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寝室文化育人功能及建设研究

2016-03-07 07:43许静波
关键词:寝室育人大学生

侯 坤 许静波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大学生寝室文化育人功能及建设研究

侯坤许静波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寝室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组成部分,对大学生成长具有直接影响。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及高校后勤社会化,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面临考验。当前高校寝室文化建设存在重视不足、内涵狭隘、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寝室文化育人功能亟待提升。文章分析大学生寝室文化育人功能及建设现状,分析不足并提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与文化内涵建设等建议。

大学生;寝室文化;育人功能

寝室作为相对稳定与集中的空间,是当代大学生学习及生活基本场所,寝室氛围对大学生成长具有重要影响。所以,加强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内容之一,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及城市文化发展,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体制不断深入,传统教学模式受到冲击。学生寝室作为大学生生活学习基本场所,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第二课堂,亦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场所[1]。因此,加强寝室文化建设工作具有现实意义。寝室文化是高校倡导的文化形式之一,是校园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特色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寝室文化属群体性文化形式,主体是大学生,主要活动空间是寝室,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逐步形成特定环境及学习氛围。大学生寝室文化主要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行为文化三部分。发掘其本质内涵与现实意义对推动高校寝室文化建设具有一定指导意义[2]。

从生活功能角度而言,大学生对寝室具有特殊感情,根据调查显示,89.5%的学生日均在寝时间超过10小时[3]。从学习功能角度而言,寝室是教室等学习场所的延伸,很多学生在此完成学习任务,随着办学设施逐步完善,大学生寝室学习时间不断延长。从教育功能角度而言,寝室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及基础文明教育的主要场所之一,其类似于家庭的氛围影响大学生思想、人格以及心理等方面,是高校管理者考查学生思想,了解学生状态的主要场所。因此,加强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社会合格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1986年上海交通大学首次提出寝室文化建设理念,1991年张文凯初步界定寝室文化概念并于1997年获得国家教委认定。随后,国内学者对寝室文化展开讨论:江华论述寝室文化内涵及其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4];金代志提出寝室文化特点和功能,详细解析大学生寝室文化[5];董新容认为寝室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将寝室文化建设作为常态性工作,优化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是优化大学生成长环境的重要环节[6];陈德静认为大学生寝室文化反映大学生群体生活状态,是相对稳定的群体文化,寝室文化建设直接影响大学生生活状态[7]。多数学者研究集中于寝室文化内涵、特征及作用,缺乏对寝室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必要分析,寝室文化建设对策无针对性,鉴于此,本研究探讨大学生寝室文化育人功能,分析寝室文化建设现状并提出建议。

二、寝室文化育人功能

现阶段提倡的生存教育是指促使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生活意识以及基本生活、生存技巧的教育形式。在大学寝室文化建设工作中,寝室文明化主要包括寝室环境文明建设,寝室成员行为文明建设等内容,其中发挥大学寝室文化育人功能是关键。

(一)教育导向功能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背景下,在寝室文化建设工作中,要帮助学生掌握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价值理念,树立正确人生观,使寝室文化建设在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文化体系中发挥引导作用[8]。

(二)规范约束功能

寝室文化分为多方面,寝室制度文化是重要组成部分。寝室制度文化是一种行为准则,约束寝室成员行为举止,寝室成员投入精力改变寝室环境,只有发挥物质文化保障作用,促进寝室文化规范约束功能形成,方可创建学生认可的教育环境以及文化体制。

(三)群体凝聚功能

大学寝室是学生学习、生活、工作重要场所,其学习氛围的形成至关重要,寝室文化重要内涵是融合寝室成员兴趣爱好,建立更加高层次家庭意识理念,利用集体主义理念替代传统家庭观念,从深层次心理架构凸显宗旨,最终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四)人格塑造功能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而言,寝室文化是一种群体性心理环境,利用心理环境感染性将其加入个体心理系统中,经过同化作用最终形成个体心理感知,在文化高度融合条件下,寝室文化建立亦如此。现阶段,寝室物质文化基础以及保障作用尤为重要。高校对寝室物质文化投入经费较少,寝室环境改善不到位,难以形成良好物质文化基础[9]。

