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安辉
他在旧社会当过长工,多次面临死亡威胁;他在新社会矢志不渝,为棉花种植险些丧命;他坚持实事求是,赤胆忠民为百姓服务……
他就是被群众誉为“种棉先锋”的全国劳动模范唐纯银。
苦海中顽强挣扎
1918年阴历十一月二十日,天寒地冻,唐纯银出生在澧县安福乡双会村(今属安乡县)一个普通的贫苦农家。
唐家几代一贫如洗,家徒四壁。开荒斩草几十年,没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田土,没有一栋自己的房子,全靠做长工,住牯牛棚,讨米逃荒维持生计。
唐纯银做过长工,送过财神,讨过米。有一次,他送财神到一个大地主家,一条腿被恶狗咬得鲜血直流。为了躲壮丁,唐纯银还到外地做过长工,既在临澧有名的蒋家大院(丁玲故宅)做过,也在石门郑洞国家里做过,还在澧县、桃源等县的财主家做过。起五更,睡半夜,唐纯银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格,成为了事事在行的种田能手。他信奉“士可杀而不可辱”。有一次,与他差不多高的洪姓财主家小姐,因打给她的洗脸水里有松叶,打了唐纯银一耳光,唐纯银收拾几件衣服不辞而别。
1927年,渴望翻身的他参加了当地的儿童团,和父亲一道斗土豪,搞游行。1935年秋天的一个晚上,唐纯银在临澧芦家打场,被路过的贺龙发现,叫他当了勤务兵。在与贺龙朝夕相处的40个日夜里,他目睹贺龙胸怀豁达,关心穷人,目睹红军官兵平等,纪律严明,使他深信: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才是中国老百姓的救星。临走前,贺龙还送给他10块银元。
1937年冬,由父母作主,唐纯银与马媛儿完婚。
抗战期间,保长派遣唐纯银在澧县张公庙修过抗战公路,在官垸大堤挑过抗战土,到新洲嘉山打洞修炮台,到澧县运过军粮,每次都是几个月,肩膀压肿了,衣服磨破了,唐纯银一次次被折磨得骨瘦如柴。
1943年5月,日军侵犯安乡。唐纯银在大湖口熊云清家做长工,为了转移熊家老小,他被日军抓住,在枪兵看管下当了一个月挑夫。一天夜里,他和抓来的穷苦农民乘机逃跑,在黄天湖躲了五天五夜,渴了喝湖水,饿了撕蒿草秆子充饥。1944年,租熊云清家6亩地种棉花,把家从白芷岗搬到了江北岗。
日军投降后,国民党掀起内战,在国统区大肆抓壮丁。地方保甲一直抓唐纯银兄弟的壮丁,对他们敲诈勒索,弟弟唐纯发只得长期躲在外地做长工。唐纯银交不起壮丁谷,经常被地方政府关押十天半个月。
1949年7月30日,解放军顺利进驻安乡县城,安乡和平解放。从此,唐纯银与广大农民脱离苦海。
主席接见泪盈眶
解放之初,安乡全县设5个行政区。唐纯银住的地方属第四区,区公所设大湖口码头财主熊云清家。
9月的一天,区政府通知熊云清搬家。唐纯银正在熊家做长工,熊家就请唐纯银帮助搬家。唐纯银拿着扁担和麻绳来到熊家,正好碰到了区委书记冯国瑞。冯国瑞问他是老板还是做工的,唐纯银回答说:“我是做工的。”
冯国瑞对他说:“做工的,那好,今年回去打基础,明年争取当模范。共产党领导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解放了要大力发展生产,你就在生产上带个好头!”
