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升玉 石春霞
(毕节市七星关区农牧局)
玉米栽培种植技术要点分析
钟升玉 石春霞
(毕节市七星关区农牧局)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玉米种植在农业种植中的所占据的比例是比较大的,因而加强对玉米栽培种植技术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多年实践经验,阐述了玉米栽培种植技术要点。
玉米;栽培;施肥;管理;病虫害
玉米作为我国的基础农作物之一,其栽培种植技术对于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具有直接的联系。近年来,玉米的种植给农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为了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做好玉米栽培技术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合理选用玉米良种,是玉米高产栽培的重要措施。选择玉米品种是可遵循以下原则:①选用经过审定或认定的品种;②根据不同的用途和目的选用不同类型的玉米品种;③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选用适应的品种;④根据当地的生产水平选择适应的品种;⑤根据种植制度选用生育期适宜的品种;⑥重视品种的合理搭配,保证玉米的高产稳产;⑦选用发芽率和纯度都合格的高质量种子,尽量选用果穗中部种子。
2.1 播前整地
春玉米整地应在前茬农作物收获后,及时灭茬并深耕,一般深耕20~30cm,以熟化土壤。若前茬腾地晚,来不及秋耕,应尽早春耕,随耕随耙,防止跑墒,耕深以10~13cm为宜。夏玉米早播是实现丰产的关键技术之一。为实现早播,可采用以下整地方法:①采取耕、耙、播种复合作业措施。②在前茬农作物收获后,用圆盘耙灭茬,耙后随即播种。③前茬农作物收获后不整地,立即播种,待玉米出苗后马上深中耙灭茬。
2.2 种子处理
在玉米播种前可通过晒种、浸种和药剂拌种等方法,增加种子的生活力,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减轻病虫危害,以达到苗早和苗齐、苗壮的目的。播前选择晴天,连续暴晒2~3d,并使种子晒匀,可提高出苗率。用硫酸铜等拌种能减轻玉米黑粉病等的发生,用辛硫磷等拌种能防治地下害虫。包衣能防病治虫和促进生长发育。
2.3 确定时期播种和种植密度
春玉米播种应选择地温稳定在10℃以上时进行。夏玉米尽量早播。晚播会造成严重减产。种植密度:紧凑型品种,4000~4500株;平展型3000~3500株。
2.4 播种方式
播种方法主要分为人工条播、点播和机械精量点播3种。①条播。首先用工具开沟,然后将种子撒在沟内、覆土,或用耧直接播种。条播工作效率高,深浅一致,但用种量较大。②点播。先按预定的行株距挖穴,点播,覆土镇压。点播节省种子,但要求随挖穴、随点播、随覆土、随镇压。③机械精量点播。用精量点播器播种,一穴一粒,点播、施肥、下药、覆土和镇压等作业一次完成。这种做法,节省劳力和种子,播种质量好,工作效率高,但对种子质量要求高。机械精量点播是玉米播种技术的发展方向。
3.1 苗期管理
3.1.1 破土防旱,助苗出土
玉米播种后,常遇土壤干旱,导致缺苗。亦有播种出苗前遇大雨,引起土面板结,空气不足,玉米幼苗难以出土,故应注意破土及防旱,助苗出土。
3.1.2 查苗补缺
玉米播种后常因种子质量、整地和播种质量、土壤温度、水分以及病虫害等原因造成缺苗,所以,玉米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缺。玉米缺苗在2叶后不宜补种,否则造成苗龄悬殊,株穗不整齐。因此,播种时应在行间增播1/10的种子,或按5~10%的比例人工育苗。苗龄2.5~4叶时,在阴天或傍晚带土移栽,栽后浇水,覆土保墒。成活后追施速效化肥,促苗生长,提高大田整齐度。
3.1.3 间苗、定苗
为了确保种植密度和整齐度,播种时一般应播超过种植密度1~2倍的种子,因此,出苗后3~4叶期要及时间苗定株。以达到苗匀、苗齐、苗壮。间苗原则是间密留稀,间弱留强。为避免早间苗造成缺苗或晚间苗形成老苗、弱苗,可分次间苗,第一次在幼苗3~4叶时间去过多密集的幼苗。第二次在4~5叶时结合定苗间苗,定苗要掌握定向、留匀、留壮的原则,在一穴内留苗要大小相等,整齐一致,株距均匀。
3.1.4 中耕除草
苗期中耕一般进行2~3次,苗前期可浅耕一次,以松土、除草为主。随幼苗生长到拔节前,再中耕1~2次,掌握苗旁宜浅,行间要深的原则,以促进根系生长,控制地上部徒长。
3.1.5 水肥管理
玉米苗期需肥量不足总需肥量的10%,需水量占总需水量的18%以下。若基肥、种肥以及底墒不足,严重影响幼苗生长,应早施重施苗肥和浇水。
3.2 穗期管理
3.2.1 及时中耕培土,拔除病弱株
穗期中耕可疏松土壤,消除杂草,有利于蓄水保墒,促进根系发育。拔节前后结合追肥可进行中耕,深度以5~7cm为宜。中耕时一般行间深一些,根旁浅一些,以防伤根。培土可以增厚玉米的根部土层,有利于气生根的发生和伸展,也便于灌溉和排水,同时还能够减轻后期玉米的倒伏。培土宜在拔节后进行,将行间的土培到玉米的根部,高度10cm左右。
