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路径

2016-03-07 10:19杨琦
关键词:知识产权驱动战略

杨琦

(湖南工业大学财经学院,湖南株洲412007)



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路径

杨琦

(湖南工业大学财经学院,湖南株洲412007)

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经济发展和资源能源消耗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中国的必然选择。为适应新形势,我国必须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机制障碍;将资源和生产要素集聚起来,促进产学研的深度融合,让企业成为创新创业的主体;健全法律法规,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切实维护各创新主体对其知识产权的合法权益;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科技资源。

中国;创新驱动;生产要素

现代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是创新。自20世纪30年代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J.A.Schumpeter)首先提出创新的完整理论之后,创新(Innovation)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1]随后,熊彼特又相继在《经济周期》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两书中加以运用和发挥,形成了以“创新理论”为基础的独特的理论体系。学术界在这一创新理论基础上开展了进一步的研究,从狭义的技术创新到广义的产品创新、制度创新、知识创新、市场创新等等,使创新研究日益精致和专门化,构建起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创新双螺旋等理论体系。创新理论的丰富,为推动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人类对经济增长动力和源泉的认识经历了生产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财富驱动四个阶段。所谓创新驱动,就是利用知识、技术、企业组织制度和商业模式等创新要素对有形要素进行重新组合,各种物质要素经过新知识和新发明的组合,提高创新能力,形成内生性增长[2]。在创新导向阶段,国家依赖生产要素而形成竞争优势的情形越来越少,产业通过创新呈现出锐不可当的竞争优势,并且带动了产业集群不断深化与扩大,国家经济对外来因素影响的免疫力也最强,国家的竞争优势依靠产业的创新与升级[3]。

一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意义

(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济依靠自身的优势迅速起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GDP增速多年保持在10%以上,经济总量连年攀升,2010年更是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2、2013年中国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以上,2014年则达7485美元。然而,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成本上升使得人口红利递减,资源能量、生态环境的制约越来越明显,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依靠传统的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来推动经济发展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经济发展面临瓶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老路走不通,新路在哪里?就在科技创新上,就在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上。”与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相比较,创新驱动增长模式就是知识和创意代替了自然资源和有形的劳动生产率成为财富创造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和动力。创新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是一种结构性的增长,它消除了经济发展中主要存在的要素报酬递减、稀缺资源以及负外部性等制约的因素,从而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了可能[4]。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化,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是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代以来,人类文明进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主要得益于科学发现、技术创新和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得益于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生产力,得益于现代启蒙运动所带来的思想观念的巨大解放。可以这样说,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始到现代的进化历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不同民族发展的速度有快有慢,发展的阶段有前有后,发展的水平有高有低,究其原因,创新能力的大小就是一个主要的因素。在全球化市场下,传统的资源、劳动力和土地已经不是竞争的关键所在,国家间的竞争实际上是科技实力的竞争,创新是大势所趋。

在武汉光谷考察时,习近平同志强调“一个国家只是经济体量大,还不能代表强,国家富强靠什么?靠技术、靠人才,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西方发达国家近来纷纷重回制造业,倡导大数据革命、以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数字化制造来助推“再工业化”进程,这迫使中国必须早作谋划,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转型升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规避“中等收入国家陷阱”实现“弯道超车”。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4》显示,全球创新能力十强基本稳定,前10名依次是:美国、日本、瑞士、韩国、以色列、丹麦、瑞典、荷兰、德国和芬兰。可以看出,十强中除了美国和日本外,其他国家人口都未达到1亿规模。我国创新指数排名第19位,反映出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实际水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尽管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众多主要经济指标名列世界前列,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规模很大、但依然大而不强,我国经济增速很快、但依然快而不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增强发展的长期动力具有战略意义。因此,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势在必行。

二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现路径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选择合适的创新驱动发展路径十分关键。本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讨创新驱动发展的实现路径:

(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我们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完善点火系,把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不能就科技创新谈科技创新,要加快科技体制改革的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要避免创新“孤岛”现象,摒弃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的“碎片化格局”,从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改革两个方面同时入手,调整不适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体制,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切实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首先要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宏观调控作用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把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作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实现从经济建设型政府、追求GDP增速的政府向服务型的政府转变,减少行政审批,更多的推行普惠性政策。政府要拿出权利与责任清单,“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责任必须为”,建立和维护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为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其次,政府要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使政策和制度更能顺应经济的发展;要摒弃唯GDP论的考评体系,改进和完善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体现创新的经济价值;搭建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国家及地方优惠政策、行业动态、经济走向、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信息,促进创新资源的开放与共享。最后,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各方的创新积极性,以企业为主体,各级政府部门协调配合,科研机构与高校提供技术支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创新活动高效进行。

(二)促进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企业是产业化的最终实施者,也是市场竞争的直接参与者;而研发机构和高等院校在科研、成果、人才、信息等方面又有着明显的优势,因此,三者之间相互结合的创新模式将最终成为产业快速发展、经济飞速提高最有效的动力。可见产学研的创新模式是科研、教育、生产等不同社会分工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是技术创新体系中上、中、下游的对接,也是优化企业科技行为的有效形式和途径[5]。因此,要将资源和生产要素集聚起来,重视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1.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现代教育体制,以分数高低为标准,以学历证书为目标,严重抑制了孩子创新能力的发挥。在中国科研机构运行中,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难以激发科研人员的聪明才智。因此,我们应该通过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推动国家创新的步伐,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要优先发展教育,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少年文盲,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和技术培训,改变应试教育中固化单一的思维模式,培养人们的“开放性”和“批判性”思维;要在全社会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引导人们用科学的眼光看问题,鼓励人们发明创造,营造一种尊重人才、尊重知识、重视教育、重视创新的社会风气。国家要大力打造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有思想、觉悟高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以适应不同科技创新的发展需要。科研院所可以重奖精英,提高科研重要贡献人员和团队的收益比率,鼓励各类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对于符合条件的科研人员经过单位批准,可以带着自己的科研项目和成果、保留基本待遇到公司开展创新工作或创办企业,促进人才向企业流动,破除人才流动障碍。要提高国内优秀科研人员的待遇,为其创造更加舒适的科研创新环境,避免国内人才流失,实行更加积极的人才引进计划,加大高层次海外人才的引进力度,制定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吸引制度、规范和放宽技术型人才取得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的条件,用好国际、国内两种人才资源。