三、寝室文化建设现状

寝室文化建设意义逐渐获得社会各界认同,高等院校积极推进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但在现实工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寝室文化建设缺乏执行力

当前高校虽已认识到寝室文化对大学生具有重要育人作用,但因自身条件及各方面重视不足,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未将寝室管理作为常态性重要工作,未将教育理念深入学生日常生活,寝室文化建设往往成为教育管理盲区。一些高校对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缺乏深刻认识,未将其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布局。高校开始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寝室管理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脱节。加之寝室管理制度制定、宣传以及执行非专业化均导致此现状产生[10]。大学生未意识到良好寝室文化在自我成长中的作用,认为寝室是学生私密空间,对学校寝室管理制度及措施产生反感情绪,抵触学校管理干预。

(二)寝室文化建设活动流于形式

部分高校在建设活动中,因对寝室文化建设内涵认识不深刻、理解不到位等原因导致寝室文化建设流于形式,部分高校凭借几场活动、几句口号即认为已将工作落到实处,或者仅停留在寝室安全、纪律以及卫生管理方面。大学生寝室文化在一定文化背景下形成,体现学校特有文化现象,对不同时期、不同学校甚至不同专业的学生而言,寝室文化建设各有特色。因此,寝室文化建设工作无固有模式,亦无具体工作标准。然而,现阶段高校寝室文化建设中,照搬照抄等现象普遍,缺乏创新精神,导致各校寝室文化建设特色及校园文化难以体现[11]。应将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理念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与现阶段大学课程相融合,不能与学生文化活动及课余生活混为一谈。

(三)寝室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寝室管理人员对寝室文化建设起重要作用,应具有较高思想素质,学校学工办、学生会推选楼层长及各寝室自主推选寝室长等寝室管理人员,大部分存在管理能力欠缺,管理工作方式陈旧,综合素质存在差距等问题[9]。以上问题影响高等院校寝室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对大学寝室文化建设具有一定制约性。

(四)寝室文化建设活动参与面不广

在校大学生是寝室文化建设主力军,是推进寝室文化和谐发展主体。但现实生活中,真正参与寝室文化建设工作的只是学校相关部门管理者,以及后勤部门工作人员。建设高品质特色寝室文化仅凭借工作人员辛苦付出远远不够。要建设特色寝室文化,发挥其育人功能,需要广大师生共同建设,激发学生创建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参加各类活动。若仅将寝室文化建设任务委任给少数班干部或者寝室长,寝室文化建设工作很难取得实效[12]。

(五)寝室文化建设管理有待完善

寝室文化建设需要完备管理制度保障。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制度缺失严重,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点:

1.寝室文化建设缺少专门管理组织。目前,我国高校未设立寝室文化建设管理部门与保障部门,大多数高校相关职能部门存在“各自为政”现象,部门之间缺少沟通、交流、协调机制,直接影响寝室文化组织建设实施。

2.寝室文化建设缺乏监管机制。近年来,一些高校逐渐开始重视寝室阵地建设,制定相关制度,但制度落实不尽人意,缺乏监管机制。“非正式”制度成为寝室文化建设主要依据,正式制度经常出现“失灵”状态,制度监管机制不健全造成寝室文化建设发展动力不足、难度增加。

3.寝室文化建设模式陈旧。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寝室管理主要采取自上而下形式,学校制定政策,辅导员解读政策提出具体要求,班级干部传达要求,寝室长带领寝室成员落实。学生对这种自上而下建设体制会产生一定逆反心理,影响学生自我管理、服务积极性,不利于大学生日常管理及寝室文化建设工作有序开展。

