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炼化的能效基因

2016-03-07 13:20:34石杏茹
中国石油石化 2016年20期
关键词:炼化能效全局

○ 文/本刊记者 石杏茹

青岛炼化的能效基因

○ 文/本刊记者 石杏茹

全局意识、软硬结合、远近结合,解读青岛炼化的高能效之路,必须剖析其蕴藏的能效基因。

青岛,一座美丽热情的城市,新石器时代东夷人就开始在此繁衍生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五巡天下,三登琅琊。提起它,人们就会想到啤酒、大海、沙滩、大排档……

青岛炼化跻身其中并不显得突兀,因为它的发展非但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反而提供清洁能源让城市更加美丽。“节能是唯一没有负作用的效益!”青岛炼化董事长、总经理王树德说,“青岛炼化追求的是高能效的绿色发展之路。”

决定水滴石穿的,不是力量,而是坚持。

相比于结构调整、产品优化,对生产经营来说,节约能耗、提高能效带来的效益是缓慢的。但青岛炼化不急不躁,缓慢而坚定地推进自己指标渐进追赶、能效渐进提高的“渐进追赶”能源管理模式,为行业树立了一个可供参考的范本,

对企业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青岛炼化人干工作从不叫苦叫累。

全局意识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谋全局需要企业具有战略性思维、全局眼光,以把握全局、驾驭全局、追求全局的整体利益,同时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炼化企业也是如此,追求高能效更是如此。

炼化企业影响能耗最大的环节主要集中在能量的转化、利用和回收三个环节。为了减少这三个环节的能耗浪费,在炼厂设计原始阶段就应该有一个全局的概念。青岛炼化副总经理李振民说:“我们的传统炼化企业都是堆积木式发展,今天有需要建一套装置,过几年再建一套。装置与装置之间结合性不强。而青岛炼化在最初设计时我们就秉持了一个全局性考量。”

全局意识首先体现在青岛炼化的布局上。青岛炼化占地2.2平方公里,在千万吨级炼厂里是布局面积最小的。即使一些地方小炼厂也比它面积大。装置集中、距离短,给集约式节能创造了条件。青岛炼化充分利用企业装置紧凑集中的特点,秉承整体能效最大化理念,突破装置区域管理思维,把全厂作为一个生产车间看待,加强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

一个工厂视为一个车间,青岛炼化本着对能源物料“区分品质管理、科学合理使用”原则,分系统对能源介质高质高用、低质低用,努力做到多次使用、充分利用,追求能效最大化,有效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同时,通过分子炼油理念,细化组分切割及流向,减少物料在系统中的循环,降低能源消耗。

全局意识还体现在优化项目的取舍上。

去年,青岛炼化想在催化装置内部用余热产生蒸汽,以免余热浪费。这本来是好事,但青岛炼化请节能公司做了一个节能诊断。该项目对这套装置来说确实节能,但不能与其他装置实现同工同停,不能实现热供量,对整个公司装置能耗来说反而增加了。青岛炼化副总经理李振民说:“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要从全局入手,不能说这边节能效果突出,那边耗能却增加非常大,得不偿失。”

全局意识更体现在员工的日常行为里。

污水的梯级利用节能项目鲜明地体现了青岛炼化员工的全局意识。

催化单元产生的污水原来直接排进污水池。其实这些水的水质还是不错的,完全可以作为常减压单元的注水。于是,两个单元工程师一碰头,催化污水接了一条管线到常减压设备。“一条管线解决问题,投入几乎没有。” 生产技术管理部部长、高级工程师孙浩说,“此举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而且污水处理装置运行负荷降下来,节省了蒸汽和新鲜水用量。”

因为人少,青岛炼化的员工个个都是具备全局意识的多面手。这不仅因为公司员工素质普遍较高,也得益于他们创造性实行的全流程培训制度。经过全流程培训,员工树立起了全局意识,不局限于站在某一个岗位的角度思考问题,而是能够从流程优化的角度去考虑如何做好节能工作。