3.2.2 重施穗肥
穗期追肥以氮肥为主,且多选用尿素,在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分两次进行。因中产田地力基础较差,需要促进幼苗的生长,及早形成较大的光合面积,分两次追肥时宜前重后轻施肥法,拔节期氮肥70%左右,大喇叭口期30%左右;高产田土壤肥力较高,为了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可采取前轻后重施肥法,拔节期施尿素30%左右,大喇叭口期70%左右。由于氮肥都具有挥发性,在使用时还应该深施。
3.2.3 及时浇水和排灌
穗期玉米生长旺盛,加上气温较高,蒸腾蒸发量大,需水量较多,降水不足的地区,应该及时灌水,保证玉米对水分的要求。尤其是在大喇叭口期,玉米对水分的反应十分敏感,缺水会引起“卡脖旱”,雌穗小花数量减少,造成雌雄不协调,影响正常授粉,导致秃顶,穗粒数减少。灌水一般结合追肥进行,使土壤含水量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80%为宜。由于近年来异常气候条件的频繁出现,涝害也经常发生,玉米是极不耐涝的作物,降水过多时应该及时排除田间的积水,防止玉米受涝害。
3.3 花粒期管理
3.3.1 补施粒肥
补施粒肥是防止后期玉米叶片早衰的重要措施。粒肥一般在雌穗开花期前后追施,以速效氮肥为主,追肥量占总施肥量的10~20%,并注意肥水结合。对灌浆期表现缺肥的地块,还可以采用叶面施肥的办法快速补给。
3.3.2 及时浇水和排涝
花粒期应灌好两次关键水:①开花至籽粒形成期促粒数的关键水;②乳熟期增加粒重的关键水。如果此期田间积水,应及时排涝,以防涝害减产。
3.3.3 人工去雄和辅助授粉
去雄应该在雄穗刚刚抽出而尚未开花散粉时进行,一般采取隔行去雄,去雄株数一般不超过总株数的一半。待授粉结束后再去掉所有的雄穗。工辅助授粉可减少秃尖、缺粒,增加穗粒数,人工授粉一般在盛花末期、晴天的9~11点进行,应边采粉边授粉。
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常受到各种病虫的危害,主要病害有: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青枯病、穗粒腐病和病毒病,主要虫害有:玉米螟、地老虎、粘虫、红蜘蛛等。
4.1 玉米主要病害及防治技术
大斑病、小斑病防治:①选用抗病品种。②消灭越冬菌源和减少发病初期菌量。③用40%克瘟散乳剂500~1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喷雾间隔7d左右再喷一次;36%粉霉灵70mL每亩地茎叶喷雾。
玉米丝黑穗病:①选用抗病品种。如:中单2号、中单14号。实行轮作、深耕。早期拔除病株。②用25%粉锈宁或羟锈宁,按种子重的0.3%剂量拌种制成种衣剂防病或用2.5%适乐时10mL兑水200mL拌玉米种5kg。
青枯病:主要发生在灌浆末期防治:尚无有效防治药剂,可选用轻感或抗病品种掖单13号或西玉3号等。
4.2 玉米主要虫害及防治技术
地老虎:①用黑光灯和糖醋液诱杀。铲除杂草。②呋喃丹种衣剂拌种或50%辛硫磷乳剂0.5kg加水30~50L拌种子350~500kg;对4龄以上的幼虫用毒饵诱杀效果好。将0.5%kg 90%敌百虫用热水化开,加清水5L左右,喷在60kg炒香的米糠或麦麸上搅拌均匀即成。
玉米螟:①越冬期防治。4月底以前把玉米杆、穗轴作为燃料燃烧或作饲料加工粉碎。②心叶期,用50%辛硫磷乳剂或40%乐斯本乳剂0.5kg拌40kg细纱(或煤渣);也可用3%呋喃丹颗粒剂每亩2kg对5倍细纱,制成毒砂,撒在玉米心叶中。药液灌注法可用80%敌敌畏乳油,稀释成2500~3000倍液,每株玉米灌10~15mL,对玉米蓟马也有很好的防效。
玉米蚜虫:米苗期杂草间瓢虫、食蚜蝇、草蛉数量较多时,尽量避免药剂防治或选用对天敌无害的农药防治。在蚜虫盛发前要进行防治,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15g或BT乳剂每亩200mL,加水30kg,或25%灭幼脲3号胶悬剂1000倍液。
除了食用以外,玉米的子粒、秸秆还是优质饲料。玉米不仅是“饲料之王”,而且还是粮食作物中用途最广,可开发产品最多,用量最大的工业原料。因此,搞好玉米生产,对我国粮食生产和养殖业、食品加工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加强对玉米种植技术的探索,加强研究,不断的促进玉米种植水平,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从而带动农业的不断发展。
[1]季泽忠.分析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4(15):56~57.
[2]高爽,刘维柱,刘芳.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09):23~24.
[3]盛田田,杜志萍,张培荣,马永平.玉米栽培应走出七大误区[J].山西农业,2002(07):78~79.
S513
A
1005-7897(2016)06-0090-02
2016-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