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鹏 王海勇 顾亦然
[摘要]在推进国家关于教育信息化的工作和加速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国内高校面临起步晚、经验缺乏的困境。通过对比国际与国内高校信息化部门建设在部门职责与价值定位、信息化体制、部门架构人员配置和人才队伍方面的异同,发现国内高校在相关方面的可取之处与现有差距,探索出一条适合国情和校情的高校信息化部门的发展之路,为国内高校信息化部门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部门;美国;南京邮电大学
[DOI]1013939/jcnkizgsc201607192
1前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高屋建瓴地将信息化对教育改革承载的重要使命概括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十年规划》)作为一份明确我国教育信息化未来十年建设和发展思路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高校作为国家知识创造和传承的核心组织,信息化正成为其教学、科研、管理、国际交流、社会服务不可或缺的重要生存环境。高校信息化水平不仅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可能成为整个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标杆和引领者。但限于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缺乏较成熟的发展模式作为参考,国内各高校的信息化部门大都处于在摸索中前行的状态,都存在一系列较难解决的核心问题:信息资源分散、“信息孤岛”、重复化建设、信息化人才紧缺等。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充分发挥高校信息化部门的功能,促进高校的管理、教学及科研的水平和效率,最终达到培养出能够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人才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成为国内各高校信息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南京邮电大学作为以培养信息类人才为专长的高校,在发展本校信息化建设方面充分借鉴了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优秀成果,成立了南京邮电大学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作为负责全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职能部门。仅仅通过1年的时间该校的信息化建设就有了较大提升,并于2014年11月获2014年“江苏省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优秀单位”。所以南京邮电大学信息化部门建设在国内高校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美国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研究和建设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世界范围内是起步最早的国家。经过20多年的不断发展,不管是基础设施建设、规章制度,还是组织部门建设,在美国高校信息化建设方面都有很多可借鉴的地方。国内学者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很多研究也是基于美国高校信息化建设状况。
文章从信息化部门建设的角度出发,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深层次系统对比南京邮电大学和美国高校信息化部门建设的特点,深层次分析两者在部门职责与价值定位、信息化体制、部门架构人员配置和人才队伍方面的异同,进而尝试探索出一条适合国情的高校信息化部门发展之路,以期能为国内高校信息化建设提供高效、稳定、可持续的服务支撑。
2影响信息化部门发展的要素
21职责与价值定位要素
我国高校信息化部门的成立与高校内在需求有一定的滞后现象,往往是高校决策层意识到学校的信息化水平远落后于国外名校和社会其他组织的现实,意图加速提升信息化水平,在原有校园网管理部门的基础上成立。加之近几年国家对于教育信息化的重视,很多高校的信息化部门成立有着较强的政策导向背景,这就导致了部分高校对各自的信息化部门职责定位不清,将其等同于原有的校园网管理中心,信息化部门难以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22信息化体制要素
目前国内尚无“大学信息化体制”的明确界定,南京大学刘永贵博士从高等教育体制概念推衍得出:大学信息化体制是在大学信息化事业发展中,有关信息化机构设置、领导隶属关系及相关部门与群体信息化职责与权益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总称。我国高校目前一般采用“信息化领导小组(决策层)——校级IT 管理部门(管理与协调层)——校级IT 服务部门及院系部门信息化领导与信息员(IT 服务层)”的三层信息化体制。高校信息化体制直接决定了高校信息化建设能否站在高校总体发展的全局角度出发。
23组织架构和人员配置要素
随着各高校信息化部门的相继成立,信息化部门所担负的职责越来越多,任务越来越重,人们越来越发现高校信息化部门与原有的校园网管理中心(办公室)有很大不同,也不同于高校内其他行政部门,它会涉及工程、施工、采购、招标、财务、研发、维护、人事等一揽子的事务。那么对于信息化部门的组织架构和人员配置必定要结合部门工作的类别划分相应的分部门,各分部门针对各自工作属性配备相关专业人员。
24人才队伍建设要素
长期以来不管是高校校园网建设还是信息化部门建设都存在难以留住优秀人才的困境。《十年规划》将“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行动”列为5项行动计划之一,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被视为保障我国教育信息化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依托,人才因素是信息化可持续发展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如何在市场经济人才流动的环境下吸引更多IT精英到高校发展,为高校信息化部门建设提供可持续的动力来源,建立一个集技术与管理强有力的信息化建设团队,成为摆在高校信息化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
3南京邮电大学与美国高校信息化部门建设的比较
31职责与价值定位比较
