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慧教授治疗慢性盆腔炎经验总结

2016-03-07 04:11:57
当代临床医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经验总结盆腔炎

梁 策 高 慧

(1河北省 唐山华北理工大学 063000;2河北省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 067000)



高慧教授治疗慢性盆腔炎经验总结

梁策1高慧2

(1河北省 唐山华北理工大学 063000;2河北省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 067000)

[摘要]目的探讨高慧教授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总结高慧教授对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结果高慧教授认为慢性盆腔炎是由于湿热蕴结、寒凝气结及血瘀痰阻滞留于冲任胞宫所致。临床以清热解毒,温经散寒,化瘀除湿,内服加外治,综合治疗。结论疗效非常显著,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高慧教授; 盆腔炎; 经验总结

[DOI编码]10.3969/j.issn.2095-9559.2016.03.093

高慧教授是第五批国家级名中医,河北省首届名中医,河北省首届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承德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国家中医重点专科(中医妇科)学术带头人和专科负责人,河北省十二五中医重点专科妇科协作组组长单位负责人;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承德市中医妇科疾病研究所所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负责人,河北省重大医学科研课题项目负责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常委,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不孕不育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中医药学会之未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工作36年,临证经验丰富,擅于运用中医中药治疗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盆腔炎、不孕症等。她熟读中医经典,灵活运用中医理论,结合临床积累的丰富经验,对于治疗慢性盆腔炎有着自己独特的方法。现将高慧教授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经验介绍如下。

1 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古籍无盆腔炎之名,根据其临床特点,可见于“热入血室”、“带下病”、“经病疼痛”等病症中。在《中医妇科学》(六版教材)被命名为“妇人腹痛”[1]。早在《内经》中就有对妇科的记载,《灵枢·水胀篇》认为石癥“皆生女子,长在胞宫”、“月事不以时下”[2]。《妇人大全良方》中记载:“夫妇人小腹疼痛者,此由胞络之间夙有风冷,搏于血气,停结小腹,因风虚发动,与血相击,故痛也”[3]。属于中医“带下病”范畴。描述与慢性盆腔炎有相似之处。此病多由于经行、产后,血室正开,邪气内侵,湿热瘀血内结冲任、胞宫;或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而血瘀,脉络不通;或素体阳虚,寒湿之邪侵犯,血行不畅,凝滞于胞宫;或久病不愈,瘀血内结,而致气虚血瘀。其中以湿热瘀结胞宫最为常见,表现为少腹疼痛,痛连腰骶,带下量多而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一派湿热之象。该病病程长,病势缠绵难愈,病情反复发作,虚实错杂。

2 导师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高慧教授认为本病以带下量多、小腹痛、月经紊乱为主要临床表现。导致盆腔炎疾病的病因病机多为内蕴湿热,感受外邪,并与肝脾二脏相关,湿热蕴结于下焦所致。 许淑微《普济本事方》:“月事将行,预先作痛,或连腰胁,或引脊旅,或作寒热、或为癥瘕,肌肉消瘦,非特不能受孕,久而不治,转为瘵疾者,多矣[4]。叶天士认为:“带下令人不产育,宜急治之,……原其本,皆湿热结于任脉……”[5]。《温病条辨》云:“热入血室……为热邪陷入,搏结而不行,胸腹少腹必有牵引作痛拒按者。”常见湿热蕴结、寒凝气结、血瘀痰阻三型。临床以湿热蕴结更为多见,故湿热为慢性盆腔炎的病理基础。慢性盆腔炎多为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疗或素体虚弱,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导致气血痰湿等互结致病。其病因多端,多由经期、产后胞脉空虚或手术不洁,正气不足,湿热之邪乘虚而入,互结于气血,蕴结于胞宫,致使下焦受累,腹痛不舒。或由寒邪客于胞宫,寒凝血瘀,经脉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而发病。