2.让企业成为创新创业的主体。市场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是商品生产企业不断创新的根本动力,因此,对市场需求的准确把握是进行创新投入和研发活动的有效前提。而企业是最接近市场的,让企业成为创新创业的主体势必能缩短创新转变为生产力的路径与时间,更能适应市场的需求。要明确企业创新发展战略,强化企业的创新意识,将创新理念提升到企业发展的战略层次;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重视员工的培训、继续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储备,构建企业创新团队。其次,一个产业内企业互动可以更加密切,形成深度的产业集群,在协同中谋创新,在创新中谋发展,采取差异化战略聚焦全球市场;建立高层次、常态化的企业技术创新对话、咨询制度,发挥企业和企业家在国家创新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吸收更多企业参与研究、制定国家技术创新规划、计划、政策和标准。同时,企业应该注重并大力投资于员工的培训和继续教育。

3.高等院校是知识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主要来源于企业和科研院所,要将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相融合,发挥各创新主体的优势,让“1+1+1”起到大于3的效果,建立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一体的创新组织模式。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整合高校与地方资源,促进研发平台、孵化平台和产业化基地的建设;引导和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培养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健全法律法规,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

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本质是为了富国强民和社会进步,因而必须以知识产权制度为载体。同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必将推动知识产权制度的进一步变革[6]。然而,知识产权文化理念的缺失、知识产权人才的储备严重不足等具体问题也给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我国知识产权制度是舶来品,其制度建设起步晚、道路坎坷,因而整个社会尚未形成全方位“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理念;再者,企业、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且知识产权运用意识欠缺,没有从骨子里意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更无法认识到知识产权是决胜未来的核心竞争力[7]。我们要用好知识产权这个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主要武器,就要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国家要制定和完善知识产权相关法律,不能“重实体”“轻程序”,要为知识产权的保护、利用和管理等各个方面提供法律依据;要扩大知识产权实体法的保护范围,让一些新的技术领域如基因工程、生物技术等,也能纳入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将知识产权的保护纳入国家教育体系,强化人们的知识产权意识,营造出崇尚创新和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文化环境;要搭建起有利于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的公共平台,明确划定知识产权的归属界限,解决知识产权运用中利益的分配问题,形成有效的知识产权共享格局;强化企业作为知识产权创造和应用的主体地位,把握市场需求,引领创新主体的研究方向,提高知识产权的质量,加速知识产权转化为生产力,实现成果产业化;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坚决打击盗版、假冒伪劣、仿制等不法行为,通过国家法律体系和行政执法体系,形成维权机制和争端裁决机制,切实维护各创新主体对其知识产权的合法权益。

(四)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推动转型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过程中,国际间的交流合作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主创新不是让我们闭门造车,也不是单打独斗,不是排斥学习先机,不是把自己封闭于世界之外,而是让我们具有全球视野,更加积极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科技资源,积极地适应国际竞争,借鉴、引进并吸收国外先进理念、技术和方法,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管理的综合性人才。加强重点项目建设,以实现在重点环节和重点领域的重大突破。集中力量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的制造业,鼓励服务业、制造业的深度融合。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企业、中国产品必将和外国企业、外国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同台竞争,中国要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高国际国内消费者的满意度,全面提高国际合作水平。

[1]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何畏,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73-74.

[2]洪银兴.论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战略[J].经济学家,2013 (1):5-11.

[3]袁峥嵘,杜霈.我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路径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4(9):47-51.

[4]杨多贵,周志田.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选择、动力支撑与红利挖掘[J].经济研究参考,2014(64):3-9+54.

[5]胡毅,刘晖,乔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要素研究[J].科技促进发展,2014(6): 31-42.

[6]马一德.创新驱动发展与知识产权战略实施[J].中国法学,2013(4):27-38.

[7]郭民生.创新驱动战略视角下的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助推“中国梦”[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3(7):9-13.

责任编辑:徐蓓

Strategy on Path Implementation for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YANG Qi
(Schoo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uzhou,Hunan 410073,China)

With the increasing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the conflict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consumption of resources and energy is getting more acute,the implementation of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has become China's inevitable choice.In order to meet the new situation,China should comprehensively deepen the refor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 so as to get rid of all the obstacles in institutional mechanism which are the shackles of innovation stimulating development;we need to gather resources and production factors to promote the in-depth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research with the innovation of company becoming the subject;we are required to perfect laws and regulations,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earnestly safeguard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the innovation subjects;we should strengthen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e with two markets and two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at home and broad that being adopted in a better way.

China,driven innovation,production factors

F425

A

1674-117X(2016)03-0115-04

10.3969/j.issn.1674-117X.2016.03.022

2015-12-15

杨琦(1992-),女,湖南株洲人,湖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

猜你喜欢
知识产权驱动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s potential immunomodulatory player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duced by SARS-CoV-2 infection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战略
战略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