南京邮电大学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是在原有校园网管理中心基础上成立的。原校园网管理中心隶属于校物联网学院,属科级部门,主要负责校园网基础设施、校园邮箱系统和一卡通系统运维。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为校二级部门,属处级部门,是在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响应国家关于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成立的。部门级别提升,相对应的业务职责也有了大幅度的增加。除原有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电子邮件、智慧校园、一卡通等系统运维方面的工作,还承担了诸如多媒体教学保障、软件正版化、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OA)、数字迎新系统等一系列校园信息化的建设和服务工作。原有教务系统和其他部门信息化系统(门禁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监控系统等)仍由使用部门负责管理维护。总的说来,负责南京邮电大学基础网络建设和新推行的各项校级信息化业务的建设、推广、运维和信息服务。
美国高校信息化发展较为成熟,依托其庞大的管理团队几乎负责学校所有的信息化业务。美国高校信息化部门职责定位主要有:学校信息化顶层设计与顶层设计基础上的各项信息化业务的建设和服务。美国高校信息化部门定位于面向全校师生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从校园基础网络建设、电子邮件服务、电话服务、信息安全,到远程教学服务、多媒体课件制作、校内应用软件开发、各级各类应用系统承建运维等几乎所有的校园信息化服务。另外美国高校信息化部门依托其高度集中的信息化业务,在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系统中发挥着“大脑中枢”的作用。在学校信息化顶层设计方面,美国高校信息化部门不仅为学校重大决策提供信息支撑,而且其部门领导直接参与具体决策。
32信息化体制比较
南京邮电大学信息化体制采用了国内较普遍的三层信息化体制:信息化领导小组(决策层)——校级IT 管理部门(管理与协调层)——校级IT 服务部门及院系部门信息化领导与信息员(IT 服务层)(如下图所示)。南京邮电大学“信息化与校园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等校领导和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一把手构成,校长任组长,统一领导全校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工作,负责审议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的规划;明确在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各职能部门、二级单位的责任分工、资源分配以及考核机制;对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和政策性问题进行决策。在信息化领导小组之外另设“信息化专家咨询小组”,为信息化领导小组提供决策依据。南京邮电大学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属校级IT管理部门,执行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决议与决策,统筹学校校园信息化工作,是学校负责校园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学校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单位分属三层信息化体制的第三层,具有各自的信息化工作的分管领导和信息管理员,负责各自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并被明确要求将信息化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
南京邮电大学三层信息化体制图
美国没有“信息化体制”这一术语,但是他们所关注的“CIO、IT治理结构”与其近似。CIO 是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 的简称,译作首席信息官,是高级行政管理团队的一员,IT 规划的负责人,组织整体战略规划程序制定的参与者。CIO在美国高校中的普及率非常高,到2010年时,全美已有45%的高校设立CIO职位,研究性大学高达70%。美国高校信息化部门因其特有的市场化运作模式,CIO不仅是信息化部门的管理者,也是学校的决策层,是学校管理层与信息化部门沟通的桥梁。CIO会不同程度地参与学校的发展决策,目的是了解学校的发展目标、师生的信息化需求,从而使得信息化部门的建设规划符合学校整体的发展要求。
南京邮电大学信息化与校园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是最高信息化长官,具体协调管理是由分管副校长负责。美国高校CIO是一个专职于组织信息化建设、管理、参与组织战略发展决策,从而实现以信息化推动组织创新发展的高级战略管理职位。美国CIO治理发展主要源于其行政管理体制与学术发展相独立,其企业化、专业化程度较高。国内普遍采用的三层信息化体制与国内政府体制有很大的关联,而且此类集权化的体制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执行能力。
33组织架构和人员配置比较
南京邮电大学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下辖四个科室:综合科、规划建设科、运行维护科和用户服务科(如表1所示)。在人员配置上,目前办公室共计20人,办公室主任为最高领导,负责信息化部门的管理、参与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决策和学校各部门在信息化工作上的协调。2名副主任,分别负责部门支部党建、宣传和技术支持。
美国信息化部门通常由管理决策团队和核心业务团队构成。管理决策团队一般是由CIO及其领导下的规划、财政、人力资源、项目管理和技术咨询人员构成。因为美国高校信息化部门涵盖的业务范围很广,从基础设施、基础业务到教学平台、系统开发等几乎所有的学校信息化建设和服务内容,其核心团队也非常庞大,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6个核心团队:基础设施建设与运维团队、应用系统运维团队、教学信息化服务团队、研发团队、信息化服务团队、信息安全团队。核心业务团队根据各自业务量定位相应规模,某些核心团队因其业务量大、业务种类多,会由2~3个分团队构成,详见表2。
随着南京邮电大学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信息化部门承担的业务量也不断攀升,组织架构和人员配置不足导致部门业务拓展的同时一人多岗、一人多职、部门人员紧缺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美国高校信息化部门承担了全校所有的信息化业务,但是依靠其科学、精细化的部门架构和充足的人员配置,确保了美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得以顺利展开。对比南京邮电大学和美国高校信息化部门组织架构和人员配置能够得到一些启示。
