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春柳
唐县中医院 河北省保定市 072350
浅析艾灸之原理
臧春柳
唐县中医院 河北省保定市 072350
[1]王玲玲.艾灸的特点及温通效应[J].中国针灸,2011,31(10) : 865-868.
R473
A
1672-5018(2016)09-222-01
艾又名冰台、艾蒿、医草等,其气味辛香,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可治百病,是艾灸治疗的主要原料。《本草纲目》云“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艾点燃后的温热刺激,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并通过经络等作用,产生局部和远隔部位的效应。《名医别录》记载“艾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 。
艾灸治疗中的温热刺激是其产生疗效的主要特性和原因之一,因此,温通是艾灸治疗的主要作用之一。《神灸经论》记载:“夫灸取于火,以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用刚,能消阴翳,走而不守,善入脏腑,取艾之辛香作住,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总结出“灸者,温暖经络,宣通气血,使逆者得顺,滞者得行”的规律。《圣济总录灸刺统论》卷一百九十二直言:“用灸之理,凡以温之而已”。走而守,善入脏腑,取艾之辛香作住,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由此可见灸法以温促通的主要特征是艾灸通过“火、热”之“温”的刺激,达到疏经通络、行气活血、扶正祛邪等多个方面“通”的效应,促进和保持气血运行通畅。王玲玲教授指出艾灸温通效应即艾灸的温热刺激作用于人体特定部位,可以产生促进人体气血运行通畅的效应和作用[1].
李梃云 “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艾灸的刺激特点是火、热,艾灸的治疗效应是通调血脉,艾灸作用的部位是皮、络。艾灸疗法作为中医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广泛的适应症和治疗范围。现代研究认为艾灸温通、温补效应的生物学机制是: 艾灸激活穴位( 局部始动) ,推动气血运行,调节神经 - 内分泌 - 免疫网络( 调节通路) ,调节脏腑功能( 效应器官响应)。总之对于艾灸温通作用的理论探讨及临床应用,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