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飞
(大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3)
马帮在云南近代对外贸易中的作用及影响
黄春飞
(大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3)
马帮是我国西南地区特有的一种交通方式,它也是云南商品贸易的主要运输工具。近代,云南工商业的兴起促进了云南对外贸易空前发展,马帮随之盛极一时。作为云南对外贸易的一支劲旅,马帮通过拓宽、繁荣、充实云南与东南亚及南亚的商贸通道带动了云南外贸经济增长;二是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及南亚国家的文化交流;三是发展和巩固了云南与东南亚及南亚国家的传统外贸关系。
马帮;云南;近代对外贸易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的云贵高原,自古就是中国通向东南亚及南亚的主要通道。从陆地角度看,云南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有着长达4 061公里的边界线,与泰国、柬埔寨及印度为近邻。就其山脉水系而言,中南半岛的山脉基本上是我国西南横断山脉的延伸,流经东南亚陆地的大河几乎全部发源于中国的西南。由于山水相连的地理条件,云南自古以来就与东南亚及南亚国家存在着经济文化方面的联系。无论是开端于公元前四世纪的蜀身毒道,还是后来的西南丝绸之路,亦或是以茶马互市为主要内容的茶马古道,无不诉说和证明着这种联系。宋蜀华先生说“蜀身毒道最先由民间商旅往来,逐渐形成贸易点,点与点相连形成交通线。”[1]可见,维系这种联系的最初形式就是发起于民间的商品贸易。受限于云南山高谷深、草深林茂的自然地理环境,这种商品交换主要借助马帮驮运来实现。
马帮是中国西南云贵高原地区特有的一种交通方式,也是云南商品贸易的主要运输工具。在现代交通大规模兴建之前,马帮一直是云贵高原上最方便、最经济的运输方式。即便是在1910年滇越铁路和1935年滇缅公路修通后,云南大多数地区的主要运输方式依然是马帮。以普洱茶贸易为例,据唐代樊绰的《蛮书》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合烹而饮之”。[2]银生城界指的是现在的普洱地区,由于当地交通闭塞,普洱茶外运比较困难,加之当时缺乏储藏技术,常常造成大量茶叶糜烂山中。马帮的介入为普洱茶运输提供了方便,“滇茶除销本省外,间销安南、暹罗、缅甸及我国沿海沿江各省……什九赖乎骡马。”[3]在云南古代交通史上,马帮一直是商品贸易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至近代,伴随着邻近国家的殖民化、云南开埠和西方先进技术的输入,云南工商业得到蓬勃发展。云南与东南亚及南亚的商贸往来因此更趋频繁,马帮的发展也随之规模空前。当时实力雄厚的商帮纷纷组建专属马帮,从事对外贸易。比较有名的大马帮就有风仪帮、蒙化帮、丽江帮、中旬帮、通海帮、峨山帮、开化帮、文山帮、思茅帮、迆西帮、石屏帮、阿迷帮、开远帮、玉溪帮等20多个。马帮鼎盛之时,在腾越方向,常年行走着3 000至6 000匹驮马;在滇南方向,每年出口大锡近万担全赖马帮运输;在耿马、镇康一线,也有不下千匹驮马往来运输。从事短程运输的小马帮数量则不计其数。一时间云南省骡马存栏数达50.7万匹之多,成为承担云南各地及对外贸易的主要运输力量。通过云南三大海关(蒙自、思茅、腾越)由开关至1911年贸易总额的前后对比,基本可以反映出马帮对云南近代对外贸易的影响。
注:本表是根据《新纂云南通志》卷114数据整理的结果。表中“两”指海关两
可以看出,马帮成为云南近代对外贸易中最活跃的因素,正因为拥有一支支规模庞大的能远赴东南亚及南亚行商的马帮队伍,云南近代对外贸易才得以产生、发展、繁荣。反之,云南近代对外贸易的繁荣又进一步促进了马帮运输业的发展壮大,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体系。马帮与云南近代对外贸易结成共存共荣、唇齿相依的关系。
