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主导的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以河北科技大学航模创新实验班为例

2016-03-07 09:25李晓华袁晓萍王晓凤
关键词:航模实验班教学模式

李晓华, 袁晓萍, 王晓凤

(河北科技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18)



学生主导的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以河北科技大学航模创新实验班为例

李晓华,袁晓萍,王晓凤

(河北科技大学,河北 石家庄050018)

针对传统工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在对教师主导教学模式反思的基础上,提出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的学生主导的实践教学模式。河北科技大学航模创新实验班教学改革实践表明,以培养创新型工程人才为目标的“兴趣驱动、学生主导、生态环绕”的学生主导的实践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在国际大学生飞行器设计大赛、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等重大赛事中屡获佳绩。

学生主导;实践教学;工程人才培养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高等工程教育的任务就是要为学生将来成为具有专业知识、技术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合格工程师打下良好基础。然而,我国传统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足。因此,推进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近年来,河北科技大学积极探索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成立了以航模社团为依托的创新实验班,创建了以无人飞行器创意、研发、试制为特色的“飞翔创客空间”,累计培养具备无人飞行器设计、制作和飞行能力的创新创业人才200余人,在国内外多项大学生飞行器设计、飞行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形成了具有显著自身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学校的“飞翔创客空间”被评为国家级众创空间,获得“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称号。学校以航模创新实验班教学改革实践为基础的学生主导的实践教学模式,对高校推进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一、传统工程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内容缺乏整体性和环境适应性

我国传统工程人才培养虽然强调“厚基础,宽口径”,但由于高校对“厚基础,宽口径”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读,导致教学内容缺乏整体性和环境适应性,培养出的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笔者认为,所谓“厚基础”,并非混淆专业特质给学生“一般教育”,也非过于强调专业范围的“小圈子”给学生“专才教育”,而是对学生进行工程技术基础教育,从而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兼具“整体性”和“环境适应性”,不仅可以举一反三自学工程应用的新知识,又可以在不断变换的工程实践中提高自身适应性。在高校教育实践中,对“厚基础”的误解主要体现在教学中过分强调以学科知识为核心,片面理解为“厚基础”就是理论课和专业课的增加,这种简单叠加的办法,导致学生掌握的知识仍然局限在不同学科群的随意组合。 所谓“宽口径”,主要是为了拓展学生创新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以及适应变化能力,提高学生的环境适应性。高校培养出的学生,只有具备创新实践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宽口径”。当前,很多高校通过开设选修课的方式实施“宽口径”教学,意图通过让学生掌握不同学科模块的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然而,这种“宽口径”只是“宽”了其中的一个微观方面而已,只是对市场需求的简单暂时性迎合。

(二)教学方法以知识灌输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知识灌输为主要特征的接受性学习仍然在大学课堂占主要地位,而以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为灵魂的研究性教学,还有巨大推进空间。传统的教学理念中,学生被看作学校的“产品”,一切教学工作以系统性专业知识的获得为“王道”,忽略了学生作为生动鲜活的“人”的形象。梅贻琦曾说:“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这种“从游”并非单纯在于知识的传授,毕竟,“何处礁石何处浅滩”这种事情,离开了“大鱼”,更需要“小鱼”以自身独立思考来判断。换言之,学校教学更重要的应是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善于前瞻性、理性思考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养成“一种以自由、公平、冷静、克制和智慧为特征的终生思维习惯”。而这种独立理性的思维往往被扼杀于灌输性的教学上。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更倾向于扮演“接受型”角色,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相较来讲较为弱化,长此以往容易使学生丧失批判意识。而只有在批判意识的支持下,学生才可能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导致创新。

(三)过分强调书本知识传授,忽视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当前,高校教学普遍存在“重知识、轻实践”现象,满足于书本知识的传授,忽视包括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内的综合能力培养。德国吕贝克应用科技大学副校长约阿希姆在中德论坛上批评中国大学教育,“我们的学生缺乏主动性、缺乏自由探索的精神和新问题的解决能力”,“在中国,已经有足够多的工人,但是没有足够多合格的工程师。”[1]创新能力不足也是当前高等工程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工程院对我国工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工程科技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相差10~15年。[2]高校培养的工程型人才最终是要进入市场企业的,如果高校培养的工程人才缺乏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会沦为被随意更替的“体力劳动者”,体现不出高校的培养价值。真正的“工程型人才”,不仅深谙工程理论知识,同时也应该具备创新和实践的能力,能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通过独立观察、思考、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并结合“厚基础”的知识结构进行改进、创造,从而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