当天下午,冯国瑞带了两名干部到唐纯银家考察。冯国瑞见屋里家具简陋,蚊帐上满是灰尘,其父唐熙诰又参加过农民协会,知道这是个有觉悟的穷苦农民家庭,便打定主意要培养唐纯银当模范。
区公所成立不到一个月,区委就派滨湖植棉指导所的技术员黄信,吃住在唐纯银家,帮助唐纯银选种,准备来年棉花夺高产。唐纯银在旧社会做了20多年长工,从来就是挨骂受气,现在要他当模范,感到特别新鲜,特别有奔头。因此,在黄信的帮助下,埋头收花、轧花、选种,一门心事搞好生产。这一年,唐纯银种的3亩水田,收了20担谷,10亩旱地收了10多担蚕豆。年前,湖南省农业厅用船送来五板车年画,年画上印着唐纯银轧花,还有两个青年农民选棉种,区政府将年画发给农民,宣传唐纯银,鼓励农民积极投入农业生产。
1950年,唐纯银种棉地20亩。在科技人员帮助下,开始打破传统的种棉习惯,改劣种为良种,改迟播为早播,改撒播为点播,改望天收为防治病虫。他把播种时间从过去的6月上旬提前到5月上旬,动员松凝垸的棉农,都种上珂字棉。发现蚜虫、红蜘蛛,都用土农药防治。他自己还精心种了两亩试验地。试验地亩产籽花320斤,是解放前单产的10倍,20亩地亩产籽花200多斤,是解放前的7到8倍。松凝垸棉农种的珂字棉,每担多卖20多元。10月,唐纯银被评为湖南省甲等植棉模范。区委书记冯国瑞、区长吕宝珠亲自敲锣打鼓,把锦旗和奖品送到唐纯银家里。
1951年,唐纯银和6个农户成立了临时互助组。棉花播种,唐纯银改点播为条播,由于阴雨连绵,死苗严重,他打破“棉不填房”的老规矩,在试验地移苗补缺110多株,发动互助组农民在80亩地里移苗补缺3000多株。实践证明,移栽的棉花比直播的结桃多。唐纯银非常高兴,打破了几百年来靠直播育苗的传统。他请人委秘书周仲元向毛主席写信,汇报棉花移栽成功。半个月后,中央办公厅回信,祝贺他棉花移栽成功。
8月,中南地区组织唐纯银等10多人参观了江西、湖北、河南等地的棉花生产。然后和李顺达、曲耀离、张秋香等10来个劳模,到北京参加了棉花生产座谈会。在怀仁堂,劳模们站成一排,受到毛主席的接见。唐纯银紧紧握住毛主席的手,热泪盈眶。
座谈会结束后,唐纯银回到家乡。11月,他又出席了湖南省第一届农业劳动模范大会,被评为全省特等劳动模范,并在大会上发言。
种试验地险丢命
1952年3月,区委、区政府召开群众大会,号召全区人民学习唐纯银,大力开展爱国增产运动。
立夏后,棉花出现虫害。滨湖植棉指导所给唐纯银一瓶德国产的“1605”,这种农药毒性极强。一天中午,唐纯银用这瓶农药给试验地棉苗治虫。他想赶在中午治完,下午好按时赶到津市参加植棉指导所的会议。由于天气闷热,唐纯银全身湿透,药水通过毛孔、鼻孔侵入人体。打完药回到家,他突然心里作涌,脑袋发晕,口吐白沫,人事不知。他浑身冰凉,气息微弱,不吃不喝地睡了两天。互助组的人都来看他,母亲哭得死去活来。冯国瑞、吕宝珠闻讯后,立即从县城调来了医生。农药中毒,在全县还是首例,医生没有临床经验。与滨湖植棉指导所联系后,立即组织人马送到津市,抢救半个月,唐纯银奇迹般地活过来了。唐纯银感慨万千,是党和政府给予他第二次生命。
从此,唐纯银结合自己的教训,对棉地打农药作了极其严格的规定,当地的棉农再没有出现过农药中毒的事故。这一年,试验地亩产籽花460斤,比1951年增产40斤。互助组的大面积棉花也比往年增产。年底,唐纯银又被评为湖南省特等模范,他所在的互助组被评为省里的特等互助组。安乡县委、县政府给互助组奖了一头大牯牛、一张双轮双铧犁。
实事求是树旗帜
1954年冬,唐纯银带头将20亩棉地和生产工具加入松凝垸初级社。从1955年冬开始,他按照互助组的模式,大搞园田化建设,每年平整土地三分之一。通过3个冬春的奋斗,在1957年终于将松湖高级社2000多亩田地全部改成高标准农田,成为安乡乃至全省最早的园田化样版。
1958年、1959年他种的两亩多试验地,亩产籽棉达到600多斤,这在全世界都是非常高的产量。他如实上报,也不准有人背着他虚报。在县里开会时,安猷有个干部报亩产稻谷2万多斤,唐纯银当面批评他:“你这是吹牛皮,亩产2万斤要堆好厚一层,根本不可能!”1960年公社有个秘书,要把他的试验地作六折上报,唐纯银知道后,给他严厉批评。
由于唐纯银坚持实事求是,不搞急功近利,不搞瞎折腾,卫星队的集体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三年困难时期,200多亩耕地的卫星队储备粮食10多万斤,积累资金10多万元,不仅办起了轧花厂、榨油厂、打米厂、果园,还办起了幼儿园、球场、图书室。从1960年至1968年,每年向全县困难的社队借出蚕豆400担,给安猷溃垸、石门旱灾无偿支援粮食几万斤。唐纯银领导的卫星队,放出了一颗颗光彩夺目的卫星。唐纯银本人,于1958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59年7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给农村干部和基层党组织树立了一面实事求是的光辉旗帜。
挨批不忘试验田
在1961年反五风运动中,工作组召开20多人的会议,要唐纯银交代问题。有人说他强迫命令老百姓把祖坟挖了,集中到一块。其实,在松湖大搞园田化时,把坟山集中到花果山,是合乎长远规划的。
