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公平正义思想论析

2016-03-07 18:54河申来津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公平正义价值思想

□黄 河申来津

[1. 岭南师范学院 湛江 524048;2.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 430079]

习近平公平正义思想论析

□黄 河1,2申来津2

[1. 岭南师范学院 湛江 524048;2.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 430079]

习近平公平正义思想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是中国共产党公平正义思想发展的最新成果。他强调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切实推进依法治国,从制度上保证社会公平正义;加强作风建设,坚持公正执法,从组织上保证社会公平正义;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从技能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倡导合作共赢,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全力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体现了鲜明的民本主义价值取向、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和社会主义价值取向,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习近平;公平正义;国家治理;价值取向

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强调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近期习近平同志的一系列讲话,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与方法,科学地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论、基本实践。这些理论着眼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关注与人民群众生活幸福密切相关的突出问题,全面改革国家管理领域中的制度缺陷。习近平公平正义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集中展示了新一届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治国理政的新谋略,为我们深入理解我们党的公平正义思想,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和平等享受的权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习近平公平正义思想的理论渊源

公平正义的社会是任何形态的国家孜孜以求的理想和目标,也是指引国家进行改革的方向和宗旨。从古代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历史上有许多思考公平正义问题的改革家、哲学家和思想家,他们提出了各种保障公平正义的制度设计和实现公平正义的理念观点。

(一)西方国家早期具有代表性的公平正义思想

西方公平正义理论最早产生于古希腊,并且一直作为西方国家首要的核心价值出现。在西方文化中,公平正义不仅是人们最为看重的道德品质或德性之一,而且是社会赖以维系秩序和稳定的根本道德规范,是整个社会政治法律制度的伦理基础[1]。西方早期研究公平正义思想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公平正义思想最早出现于柏拉图的《理想国》,“正义就是只做自己的事而不兼做别人的事”[2]柏拉图将公平正义理解为一种和谐的社会状态,如何达到社会和谐呢?办法就是公民各司其职、各得其所、服从安排、依法行事、不可越权。他还将公平正义提升到至善至德的地位,认为公平正义是美德的一种道德原则,是最高的善。亚里士多德继承发展了柏拉图的公平正义思想,他指出在各种德性中,“公正是最主要的,它比星辰更加光辉”,“公正不是德性的一部分,而是整个德性”[3]。公正是德性的最高境界,并且强调正义存在于某种平等关系之中。“所谓平等有两类,一类为其数相等,另一类为比值相等。‘数量相等’的意义是你所得的相同事物在数目和容量上与他人所得者相等;‘比值相等’的意义是根据个人的真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衡称的事物。”[4]他所理解的平等并不等于平均、均等,而是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实现分配与个人价值的相对等。亚里士多德还开启了将公正与法律相联系的先河,他认为法律可以用来保障正义和善德。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公平正义思想为以后公平正义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道德和法律的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的基本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本质上就是以公平正义为组织原则和行为准则的社会形态,他们严格划清了资本主义公平正义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公平正义的界限,明确表达了资本主义鼓吹的自由、平等、博爱实质上是建立在私有制和剩余价值基础上的不公平、不合理。马克思从个人正义和社会正义的关系出发、以现实的、具体的人为基点,将正义作为工人阶级最为重要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最核心问题,指出真正的、普遍的自由和正义只有在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完全实现,社会财富的分配以劳动者的个人能力和劳动量来衡量。恩格斯明确主张:“一切人,或至少是一个国家的一切公民,或一个社会的一切成员,都应当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5]马克思恩格斯公平正义观的独特之处在于,从现实的人和现实的社会关系出发,尤其是从现实的社会生产关系或经济关系出发,深刻地批判了近代西方文明,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的正义原则和实践,并在批判现实的基础上,表达了他的卓越的社会正义思想——共产主义理想[6]。“真正的自由和真正的平等只有在共产主义制度下才可能实现;而这样的制度是正义所要求的。”[7]

公平正义思想是列宁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不仅从理论上探讨了公平正义的实质,更从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基础上探索实现公平正义社会的路径和办法。列宁的公平正义思想一方面包含了对资本主义虚假民主、自由、平等的批判,对资本主义制度给工人带来的形式上平等的深刻揭露,另一方面指出社会主义的平等是人们社会地位的平等,而不是人的智力和体力的相同,社会主义追求的不是平均主义,也不是绝对的平等,而是彻底的权利公平、地位公平、分配公平。