二、对传统工程教育中教师主导教学模式的反思

(一)教师主导教学模式无力传授“缄默知识”

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会根据学科知识体系梳理授课内容,根据课程特点进行知识边界的界定,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设计讲授的逻辑,运用一定的教学技巧使知识更易被“掌握”……无可否认,这些固然是教师主导教学的优势,然而这种教学模式重点落在知识传授上,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情况。

培养学生能力的知识,并非单纯地通过“传授”这种单一的手段进行。英国科学家、哲学家波兰尼在《人的研究》一书中,提出了“缄默知识”理论。所谓“缄默知识”又称为隐性知识、意会知识。波兰尼提出“我们所认识的多于我们所能告诉的”议题,说明人类通过认识活动所获得的知识,除了可言说的,可被用文字、语言、图表、数字表述出来的之外,还存在一种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缄默知识”。缄默知识论认为,知识和能力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相互割裂的两个范畴,它们重叠的部分即缄默知识,是实践智力的核心。因而可知,传统中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面对“缄默知识”时,是很乏力的,只有通过以学生为主导的亲身实践及反思才能把握。

(二)教师主导教学模式难以真正实现学生个性化培养

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在与学习型组织理论创始人、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谈话时,谈到关于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认为传统的授课方式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实际上是工厂监工和工人的关系,工厂监工负责流水线的运转,监工主要的工作就是让这个流水线可以运转下去。也就是说学生必须按照时间把教学大纲都学完,今天学什么、明天学什么,其实这就是一个流水线。[3]可想而知,在这样的“流水线”下培养出来的学生,除了僵化被动、千篇一律的服从之外,何谈创新创造与个性化呢?

由此,我们应该在理念层面对“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典型公式进行反思。在传统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教师主导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学生的主动性被忽略,按照教师的想法按部就班地学习理论性知识。在知识化和信息化时代,知识更迭的速率加快,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多样化,“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现象越来越具合理性。同时,教师也被赋予了不断学习的责任,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与其继续固守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不如采用开放的心态,将师生看做是课堂教学的共同体,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没有主辅之分。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以情感为基础,以认知、探究、创新为载体,以“交流—互动”为手段,以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活动过程。[4]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三)教师主导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高校培养的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足的原因,首先在于从事工程教学的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目前我国高校教师基本都是“从校园到校园”,缺乏工程实践经验,不利于工程型人才培养。德国应用科学技术大学(FH)是德国专门培养工程型人才的高等学校,其培养出的工程型人才质量非常高,毕业生参加工作后进步速度快,能很快地适应企业环境并进行技术创新。这主要得益于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教师具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德国《高等教育总法》规定,应用科技大学教授的聘任条件必须有从事学科教学相关的5年以上职业经历或者实践经验,其中在高校以外的领域工作三年以上,且做出了突出成绩。[5]相比于我国工程型教师的成长之路,这种具有“学校—企业—学校”经历的教师必然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会更有裨益。其次,高校对教师的评价体系中,工程实践能力还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在很多高校教师职称评聘过程中,学术论文和科研课题等被提到无以复加的高度,高校教师的晋升之路主要是与学术论文联系在一起的,本来在实践中就有短板的工程型教师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内生动力自然不足。第三,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往往也是“试卷论英雄”,对于实践课程的漠视导致学生实践能力明显不足。高校教师在传统教学观念的支配下,习惯中规中矩地传授系统知识,学生处于被管理的一方,其创新性思维被压抑,教学更注重“共性”而忽视学生作为“独立的人”的个性。此外,高等教育大众化导致大学的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支撑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资源,如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不能满足要求,也是制约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瓶颈问题。

三、以学生为主导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其实践

近年来,河北科技大学通过构建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搭建多种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注重第一、二课堂以及实践、实训平台互动,实现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6]学校还在对传统教育思想和观念进行反思和审视的基础上,积极推动高等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以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兴趣驱动,学生主导,生态环绕”创新型工程人才实践教学模式,并于2012年在大学生航模队基础上组建了航模创新实验班,经过四年的实践取得良好效果。