四、寝室文化建设问题成因分析

(一)多样化价值观冲击

大学生群体具有同一性与趋同性,大部分活动均为集体性行为,因此受群体因素影响。寝室只是社会群体的一小部分,但具有共同认知的心理状态。只要在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一种依靠集体力量形成的文化氛围,该群体建立即为成功,会产生强大力量,无形中影响甚至引导大学生向正确方向前进,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此类影响非利用硬性教育、纪律框架约束,而是利用寝室文化呈现的精神面貌以及相应物质文化环境形成[13]。

(二)心理层面感染性与倾向性

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和身体协调发展关键时期,易受到社会外界不良因素和周边同学不良习惯影响,同学影响尤为突出。这使得大学生心理具有一定感染性。例如,寝室中如果有心理成熟度较高的成员,通过其影响和感染,整个寝室会向积极方向发展。同学心理层面发生改变,对自身心理状态建设也会产生较大影响,不仅是行为举止改变,更是思想态度转变。倾向性是指寝室成员之间较易受他人心理干扰,从而影响自身判断能力,如从众心理,一些大学生无明确人生目标,一味模仿寝室其他成员学习及生活习惯,甚至跟从他人爱好。

(三)心理及情绪易变性

大学生心智尚未成熟,但拥有敏锐观察力、独特社会见解及创造能力,使大学生思想灵活、反应迅速,具有标新立异、不与世俗同流的文化批判力。在心理、情绪等方面具有一定动态性,导致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处于无法确定的社会形态,易受外界影响而发生改变。

(四)“小团体”现象的自发性

寝室作为大学生生活场所,成员间相处时间越久,越易产生矛盾,主要表现为寝室不同“小团体”出现,大多由地域、兴趣爱好以及情感喜好区分,如因地域因素形成“同乡会”,因兴趣因素形成“兴趣小组”等,这些小团体中成员地位平等,志趣相投,一定程度上影响寝室整体发展。

寝室成员间应相互尊重、信赖、关心,在愉快学习氛围中降低学习压力,为班集体建设贡献力量。寝室成员相处时间较长,会形成不同学习和生活习惯,良好习惯可为个人成长奠定良好基础。寝室文化影响大学生学习成绩,甚至影响大学生人格观念形成。寝室是集体组织,个人言行举止受其他成员影响。在寝室中,如果成员学习态度端正,会对寝室其他成员产生积极影响;如果个别成员不思进取,生活习惯较差,追求低俗趣味,其他成员在耳濡目染下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五、加强生寝室文化建设的建议

现阶段寝室文化建设工作非传统意义上的寝室环境以及设施改善,学生寝室管理及寝室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作,主旨在于结合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各因素,共同努力完成建设任务。学校均应结合传统文化建设理念,针对寝室文化建设工作形成统一认知,将学生宣传与后勤保障工作相结合,将管理、服务功能以及育人功能整合,形成科学运行机制,推动寝室文化建设工作进程[14]。

(一)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力度

寝室文化建设主要内容包括文化硬件、软件建设。硬件是寝室文化建设前提条件。软件指寝室成员生活形式、状态及态度,从各方面体现出的思想理念以及行为方式,属于精神文明范畴,是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核心内容。在寝室文化建设过程中,高等院校应紧抓后勤社会化改革机遇,利用多样化寝室文化活动类型,改变现有观念,培养学生道德情操。

(二)创造良好学习文化环境

高等院校可以利用典型的模范作用,创造相对优越学习氛围,利用评选活动创立“文明示范寝室”等。在普通学生中树立模范典型,带动寝室成员学习积极性,创造良好学习文化环境,转变寝室学习风气,利用对学生党员以及优秀人物的宣传工作,在寝室以及学生社区中树立榜样,形成全员学习之风,创造出良好育人氛围[16]。例如,东北农业大学将寝室阵地建设作为第二课堂育人教育及日常管理服务的全局性、基础性工作,本着“学生在哪里,第二课堂教育阵地就建在哪里”要求,重视学生寝室阵地建设,提高学生工作针对性与实效性,评选出一批先进集体与个人,每年创建星级文明寝室500余个,通过创建“党员创优寝室”“优良学风寝室”“卫生示范寝室”“创新先锋寝室”“爱心互助寝室”,加强优良学风建设,提高寝室育人效果,营造“整洁、舒适、文明、和谐、健康、有序”的寝室环境。

