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易 陈双根 王志伟 邢 秀 海 青 (河套学院 015000)
基于阴山岩刻的吉祥图元素浅析
周 易 陈双根 王志伟 邢 秀 海 青 (河套学院 015000)
摘要:阴山岩刻是河套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精粹之一,它记录了远古以来各个时期先民的劳动生活场景,反映了人类发展中的社会实践、宗教信仰、心理活动以及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在现有的阴山岩刻研究中,大多集中于对其分布区域、题材内容、制作手法及艺术形式的关注,而鲜见关于其创作目的的深入剖析。本文以阴山岩刻中的吉祥元素作为突破口,从生殖崇拜、祭拜神灵和祈福纳祥三个方面,尝试探寻中国北方人类早期生存状态的诸多印迹。
关键词:阴山岩刻;吉祥图元素;图腾
本文为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基于阴山岩刻的吉祥图元素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NJZC13392
岩刻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和造型艺术,在漫长的洪荒年代和历史时期中,成为各族人民拜天祀地、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交流思想、传授经验、祈福禳灾、计数统计的重要方式,并且世代延传。阴山岩刻(也叫阴山岩画)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的岩画,同时在我国已发现的岩画中题材最为广泛、内容最为丰富、艺术最为精湛。在阴山岩石上,镌刻、磨砺了数以万计的岩画,以形象地描绘了人类生存繁衍的历史画卷,记录了远古以来先民的劳动生活场景,反映了人类发展中的社会实践、宗教信仰、心理活动以及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在现有的阴山岩刻研究中,大多集中于对其分布区域、题材内容、制作手法及艺术形式的关注,而鲜见关于其创作目的的深入剖析。我们不妨以阴山岩刻中的吉祥图元素作为突破口,尝试探寻中国北方人类早期生存状态的诸多印迹。
吉祥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是人类社会长期演进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吉祥”,其意为预示好运之征兆或祥瑞,语出《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唐人成玄英疏:“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趋吉避害,古往今来,人皆怀有此心。我们今天所见的吉祥符号、吉祥图案,乃至艺术设计层面的吉祥物,均是人类创造出来用以传达心声的特定视觉载体。追求幸福美好、祈望平安和顺的吉祥意识,实质上源于古人对生活的不安定感。在人类社会的原始时期,先民们由于生产力低下,对瘟疫、自身疾病和死亡感觉到迷惑和畏惧,而对于神秘莫测的宇宙万物和数以万计的飞禽走兽则充满了幻想与猜测。这时,他们需要借助某一事物或神灵帮助人类集群应对严酷的大自然,渴望通过这些超人的力量驱鬼逐妖、祈福禳灾、保佑平安。
早在远古时代,人类的祖先就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符号或图画作为精神寄托,而在氏族内部所形成的图腾符号,则被相关研究者普遍认为是吉祥图案的最早雏形。采用自然材质刻绘而成的大量岩刻,有很多凿刻在数十米高的绝壁上。据专家分析推断,在当时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情况下,人们不大可能仅仅出于审美的需要而置身于悬崖峭壁之上进行艺术创作,它或许与原始初民强烈的生命欲望的外化存在紧密联系。在民俗学研究中,人类最初的这种生命意识正是吉祥观念千古传承的内在动因。世界各民族中,都存在有将某些自然或人为事物视作吉祥图式的情形,因为人类在对待自身的生存和繁衍问题上,不仅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直接与强大的自然界进行抗争,同时还要从观念意识上取得获胜的力量。这些吉祥图式在融合了实用意识、自然崇拜、民俗风情、伦理道德、宗教习俗等诸多因素后,进而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逐步发展为世代相传的艺术形态,用以表达人们对生存的渴求和幸福渴望。
