本干枯,50%以上的中小河流断流,平顶山、许昌、登封、禹州、镇平、栾川、新密等7个城市出现严重供水短缺,全省山丘区有75.4万人、10.7万头大牲畜出现临时性吃水困难。三是后汛期降雨偏多,局部发生汛情。9月份全省平均降雨量比多年均值多163%,为1953年有水文统计资料以来第二多,导致伊洛河、淮河、洪汝河先后出现中小洪水过程,宿鸭湖、石漫滩2座大型水库和6座中型水库超汛限水位。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各部门积极应对、科学调度、精心组织,取得了防汛抗旱工作的全面胜利,为粮食生产“十一连增”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是组织领导坚强有力,责任履行扎实有效。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工作,郭庚茂书记、谢伏瞻省长多次听取工作汇报,作出重要指示,并深入一线调研指导。王铁副省长多次深入旱区检查指导,先后4次主持召开会商会和视频会议,对抗旱保秋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李克、尹晋华等省委省政府领导先后到所属责任区检查督导防汛抗旱工作,省军区卢长健司令员先后到郑州、驻马店等地检查指导防汛工作。省政府与各省辖市、直管县分别签订防汛责任书。省防指及时修订完善省领导防汛责任分工,调整充实省防指成员,明确重点防洪工程防汛责任人名单,并向社会公布;举办行政首长培训班,对70多名任职未满一年的主管县(市、区)长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了防汛抗旱组织指挥能力;进一步健全责任督察监督机制,抗旱期间派出18个督导组,深入各地检查督导,确保防汛抗旱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抗旱救灾群策群力,调水供水应对科学。面对严重的夏旱,省防指先后6次组织会商,及时启动全省Ⅲ级抗旱应急响应。始终把保障城市供水和人畜安全饮水作为首要任务,先后通过从上游昭平台水库应急调水、3次动用白龟山水库死库容、协调从丹江口水库调水等重大举措,累计供水9000多万立方米,较好解决了平顶山市供水问题。黄委会提高三门峡水库蓄水位,保障了三门峡市城市供水。水利厅增派4个技术指导组到重点受旱地区开展找水、引水、节水技术指导;财政厅及时下拨中央和省级特大抗旱经费;农业厅派出16个专家组包市包县,指导农民科学开展抗旱和田间管理;省气象局加强气象预报监测,组织实施人工增雨作业;住建厅加强重点城市用水的调配和管理,现场指导平顶山等城市应急供水;中石油、中石化河南分公司对抗旱用柴油给予优惠,并提供流动巡回送油服务;省电力公司组织专业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确保抗旱用电安全;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河南电视台、河南广播电台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全面宣传报道各地抗旱情况。济南军区积极出动人员装备,捐助专项资金,对我省抗旱救灾给予了大力支援。全省各级和受旱区群众积极行动,科学应对,累计投入抗旱资金21.4亿元,解决临时性吃水困难138万人次,抗旱灌溉613.73万公顷次。
三是防汛减灾部署严密,备汛措施落实到位。省政府提早召开全省防汛抗旱工作会议,进行全面安排部署。省防指4月底、5月初,先后召开水库安全度汛工作会议、全省南水北调工程防汛工作会议和淮河流域重点市县防汛座谈会,具体安排防汛准备工作。省防指及时修订防汛抗旱工作方案、省级防汛应急方案和主要河道防洪、滞洪区运用、大中型水库防洪抢险等应急预案,指导各地完善各类防汛应急和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督促南水北调等在建工程相关单位,制定度汛方案和超标准洪水应急预案,强化预案培训及演练。各级防汛、水利部门和工程管理单位扎实开展安全隐患排查,落实保安措施,确保安全度汛。
四是基础工作加快推进,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坚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加强专项建设和基础工作,不断提升防汛抗旱保障能力。加快完善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实现省、市、县和重点乡镇四级计算机网络及视频会商系统互联互通。建成覆盖全省的水文站、雨水情自动监测站、墒情监测站,基本实现信息采集、传输、处理自动化。加强物资储备,及时补充防汛物资,有力保障了防汛抢险需要。组建5支国家级防汛机动抢险队和“武警河南省防汛抗旱抢险突击队”,各市、县分层次建立专业队、常备队、预备队和机动队,全省共组建防汛抗旱服务组织1128个,先后出动人员3.9万人次,在城乡应急供水和抗旱保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省地跨长、淮、黄、海四大流域,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特殊,水旱灾害频发多发,防汛抗旱任务繁重。