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欣
摘 要:钢琴演奏是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其文化的建立和发展历经波折和岁月的沉淀,是多年来钢琴音乐家努力的结果。在钢琴发展中,钢琴的教学是承上启下的一个环节, 其主体是学生和老师,二者相互协调,不可或缺。钢琴教学的涉及人群广泛,品种多样、形象逼真、拼插巧妙、印制精良,集娱乐、学习、欣赏于一体,因此,音乐院校对相关教学进行了针对性研究,把重点放在改进教材进度安排,提高演奏表演技巧上,让钢琴教学更高效地培养出高质量的钢琴音乐家,进而推进钢琴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钢琴教育 音乐 钢琴教学理论 教材 技法 实践
中国的系统性钢琴教学从20世纪初开始,以蔡元培、萧友梅为首的一批钢琴音乐家着力于钢琴事业在中国的成立。1927年国立上海音乐学院成立,这所专业音乐院校预示着我国的钢琴文化开始成长,并逐渐壮大。20世纪中叶赵沨著《音乐教育的几个问题》,是中国第一篇研究钢琴教学的文章。其中说道,“如果说在学习欧洲音乐时最好是学习钢琴应达到一定的演奏水平,以此作为入门的基础”,赵沨先生把钢琴演奏当作对欧洲音乐学习的基础,可见对钢琴教学的研究在中国音乐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地位尤为重要。
近年来,艺术方面教育备受关注,各大高校对于音乐方向的招生量逐年增多,这也导致了各界对钢琴教学质量、效率的要求更加苛刻,因此,根据人才培养需求的不同,针对性地研究人才特性和相应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音乐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 以钢琴教法角度分析音乐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
1. 教学方法
当下有两种教学方法是在钢琴教学中比较流行的:一种是详尽地讲述与钢琴学习相关的所有问题,涉及的面广且内容深入,这种教学方法时间长;另一种是将问题按照逻辑归纳出一个大纲,对学生的教导注重于理论灌输,虽能把握上课时间、简单明了,但是忽视实践的结果是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钢琴表演融会贯通。钢琴教育必须让学生在勤学苦练后总结经验、用心体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演奏方式,后者的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前者却恰恰弥补了这一不足。
2. 钢琴集体课与个别课
钢琴集体课是在学生人数年年增加的现状基础上改革的结果,这种授课方式对钢琴老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手段、教材的合理更新等的要求更加严格。但目前这种授课形式在国内外都有口碑颇佳,在师生互动增加的氛围中钢琴教学效果和效率都大大提高了。
个别课适合钢琴水平较高的学生。这种教学形式沿用了一对一的传统教学方式,在这种方式中,老师能针对学生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授课,在讲课重点上有所侧重,且近距离的接受能够更准确地发现学生钢琴表演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找出适合该学生的解决方法。教师针对起点较低的同学,可以先赏析后训练,通过对作品原作者个性、曲风、作品时代背景等内容的讲解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体会,同时鼓励学生说出其对作品的理解;针对水平较高的同学,教师可以让学生作品与原作品进行对比,让学生自己感受差别,找到差距,一能助其提高演奏技能、二能助其形成自己的演奏风格、三能培养其对钢琴音乐的鉴赏能力,提高其音乐素养。
3. 提高学生对钢琴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钢琴学习过程可能是相对枯燥的,需要学生持之以恒的练习,因而,激发学生对钢琴演奏的热爱和表演欲望是钢琴教学的一大课题。除此之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演奏技能,最基本的是学生自己拥有兴趣和信心,只有做到了这一点,学生才能耐心、静心地去体会演奏过程,在理论的基础上探索表演技巧,享受向作品注入感情的美妙过程,从而更好地去学好钢琴。
4.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
如果一味地模仿学习,靠一次表演断定学生的钢琴水平,学生是没办法真正形成自己的演奏风格和有所进步的。因而,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在讲解理论知识之余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和全面的钢琴技能。教师应当时常鼓励、协助组织属于学生自己的音乐会,互相观摩学习,而不是单一的在课堂学习理论知识和闭门在琴房练习,脱离了舞台的演奏是没有生机的,这种艺术实践的活动让学生品尝勤奋苦练的成果,收获成就感之余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提高钢琴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 以学科建设角度分析音乐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
1. 教学漏洞
音乐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育在多年发展以来,在基础教学中有一些漏洞急需解决。教学设有必修和声课,它以书面作业为主来培养学生的多声部思维;设有钢琴必修课,着重于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而这两门必修课程都在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上存在极大的缝隙,对钢琴的演奏照本宣科,缺乏对添加自己的创造成果这方面的要求;对和声的训练,缺乏自由移调编排和声的训练要求,致使理论无法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因而,即兴伴奏课是钢琴基础教学的一大救星。
2. 课程设置
