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静
(江苏省徐州市矿务集团总医院三十病区 江苏 徐州 221004)
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临床上神经内科的常见病,此病患者多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口唇发绀、抽搐、嗜睡、昏迷、呼吸困难、意识障碍和癫痫等,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1]。使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进行治疗是临床上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常用方法[2]。相关的临床实践证实,对使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进行治疗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实施综合性护理可取得很好的效果。为了进一步证实此护理方法的有效性,笔者对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使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进行治疗的4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使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进行治疗的4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这48例患儿均符合以下情况:(1)其病情均符合临床上规定的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标准,且均经颅脑CT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得到确诊[3]。(2)他们均存在宫内窘迫或产时窒息的情况。我们将这48例患儿随机分为综合组和参照组,每组各有24例患儿。在参照组患儿中,有男性患儿13例,女性患儿11例。本组患儿中有体重在2.5kg至4kg之间的患儿23例,有体重在4kg以上的患儿1例。本组患儿中有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16例,有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7例,有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1例。在综合组患儿中,有男性患儿12例,女性患儿12例。本组患儿中有体重在2.5kg至4kg之间的患儿22例,有体重在4kg以上的患儿2例。本组患儿中有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17例,有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6例,有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1例。两组患儿在性别、体重和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为这两组患儿均使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苏肽生)进行治疗。鼠神经生长因子的使用方法为:将30μg的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加入到2ml的氯化钠注射液中,对患儿进行肌肉注射,隔天注射1次,应连续用药10~20天。
1.3.1 为参照组患儿使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对患儿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和心率等生命体征进行监测。(2)遵照医嘱对患儿进行用药护理和保暖护理。(3)
对患儿的母亲进行喂养指导。
1.3.2 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为综合组患儿进行综合性护理,进行综合性护理的具体方法如下:
1.3.2.1 进行预防惊厥的护理 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进行治疗期间,护理人员要指导患儿的母亲让患儿绝对静卧,并禁止其他人员探视。同时,护理人员要指导患儿的母亲尽量避免让患儿接触到声音和光线的刺激,以便使患儿能够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下进行治疗和休息。此外,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儿的巡视,密切观察其是否出现面部肌肉抽动或眼球上翻的症状,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对其进行治疗。
1.3.2.2 进行输液护理 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进行输液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其输液部位是否出现药液渗漏或皮下血肿,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为其更换输液的血管。同时,护理人员可为患儿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以转移其注意力,缓解其不良情绪。对于输液部位出现硬结的患儿,护理人员要使用湿毛巾对其硬结部位进行热敷。
护理结束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治护的效果和住院的时间。
(1)显效:经过治疗和护理,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2)有效:经过治疗和护理,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3)无效:经过治疗和护理,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未好转,甚至在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我们使用SPSS18.0软件包对本次实验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x²检验,用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合组患儿住院的时间为(10.3±1.8)天,参照组患儿住院的时间为(15.2±2.9)天。综合组患儿住院的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护理结束后,在参照组患儿中,治护效果为显效者有10例,为有效者有10例,为无效者有4例,参照组患儿治护的总有效率为83.3%(20/24)。在综合组患儿中,治护效果为显效者有15例,为有效者有8例,为无效者有1例,综合组患儿治护的总有效率为95.8%(23/24)。综合组患儿治护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综合性护理的综合组患儿其治护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只接受常规护理的参照组患儿,其住院的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患儿。
综上所述,对使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进行治疗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实施综合性护理的临床效果确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张家骧、魏克伦、薛辛东.新生儿急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14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中华儿科杂志,2005,43,584
[3] 李敏,汤军花.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J].航空航天医药,2009,10(9):50-51.
[4] 苏淑杰,李杰洁.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损伤后神经修复的作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3):15-17.
[5] 翟宏伟,孙洁,巩尊科等,神经节苷脂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对脊髓损伤后生活自理能力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35(3):18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