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江,方敏,莫建初
(1.嘉兴市白蚁防治所,浙江嘉兴314050;2.浙江大学昆虫科学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58)
国内白蚁监测控制装置研究进展
陈海江1,方敏1,莫建初2
(1.嘉兴市白蚁防治所,浙江嘉兴314050;2.浙江大学昆虫科学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58)
由于传统的毒土屏障防治白蚁方法具有污染环境的弊端,用药少防治效果好的白蚁监测控制技术便成了我国白蚁防治行业的发展方向.为了给白蚁防治人员在开展白蚁防治工作时能挑选到合适的白蚁监测控制装置产品,介绍了我国市场上大部分白蚁监测控制装置产品的基本情况.
白蚁;监测控制装置;专利
白蚁是一类危害性极强的社会性昆虫,群体内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白蚁主要取食木质纤维,危害房屋建筑、毁坏水库堤坝、侵蚀林木资源,每年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约20亿~25亿元.为了控制白蚁危害,我国白蚁防治科研人员一直在寻找有效的白蚁防治方法.21世纪初以前,人们主要利用化学药物如砒霜、有机氯杀虫剂氯丹和灭蚁灵等来控制白蚁的侵扰.2001年5月我国签署《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后,在全国白蚁防治行业禁止氯丹和灭蚁灵的使用,开始采用有机磷类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来减轻白蚁对人类造成的经济损失.然而,在人居环境中大量使用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人们开始用害虫综合治理的理念来控制白蚁.基于白蚁综合治理理念的白蚁监测控制技术便成了白蚁危害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
白蚁监测控制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白蚁防治技术,以这种技术为原理开发的各种产品称为白蚁监测控制系统.一般来讲,白蚁监测控制系统由监测控制装置、诱集材料、饵剂或粉剂等物质和操作规程构成.以白蚁粉剂作为控制物质的,称为白蚁监测喷粉控制系统;以白蚁饵剂作为控制物质的,称为白蚁饵剂监测控制系统.对于白蚁监测控制系统,监测不仅是其功能的一部分,而且在某些情况下还是主要功能.目前,白蚁监测诱杀装置、白蚁监控诱杀系统、白蚁监测控制系统、白蚁监测控制技术等概念已被我国白蚁行业接受,并已在全国白蚁防治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实施.
白蚁监测控制技术主要应用于对乳白蚁属、散白蚁属、土白蚁属和大白蚁属白蚁的监测和控制,这些白蚁对房屋建筑和水库堤坝的破坏性最大.它们的共同生态学特性是群体的建立、发展离不开水分,主要在土壤中筑巢、觅食和活动.因此,安装在白蚁活动区域范围内的白蚁监测站,可以成为白蚁的一个食物源、聚集点和栖息地.
有效的白蚁活动监测是科学防治白蚁并减少或避免化学用药的重要前提,对防治白蚁和环境保护有重要的意义.白蚁监测控制技术在有效抑制白蚁种群数量、对建筑物进行长期保护的同时,又能够减少化学药剂的投放,减少白蚁防治对环境的污染.因此,这项技术对改善人居环境,降低白蚁种群密度,提高白蚁防治技术含量,实现从局部防御走向区域综合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2].
为了给国内白蚁防治工作者选择合适的白蚁监测控制产品用于白蚁防治提供所需的基础信息,我们在中国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数据库内查询了我国现有的白蚁监测控制专利,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对每类白蚁监控装置进行了分析,并描述了它们的结构特性和优缺点.
这类主要是一个中空的圆柱形或方柱形结构,上端开口用顶盖封闭,底部设有圆锥部,装置外壁开有供白蚁进入的长条形孔[3-6].
有的装置是在使用时在装置内放置木条诱饵,关闭顶盖,然后埋设于地下;当白蚁进入该装置吃饵后,打开顶盖,将木条和诱饵倒出,更换毒饵,以杀灭白蚁[7-10].但这类装置的缺点是检查时入侵饵木的白蚁易受到干扰;不易投放毒饵或投放毒饵花时较多;需要挖开土表定期检查装置是否有白蚁.