在“四清”运动中,有人怀疑卫星队的钱粮到处借,唐纯银肯定有贪污,几次整他,要他交代问题。唐纯银相信干部和群众的大多数,把卫星队和自己借出的粮食与现金,向四清工作组、清账代表——作了交代。四清工作组把清理的结果交县社教总团审查,地委书记孙云英、副书记范志德、县委书记王树乔等领导审查后,一致认定,唐纯银不存在贪污问题。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对唐纯银夫妇的批斗越来越频繁。造反派在大队部门口搭了斗争台,贴上横幅与对联,晚上拉上电灯,抓住唐纯银,准备狠狠地斗。台下20多个忠厚老实的婆婆,一看要斗唐纯银,打心里不服气,他们知道唐纯银给卫星队、给松湖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给当地农民带来了种种好处,不能让造反派胡来。他们一齐涌向斗争台,掀的掀,拆的拆,把批斗会搅散了。第二次批斗会,造反派也同样以失败告终。第三次,造反派刚刚把唐纯银推上台,有个年年被评为社队先进个人的唐哑巴立即冲上台,当着造反派的面,背起唐纯银就走了。
第四次准备斗唐纯银那天,是1969年10月16日。这天,省革委会副主任华国锋和全省抓革命促生产现场会的与会代表到松湖参观,华国锋看有人在搭台,问清楚是斗唐纯银的,他严肃地说:“都像唐纯银,我这个省领导就好当啦!”那天,华国锋仔细地察看了唐纯银的家,视察了卫星队的生产,十分满意。在10月20日下午的报告中,华国锋充分肯定了唐纯银。在省领导直接干预下,唐纯银终于获得解放。
唐纯银每次挨完批斗,就直接奔向试验地,试验地是他的心肝宝贝,拼搏阵地。他不担心自己的安危,而担心的是试验地能否高产。有时,一连几个晚上不睡觉,蹲在试验地观察虫情。为了增加棉花桃肥,他每天挑20多担人畜粪一蔸蔸地泼。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那动荡不安的1969年,他的试验地又获得亩产皮棉200多斤的好产量。
传经授宝谱新篇
1969年以后,唐纯银担任了松湖大队支部书记、安福公社党委副书记、中共常德地委委员、地区棉科所副所长、湖南省革命委员会委员,还被选为省、地、县人大代表。他担任的领导职务多了,开会的时间多了,但并没有放弃卫星队的工作,没有放弃试验地。从1970年起,他的试验地由两亩扩大到4亩,每年培植了20株棉花王。他和技术干部一起,对棉花的品种、播种期、稀密植、药物防治、施用肥料等方面进行了多方面对比试验,试验地里插了几百个小木牌。他按照毛主席提议的“八字宪法”,在土、肥、水、种、密、保、工、管上主攻棉桃防脱落,稳产高产。
唐纯银的种棉经验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和推广。1972年3月27日,《湖南日报》头版头条以《银花飞跃》为题介绍了他的种棉事迹。1973年2月,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为革命种棉》的小册子12万册,详细介绍了他的植棉经验。1970年,到卫星队参观的干部群众多达六七万人,唐纯银总是不厌其烦地向他们介绍种棉技术。
他还走出卫星队,到全国各地去传经送宝。在北京开会,农业部召集上千名专家、教授开会,请他讲棉花高产的实践经验,县委书记刘淑元给他当翻译。省委书记张平化调山西,把他接去,在全省巡回报告40天,作了20多场报告。湖北省地县领导把他接去,到棉花主产区讲课10多次。常德各县市都接唐纯银去讲课,西洞庭农场搭个大台,组织ILiA听他讲课。有一年,湖南组织劳模报告团,在全省各地巡回讲课40天,唐纯银讲了30场。
1971年,唐纯银还在松湖大队抽出技术人员50名,派往湘潭地区有关县市,到那里种试验地,跟班劳动,传授技术。在两年里,他每年去两次亲自讲课。唐纯银派得力的助手到韶山,一干就是10年,跑遍了韶山区6个公社的角角落落,试验地的亩产达到了180斤。
1979年,唐纯银61岁,并没有退休,继续奋斗在棉花试验地里。1990年6月,唐纯银72岁时才正式办理退休手续。退休后,他仍没有停下来,与县农业部门的干部经常下乡,检查棉花生产,到各个乡镇讲课,传授技术。1997年,他到卫星队指导钱本孝种两亩试验地,亩产皮棉突破300斤大关,单株最好的结1100多个桃。1998年,他们栽的“棉花王”结桃1326个,收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1999年,唐纯银81岁,师徒种的试验地亩产皮棉300多斤,9株“棉花王”株平达到1200多个桃。
2002年1月30日,唐纯银因病逝世。唐纯银为我国的棉花高产奋斗了半个世纪,却从不为家庭、为子女、为自己谋取私利,两个子女没有安排工作,退休后住房只几十平方米,还是县委、县政府想办法照顾的。湖南省原副省长庞道沐在《唐纯银传》的序言中,高度评价他“在荣誉尊崇面前,保持平和的风度,在利益得失面前,保持无私的风度,在打击挫折面前,保持从容的风度,在恩怨纠葛面前,保持宽容的风度,在生死安危面前,保持忘我的风度,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劳动模范、人大代表、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