(一)基于兴趣驱动,组建航模创新实验班

河北科技大学航模创新实验班的组建过程分三步。第一步,组建以兴趣为驱动的社团“航模队”,每年10月,面向全校新生招生,不限专业,自愿报名,经过老成员的面试,确定初步社团成员;第二步,新组成的社团成员经过半年时间的双向交流、考察试用后,由学生自己选择退出或者加入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团队,成为社团正式成员,这样,一个以兴趣为驱动,经过双向选择的由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组成的班级自此形成,根据实验室的容量和项目需要,每年招生规模控制在60~70人,分成8个项目组;第三步,学校将航模创新实验班作为推动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平台,以此为单元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从本质来讲,学校以航模为依托的创新实验班是一种“以重大竞赛活动或项目等各种载体为纽带,建立团队的共同愿景”为特征的学习型组织。

这个因兴趣驱动而建立起来的学习组织,其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解决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问题。问卷调查显示,在学校航模实验班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每周至少有28小时以上的时间在从事或学习航模相关知识。尤其是在参赛前的暑假,每个航模社团中的学生都会主动申请留在学校进行航模的试飞、试练。酷暑中的野外试飞非常艰苦,然而每个人都在坚持。这种为着目标不断主动学习的效果,正是由兴趣驱动的。同时,他们经过自身的主动学习,在比赛中获奖之后,所带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不断地强化着学生对航模专业的浓厚兴趣。“兴趣—成就感”是以良性循环的方式,不断促进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第二,很好地解决了传统工程型人才对“厚基础,宽口径”的误读。因为航模制作本身涉及到工业设计、控制科学、机械设计、动力学等多学科知识,对于学生来讲,有利于实现各专业之间的融通。而且每年都有文科类专业学生加入航模实验班,对于这部分学生而言,无疑真正拓展了自己的专业范围。在这个“技不压身”的时代,这些学生在将来的职业选择中,无疑相对于“窄口径”的学生而言,更有竞争优势。第三,在整个航模制造过程中,从构思、设计、制造到试飞、改进的每个环节学生们都亲自参与,过程中用到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不仅成为拓宽专业知识、培养自身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根基,同时,非常好地锻炼了同学们的沟通能力、服务意识、团队精神,完善了自身人格。

(二)改造传统课堂,由学生主导实践教学过程

1.学生主导课程内容的选择

学校航模教学教师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的现实需要,设计了四门核心课程供学生选择。四门核心课程是《世界航空史》、《三维制图实践》、《机械零件设计实践》、《无人机机电控制技术应用》。这四门课程均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学生的成绩计入个人选修课学分。此外,因为航模实验班的学生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实验班分为火箭组、直升翼组、垂直起降组等不同组别,对于完成航模设计制作所需的其他知识,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自主选择不同方向的选修课补充学习或深入钻研。在创新班统合基础课程和保证学生整体素质的基础上,学生学习什么样的课程,构建什么类型的知识结构是根据学生自主意向选择的。四门核心课程的开设,从知识上形成了学科的交叉融合,同时也符合从理论到实践的认识发展规律,体现了打牢基础、创新主动、实践真知三个层面的递进。《世界航空史》属于基础理论课,这门课程是了解航模知识的入门性课程,重点介绍航模的发展史,让学生一开始即了解航模制作的理论范畴,开阔眼界,为学生以后的实践制造打牢基础。《三维制图实践》和《机械零件设计实践》是更侧重于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课程。在这类课程中,教师会教授学生关于航模设计需要的材料、具体部件、使用的操作工具、CAD作图等实践类知识,并与学生实践项目相结合,让学生从“新手”逐渐进阶成“专业级别”。这种课程安排的时间更多,并且时间非常灵活,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往往体会到更多动脑动手的乐趣,许多同学甚至“乐而忘返”,一起动手做实验到夜深的情况非常常见。《无人机机电控制技术应用》是体现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性课程,注重实践教学与学生的实践任务结合。以参加国际、国内各类飞行器设计大赛为牵引,教师给出与大赛设计相关的备选项目,或者由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项目,以此贯穿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这个层面完全做到“由学生主导”项目过程,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进度,每周向老师汇报,提出设计中的疑点难点,采取教师辅助和学生集体探讨的方式,真正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2.学生主导课程学习过程