也有一些在此基础上改进的装置,在装置内通过一定方式嵌入木片,然后直接在空腔内投放毒饵[11-13].优点是投放毒饵更加方便,由于装置是空腔也更容易发现白蚁.
由于外壳是一个整体,在取出饵剂时,饵剂和外壳容易发生粘连,不便于观察白蚁灭杀效果.为了方便投放和取出饵料,有的装置被设计成外壳可以分掰式的,或者先将饵料放在一个托盘上,或者将木条打上孔[14-15].
有的装置在盖子上有可密封的小孔洞供白蚁监测和方便饵料投放[16-17].
这类装置包括盒体和盒盖2个主要部分,在盒体的侧壁和底部都有通孔.在盒内放入诱饵,白蚁能通过盒体表面的通孔进入盒体内,取食诱饵.当监测到有白蚁后,可在装置内直接喷粉或投放毒饵来对白蚁进行灭杀[18-20].
这类装置的优点是结构小巧、简单,方便操作,能同时或分别在盒体内投放诱饵剂和药饵剂,可重复使用,使用寿命长,特别适于室内白蚁监测或毒杀.缺点是饵木易霉变腐烂,影响引诱效果;在对地下活动的白蚁进行监测时,需要定期挖开查看是否有白蚁活动.
为了解决饵木霉变的问题,有的装置将饵木放在盒内的一个有滤水孔的台面上,保证饵木不会被水淹[21].为了方便检查,有的装置会在整个壳体的外面再套一个不透光的与地面相接合的壳体,从而无需将盒子埋入地下[22-23].
这类装置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内芯.壳体上设有盖体和供白蚁进出的通孔,盖体为透明盖.内芯包括中空的筒体、套接在筒体上套筒、诱导条和牵引绳.如果诱导条没有被啃食,牵引绳上的红色绸条会位于盖体的不透明的环形部分,不会被观测到,一旦诱导条被啃食发生断裂,在坠锡重力的作用下,牵引绳会发生移动,使红色绸条进入盖体透明的圆形部分的观察视野,可通过盖体是否能观测到红色绸条来判断此区域是否存在白蚁.当发现存在白蚁时,仅需将带诱芯的套筒替换为诱杀芯的套筒,即可对白蚁进行诱杀[24].
这类装置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无需运用电子传感器就能够方便地监测指示该区域是否有白蚁,同时也不需要将装置挖出;费用低廉,易于在偏僻地区推广;诱杀效果良好.缺点是诱杀块加工工艺复杂,且需要诱杀液浸泡,易发生霉变,降低诱杀效果.
这类装置只有壳体、盖板两种组件.在装置内部放置诱饵,底部有漏水孔.白蚁通过侧板的孔洞进入装置内部[25].这是一种以巢群所有个体为靶标的白蚁防治新产品,也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白蚁监测控制装置产品.它的主要优点是:①能长久地对需保护的房屋、绿地、林地和堤坝进行白蚁入侵监控;②能主动引诱白蚁进入监控装置,并在短时间内将整个巢群的白蚁全部消灭;③与传统的毒土屏障技术相比,有毒化学品的用量减少99%以上;④对水源无污染,对水生生物无影响,所有场所均适用;⑤安全环保,施工人员操作时不需特殊保护,使用区的居民和宠物,其身体健康不会受到任何负面影响.