(三)加强教育引导工作

在大学寝室文化建设工作中,首先要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如何在集学习、休息、娱乐为一体的寝室文化建设工作中取得良好效果,值得高校教育管理者深思。

建立健全寝室考评制度以及监管体制至关重要,例如建立寝室成员德育档案、学生干部考评体制等;此外,可开展寝室公开评比工作,每位学生均可担任寝室长,与其他成员共同维护寝室学习氛围;最后,还可发挥学生党员模范作用,成立由党员带头的学习社团,主要负责寝室文化建设以及执行纪律监管,共同创建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寝室氛围。例如,东北农业大学为引领学生寝室阵地建设,提高寝室教育管理服务精细化水平,出台《加强寝室阵地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建立由学生处、校团委、各学院主管学生工作副书记及学生辅导员组成的学生政工干部“全员进寝室”制度。工作由部门为主导、学院为主体、辅导员为主责,采取学校每月联检1次、小组包楼每月巡检2次、辅导员自检每月4次形式,实现学生政工干部进寝室常态化、制度化,提高“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水平。

(四)调动大学生参与积极性

现阶段,高校寝室文化建设工作离不开教育管理与学生参与。因此,高校教育管理者应调动学生积极性,确保寝室文化建设工作正常开展。高校学生是寝室文化建设工作主力军,更是直接受益者,发挥受教育者主动性与创造性对寝室文化建设工作发展具有一定推动作用。寝室文化建设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表现形式,更是高校养成教育的重要工作内涵。大部分学校一直强调管理,忽略学生看法,学生对于寝室建设的建议被忽略,无形中打击学生积极性,降低寝室文化建设品质。在寝室文化建设工作中,应该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锻炼学生自主管理寝室能力,让学生在寝室管理工作中实现自我提升。

(五)充分发挥学生干部作用

寝室文化建设不能仅依靠政工队伍、管理人员,还必须发挥学生干部、大学生党员示范带头作用,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除寝室长外,还要发挥其他班级干部、社团学生会等学生组织成员模范带头作用。因此,在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中要发挥学生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引领大家积极参与寝室文化建设,形成良性互动。

总之,研究寝室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构建、行为文化转变、精神文化育人功能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主体性重要手段。营造良好寝室文化氛围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工作推进过程中,需要学校各部门相互配合、积极支持,更需要学生理解并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寝室文化建设主导作用,形成信息资源共享、文明和谐学校文化氛围,更好推动寝室文化建设进程。

[1]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 刘维,王慧琦.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理论界,2006(8).

[3] 张首先.当代大学生的自我认同危机与核心价值体系[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2).

[4] 江华.寝室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素质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1994(4).

[5] 金代志,王晓明.浅谈大学生寝室文化与其育人作用[J].黑龙江财专学报,2001(2).

[6] 董新容.加强高校宿舍文化建设优化大学生成才环境[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7] 陈德静.论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J].江苏高教,2004(1).

[8] 曹秀军,胡雷,夏志欢.加强寝室文化建设,发挥寝室文化育人功能[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9] 杜杰,管祥兵.大学生良好寝室文化的教育功能及其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5).

[10]韩霞.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的大学生寝室群体[J].求实,2004(s1).

[11]徐飞,黄文彬.加强学生宿舍中的思想工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11).

[12]邓沨.影响高职院校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职校论坛,2010(1).

[13]金灿,胡高仕.大学生寝室文化育人功能探究[J].文教资料,2008(30).

[14]王树娟.建立以学风建设为核心的大学生成长体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35).

[15]谢飞.高校学风建设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7).

G641

A

1672-3805(2016)03-0090-05

2016-04-24

黑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和对策研究”(14A003)

侯坤(1986-),男,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寝室育人大学生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寝室“奇葩”操作大赏
寝室闹鬼记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寝室“活宝”征集令等
儿子的"寝室交际圈"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