思路开阔了,节能道路自然越走越宽。

青岛炼化提供的清洁油品,为海滨城市青岛增添了一份美丽。

软硬结合

“关于节能,其实企业和企业之间做法上没有大的差别,差别之处在于在日常工作中能否持以之恒地做。” 青岛炼化副总经理宋立群说,“啃完骨头还得挑刺,这是我们与其他企业间的差距。”

啃完骨头再挑刺,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青岛炼化追求能效到极致的工作状态。为了达到这种极致,青岛炼化的做法是软硬结合。李振民说:“做一个技改项目相当于做了一台外科手术,去掉一块换上一块,伤筋动骨。所以,我们发现一个能效点后,先考虑软的管理提升、工艺优化。这些措施都采取了以后再做硬件,也就是做技改项目。”

节能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是高度融合的,基础管理工作上去了,节能工作就上去了,企业的竞争力就有了。

加氢单元主任穆海涛说:“节能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是高度融合的,基础管理工作上去了,节能工作就上去了,企业的竞争力就有了。”

管理出效益,从严管理出大效益,精细化管理出最大效益。这条石油石化公司奉为圭臬的管理理念具体到节能这个领域就是,管理出能效,从严管理出高能效,精细化管理出最高能效。

青岛炼化2008年6月投入商业运行,2009年底,能耗在设计值的基础上下降了10%。生产技术管理部部长、高级工程师孙浩说:“这个成绩很大程度上取源于我们借鉴了老企业的一些做法,在管理上、技术上、信息化上做工作,杜绝跑冒滴漏等陋习。”

在青岛炼化,如果出现常流水这样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低级错误,表明员工没有主人翁意识,企业绝不容忍,必须重罚。

青岛炼化员工来自五湖四海,都是抱着做一番事业的雄心而来,基本没有人会主观性地想浪费,大多是一些日常习惯要纠正。如在催化允许的前提下,尽量提高加氢尾油至催化热供料量,减少尾油去罐区量;加热炉氧含量控制在2%~3%范围内,提高加热炉效率;反应系统冷氢阀位开度不得大于30%,以充分利用反应系统热量…… 胡正海说:“依靠管理要能效首先是打破常规,改变大家一些习以为常的东西。”

改变员工粗放的工作习惯,需要企业在管理上完善制度并严格考核。青岛炼化领导层非常注重节能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设,积极开展创新型节能管理工作。目前青岛炼化已形成以比学赶帮超、创建燃动模型、技术培训、节能优化培训、节能服务、经验交流为主体的节能工作体系模式。

通过管理节能对“扫浮财”很有效,当软手段用尽依然达不到理想的节能目标时,就必须依靠硬功夫,也就是技改技措。到目前为止,青岛炼化设备节能攻关组先后对39台次大型机泵设备开展节能改造,取得了显著节能效果。

青岛炼化蜡油加氢装置反应器一床存在径向温差较大的问题,部分催化剂不做功,影响催化剂使用效能。借助2015年大检修时机,青岛炼化委托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对该反应器一床进行设计改造,更换了反应器入口扩散器,并对一床泡罩盘进行更新。姚立松说:“运行6个月后,蜡油加氢反应器一床各列温升差值显著减小,即一床径向温差有所降低,偏流问题得到改善,也节约了蒸汽等能耗。”

上了技改项目并不是事情的终结,更重要的是保证设备运行率,把节能设备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宋立群说:“前年、去年,我们比较了一下,运行与不运行节能设备差2000多万元的效益。”

这2000多万元的效益体现在节约了多少度电、多少吨煤、多少吨蒸汽上。节省多了,问题又来了。水电好说,节省下来的蒸汽怎么办?青岛炼化公司副总工程师兼机动工程部部长莫少明说:“经过前面优化节能工作做到位之后,我们省下来的蒸汽增多,冬天能够达到平衡,夏天则过剩。预计夏天三个月可以省下25吨/小时的蒸汽,也就是上百万元的效益。如何利用好低温蒸汽是我们正在考虑的问题。”