(三)中国共产党的公平正义思想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注重公平正义的国家,孔子的“均富论”、墨子的“兼相爱”、孟子为君王提出养老和救济弱者的制度设计都体现了追求公平正义的理念。然而从历史进程的角度来看,没有任何时候比我们现在更加接近真正的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政策主张。“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自己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为一项政治主张和奋斗目标。”[8]各时期党的领导人高度重视社会公平正义建设,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公平正义的理念、不断将公平正义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过程、不断接近真正的、普遍的公平正义社会的历史。

毛泽东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充分认识到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就在于从根本上铲除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土壤,将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转化为社会主义公有,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来充分调动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避免贫富差距和两极分化,实行相对的平均主义。邓小平将共同富裕视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而共同富裕与公平正义本质上具有相当的关联性。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拥有高度发展的经济和高度发达的公平正义。邓小平说:“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9]“没有贫穷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10]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从分析和批判社会上存在的分配不公、机会不均、执法不公、地区差距扩大等不公平现象入手,创新按劳分配理论,首次明确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并将依法治国与保障公平正义联系起来,特别强调教育机会、权利机会的公平。胡锦涛把公平正义作为衡量社会和谐与否的尺度,只有公平正义的社会才是和谐的社会。这是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把公平正义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联系在一起,并且在之后的多次讲话中强调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

二、习近平公平正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公平正义思想是在适应我国转型发展的深刻变化、遵循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为解决当前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和任务而提出的。他强调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切实推进依法治国,从制度上保证社会公平正义;加强作风建设,坚持公正执法,从组织上保证社会公平正义;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从技能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倡导合作共赢,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全力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一)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切实推进依法治国,从制度上保证社会公平正义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国家、社会的秩序建构需要用法律来确保个人权力和义务的明晰。只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才能衡量改革发展过程中的是非曲直;只有以公平正义为行为导向,才能处理利益分配、维护秩序。

从国家层面来看,立法是国家确保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立法最终目的是为了建构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权力与义务。明代著名政治家张居正曾说:“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习近平同志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大会中指出:“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这就要求广大执法者必须忠于法律,带头严格执法,切实维护法律的威严,用法律的武器维护好公共利益、人民权益和社会秩序。在社会治理中,依法行政,公正公开,不偏不倚,不断提升执法的公信力。努力提高运用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的能力,积极运用法治思维驾驭社会管理的复杂局面,化解社会突出矛盾,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

从社会层面来看,公平正义是社会秩序的润滑剂,是推动社会稳定发展的内在要求。只有构建公平正义的法律环境,才能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氛围。这就要求我们“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11]让制度在公平正义的阳光下运行,确保社会成员在公平正义的行为导向下进行社会生产、社会交往、社会实践。运用法治思维保障市场交易公平性,坚守契约精神,保证社会公平正义得到最大限度的彰显。

从个人层面来看,民心呼唤公平正义。广大人民迫切希望在法治社会的架构下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公平地实现权利和义务,确保公平正义之光照耀到社会的每个角落。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着力营造公平正义的法律环境,引导全民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律氛围。让那些践踏法律,危害社会公平正义的行为丧失生存空间。

(二)加强作风建设,坚持公正执法,从组织上保证社会公平正义

反腐倡廉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紧迫任务。社会公平正义与反腐倡廉是发展过程中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反腐倡廉为社会公平正义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通过反腐倡廉倒逼社会公平正义的推进;另一方面,反腐倡廉为夯实社会公平正义的思想基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供纪律保障,两者相得益彰、相互转化、互为关联、互相促进。

