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赏析伤《秋中雨田园即事》
漠漠重云暗,萧萧密雨垂。
为霖淹古道,积日满荒陂。
五稼何时获,孤村几户炊。
乱流发通圃,腐叶著秋枝。
暮爨新樵湿,晨渔旧浦移。
空馀去年菊,花发在东篱。
秋天来临,伴着一丝凉爽,还有一丝惆怅。而秋雨,是秋季最常见的自然现象。每当秋雨不绝之时,总能引发人们内心的那抹多愁善感之情。
本诗的作者耿湋,是唐代“十才子”之一,是一位颇有名气的诗人。他一生长贫多病,时代的纷乱与他个人的际遇,使他的作品常常带有感伤色彩。而这首《秋中雨田园即事》,寥寥几笔便将秋季的萧条生动地勾勒了出来,不过,荒芜归荒芜,读者似乎还是能从该诗中体会到一些希望的意味。
诗歌的前4句,着墨在描写雨中田园景象。首句中,“漠漠”和“萧萧”两个叠词的运用,瞬间将广阔的天际被层层乌云笼罩,冷冷的秋雨淅淅沥沥地不断垂落的情形勾勒于纸上,印在读者脑中。第2句“为霖淹古道,积日满荒陂”用简简单单的一个“为”和一个“积”,将时间的流动得以巧妙描绘:不停下着的雨,几乎要把古旧的小道和荒芜的山坡也都淹没。呈现出秋雨所下时间之长,秋的寂寥也更深刻。接着,第3、4句在景中有意识地代入了“情”:通过描写萧条的村庄中,有几户人家升起了炊烟,引出“种下的谷物来年什么时候才能收获呢?”感叹中蕴含了期待。“乱流发通圃,腐叶著秋枝”说的是雨后积水在花园中肆意流动,枯叶黏附着这秋天的枝丫不肯离去。动词“发”和“著”的使用,给该诗增添了动感,后句的“著”更是形象地将枯叶的不舍和依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歌的最后两句,意在升华。晚上烧火做饭的时候,发现新的柴火湿湿的,早上出门打渔才惊觉,原来的码头已经换了地方,只有去年的菊花,还在东篱开放。诗人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变化,烘托出菊花依旧在园中开放的旺盛生命力。这样的对比,是对生命之美的感叹,也是蕴含着诗人对生活的希望。
全诗清淡质朴,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尤其是最后一句,呼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东篱”,流露出浓厚的文人情怀,既是对陶渊明的一种致敬,也是对悠然自得的生活的向往。
注:爨(cuàn),湋(wéi)。
《长沙晚报》 一 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