3 西医病因

西医将盆腔炎又称为盆腔炎性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慢性炎症性病变,称为慢性盆腔炎[1]。包括慢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卵巢炎、输卵管卵巢囊肿、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

3.1 病原体感染 当机体防御系统功能遭到破坏,或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导致病原体侵袭。主要的病原体为沙眼衣原体和淋病奈瑟菌。可由生殖道粘膜、淋巴系统、血液循环等途径传播。

3.2 性生活不节 有多个性伴侣,不洁性交、性卫生习惯不良,性交频繁,经期性交,不注意性卫生保健,使用不洁月经垫,具有患病的混合性行为或带菌者的性活动,都可使盆腔炎的机率增加。性关系混乱致性传播疾病的传播,可导致盆腔炎发病率升高。

3.3 医院性因素 阴道、宫颈裂伤、血肿、子宫切除等,感染后继发盆腔结缔组织炎,炎症扩散途径以淋巴系统蔓延及生殖器黏膜上行蔓延为主[6]。人工流产术、宫内放置节育器、输卵管通液术、宫腔镜检查等消毒不严,导致生殖道粘膜损伤、出血、感染。

综上所述,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之一,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以几个部位同时发病。急性盆腔炎症有可能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证、脓毒血证,甚至感染性休克而危及生命;慢性盆腔炎症由于顽固难治,反复发作,可导致盆腔炎后遗症(盆腔炎反复发作、慢性盆腔疼痛、不孕症及异位妊娠)的发生。影响妇女的健康和工作,故应引起重视和积极防治。

中医药治疗急、慢性盆腔炎均有明显优势。尤其是对慢性盆腔炎所致的慢性盆腔疼痛、盆腔炎性包块、盆腔炎性积液疗效更加理想。

4 辨证论治

中医治疗盆腔炎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利水消肿,软坚散结为治疗大法。高慧教授根据长期临床研究及经验总结将急性盆腔炎视为“湿性炎症”;慢性盆腔炎为“干性炎症”。其独特的治疗方法主要体现在用药和治疗上。

4.1 用药大法

4.1.1 急性盆腔炎(含慢性盆腔炎急性亚急性发作) 朱燕春[7]用大黄牡丹汤加减(大黄、桃仁、牡丹、红藤、败酱草、赤白芍、忍冬藤、延胡索、川楝子、丹参、甘草)治疗急性盆腔炎,痊愈48例。黄健玲[8]治疗急性盆腔炎初期以清热解毒为主,选用金银花、蒲公英、白花蛇舌草、虎杖、毛冬青、虎杖等;中期以清热利湿,佐以活血化瘀为主,选用毛冬青、败酱草、鱼腥草、黄柏、车前子、佩兰等;后期以活血化瘀、益气养阴为主,选用赤芍、牡丹皮、丹参、太子参、茯苓、白术等。

导师认为多为以渗出为主的“湿性炎症”,中医立法以清热解毒(如金银花、连翘等),清热利湿(黄柏、黄连等),利水消肿(土茯苓、夏枯草等)为主,佐以活血化瘀(丹参、赤芍等)。治疗效果显著,患者反映良好。

4.1.2 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病程长,病情复杂多变,多为以增生、粘连为主。高慧教授定义为“干性炎症”。中医立法以活血化瘀(丹参、赤芍、当归等),软坚散结(浙贝母、王不留行等),祛瘀消癥(水蛭、莪术)为主,佐以清热解毒(如金银花、连翘等)。治法多以中药保留灌肠和中药理疗为主,配合中药汤剂口服。同时,导师认为“久病多虚”,过于寒凉易伤脾胃之气,过于温燥易耗伤阴液,病久以致肾虚。因此可酌情添加健脾养胃、固互阴液、滋补肾气之品。