目前在市场上应用最为广泛的绿如蓝牌白蚁监测控制装置(规格为9.5 cm×19 cm)就是由壳体和盖板两部分组成,壳体内置有饵木8片(四周各1片,中间4片,木片规格为16 cm×4.3 cm×1.0 cm).绿如蓝牌白蚁监测控制装置的主要特点是:①引诱力强、监测距离远.饵木由白蚁非常喜食的木材加工而成,同时针对不同类群的白蚁(乳白蚁和散白蚁归为一类,土白蚁和大白蚁归为另一类)使用了不同的木材作为饵木,并且所有饵木均经过了引诱剂和取食刺激剂的处理.埋入土壤中后,饵木中的引诱剂分子挥发到周围的土壤空气中,通过土壤空隙扩散到装置周围一定距离处,当其被外出觅食的工蚁侦测到后,即快速引导工蚁进入装置内取食.②饵木适口性好,数量多,诱集的白蚁数量大.装置内共有8块饵木,可供上万头的白蚁同时取食,大大提高了装置灭杀整巢白蚁的速度.③设计精巧.设计装置时,充分考虑了不同白蚁的行为习性,采用了引诱木块紧贴塑料壳体的放置方式,使引诱到的白蚁一接近装置就能很快地进入装置内进行取食,缩短了白蚁进入装置内觅食的时间,提高了引诱效果.④使用简便.检查时,打开装置的盖子,即可进行喷粉处理(用喷粉器将白蚁防治专用药粉喷在装置内取食的白蚁身上)和施放饵剂处理(将饵剂施放在装置内的两片饵木之间),从而达到一种装置多种用途(活动监测、喷粉处理、投饵处理)的目的.⑤埋在土中,损耗极少.产品颜色为嫩绿色,装置盖子露在地表,不易被人发现.尤其是将其安装在地表以下1~2 cm处时,即使好奇心大的小孩也难以发现;同时,也不易被园林养护人员使用机器除草时无意卷出,更不易被拾荒人员拔出带走,减少了人为损耗.⑥饵木不易霉变,使用年限长.饵木经特殊防霉处理,不易滋生对白蚁具驱避作用的霉类,因而可长时间使用.⑦漏水口大小设计合理.装置设计时,充分考虑了不同环境的土壤含水量差异,在装置底部设计了大小适宜的漏水口.⑧外壳经久耐用,使用寿命长.装置外壳由强度高、抗老化的ABS材料、抗氧化剂和抗紫外线化合物经科学配方复合加工制成,具有耐摔、耐敲打、耐贮存、耐腐蚀、耐微生物降解、耐光解、经久耐用的特点,使用年限达15 a以上.
这类装置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加工、组装、运输保存方便;使用时,在现场能快速地拼装;诱杀白蚁效果很好;锥形结构和底部的漏水孔可以防止积水;饵料投放简单.缺点是多次组装拆分后,组装部位容易变松或损坏.
主体是天然纤维素材料,如纸板,木材等,表面有供白蚁进入的通道,内部放有饵剂或诱杀剂.该木块可放入白蚁监测装置中作为饵料,配合相应白蚁监测装置使用[26-27].
这类装置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在环境中容易降解,饵料利用率高.缺点是加工相对复杂.
这类装置主要是通过传感器来感知是否有白蚁为害.一种方法就是利用白蚁取食饵料,在饵料内设置电路,电路遭到破坏说明有白蚁,如将导电粉末注入木块中,孔端连接接线柱.当白蚁蛀蚀木块使粉末漏出后,会使监测到的电压发生变化,从而远程监控白蚁.另一种方法是监测空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说明有白蚁为害[28-31].
这类装置的优点是可以将装置连接网络,实现远程实时监测.缺点是装置结构复杂,不易在偏远地区使用;传感器使用寿命短,电路易发生短路.
随着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新的白蚁监测控制产品会越来越多,这会给白蚁防治工作者提供更多的白蚁防控手段,这类技术与产品在我国的白蚁防治市场也会越来越普及,成为我国白蚁防治工作的主流技术与措施.
[1]刘继辉,毛冬龙.环保无公害白蚁防治新技术[C]//第26届全国卫生杀虫药械学术交流暨产品展示会论文集.2009:217-219.
[2]庞正平.国内外的白蚁监测控制产品及应用[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08,13(6):402-406.
[3]贺彬.白蚁监测及防制装置:CN203302191U[P].2013-11-27.
[4]潘国良.白蚁监测控制装置:CN2762545Y[P].2006-03-08.
[5]许如银.白蚁监测控制装置:CN2779873Y[P].2006-05-17.
