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晚稻机插秧发展现状浅析

2016-03-07 22:47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张建设杨媛蔡鑫
湖北农机化 2016年1期
关键词:齐穗秧龄晚稻

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张建设 杨媛 蔡鑫

湖北省农机局 胡炜

湖北省晚稻机插秧发展现状浅析

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张建设 杨媛 蔡鑫

湖北省农机局 胡炜

水稻集中育秧技术是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关键措施。近年来,湖北省大力推广水稻集中育秧技术,有效促进了早稻的恢复性发展,中稻机插秧面积也迅速增加,但晚稻机插秧面积却发展缓慢。2015年,湖北省晚稻种植面积724万亩(1hm2=15亩)),其中移栽占约94%,移栽方式以人工插秧和抛秧为主,二者约占晚稻面积的87%,机插秧只占7%左右。如何加快晚稻机械插秧发展,成为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存在的问题

湖北省晚稻机插秧因技术、品种的限制以及农民的种植习惯等因素,存在着“三难一缺”问题,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

(1)控秧难。由于机插秧秧龄弹性小,育秧期间高温促长,苗高难以控制,且育秧塑盘空间小,秧苗密度较大,徒长、烂秧风险相对较高。同时,晚稻播插期要求相对较严,适插期较短,秧龄弹性小,易受前茬早稻收获影响而出现秧等田的情况。若移栽时秧龄偏大,机插质量将会受到影响,甚至机械无法栽插。

(2)活蔸难。晚稻机插秧时值高温季节,由于机械插秧的特点,田间不宜保留较深的水层以防漂秧,薄水层经太阳照射极易形成温度较高的温汤,很容易烫伤3~4叶1心的嫩苗,以至成苗率降低。

(3)安全齐穗难。湖北省早稻一般在7月中旬左右收获,因机插秧要求秧龄20 d左右,机插晚稻只能在6月底或7月初播种,比人工栽(抛)秧苗推迟播种10 d左右,并且移栽后还有一周左右的缓苗期,所以整个生育期会推迟,安全齐穗期比人工栽(抛)晚稻迟7 d左右,很难保证9月15日前安全齐穗(湖北省一般将9月15日定为晚稻安全齐穗的临界期),增加了遭遇寒露风的几率。如荆州市根据近50年的气象资料分析,寒露风气候在9月10日前发生的概率为16%,9月15日前的概率为54%,9月20日前的概率为83%。该市近几年试验示范表明:机插秧晚稻齐穗期一般在9月中下旬,迟的甚至到了10月初。

(4)适宜品种缺。由于受前茬早稻收获的时间限制,加之安全齐穗期的制约,因此机插晚稻需生育期相对较短的早熟品种,以110 d以内为宜。湖北省当前主推晚稻品种生育期多数超过110 d,生育期偏长,且耐寒性较差,易遭寒露风危害。天门、京山等地多用早稻品种翻秋机插,虽能提早成熟避过寒露风,但比正常晚稻品种人工栽(抛)亩减产约50 kg。

2 发展建议

由于传统水稻育秧与人工栽插用工多、劳动强度大,与当前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后迫切需要省工高效的栽培技术存在矛盾,因此机械化则必然是水稻生产发展的方向。湖北省晚稻机插秧的发展,应坚持先试验、后示范、再推广的原则,因地制宜,稳步推进。要加强品种和技术的试验示范,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同时加快农机农艺相互适应、相互融合。

(1)选择适宜品种。采取引进适宜良种、筛选现有品种、加快选育品种等多种途径相结合的办法,适当调整品种审定条件,有针对性支持早熟、适合机插品种的审定,尽快优选出适应湖北省晚稻主产区种植的熟期早、产量高、适宜机插的品种。

(2)优化品种结构。科学搭配早、晚稻品种,在保证早稻产量的情况下适时提早收获,为晚稻生产腾出相对充足的时间。因地制宜发展更耐低温的粳稻,实行“早籼+晚粳”的品种搭配模式,降低寒露风危害。

(3)集成技术模式。针对晚稻集中育秧、机械栽插和大田管理的技术难点,组织华中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单位和育秧主体开展试验示范,攻克技术瓶颈,集成成熟技术,为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支撑。选用适宜品种,科学浸种催芽,适时精量播种,培育适龄壮秧,适时机插,抓好插后大田水肥管理,形成全程机械化的标准化技术模式。

(4)培植主体带动。在黄冈市、荆州市等双季稻生产重点区域,选择晚稻生产面积大,机械育插秧基础好的县(市)先行示范,培植晚稻集中育秧主体。支持家庭农场、种粮大户、育秧专业合作社等开展示范,树立典型,带动发展。

2016-01-12)

猜你喜欢
齐穗秧龄晚稻
双季籼稻安全生长期研究方法择优与应用
——以长沙为例*
免耕半固态直播对水稻剑叶生理特性的影响
磷酸二氢钾叶面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
不同叶面肥对水稻连粳7号产量的影响
稀落谷长秧龄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栽插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旱育秧秧龄与产量关系试验
早熟莲藕-晚稻栽培技术
晚稻秧龄对机插秧苗素和产量的影响
播种量与秧龄对秧苗素质及其垄作梯式栽培产量的影响
洞庭湖区莲藕套种晚稻高效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