4.1.3 盆腔炎性积液(积脓) 盆腔脓肿(积液)包括输卵管积脓,卵巢脓肿,输卵管卵巢脓肿,结缔组织间脓肿及急性盆腔腹膜炎脓液积聚在子宫直肠凹陷形成的包裹性脓肿。此类型按湿性炎症为主治疗。治法多以口服中药汤剂为主,配合中药保留灌肠和中药理疗。中医立法以清热解毒,清热利湿,利水消肿为主,佐以活血化瘀。发挥中药清热解毒的优势以抗炎。

4.1.4 盆腔炎性包块 盆腔结缔组织炎一旦发生,局部组织充血水肿,有大量的白细胞及浆细胞浸润,使组织失去柔软感,且增厚发硬;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以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为主,逐渐使之成为较坚硬的瘢痕组织,重者出现“冰冻骨盆”状态。此类型按干性炎症为主治疗。治法多以中药保留灌肠和中药理疗为主,配合中药汤剂口服。中医立法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祛瘀消癥为主,佐以清热解毒。发挥中药软坚散结的优势以抗粘连。

4.2 治疗大法

4.2.1 湿热蕴结证 证见:低热起伏,腰酸背痛,月经不调,带下稍多,色黄而稠,味臭。小便黄,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滑细数。治宜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方用四妙丸为主(苍术10g,黄柏10g,川牛膝15g,苡米20g,红藤10g,金银花15g,连翘15g,土茯苓10g,夏枯草10g,炙甘草10g等);湿邪甚加茯苓10g,厚朴10g,大腹皮10g;便溏加白术10g,藿香10g。中成药:妇炎康复胶囊4粒日三次口服。金刚藤胶囊4粒日三次口服。

4.2.2寒凝气结证 证见:小腹胀痛,得温痛减,烦躁易怒,胸胁胀满,畏寒肢冷,经色紫暗有块。舌质暗、有瘀斑或瘀点,脉沉细。治宜散寒除湿,理气止痛。方用自拟温盆汤为主(肉桂15g,干姜10g,乌药10g、小茴香10g,枳实10g,赤芍15g,苡米20g,蒲黄10g,红藤10g等);四末不温加炙附子10g(先煎);腹中结块加鸡内金10g,桃仁10g,莪术10g。中成药:温经颗粒5g日二次口服。艾附暖宫丸1丸日二次口服。

4.2.3血瘀痰阻证 证见:小腹坠痛,肛门坠胀疼痛,痛时拒按,少腹包块,经色紫暗有块。舌质暗有瘀斑或瘀点,脉沉涩。治宜活血化瘀,利水消肿。方用桃红四物汤为主(当归10g,川芎10g,丹参15g,桂枝15g,茯苓15g,赤芍10g,桃仁10g,夏枯草10g,蒲公英15g等)。腹痛较甚加白芍10g,延胡索10g,水蛭10g。中成药:血府逐瘀胶囊4粒日三次口服。止痛化症胶囊4粒日三次口服。

以上各证型若有盆腔包块者加三棱10g,莪术10g,穿山甲10g;有盆腔积液者加土茯苓15g,夏枯草10g,蒲公英15g;肾虚腰骶疼痛者加桑寄生15g,川续断15g,补骨脂10g。

5 中药保留灌肠

张磊昌[9]用银花、连翘、当归、黄连、黄柏、苍术、丹参、香附等水煎取汁200ml,每晚睡前左侧位灌肠,剩余药渣放入布袋中,温度适中,放于小腹中极穴至子宫之间的压痛点处。共治愈18例,显效16例,好转4例。蔡嘉兴[10]用散结止痛方(桃仁、红花、没药、小茴香、延胡索、三棱、肉桂、莪术、枳实)灌肠用药,药物可不经过肝脏代谢直接在直肠吸收50-70%,减轻了肝脏的负担,避免了药物对胃肠的刺激性。总有效率为90%。郑红[11]用温化活血汤(黄芪、肉桂、白芷、丹参、菊花、皂角刺、红藤、败酱草、莪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86例,显效31例。