在目前发现的阴山岩刻中,从题材上进行区分,主要有动物岩画、诸神像岩画、狩猎岩画、天体岩画、畜牧与车辆岩画、生殖岩画、舞蹈岩画、征战岩画等类别;如果从吉祥观念的角度加以划分,上述题材的大多图像不外乎源于以下三种创作动因:生殖崇拜、祭拜神灵和祈福纳祥。大自然虽然给予万物生长的基本环境,却未必能给任何生物提供安全的保障。原始先民在艰苦的自然条件下,必须以极大的牺牲来维系生命的延续。在人们对于生物及人类的生殖机制尚未有科学的认识之前,生殖现象和繁衍后代无疑是神秘而神圣的,因此人们对生育之神虔诚祭奉,生殖崇拜成为原始人类群体意识的必然产物。著名学者牛克诚在其《生殖巫术与生殖崇拜——阴山岩画解读》一文中,以图像形态学的方法对阴山岩刻的常见图形进行从写实至抽象的序列化解读分析后(见图1),认为“阴山岩画表现了具有性别特征的人与动物”,并将其主要看作是生殖巫术和生殖崇拜的工具。当我们将这些图形按照图像意义学的阐释方法,自觉地模拟进入当时的狩猎、游牧的生存状态中,最大程度地还原出原始狩猎者、放牧者的角色,则可以将阴山岩刻的功用视作将人类的现实欲望——人或动物的生殖——外化为图像,或者说是将人或动物的生殖同化于人类自身的行为和意志系统,并通过感应式、接触式、相交式和距离交合式等生殖巫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组合。类似的生殖崇拜观念一直贯穿于传统文化的主题脉络当中,它不仅属于人类发展之初的原始观念,而且成为一种持续不断的文化信仰,深入影响着其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现今的吉祥图案中,有很多题材依然不难看出是对生殖崇拜的改造或重组,并赋予其以新的含义。动物中多产的鱼、蛇、老鼠和植物中生命力强的莲荷、葡萄、石榴、南瓜等纹样被广泛应用于吉祥图案中,如 “鱼穿莲”“莲生贵子”“并蒂同心”“榴开百子”“瓜瓞绵绵”“老鼠拉葡萄”等。此外,还有象征男女交合的各种意象频繁出现在婚俗喜宴中,如“双喜临门”“鸳鸯戏水”“喜鹊登梅”“比翼双飞”“凤戏牡丹”“龙凤呈祥”等。可以说,生殖崇拜的转义给吉祥纹样提供了新颖、广阔的创造空间。
图1 抽象序列化解读分析图
阴山岩刻中关于祭拜神灵的图像亦比比皆是,主要表现为对日月的崇拜、自然的崇拜、天神的崇拜以及动物的崇拜等,反映了先民们特有的信仰和生活,以及对于自身与客观世界的认识水平。在“万物有灵”思想的支配下,原始先民不但视与自己氏族存在血缘关系、代表氏族生命的图腾为保护神,而且基于此种理想,又发展到对动植物和天体产生崇拜,藉此给自身的生活带来吉祥。阴山岩刻中有一幅祈雨图,图上刻绘有并列舞者,正起舞求雨,天际另绘两片祥云,象征大雨将至;卓资山岩画中,还有一幅表现人手举物品祭拜太阳神的图像。从岩画图像到带有“日”“月”“鹿”“虎”“熊”等动物或天体的符号均可以看出,这些图像被认为能够帮助人类应对身边的严酷环境,在先民的心中它们是一种承载着信心、力量和希望的吉祥物。处于北方草原的游牧部落,认为“天”至高无上,并视之为统治一切的万能神——“腾格里”。《元史》记载:“元兴朔漠,代有拜天之礼。”故而成吉思汗在出征金国阿勒坦汗时,遵蒙族习俗登上高山,敞襟跪而祷曰:“长生之天有灵……”现流传于河套地区的蒙古民歌《布塔朗山》中,见图2。根据歌词推断,刻绘在阴山崖顶的大量天体、星辰、面具等岩刻,应是专为祭祀天神而作,因为人们通常认为神居住在山顶天际,俯瞰众生。
图2 蒙古民歌《布塔朗山》词
阴山岩刻中所刻绘的原始舞蹈形象,场面生动丰富,舞姿形态各异。从表现形式上看,有集体舞、单人舞,也有双人舞、三人舞和多人舞。
从舞者外观上看,他们或戴头饰,或插羽毛,或手执舞具,或裸露全身,有的人身后系尾饰,身体有刺纹。同其他岩画一样,这些表现舞蹈题材的图像也并非出自艺术或审美的需要,而是与狩猎活动或生殖崇拜有关,其中更多是表现祭祀神灵的巫术仪礼。古代“巫”与“舞”同音,《说文解字》中如此解释“巫”:“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原始巫术的内涵十分驳杂,举凡占卜、解梦、祈祷、驱邪、医病、舞蹈、延寿等都可总归于巫术,可以说巫文化渗透在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人们对之深信不疑。因此,作为古代先民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祭拜神灵、求吉禳灾的巫文化必然要反映在原始的艺术作品——岩画中,并且影响、规定着岩刻的题材与创作。