[6]潘国良.白蚁监测控制装置:CN2814985Y[P].2006-09-13.
[7]柳州市白蚁防治所.一种白蚁监测诱杀装置及白蚁监测诱杀方法:CN102613155A[P].2012-08-01.
[8]南通功成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白蚁监测装置:CN202456164U[P].2012-10-03.
[9]南通功成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一种白蚁监测诱杀装置:CN201700287U[P].2011-01-12.
[10]常州市武进区白蚁防治所.白蚁群族监测灭杀系统:CN1631136A[P].2005-06-29.
[11]上海港臣治虫有限公司.白蚁防治装置:CN101091485A[P].2007-12-26.
[12]郭建强.白蚁监测控制装置:CN201004947Y[P].2008-01-16.
[13]常州晔康化学制品有限公司.白蚁防治系统:CN101897326A[P].2010-12-01.
[14]海宁市白蚁防治研究所.一种白蚁诱杀装置:CN201557478U[P].2010-08-25.
[15]海盐凌飞电器有限公司.白蚁防治监测装置:CN101946754A[P].2011-01-19.
[16]苏州市江枫白蚁防治有限公司.一种杀白蚁饵剂地下型监控站:CN204217705U[P].2015-03-25.
[17]龙水琼.一种白蚁监测诱杀装置:CN201067048Y[P].2008-06-04.
[18]巴斯福股份公司.白蚁监测装置及其方法:CN1708222A[P].2005-12-14.
[19]潘国良.白蚁监测控制盒:CN2822208Y[P].2006-10-04.
[20]杭州市萧山区白蚁防治研究所职工技术协会.白蚁监测控制箱:CN201479765U[P].2010-05-26.
[21]常州晔康化学制品有限公司.室内白蚁监测控制系统:CN201403443Y[P].2010-02-17.
[22]温州市公园管理处.一种园林白蚁监测防控装置:CN201682915U[P].2010-12-29.
[23]杨波.一种新型白蚁诱杀箱:CN203015688U[P].2013-06-26.
[24]龚仲君.白蚁监测及诱杀装置:CN103444672A[P].2013-12-18.
[25]鎛陈尧,陈斌.组装式白蚁监测诱杀装置:CN201657718U[P].2010-12-01.
[26]重庆市黑土地白蚁防治有限公司.一种用于白蚁监测及诱杀装置的诱杀块:CN104542523A[P].2015-04-29.
[27]宜昌市康居害虫防治有限公司.一种长效诱杀白蚁的装置:CN204047687U[P].2014-12-31.
[28]刘文军.一种白蚁监测控制系统用传感器:CN101228860A[P].2008-07-30.
[29]华南农业大学.一种白蚁监控自动报警装置:CN203503107U[P].2014-03-26.
[30]杭州飞鹰害虫防治技术有限公司.白蚁绿道电子监测饵剂控制方法及其使用的引诱饵料:CN203251823U[P]. 2013-10-30.
[31]潘树德,吴伟,郭建强.一种白蚁监测装置:CN201754724U[P].2011-03-09.
(责任编辑:邓天福)
Review on the study of termite monitor-controlling device in China
CHEN Haijiang1,FANG Min1,MO Jianchu2
(1.Jiaxin Termite Control Institut,Jiaxing 314050,China;2.Institute of Insect Sciences of 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58,China)
Base on the concern on the negative effect of traditional toxic soil barrier termite control methods,termite monitor-controlling technology has gradually become one of main termite control measures.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most termite monitor-controlling devices recording in the data of the State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 the P.R.China wa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Termite control operators could use rationally this information for choosing the product of termite monitor-controlling devices in their termite control work.
termite;monitor-controlling device;patent
R184.39
A
1008-7516(2016)02-0036-04
10.3969/j.issn.1008-7516.2016.02.009
2016-02-15
陈海江(1960―),男,浙江嘉兴人,工程师.主要从事白蚁防治工作.
莫建初(1964―),男,湖南安化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昆虫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