导师认为慢性盆腔炎病程长,长期服药易伤脾胃,用灌肠方法治疗有一定的优势。直肠给药不经过上消化道,可避免胃酸和酶对药物的影响,避免药物对胃肠的刺激,减低对肝脏的损伤,药物经直肠盆腔静脉丛吸收,直达病所,能起到药半功倍的疗效[12]。

基本方为:丹参15g,赤芍10g,桃仁10g,莪术10g,穿山甲10g,肉桂15g,连翘15g,夏枯草10g,土茯苓10g等。按辨证分型证型随证进行加减。药物经肠管局部弥散吸收,避免了口服药的首过效应离盆腔患病部位近,迅速药到病所,抗炎抗粘连效果最好。

6 中药理疗

采用具有电场效应、磁场效应、热效应、震荡效应的理疗机进行盆腔体表投影区及穴位理疗,可松解盆腔粘连,止痛,促进炎性代谢产物的吸收消散。导师方法为穴位区应用中药散剂和水煎剂装入外敷袋,放入电极板进行理疗。中药场效应仪治疗(中药散剂入药袋,干导药);电脑多功能治疗仪治疗中药离子导入(湿导药)。并且经过多年临床观察发现,盆腔炎患者卧床休息者可使疗程缩短,疗效提高。故在治疗中注意指导病人严格卧床休息。

罗曼华[13]用活血化瘀药丹参、川芎、红花、莪术、三棱等制成一次性药垫置于导电板上,分别置于腰骶部的肾俞,脾俞,命门穴位,下腹部的气海,中极,关元穴位,运用离子导入治疗仪治疗219例,治愈率为72.6%。李军等[14]用静脉给药(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加鱼腥草注射液500 ml、化癖通脉注射液250 ml,每日1次,15日为1疗程。)、中药内服(蒲公英、红藤、金银花、连翘、败酱草、丹参、赤白芍、延胡索、鳖甲、薏苡仁等)、中药保留灌肠加离子导入(清康灌肠液由赤芍、牡丹皮、三棱、莪术、穿山甲、皂刺、黄柏、败酱草、紫花地丁、牛膝等按一定比例制成)治疗慢性盆腔炎40例,总有效率为95%。胡静平等[15]用白花蛇舌草、没药、桂枝、乳香、血竭、红花、香附、当归尾、赤芍、花椒、蒲公英、败酱草、穿心莲为主药,提取浓缩后浸湿纱布,置中极穴、大赫穴,经皮电离子透入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治愈率为96%。

7 针灸推拿疗法

主要是通过俞穴,作用于经络、脏腑以疏通经络、活血行气,使盆腔内郁滞的气血畅通,扶正祛邪达到防病治病目的。导师主要取穴:关元、中极、归来(双)、血海(双)、三阴交(双)。孟向文等[16]用互动式针法治疗50例,主穴为三阴交,地机,根据不同症候,随证取穴,虚寒型配足三里,湿热型配蠡沟,结果痊愈31例,好转19例。王雁君[17]取关元、中极、归来、肾俞、三阴交、阴陵泉,运用一指禅法、鱼际揉法、推法、点法、擦法治疗30例,有效率为93.33%。吴正林等[18]取气海、关元、中极、水道、子宫、带脉、肾俞、血海、阴陵泉、三阴交穴位,用掌根揉法、指揉法、滚法治疗,痊愈23例,显效13例。

8 阴道给药法

阴道给药是药物通过生殖道粘膜、阴道静脉吸收,药物附着于阴道穹窿部可直接被盆腔组织吸收,使药力直接进入盆腔发挥作用,具有给药途径直接,药物作用持久的特点。王燕等[19]治疗慢性盆腔炎55例,用双黄连粉、活血止痛散、川芎嗪调制成膏状,置于穹隆部。根据不同的疼痛特点,调整药物的位置。治愈率为61.8%,总有效率98.2%。蔡玉华等[20]用当归、连翘、银花、黄芩、三七、乳香、冰片、川芍等十味中药制成的复方盆炎粉,治疗慢性盆腔炎80例,总有效率为95%。