马帮在云南近代对外贸易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拓宽、繁荣、充实云南对外商贸通道方面。
首先,马帮拓宽了云南与东南亚及南亚的贸易通道。历史上,我国与越南、老挝一直保持着商贸联系。至近代,随着我国工商业的发展,马帮运输业日趋繁盛,马帮将滇—老传统贸易通道延伸至泰国,直到缅甸南部的沿海港口。清末以来,云南玉溪、河西等地的回族马帮便开通了由迆南到缅甸、老挝、泰国的商路,该商路由河西达思茅到佛海,再由佛海到景栋,最后到达泰国的清迈。其时,云南马帮驮运着云南及内地缎子、土布、茶叶、磺石等货物,自迆南进入缅甸,再到泰国清迈,更远者可抵达缅甸毛淡棉。同时马帮也运回当地的特产,如:鹿茸、虎皮、豹皮、虎骨、鹿皮、熊胆、犀角、纸烟等,还在当地采购产自欧洲的西药,如:大药水、洋雀蛋、八达味和大黑药等。由河西到毛淡棉的路程很远,行期至少得半年,往往每年九、十月份出发,次年四、五月份才能返回。该路线山高水急、草深林茂、蛇蝎出没、野兽横行,通行十分艰难。马帮不得不披荆斩棘开路,披星戴月行进,还要防范野兽攻击,如若人畜感染了瘟疫,轻者耽误行期,重者埋骨荒野。二战爆发后,日本法西斯侵占了缅甸,切断了滇缅公路,滇缅贸易中断,马帮运输也因此受阻。中国在缅甸的众多商号纷纷转移到印度的加尔各答、噶伦堡等地经营业务,马帮运输被迫不得不改变运输路线,自云南丽江、中甸北上,进入西藏拉萨,继而向南翻过喜马拉雅山脉后进入印度,贯通了滇—藏—印贸易通道(滇—藏贸易通道早已有之)。可见,云南与东南亚及南亚商贸通道是在马帮商人的汗血滴石中开辟出来的。完全可以说,没有马帮就没有云南与东南亚及南亚的商贸通道,没有云南与东南亚及南亚的商贸通道就没有云南近代对外贸易。
其次,马帮繁荣了云南与东南亚及南亚的传统商贸通道。早在公元前四世纪,中国就开通了连接川、滇、缅、印的蜀身毒道,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后来南方丝绸之路。千百年来,马帮一直活跃在这条传统商路上,不仅丰富了沿途人民的物质生活、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而且增进了各国及民族间的友谊。至近代,云南工商业的蓬勃发展,滇—缅—印这条千年丝绸之路便空前繁忙起来。在滇缅公路开通之前,行走在这条商路上的马帮更是盛极一时,经常有四五千匹驮马往来运输。
最后,马帮充实了云南近代对外贸易的交通网络。在交通尚不发达的年代,云南马帮的运输范围覆盖整个大西南,滇、藏、川、黔、桂几省的商品流通几乎全依托马帮。马帮运送的商品种类十分广泛,从小至竹编、乳扇、饵丝、灯油、针线等日常百货到普洱茶、洋纱等大宗货物以至于金、银、铜、铁、锡等有色金属,几乎无所不包。正是在遍布云南各地的马帮队伍的运输下,东南亚及南亚的棉、宝石、洋布等才得以运销云南各府远至康藏等地,省内土特产如诺邓的火腿、勐海的普洱茶也得以在西南地区大范围流转。在滇缅公路通车后,由于汽车数量较少且只能通过公路行进,仍需大量马匹承运与日俱增的物资。例如,滇越铁路通车后,每年有百万元的棉货输入,只能通过马帮转运分销各地;再如,1920年经滇越铁路运往昆明的600多万元的洋纱,就是由马帮转运云南各地的。马帮成为云南近代对外贸易交通网络中不可缺少的一环,马帮运输与近现代交通运输相配合,各显其能,充实了云南近代对外贸易的交通网络。
另外,马帮的活动范围和路线对商业重心的改变与兴衰起着决定作用。如曾经是普洱茶市交易重心的思茅口岸,每年出入海关的马匹数以万计。例如,1921年旱季,每日出入思茅关的货物以千驮计,只“恒和元”(民国时期云南商号,主要经营茶叶贸易)一家就销售出各种茶叶近百吨。后来因为瘟疫流行,不少马帮改道或者直接进入茶山交易,曾经盛极一时的思茅口岸便日渐萧条了。
近代云南马帮的发展在扩大商品交换的地域范围的同时也使云南对外贸易得到空前的发展。马帮鼎盛之时,常年有成千上万匹驮马行进在前往东南亚及南亚的商贸通道上,其运输能力之大,交流范围之广,贸易之体量,交通之频繁,都是前所未有的。其间,云南虽然兴建了近现代交通,但其规模和力量相对有限,马帮依然是交通运输的主力。我以为,马帮对云南近代对外贸易的影响有以下几点:
一是带动了云南外贸经济增长。在马帮与东南亚及南亚的贸易的影响下,云南当地人逐渐形成了“穷走夷方”的传统。有不少人加入到马帮商队中来,行走在各条出境贸易的商道上,他们往往去时携带着精美的毛织品、毛皮、茶叶和食盐,返回时则变为原棉、玉石、洋纱等进口货物。马帮贸易的繁荣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应马帮贸易之需要,各种手工业、服务业得以迅速发展。例如,出现了专门服务马帮的马店、专门编制马驮箩筐的工场、专门生产防马驮霉变的油布作坊以及提供马帮食宿的客栈旅店。马帮与社会经济的深度交织,甚至直接影响到云南工商业的生存与发展。例如,民国时期主营出口贸易的三大商帮(喜洲、鹤庆、腾冲)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依托马帮运输发展起来的,最终成为资本雄厚、经营规模广大的巨商。马帮与云南近代工商业相互结合,共同谱写了云南近代对外贸易的新篇章,拉动了云南外贸经济增长。
二是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及南亚国家的文化交流。马帮不断往返于云南与东南亚及南亚进行商品运输和贸易活动,需要熟悉当地人的语言文化和社情民意。在长期的商品交换中,互相间文化上的借鉴和学习,促进了文化的交融,增进了双方的友谊和信任。在必要的时候,有些马帮商人直接定居境外,成为侨商和侨民,例如“潘塞人”(Panthay)现象。“潘塞人”是缅甸人对定居当地的云南回族侨胞的称呼,意思指“商人”“有钱的大老板”,因为早期前往缅甸经商的多为马帮商人,他们给当地人留下了很有钱的印象。[4]商业贸易和由此引发的人口迁徙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及南亚国家的文化交流。这种文化交流的印迹随处可见,如在腾冲和顺至今保留有建于20世纪初期中西合璧的房屋,和经由马帮商人从东南亚购买的美国面包机、德国压面机等。
三是发展和巩固了云南与东南亚及南亚国家的传统外贸关系。作为中国西南的一个省份,云南自古以来就与东南亚及南亚国家保持着经贸文化的交流和联系。进入近代,云南马帮运输业和云南工商业的发展使这种商品贸易联系得更加紧密。马帮商人通过拓宽、繁荣、充实商贸通道不断开辟东南亚及南亚市场,发展和巩固了云南与东南亚及南亚的传统外贸关系。这种世代相传的贸易关系,奠定了我国与东南亚及南亚国家开展高层次国际经贸合作的基础。
综上所述,马帮作为西南地区的传统运输方式,长期以来在云南商品贸易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至近代,马帮在云南近代对外贸易中的作用更加重要,特别是他们拓宽、繁荣、充实了云南的对外贸易通道,使得近代云南同东南亚及南亚国家前所未有地紧密联系起来。马帮对云南近代对外贸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带动了云南外贸经济增长;二是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及南亚国家的文化交流;三是发展和巩固了云南与东南亚及南亚国家的传统外贸关系。
[1] 宋蜀华.论西南丝绸之路的形成、作用和现实意义[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6,(6):7.
[2] 樊绰.蛮书校注第七《云南管内物产》[M].上海:中华书局,1962.297.
[3] 云南省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续云南通志长编[M].1985.315.
[4] 姚继德.云南回族向东南亚的迁徙[J].回族研究,2003,(2):38.
2095-4654(2016)09-0016-03
2016-07-09
F752.9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