我们的党和政府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要把社会公平正义建设落到实处,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就必须加强我们党的作风建设,不断增强党拒腐防变能力,使我们党能经受住各种复杂局面的考验。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殷切期待。我们党能否战胜这场腐败战役、让广大人民沐浴在公平正义的阳光下,关系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保障,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关系到我们党执政地位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巩固。这需要通过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消除社会上的不和谐因素,秉持公允之心,谨慎行使手中的权力,必须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领导干部是公平正义的执行者。“维护公平,要通过依法依规的管理来实现;主持正义,要依靠各级干部的工作来落实。”[12]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掌握着一定权力,拥有决定、裁定、制定政策的主导权。权力运行涉及到多方的利益,权力的执行公平与否,关系到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这就需要以正当程序组成制度笼子,以保证行政权力的正当行使,实现程序公平和社会正义。[13]加强对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的制约和监督,加大监管的力度和广度,全面推行党务公开、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增强纪律警示的实效性,让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不“脱轨”,从组织上保证全民在公平正义中共享改革成果。

(三)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从技能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习近平同志在2014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我们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1]可见,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必须把公平正义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有机统一起来,把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作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效路径。

公平正义是社会治理和国家治理的重要范畴。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正在发生悄悄的变化,贫富差距拉大、资源分配不平衡、官商勾结、公权私用、垄断经营与欺行霸市等公平正义缺失的现象不断出现,这些现象的存在与蔓延已经威胁到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幸福指数的提高,社会治理创新势在必行。习近平就任总书记以来,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强调加大社会管理创新力度,加快传统社会管理的转型升级。他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指出:“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公平正义是国家治理的价值准则。国家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价值理念的实践写照,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动态检验过程,是全面深化改革目标实现程度的衡量标准[14]。以政府为主导的权力使用是否透明,政务是否公开;公民参政议政的渠道是否畅通;法治效能是否能在公平正义前提下实现最大化;不同层次、不同阶层的公民权利能否平等等一系列国家治理的价值理念中无不贯穿着公平正义问题。因此,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以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15]。

(四)倡导合作共赢,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全力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这体现了我国在外交中一贯坚持的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是我国对外交往基本原则的真实体现。2013年,习近平在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交谈时再次指出,“联合国要抓住和平与发展的主题,高举公平正义的旗帜,讲公道话,办公道事”。

“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体现,是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真实体现。公平正义作为一个价值观,具有不同的评判标准。人类社会当今面临两条道路、两种秩序观、两种文明价值观的长期博弈,影响着世界的走向。两种不同的文明价值观勾画着世界政治地图的变化[16]。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超级大国不断在世界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不断推行资源不公平分配和不平等的贸易,多方干涉他国内政,无视国际秩序;另一方面,中国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主张平等的享有发展的权利,主张和平发展的前提下开展合作共赢,推进人类文明的交流、增进了解,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说,“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国际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要以是否符合本国人民的根本需求,是否符合区域发展需要,是否符合和平与发展成果惠及世界人民为评判标准。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推广的所谓“美国模式”,其本质是为了实现美国的战略利益,不惜一切的将本国意志强加于他国 ,这是严重威胁世界范围内和平与发展,干涉他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和社会政治制度的权利,危害了国际公平正义与世界和平。以习近平为首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领域多次强调“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重要性,这也足以可见中国对于推进世界合作共赢,全力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决心和勇气。

三、习近平公平正义思想的价值取向

文化人类学家克拉克洪认为,价值是一种外显的或内隐的,有关什么是“值得的”看法。值得与不值得意味着人们在认识上面对各种事物现象所做的抉择或所寻求的行动方向,这就是所谓的价值取向[17]。习近平公平正义思想的价值取向,就是指习近平公平正义思想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和价值倾向,也是支配习近平提出公平正义思想、做出价值选择的主导价值因素和总体信念。从内容上来,习近平的公平正义思想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民本主义价值取向、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社会主义价值取向。

(一)民本主义价值取向

这是习近平公平正义思想的根本价值取向,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时刻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以最大程度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13年8 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特别告诫广大领导干部,“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11]他还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会议上强调,“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11]习近平强调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紧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保障制度、优化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的权利、将改革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些都体现了习近平公平正义思想的民本价值取向。习近平公平正义思想呈现民本价值取向分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树立民本价值理念、相信群众的精神智慧和创新能力、充分依靠群众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个层面是提升人民群众政治参与意识、鼓励群众发挥对国家权力运行的监督权利;第三个层面是让全民共享改革成果、消除两极分化、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二)集体主义价值取向