9 导师体会

根据高慧教授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对盆腔粘连者在口服中药中要加强理气行滞、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消散癥瘕中药的应用;对脾胃弱者将上述立法的中药重点应用在中药保留灌肠液中,在理疗导药液中也要加强软坚散结、消散癥瘕中药的应用。加用推拿按摩手法治疗盆腔粘连,通过按摩子宫附件的体表投影区,疏捋盆腔粘连部位,使致密粘连变为松散粘连,最终使粘连分解消散。其次要运用一切中医药治疗手段为病人减轻疼痛,探索寻找中药单方或复方止痛效果好的中草药或地方中草药,探索寻找民间单方、验方力求将止痛效果好的中药纳入诊疗方案中,并通过实践加以反复验证。重点加入中医针灸(拔罐、梅花针、刺络放血等)、中药外敷,在原有治疗手段的基础上(中药口服、中药保留灌肠、中药理疗)均加强理气止痛、活血止痛、化瘀止痛、消癥止痛中药的应用。同时配合心理治疗,向病人讲解有关疼痛的知识,取得患者的信任,使他们充分表达内心的感受,从心理上接受医生的治疗方案。由于周围环境的变化和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人们对于生理卫生健康意识的缺乏,高慧教授认为患者需要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适当的体育锻炼、注意饮食起居、加强女性生理卫生方面的教育,增强机体自身免疫力,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促进康复。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46.

[2] 高慧,等.中药盆炎康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J].承德医学院学报,1996,4:304-309.

[3] 田璐.导师陈莹教授用扶正祛邪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经验总结及实验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8,5.

[4] 许叔微.《普济本事方》.上海科技出版社,1978.

[5] 张英蕾,等.炎克宁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4:10.

[6] 郭蓬春,等.盆腔炎发病的诱发因素[J].中国社区医师,2003,18(2):10.

[7] 朱燕春.大黄牡丹汤治疗急性盆腔炎[J].中国中医急症, 2001,10(4):189-190.

[8] 黄健玲.黄健玲教授治疗盆腔炎经验介绍[J].新中医, 2006, 38(7):18-20.

[9] 张磊昌.中药保留灌肠配合局部热敷治疗慢性盆腔炎40例.陕西中医,2002,23(5): 415.

[10] 蔡嘉兴,等.散结止痛汤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研究.河北中医,2000,22 (1): 8-9.

[11] 郑红.温化活血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86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1,36(10):426.

[12] 刘静,等.慢性盆腔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1,1:48-49.

[13] 罗曼华.活血化瘀药物导入治疗慢性盆腔炎219例[J].广东医学,2001,22(10):975.

[14] 李军,等.中医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0例[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3):236.

[15] 胡静平,等.中药离子透入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50 例[J].吉林中医药, 2003, 23(5):24- 25.

[16] 孟向文,等.互动式针法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临床观察[J].针刺研究,1998,(4):298-299.

[17] 王雁君.推拿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体会[J].甘肃中医,1998,11(1):33.

[18] 吴正林.王志林按摩治疗慢性盆腔炎43例[J].河南中医药学刊,1997,12(6):22.

[19] 王燕,等.阴道用药治疗慢性盆腔炎55例[J].中国医药学报,1998,13(2):33-34.

[20] 蔡玉华,等.中药复方盆炎粉局部外治慢性盆腔炎80例[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8,5(3):39-40.

[中图分类号]R271.1

[文献标识码]B[学科分类代码]360.1027

[文章编号]2095—9559(2016)03—2169—03

[收稿日期]2015-09-22

猜你喜欢
经验总结盆腔炎
唐军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经验总结
肖洪波治疗膝骨关节炎经验总结
贾六金辨治五迟五软经验总结
王光安治疗喑哑经验总结
孙天福治疗心律失常的经验总结
腹针配合神阙灸治疗慢性盆腔炎验案1则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对两例使用米氮平致不宁腿综合征患者进行诊治的经验总结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