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成人教育政策

2016-03-08 03:31刘晓东
党史文苑 2016年4期
关键词:军政苏维埃政府边区

刘晓东

[摘要]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领导人刘志丹等十分重视成人教育事业,并将其作为根据地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它有其自身的特点,为革命培养了一大批骨干和优秀人才,其成功经验对后来的教育事业亦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成人教育特点经验

尽管处在战争环境下,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领导人仍然坚持发展成人教育事业,以提高普通民众和军政干部的政治文化水平为目的,传播了革命思想,巩固了根据地的政权。

一、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开展成人教育的必要性

1.推动政权建设、巩固政权的客观需要。教育的发展以政权建设为基础,而教育对政权的稳固又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在陕甘边区开展成人教育十分必要。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和苏维埃政府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它通过一定的言论、讲演、行动来宣传革命思想,借以影响群众,发动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革命的积极性,以巩固根据地的革命政权。

2.改变经济文化落后现状的必然要求。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位于西部偏远地区,四面环山,交通闭塞,与外界联系困难,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当地民众的主要发展模式,使得当地经济难以发展,教育事业落后,在开展教育工作前,民众基本都是文盲,并深受封建迷信思想的毒害。这样的现状不利于边区革命政权各项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根据地政权的巩固和稳定。所以,在根据地开展成人教育工作,是改变经济文化落后现状的必然要求。

3.紧张的战争形势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建设初期,无论是党内干部、军政干部还是士兵,政治文化素养都比较低,同时也缺乏一定的军事战斗能力,所以急需一批对党忠诚、文化水平和政治觉悟都比较高的优秀人才。1932年3月,临时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发布《政府工作人员要加紧学习》的命令。命令规定:“每一个在政府工作的人都应当加紧学习,尽量提高自己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尤其是不识字的工农同志,更要努力识字,积极学习政治和工作,造就真正的工农干部。凡是不积极学习的就是对革命怠工,对苏维埃政府工作不努力,这种分子,如若自觉的如此屡戒不改,那就应该不让他来负苏维埃的责任。”[1]p193这也体现了当时知识分子在苏区的紧缺性。

在上述问题存在的情况下,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成人教育问题显得迫在眉睫,只有尽快开展对边区党和军政干部以及群众的教育培养,才能巩固根据地的政权。为此,老一辈革命家在边区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教育运动。

二、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开展成人教育的形式

1.普通民众教育。首先,对民众进行统一的文化素质教育。文化教育首先以扫盲为主,从党内挑选政治文化素养较高的教员,从最基础的识字开始,逐步深入,目标是让民众能够认识和书写一些常用的文字,从而有利于革命思想的宣传。同时,苏维埃政府还广泛地开展了“列宁文化运动”,在普通民众中形成了学习文化知识的新风气。通过陕甘边区革命政权的不断努力和探索,整个边区群众的文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对陕甘边革命事业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其次,集中力量进行政治教育,对党和红军的性质和使命进行广泛的宣传。首先让群众理解苏维埃政府成立的意义,同时对苏维埃政府的土地政策、法令法规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使党和红军的性质及其任务深深地烙在普通民众的心中。通过开展政治教育工作,民众对党和红军的认识不断提高,更加有信心去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且他们相信只有依靠共产党和红军才能实现。此外,为了让民众摆脱封建思想和不良陋习的束缚,陕甘边苏维埃政府进行了一系列反对迷信的活动,在出台了相关法规的同时还集中说明封建迷信活动所带来的危害,把群众从封建迷信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2.军政干部教育。对于军政干部的教育不仅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重要任务,而且也是根据地成人教育发展的独特之处。因此,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成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1934年7月,中共陕甘边特委在发布的文件中指出:“巩固和发展陕甘边红军部队除了加强党的领导外,最主要的是加紧教育训练,今后各连队的政治人员,一方面按照政治课程去教育,另外必须组织列宁室、识字班、政治研究会等以提高战士的政治水平。同时,特委责令革命委员会在后方开设军事政治学校,以训练大批的军政干部,这一任务在目前扩大部队开展游击运动的过程中最为迫切。”[2]p269这些培养出来的军政干部都被分配到部队或各级苏维埃政府工作,成了陕甘边区各级苏维埃政府以及红军当中的骨干力量,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通过对普通民众和军政干部的教育,一方面提高了群众的政治文化素养,有利于党和红军革命思想的传播;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军政干部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政治觉悟得到极大提升,同时也使党内纪律更加严明,革命政权得以稳固。

三、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成人教育政策的特点及经验

1.教育形式多样。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成人教育发展过程中,边区领导人探索和研究出了形式多样的教育模式,使得陕甘边区的成人教育运动得以顺利展开。在对普通民众的教育过程中,革命委员会和苏维埃政府结合群众的实际情况,“经常召集群众大会讲演,利用当地的通俗歌谣、小曲、书房、夜校等办法去教育。这主要是在群众组织中,在每个斗争过程中,给群众以解释,才更容易使群众了解”[3]p26。这些教育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对于一些政府领导人和部队中的骨干则开设相关课程进行统一培训,以提升其政治觉悟为目的,并将政治理论与军事实践相结合,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军事指挥能力。不同的教学方式适应了特殊时期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为革命政权的巩固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后备力量。

2.文化教育与政治教育相结合。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对于成人教育不仅注重文化知识的提升,同时也注重政治觉悟的培养,并把政治教育放在了首位,这与当时严峻的战争形势是分不开的。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只有对党和红军有了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他们才会坚决地拥护和支持党的领导;而对于军政干部来说,政治觉悟的提升能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有利于党的团结和稳定。

3.教育服务群众。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成人教育的主要对象是人民群众,没有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成人教育工作是难以开展下去的。毛泽东指出:“因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4]p116所以苏区政府把满足群众需求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在教育过程中时时处处为群众着想,并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一致认可,树立了党和红军在群众中的威信,有力推动了边区红色政权的稳固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4.教育体现当地特色。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开展成人教育工作的过程中,结合了当地的实际情况,探索出许多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针对当地民众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状况,革命委员会和苏维埃政府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规,并且进行集中的教育和劝导,使人民群众深刻地认识到了封建迷信的危害,逐渐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针对教育和生产的关系问题,政府则提倡教育与生产两不误,既要重视生产劳动又不能放松对政治文化知识的学习。这些教育措施形成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独有的教育模式。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创新,开展了广泛而又形式多样的成人教育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首先,一切从实际出发,针对根据地的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成人教育措施。这样,便有利于教育工作的展开。其次,成人教育尽量满足群众的需求,内容丰富,形式灵活,从而提高了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积极投身于革命事业当中。再次,坚持教育为政治服务,一切成人教育工作以稳固根据地政权为中心,有计划、逐步地向前推进。

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领导人的坚持下,在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下,根据地培养出了一批有能力、有知识的革命积极分子,为陕甘边红色政权的巩固和发展提供了保障。同时,它激发了当地民众学习知识、参加革命的积极性,对于当地落后的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政权系统(6)[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

[2]任愚公.红二十六军与陕甘边苏区[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

[3]陕甘边革命根据地[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

[4]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彭月才

猜你喜欢
军政苏维埃政府边区
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百年锦绶堂传递红色初心
耒阳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劳动券
开创辉煌
访三合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WU军政观察社:在正经中爆发宇宙
新中国大行政区军政委员会的缘起与演变
军政委员会制度与党委制比较研究
战斗在皖浙赣边区的刘毓标
隐姓埋名六十载——会昌苏维埃政府军事部长钟亚庆轶事
《中共闽浙赣边区史》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