当前,我省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稳定经济增长的压力更大,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确保粮食稳产增产的任务更重,农村劳动力持续向城镇转移、防汛抗旱专业化服务的需求更强,对做好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决不能因去年的应对成就而骄傲自满,不能因近年来工程建设有所加强而放松警惕,不能因几年未出问题而心存侥幸,必须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保持清醒认识。
一是防洪排涝基础设施不完善。主要河道防洪标准只有10至20年一遇,淮河干流、北汝河等主要防洪河道缺乏骨干控制工程。行滞洪区安全建设滞后,超标准洪水预案实施难度大。豫东、豫南、豫北有133.33多万公顷低洼易涝区除涝标准不足5年一遇,排涝闸站老化失修严重。城镇防洪除涝标准普遍偏低,存在侵占河道、截断排水管网、提水泵站不配套等问题,极易形成市区内涝。
二是小型水库安全隐患多。全省有533座小(2)型水库正在进行除险加固,606座小型病险水库尚未实施除险加固,已经除险加固的水库大多没有经过高水位洪水考验。部分正在除险加固的小型水库没有制定应急度汛方案,个别水库违规高水位蓄水。大部分小型水库管护经费未落实,没有专门管理机构,临时管护人员安全意识不强,雨水情测报设施不完善,抢险队伍和物资不到位,难以满足抗洪抢险需要。
三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防洪压力大。总干渠防洪影响处理工程尚未实施,部分左岸排水建筑物、退水闸无出路或行洪不畅,有的下游排洪通道直接对着村庄、厂矿或农田,威胁总干渠和当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原来承担工程应急抢险任务的施工单位人员、机械设备已经撤离,新的工程应急抢险体系尚未建立。部分河渠交叉建筑物上下游河道内违法建设、个别河段河道非法采砂、倾倒垃圾现象依然存在,影响防洪安全。
四是山洪灾害防御难度大。山洪灾害点多面广,突发性强,各县现有的预警系统,没有经过暴雨洪水的充分考验,运行维护经费缺乏。一些地方县、乡、村、组、户5级山洪灾害防御责任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防御措施不完善,群众防灾避灾意识淡薄,一旦发生暴雨洪水,极易造成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五是应急保障能力不足。现有的雨情监测预警系统,对局部地区强对流天气导致的短历时、突发性暴雨,预测预报水平不高;旱情监测体系建设处于起步阶段,监测评估和预测分析能力不强。大中型水利工程偏少,调蓄能力不足,一旦出现连续性的严重干旱,可供水量不能满足抗旱需要。部分省辖市城市和大部分县城是单一水源供水,没有抗旱应急水源工程。缺乏水系连通工程,水资源无法在全省范围内有效调配。各级防汛物资储备不足,防汛抢险队伍建设滞后,保障能力不强。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防汛抗旱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我们要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思想和“戒慎恐惧、如履薄冰”的防汛抗旱理念,坚持以防为主、统筹兼顾、防汛抗旱两手抓方针,认真准备,精心组织,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各项工作,确保在规定防洪标准内主要河道堤防不决口、大中型水库不垮坝、平原排水畅通、大中城市安全度汛、重要交通干线正常运行、工矿企业正常生产,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最大程度减轻水旱灾害损失,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第一,严格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制。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责任制,是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的制度保证,必须严格落实、认真执行。各级要尽快调整充实防汛抗旱指挥部领导成员,及时在新闻媒体上公布责任人名单,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层层签订防汛抗旱责任书,加强防汛抗旱督察体制机制建设,配备督察专员,认真做好督察工作,督促各级责任人全面履职尽责。