大部分音乐院系着重培养学生演奏技能,课程设置时课时大多分布在技能课上,对钢琴文化如钢琴音乐发展史、复调、中西方音乐史等方面的教学课时少;除课时覆盖不均匀外,一些老师忽略了向学生强调这些理论文化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很少引导学生对不同风格的经典作品进行赏析,通过看录像、读论著等方式深入剖析作品的层次、逻辑以及音乐家在特点的时代背景下的创作动机,致使学生没能树立学习经典钢琴文化的意识,而盲目地把精力全部投放在钢琴技巧的练习上,没能理解钢琴学习的精髓。“重技轻艺”现象的存在体现了不够成熟的教学观念,学生为弹琴而弹琴,只有音符而没有情感,在这样的思想水平下创作出的作品也是没有灵魂的,没办法触动听者的心灵,因此在每节课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任务应牢记在每一位钢琴教育工作者的心中。
3. 教材选择
当前的教材选择是比较引起争议的一大问题。在学生钢琴表演能力、兴趣以及智力、生理等个性特征的基础上,音乐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育工作者在选择教材时要注意如下几点:
a) 包含较多中国风格的作品。一是有利于我国钢琴文化的传承;一是能培养学生的民族归属感和自豪感。
b) 注重基础训练。包括和弦与琶音训练、手指练习等。
c) 侧重经典作品。经典作品能够流传多年,自有其高的艺术性和代表性。
d) 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选择教材。
e) 因音乐教育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教育工作者在选择教材的过程中,因注意涉及歌曲即兴伴奏以及歌曲伴奏等相关内容,提高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以备以后从事教育工作之需。
三、 以基础训练角度分析音乐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
基础训练是任何学科学习的必经过程,特别是对技术水平要求高的器乐学习,更是要靠基础训练来全面扎实钢琴技能的基本功。基础训练强度的高低直接在表演技能娴熟程度上反应出来。“勤能补拙”,通过基础训练,学生能够在暂时抛离歌曲情感的状态下专注于指法、力度等的练习,除此之外,基础训练还能培养学生的专注和耐力。然而,因学生人数和教育进度要求等因素的影响,当前钢琴教育者都不同程度上为追求进度而降低对基础训练的要求,这种侧重数量不重质量的钢琴教学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不利于钢琴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是钢琴文化传承中的一大误区。只要我们能够虚心地向已有的成果学习,并且积极进行教学探索。一定会使我们这项宏伟的事业取得成功!钢琴教学研究要真正达到先进水平,我们还面临着艰巨的任务,相信在未来钢琴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我国的钢琴教育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四、 以培养目标角度分析音乐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
音乐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旨在培养优秀音乐教育者,因为,评价优秀学生不可或缺的三大因素为:钢琴教学能力、钢琴伴奏能力、钢琴独奏能力。虽说“教得好”是音乐教育专业的最基本要求,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钢琴教师不可避免地要做示范。而且教师通过自身反复训练,有助于了解练习中可能出现的难点,为学生提供更切实可行的联系方法和提高捷径,也有助于研究各种类型、各个时期的作品,深入了解钢琴文化,因而弹奏不过关必定无法准确传达教学内容,也无法让学生信服,不利于钢琴文化的传承。所以,音乐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不仅应重教也应重弹,应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钢琴表演能力。
五、 反思与前瞻
从21世纪起,全国的音乐教学试行新课标,在改革教学的大背景下,音乐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面对着极大挑战。当前,专业学生亟需提高的创新意识、事件能力、综合素质水平,缺乏科学性的课程内容设置等等众多不利于人才培养的现象的存在都警示着钢琴教育工作着要转变传统的局限的思维,根据现实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改革教育课程体系。
1. 打造氛围轻松、个性化、利于学生学习的学习空间
2. 打造教学特色、进行创新教学
3. 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群体的学术水准
4. 依照学生个性特点区别教学,激发学生创造力
结语:
在我国,音乐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还是一个发展不够成熟的领域,存在很多薄弱环节,也缺少专业人员对此的深入研究,然而,在钢琴文化传承的过程中,音乐教育是最必不可少的一环,联结着传统文化和新式文化,纯正向上的学风、精湛的学术水平、持续创新的技艺都是为钢琴文化注入新生源泉的唯一手段。然而,钢琴文化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其要避免止步不前,就要以一种包容的心态融合各学科文化,作为钢琴文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音乐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应带着文化传承的责任感积极改进教育工作,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更好地服务于钢琴教育的伟大事业。
参考文献:
[1]张一茵. 由音乐院校钢琴副科教学引发的几点思考[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9(1).
[2]薄晓楠. 对音乐院校《钢琴教学法》课程的探讨[J]. 音乐生活,2007(5).
[3]宁坤. 专业音乐院校对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学的影响[J]. 青春岁月,2013(9).
[4]张凝. 高师院校钢琴教材建设的若干思考[J]. 黄河之声,2013(4).
[5]凌俐,吴晓娜. 试论钢琴教学的创新教育[J]. 音乐探索,2009(2).
[6]秦星. 南京艺术学院钢琴教学的历史发展研究[D]. 南京艺术学院硕士论文,2012.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