节能永无止境,潜力永远可挖,随着节能优化出现新的矛盾点,青岛炼化继续自己的节能征程。

“‘渐进追赶’就是远近结合,不追求一时最高、不追求跨越式发展,而是稳扎稳打,是一套组合拳。”

远近结合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谋万世更需要企业的战略性眼光——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不能以损害长远利益为代价换取当前利益。

青岛炼化领导层很早就意识到,节能环保是青岛炼化生存下去的基本条件,是长远发展的根本。

既然是生存的基本条件,就什么时候也不能动摇。青岛炼化把技术进步作为节能减排的永恒主题和不竭动力,持续搜集国内外先进节能技术,结合企业实际开展科学论证,通过技术改造挖掘节能潜力。

2014年国际油价走低以来,虽然上游勘探开发板块陷入泥沼,但炼化板块迎来了难得的利好周期。今年上半年,中国石化炼油业务盈利能力为2008年以来最高,为历史最好盈利水平。

为了抓住盈利周期,炼化企业都在忙着调整产品结构、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产销联动开拓市场,并在员工中间开展热火朝天的劳动竞赛。青岛炼化也不例外。不过,与此同时,它追求高效节能的节奏一点也没有慢下来。

2015年7月,青岛炼化开展了四年一次的大修。实施的技术改造项目有三四十个,投资约两亿元。以设备检修为契机,青岛炼化同步实施多项节能优化措施。其中一项是着力于加热炉热量回收及效率提升,将几台排烟温度在160℃~170℃的加热炉进行改造,更换空气预热器,采用先进的能量回收设施,使排烟温度降低至110℃左右。

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反过来,目标再高远,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篝火煮起了鱼,连鱼带汤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

青岛炼化追求能效,做到了远近兼顾。李振民说:“‘渐进追赶式’就是远近结合,不追求一时最高、不追求跨越式发展,而是稳扎稳打,是一套组合拳。”

2011年,青岛炼化第一次大修调换了一批设备。这批设备被换掉不是因为它们不先进,反而是因为其太先进。青岛炼化公司副总经理宋立群说:“青岛炼化建设之初,设备选型时采购的都是国内最先进的,设计指标比较高,造成了大马拉小车的现象。用大马保障供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不经济。”

宋立群举了个例子——机动工程部以前只是保证供给,让设备里面的泵转起来,但现在要在安全平稳供给的前提下让它经济地运转。于是,青岛炼化把大的转子变成小的转子。“同样是拉车,大马拉小车也是浪费。我们改成合适的马拉车更经济节能。”

除了改变大马拉小车的尴尬外,青岛炼化衡量一个技改项目的可行性时,首要的就是看其经济性,不追求能耗最低但要看能效。

李振民刚刚开完技改技措专题会。会上有两个节能项目被否定了,原因就是测算下来需要投入几千万元,但是节能的成果也就近百万元。“我们节能的管理模式是‘渐进追赶式’而不是革命式。许多项目节能是有效的,但资本是亏的,所以暂时不用。”

暂时不用不代表永久不用。随着钢材煤炭电力天然气价格等原材料的走低,许多原来不经济的节能技改项目开始变得经济起来,青岛炼化抓紧时机,又开始继续某些原来搁置的节能项目。

本文图片均由青岛炼化公司提供

责任编辑:石杏茹

znshixingru@163.com

猜你喜欢
炼化能效全局
Cahn-Hilliard-Brinkman系统的全局吸引子
量子Navier-Stokes方程弱解的全局存在性
大庆炼化:首季完成68% 年利润额
上海:稳中有进 能效趋优
印刷工业(2020年5期)2020-03-29 06:46:50
压力表在炼化装置上的应用
落子山东,意在全局
金桥(2018年4期)2018-09-26 02:24:54
石油炼化检维修化学清洗概述
关注能效
流程工业(2017年4期)2017-06-21 06:29:48
新思路:牵一发动全局
中国卫生(2014年5期)2014-11-10 02:11:26
炼化建设项目电气专业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