这是习近平公平正义思想的基础价值取向,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主张并践行一切言论和行动符合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而不是只符合其中一部分人的利益,树立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和整体意识,用长远眼光分析问题。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在发展过程中还客观存在着诸多不公平的现象,包括机会不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就业机会、享受医疗、社会保障机会等)、收入分配不公平(城乡、地区、行业等)、部分社会群体所得与应得不公平、司法不公平、权利不公平等,这些不公平事实的产生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在某些政治立场不坚定的党员干部中存在。党内脱离群众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现象说到底就是党员极端个人主义的外在表现,“四风问题”严重影响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严重阻碍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落实,削弱了人民群众对构建公平正义社会的信心。习近平加强作风建设、坚持公正执法的公平正义思想表明了鲜明的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强调无产阶级的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必须服从于集体利益,如果把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因个人利益损害集体利益,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三)社会主义价值取向

这是习近平公平正义思想的核心价值取向,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富强、民主、文化、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理想信念。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11]。中国要发展、人民要幸福,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别的路可走。习近平指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实现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一词本身就更加强调公平、正义、民主、平等,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习近平的公平正义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社会主义社会本身就是公平正义的社会。只是目前我国还只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还不全面、民主化程度还不高,但随着发展的不断深入,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公平正义的程度也会相应提升。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道路,真正的、普遍的公平正义最终将会实现,因此习近平的公平正义思想凸显出了鲜明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同时习近平的公平正义思想还体现出了深厚的国际情怀,他在讲话中多次强调要坚持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他将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将中国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与世界公平正义的实现联系起来,向人们展示了中国爱好和平的形象。

习近平公平正义思想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是中国共产党公平正义思想发展的最新成果,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体现了鲜明的民本主义价值取向、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和社会主义价值取向,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1] 徐大建. 西方公平正义思想的演变及启示[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2, 14(3): 3-10.

[2] 柏拉图. 理想国[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6.

[3] 苗力田. 亚里士多德选集(伦理学卷)[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4]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65: 148.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444.

[6] 何建华. 公平正义: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J].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7(3): 64-68.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56: 582.

[8] 王孝哲. 促进和保障公平正义: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价值[J]. 社会主义研究, 2008(3): 70-75.

[9] 邓小平文选(第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4: 314.

[10] 邓小平文选(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 265.

[11]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4.

[12] 人民日报评论员. 愿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三论以实干贯彻十八大精神[N]. 人民日报, 2013-02-26.

[13] 应松年. 让权力运行不“脱轨”[N]. 人民日报, 2014-03-11.

[14] 王忠才. 公平正义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取向[N]. 辽宁日报, 2014-04-05.

[15] 刘俊祥. 论国家治理的公平化[J]. 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2): 13-19.

[16] 姜述贤. “公平正义”理念和中国外交理论的价值观[J]. 当代世界, 2014(4): 13-19.

[17] 翟学伟. 中国人的价值取向:类型、转型及其问题[J].南京大学学报: 哲学·人文·社会科学, 1999(4): 118-126.

编辑 邓 婧

Analysis of Xi Jinping's Theory of Fairness and Justice

HUANG He1,2SHEN Lai-jin2
(1. Lingnan Normal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48 China; 2.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79 China)

Xi Jinping’s theory of fairness and justice is the latest result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theory of fairness and justice, which has deep theoretical origin. The contents contains: the need to use the law and rule to promote rule by law and ensure social fairness and justice institutionally;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work style, adhering to the principle of social fairness and justice, and guaranteeing social fairness and justice organizationally; innovating the social governance mode, improving the capacity of national governance, and safeguarding social fairness and justice technically; advocating win-win cooperation, sticking to the five principles of peaceful coexistence, and maintaining international fairness and justice fully. The value orientations of humanism, collectivism, socialism are exposed in the theory. Xi Jinping’s theory of fairness and justice provides scientific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in the new period, and it is worthy of our in-depth study.

Xi Jinping; fairness and justice; national governance; the value orientation

B27

A [DOI]10.14071/j.1008-8105(2016)04-0048-05

2015 - 09 - 22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政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法治途径研究”(11czz001).

黄河(1982- )男,武汉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岭南师范学院讲师;申来津(1965- )男,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公平正义价值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审判执行不停摆 公平正义不止步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坚持公平正义 增强裁判效果
让公平正义在“最后一公里”提速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关爱弱势群体 维护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