第二,认真抓好汛前准备工作。要抓紧对各类防洪除涝工程措施及非工程措施进行全面检查、整改提高;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对城市、厂矿企业等重点防洪区进行检查,及时处理隐患,落实度汛措施,保证行业防汛安全。要进一步修订完善各项防汛预案,加强防汛抢险培训演练,切实提高应急实战能力;做好蓄滞洪区运用准备,切实落实群众安全避洪和安全转移各项措施。及时更新补充物资,备足备全防汛物资和救生器材,尽快修复各类水毁工程,为安全度汛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加快推进防洪减灾基础建设。一是加快河口村水库、出山店水库和中小河流综合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建设进度;加快泥河洼、老王坡等滞洪区安全设施和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步伐;扎实做好前坪水库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开工。二是抓紧开展有关市县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和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确保6月底前全部完成。三是迅速启动茨涡片、涡包片等5个防洪保护区,杨庄、老王坡等11个蓄滞洪区以及郑州市城市洪水风险图编制工作,抓好2015年度项目实施方案的编报、实施。四是抓紧检修、调试防汛通信和水文测报设施,确保汛期雨情、汛情测得准、报得出。
第四,切实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防洪安全。各建管、运管单位负责所辖范围内永久征地红线内的工程、设备及防洪安全,要落实“一岗双责”,把防汛任务与工程运行管理同安排、同落实。沿线各级地方政府和防汛部门负责永久征地红线外的防汛安全,要严厉打击在河道内私挖滥采、乱倒乱建等问题,确保防洪安全和工程安全。各相关单位要健全互动联防机制,完善信息报告及通报制度,形成防汛减灾的合力。各级防办及南水北调办要联合对各大型河渠交叉建筑物、进出口不畅通的左排建筑物、退水闸、高填方段、深挖方段等重点部位进行全面排查,理清问题症结,做好预案准备。
第五,扎实做好水库安全度汛工作。要严格落实水库安全度汛责任制,分别明确行政、技术和管理责任人,完善抢险预案,落实通信预警、抢险队伍和防汛物资,加强汛期监测巡查,发现险情及时抢护,安全转移受威胁群众。要严肃防汛调度纪律,严格按计划和规定权限进行调度,不得以任何借口擅自提高汛限水位或长时间超汛限水位运行,正在除险加固未经竣工验收的水库不得高水位蓄水。要加快推进小型水库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落实管护责任主体和管护经费,确保工程运行安全。
第六,大力推动依法防洪建设。要依法加强河道管理,对涉及河道管理范围的交通、电力、通信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严格履行防洪评价和行政许可审批程序,严禁在河道内乱占乱建,防止人为侵占河道行洪断面。严格河道采砂规划和许可制度,严厉打击非法采砂,有效维护河势稳定和防洪安全。建立健全洪水影响评价分级审批和监督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洪水影响评价制度,规范洪水影响区域工程项目建设,推动开展村镇规划、新农村建设防洪论证工作。加强对山区开矿、修路监督管理,禁止向河道内倾倒矿渣、渣土和垃圾等物料。
第七,进一步增强抗旱保丰收能力。要加快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建设,完善旱情信息采集系统,切实提高雨情、旱情监测预报能力,为抗旱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结合小农水重点县和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等项目,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设一批抗旱规划引调提水工程,进一步完善抗旱工程体系,提高抗旱能力。开展洪水资源化利用研究,充分发挥大中型水利工程的拦蓄作用,实现水资源利用最大化。
第八,着力提升防汛抗旱指挥和应急保障水平。要强化各级防办能力建设,落实机构编制和运行经费,建立健全规章制度,配备完善设施设备,强化专业人才引进,大力开展业务培训,全面提升调度指挥和应急管理水平。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值班制度,落实值班补助经费,严格值班管理。积极探索抗旱服务队、防汛机动抢险队和物资储备仓库“两队一库”综合管理模式,有效整合防汛抗旱物资设备,开展技术培训、业务交流和实战演练,打造过硬防汛抗旱队伍。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扎实开展山洪灾害培训演练,提高群众的防灾、减灾、救灾意识和自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