以游猎为主要生活方式的鄂温克族中保留有一种习俗——如果人们长期无法捕获到野兽,就会用柳条或其他材料编制出一只鹿或犴的模型,然后在萨满的主持下作象征性的射击,如果射中模型,周围观众就高声齐喊:“射中了!射中了!”以此作为下次围猎的好兆头。文化人类学家认为这一习俗起源于远古时代的感应巫术(我国学者也称模拟巫术),我们可以从岩画中大量出现的狩猎图像中找到其发展雏形。在这里,绘制岩刻的“艺术家”不是审美家而是巫师,他的艺术是为了促进狩猎上获得成功而设计的一种巫术形式。在阴山岩刻中,画面所表现的动物往往与张弓搭箭的猎人画在一起,而且猎人弓上的箭常常对准动物或在动物身上带有许多箭头;另外一幅岩刻则描绘一匹野马全身被利箭射满。这些图像都带有明显的巫术意味,实质上表现的是原始人内心的祈望,即通过巫术手段获得狩猎的成功。这种感应巫术原理是:模仿预期的结果,就能产生这种结果。正如德国学者J·E·利普斯所说:“在史前人的心目中,猎物——熊、水牛、鹿的图画和活的动物本身是一致的。当他们用矛刺中动物形象时,即将举行的狩猎中就有了成功的保证。今天澳大利亚人用沙上画的代替史前人的褚石画,仪式的参加者用矛刺中画在沙上的猎物,来保证次日狩猎的成功。”《礼记》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对于原始人来说,毕生共有两大要务:一是物质生产,二是繁衍后代;均反映在岩刻中,前者以狩猎图作为吉祥装饰,后者则以那些夸张表现女阴、男根的图像以及交媾图作为吉祥祈福,因为在初民们看来,这些象征人类战胜困难、创造生活的图像都能够带来祥瑞。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岩刻中,人类在反映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而创造了象征吉祥的其他图案以及祈福求安的象征符号,这些符号在外在形式上愈来愈趋于规整美观,同时在深层意蕴中依然寄托着原始先民对这些吉兆纹样的祈盼和希望。在我国现今的民间吉祥图案中,象征长生万福的 形图符(俗称“万”字符)因其寓意吉祥、形式优美而深受广大民众喜爱。而对于这一图案的起源学界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常见的有武则天造字说、佛教“轮回”图符说、彩陶纹样说和种族图腾说等。据王克林先生考辨,“万”字符属于史前原始宗教萨满教“灵魂不灭”观念或祖先崇拜的艺术表象,最初出现于公元前五千年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是中亚、东亚史前氏族部落所创造发明的一种符号图案,之后又散见于铜器、金器、丝织品和石刻佛身上,同时在亚洲很大一部分地区的岩画中也经常出现,从而成为亚洲北部及我国北方的史前氏族部落所崇奉的一种特殊的宗教精神文化艺术。原始社会人们通过这一特定符象来宣泄情感、表达愿望和意志,借以祈求祖先赐福、消灾免祸。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社会进步及生产技术发展的推动下,“万”字符逐渐剥离其原有之义,并且趋于美术化、图案化和抽象化,最终演化为现在所见纯粹的吉祥装饰图案。
南宋陆游诗云:“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岩刻作为人类社会早期出现的一种绘画形式,散发着远古人类生活的气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它以图画的形式,用无声的语言记录着人类童年时代的思想情感和生产实践,向我们展示出一个广阔而丰富的世界。阴山岩刻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几乎囊括了远古至中世纪以来我国先民的生活信息,记述了先民生存发展的历史篇章,同时也蕴含着颇为丰富的吉祥图式元素,分别藉生殖崇拜、祭拜神灵和祈福纳祥等原始先民特有的观念信仰加以显现。这些反映人类渴求吉祥幸福的初始形态,是先民沟通人与天的媒介,虽然还尚未形成人们通过主观能动性所创造的吉祥图案,但在客观上奠定了传统吉祥图案发展的心理基础。阴山岩刻中所蕴含的吉祥图元素对于我们从符号认知方面深入剖析传统吉祥文化的发展源流,以及采用更全面的视角探寻草原先民丰富而神秘的文化情境,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丽.《中国吉祥图案的衍变及其文化意蕴探究》.硕士论文,吉林艺术学院,导师:郭春芳、祝普文,2007.
[2]牛克诚.《生殖巫术与生殖崇拜——阴山岩画解读》.文艺研究,1991(3).
[3]滕海键.《漫论岩画与原始巫术》.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5).
[4][美]爱德华·麦伯恩斯,菲利普·李·拉尔夫.《世界文明史》(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87.
[5][德]J·E·利普斯.《事物起源》.第183页.转引自盖山林《阴山岩画》.文物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