航模实验班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团队学习、老队员讲解、教师重点讲解、答疑、学生动手实践等。其中,自主学习是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同学们通过自学发现的问题,首先在小组中进行交流讨论,在小组讨论和团队学习中发现的共性问题,一般会请老队员和高年级的同学定期进行答疑和辅导。在航模实验班的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帮助者和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指导者是指当学生在独立探索的道路上迷失时,教师及时地导正方向。帮助者是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在相信学生可以自己解决的同时,对一些难题要适时帮助扶持。另外,在大数据时代,学生们的眼界不见得小于教师,尤其在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的某些思路极有可能要比教师的固有思路新颖有趣,教师要做到“教学相长”,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

教学方式由原来的“教师灌输”到学生的“主动邀课”,真正实现了学生主导。尤其是在实践课程和综合性课程中,学生有了新的发现,体验到亲自动手的成果,这种继续探索的冲动会使得他们完全变成学习的主人。在调查航模班的学习方式时,有很大一部分同学选择运用互联网或专业期刊来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因而学生除了主动“邀”老师上课外,更愿意运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手段,这也增强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根据调查问卷,“如何学习航模所需的专业知识”的回答中,更多学生是通过老生带新生、自我学习及实践探索中所得。由于学生在航模制作中遇到的问题不同,得到的思考也不同,因而每个人会针对自己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反省自己的解决之道。并通过小组负责人组织讨论的方式分享自己的成果收获,共同解决某些共性的难题。教师在其中协调并提供适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邀”老师来上课解答自己的问题,这就将学生由“被动”变成了“主导”。

3.学生主导设计实践过程

航模实验班综合课程的目标是完成一个个真实的参赛项目。学校主要以全国大学生科研类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为平台,将赛事中的八个参赛项目拿到创新实验班的课堂上。将实验班的同学们分成8个项目组,每个项目组又进一步分为A、B两个技术方向小组。为了完成参赛作品的制作,学生们所学的课程知识马上就会应用到实践中进行检验,学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设计制作,有的学生设计出的成果甚至让老师们都自叹不如。此外,创新实验班的课堂不是传统的“讲台—课桌式”,而是在“创新工厂”中进行。所谓“创新工厂”是好几间连成一起的“大实验室”,这里既有可移动白板,也有各种足够大的“操作台”,还陈列了电脑、激光雕刻机、3D打印机、泡沫切割机等与航模制造相关的仪器设备。在这里,学生们有创新性的想法,都可以立即实施,利用CRED作图软件将自己设计出的模型画出来,直接导入到设备中,几分钟的时间就制造出自己的“模型”。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鼓励创新、激励创造的过程。学生的任何想法都不会被嘲笑为“不成熟”,相反,教师会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思路来设计属于自己的模型,学生们在此不仅仅是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通过真正的实际操作软件、设备,创新实践和创新能力都会得到增强。这样,就形成一种以航模制造为中心,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实践相互促进、相互提升的良性循环。

4.学生主导教学评价

在创新实验班里,没有“一张试卷”决定成绩的考试,课程的成绩是基于团队学习、设计实验以及在项目制作过程中的贡献而定的。具体来讲,教师给与每个小组一个“评价基准分”,以此作为评价稳定性的保证,确保不会出现“乱评分”的现象,在这个基准分的基础上,每个小组成员根据其他对象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的优劣自主评分,评价采取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形式得到每个同学的成绩。该评价过程体现在航模学习从研发到飞行的每个阶段。从航模的设计思路、可行性分析、设计实践、试飞改进到最终成型,这个过程其实可以涵盖到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正是这种过程性评价,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与此同时,职业意识和职业素质在设计的过程中不断渗透到学生的素质结构中,这种评价方式真正贯彻了“大职业教育观”。学生所关注的,也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分数”,而是真正投入到设计当中去,牵引着自己不断改进、不断创新、不断学习。由于整个项目的具体操作是由学生自己说了算,所谓“评价指标”也更加灵活机动,可以说,是学生的态度和能力主导了整个评价过程,真正实现了“学生为主导”的评价方式。

(三)营造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生态系统

1.以“和而不同”文化理念营造有利于创新思想萌发的文化环境

河北科技大学一直以鼓励创新、包容创造的眼光凝视莘莘学子的成长。学校始终致力于“和而不同”文化理念指导下的校园文化建设,倾力打造有利于新思路、新观念的萌发与激荡,有利于青年才俊脱颖而出,有利于各类有用之才尽情成长,有利于相关精英向我们聚合的和谐氛围。[7]“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为学校开展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成为推进学校开展学生为主导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有效动力。