34人才队伍建设比较
与国内其他高校类似,南京邮电大学信息化部门员工的薪酬待遇主要与工龄、职称、职务挂钩,同校内其他在职员工基本一致。对比校外从事IT技术的社会人员(同等学力、职称条件下),高校薪酬普遍偏低,这就造成很多具备高技术的信息化人才不愿到高校信息化部门工作。因为国内信息化部门处于起步阶段,在职称晋升上面,包括南京邮电大学在内的很多国内高校信息化技术从业人员面临一个很尴尬的情况,一是不清楚各自职称归属;二是现有高校职称晋升体制不适合信息化人员发展。
美国高校信息化部门在人员队伍建设上充分与市场接轨。2013 年ECAR的调查结果显示美国高校信息化部门从业人员平均年薪要高出其他行业的信息化从业人员约6000美元。在职称晋升上,美国高校创造出了一些新模式,采用了与高校其他部门员工相独立的职称评审制度以及对员工的多元职称评定制度。调查显示,60%以上的高校采用与本校其他员工不同的职称评审制度。而且在研究型大学与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大学里采用独立评审制度的比例更高。独立的、与市场接轨的职称评审机制,使得信息化部门从业人员的薪酬市场化,职业发展更加灵活。
目前国内高校对于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略显不足。一方面对此类人才的需求迫切,另一方面难以留住高技术人才,这就使得高校信息化部门建设处于两难的境地。如何让高技术的信息化人才愿意留在高校是高校信息化建设亟待突破的一个瓶颈。对于美国高校信息化部门建设中人才队伍的建设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可供参考的思路。
4美国高校信息化部门建设对国内高校的启示
国内高校信息化部门建设起步较晚,必定要经历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完善的历史阶段。高校信息化部门建设遇到的困难主要源于无现成的适合国情校情的模板参考,而且高校信息化部门建设与传统高校部门建设差别较大,更增添了高校信息化部门建设的难度。诸如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已经完成从无到有的第一阶段,正处于从有到完善的跨越阶段,通过对比南京邮电大学信息化部门建设现状与美国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的对比,我们能得到以下有益启示。
南京邮电大学目前采用的三层信息化体制是国内信息化建设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实践证明这种三层信息化体制是适合国情和校情的体制结构,能够发挥校领导的高效行政指挥权利,使得高校信息化建设能够站在高校总体发展的全局角度上展开相应工作,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各部门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的现象。
在信息化部门职责定位与价值定位方面,应该继续加深现有信息化部门业务权限的认识,尽快摆脱“信息化部门=校园网管理中心”的传统思维,赋予信息化部门参与学校建设顶层设计更多的可能性,如此才能充分发挥信息化部门在高校发展建设上的作用,也可以分担校领导在信息化建设上的精力。
通过南京邮电大学信息化部门与美国高校信息化部门组织架构和人员配置方面的比较,发现南京邮电大学信息化部门的组织架构略显单薄和人员配置明显不足。信息化部门涉及规划、财务、招标、项目管理、人事等一系列的相关内容,属于一个相对综合化的庞大部门。组织架构和人员配置不足导致部门业务拓展的同时一人多岗、一人多职。一方面增加了目前信息化员工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个别归属不明晰的业务分配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完成效率和后期深入化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目前国内高校信息化建设基本还处于重点关注信息化业务整合和基础业务快速推进方面,在针对信息化人员队伍的建设方面,基本处于空白区。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同时,能否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关系到一个高校信息化持久推进、深入推进的关键因素。美国高校市场化薪酬制度和独特的职称评审制度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国内高校能否单纯靠推行较校外IT市场有吸引力的薪酬标准来吸引人才,答案似乎是否定的,但是如果综合考虑高校较校外企业所特有的优势,适当增加校内信息化从业人员的薪酬待遇,以此增加高校与校外IT企业竞争高技术人才的筹码或许有一定的可行性。另外在高校现有职称评审制度的基础上,结合信息化部门的工作性质,探索出一条适合信息化部门从业人员的职称评审机制,让信息化部门从业人员享有其他在校职工相同的职称晋升途径,无疑解决了高校信息化技术人员的后顾之忧。
5总结
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作为一份明确我国教育信息化未来十年建设和发展思路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将“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行动”列为“中国数字教育2020”行动计划的5项行动内容之一。高校作为教育领域集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与一体的重要阵地,其信息化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高校信息化部门建设起步较晚,无现成样板可循。只能通过不断的摸索探索出一条适合国情和校情的信息化发展之路。本文通过对比南京邮电大学和美国高校信息化部门建设的异同,指出了国内高校信息化部门建设的可取之处,也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不足。但是由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体制的不同,美国高校信息化建设一些方面我们无法效仿,但是他们的一些先进的理念和方式是可以借鉴的,总体思路可以聚焦在深化信息化部门职责与价值定位、完善信息化部门组织架构、增加信息化人才引进、制定适合信息化人才发展的薪酬制度和职称评审机制几个方面。
参考文献:
[1]邹漪,哈智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研究[J].中国市场,2013(22)
[2]赵国栋信息时代的大学: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及其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03,13(5):11-17
[3]邓涵月信息化时代下的CIO研究[J].中国市场,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