2.以“为职业而教育”的大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开展教改评价

大工程教育理念重要的实施途径在于评价机制的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拉着学生按照规定的进度学习,评估系统只是用来给学生贴上“标签”,评价结果往往只能反映出理论知识学习的程度如何,而对于学生创新性思维、批判性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协调能力的培养作用不明显。而这些能力才是一个职业型创新型工程人才所应该具备的素质。我们借鉴了CDIO模式所倡导的,按照产品的生产流程,从研发到运行的整个生命周期为载体进行工程人才培养。通过系统的产品设计培养学生专业技术知识、个人能力、职业能力和态度、团队工作和交流能力,培养在企业和社会环境下对产品系统进行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能力等综合素质。[8]学校航模实验班的教学评价,正是以整个航模的生命周期为载体的,从初期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软件操作,到后期试飞、调试、改进等一系列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追踪整个航模制作的过程,从而让学生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3.建立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制度和平台

2005年,学校确立了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2006年出台了《河北科技大学加强大学生实践教育的意见》,并开始推行个性化教育,大力推进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14年我校个性化教育改革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与此同时,学校加大教育实践环节的投入,以大学生课外创新创业基金为例,从2006年开始每年投入100万元,在校大学生只要有创新的意愿,填写课外创新项目申请书,就有希望获得立项,2012年创新创业基金增加到每年200万元。学校还投资建设了多个由大学生自主管理的创新实验室,如航模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方程式赛车实验室等,其中航模创新实验班使用的实验室占地800多平方米,实验设备总值达到500万元。这些制度和平台为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支撑。此外,依托航模实验室建设的“飞翔创客空间”,也是一个集无人飞行器创意、研发、试制为一体的创新创业平台,依托航模创新实验班组建的大学生创业团队正在将他们研制的植保无人机、航测无人机等多个产品推向市场。

随着学生主导的实践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学校航模实验班教学改革已硕果累累。航模创新实验班培养的学生在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得到最广泛的拓展,很多航模实验班的学生在三、四年级就被用人单位预定,毕业后的学生也表现出较强的专业适应能力,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获得晋升机会。学校航模团队的学生们连续五年稳居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奖牌榜首位,其中,2011年获得八个比赛项目中的3项冠军和1项团体冠军;2013年获中航工业杯国际无人飞行器创新大奖赛创意类一等奖;2014年代表国家征战英国国际大学生飞行器设计大赛,摘得电动组项目冠军,并获该项赛事唯一一项最佳设计奖;2014年大学生航模队获评“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

[1]王进雨.德国专家批评中国大学教材滞后学生被动[N].法制晚报,2012-10-15.

[2]中国工程院“创新人才”项目组.走向创新——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1.

[3]未来的教育:我们如何迈向新的时代——顾明远与彼得·圣吉凝聚东西方智慧的跨界对话[J].比较教育研究,2016,(1):3.

[4]江松涛.对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论的反思[J].中国教育学刊,2002,(5):43.

[5]徐理勤.德国应用科学大学(FH)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5,(4):311.

[6]李晓华,张丽萍,王晓凤.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84.

[7]计卫舸.个性化教育价值的实践验证及深化途径初探——以河北科技大学个性化教育实践为例[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85.

[8]王刚.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解读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9,(5):86.

Application of Student Oriented Practice Teaching Mode i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Engineering Talents——Take Innovative Experimental Classes for Aeromodelling in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LI Xiao-hua, YUAN Xiao-ping, WANG Xiao-feng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ijiazhuang 050018, China)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raditional engineering talents cultivation, and on the basis of reflection on teacher oriented practice teaching mode,student oriented practice teaching mode i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engineering talents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shows that student oriented practice teaching mode of interest pulling, student oriented and ecological circle aiming at cultivating innovative engineering talent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 innovation spirit and practice ability.Students have won the great honor repeatedly in major events such as the Intern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ircraft Design Competition and National Aeromodelling Competition.

student oriented; practice teaching; engineering personnel training

1671-1653(2016)03-0096-06

2016-08-06

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D151015);河北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4-YB001)

李晓华(1968-),女,满族,河北隆化人,河北科技大学党委常委,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G64

ADOI 10.3969/j.issn.1671-1653.2016.03.016

猜你喜欢
航模实验班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按实验班/基地班招生
飞走的航模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他是如何脱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