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旭峰,郁保生*,刘 娟,郜文辉,谢雪姣,戴 维(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208)
立足临床基础,培育核心能力——浅谈中医临床基础专业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的培育
邹旭峰,郁保生*,刘娟,郜文辉,谢雪姣,戴维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208)
〔摘要〕培育和提高中医临床基础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核心能力,需要秉承中医药自身固有的特色,兼顾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使专业名称中的“临床”与“基础”名副其实。中医药事业教育者和中医临床基础专业硕士研究生应从加强传统教育、锤炼实践技能和培育国际视野三方面入手,培育和提高中医临床基础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核心能力。
〔关键词〕中医临床基础;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培育
Cultivate the Core Competence based on Clinical Foundation --Discuss the Cultivation of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CM Clinical Foundation Master
ZOU Xufeng,YU Baosheng*,LIU Juan,GAO Wenhui,XIE Xuejiao,DAI Wei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Hunan 410208,China)
〔Abstract〕To cultivate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CM clinical basic professional postgraduates needs to uphold the inh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CM, and to give consideration to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wo aspects. Career edu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TCM clinical basic professional master graduate students should strengthen traditional education and exercise practical skills and cultivate an international vision to cultivate and improve the core abi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of TCM clinical basic.
〔Keywords〕clinical basics of Chinese medicine;master graduate students; core competence;cultivation
中医药的存亡在于需求,中医药的发展在于创新,中医药的兴旺在于人才[1]。中医临床基础专业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的强弱影响着中医临床基础专业的发展,而中医临床基础专业研究生教育是高等中医临床基础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级临床中医师、中医专业教育、科研及管理人才的主要渠道。
1990年,普拉哈拉德(C.K. Prahalad)和哈莫(G. 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上发表的论文《企业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中首先提出核心能力这一概念[2]。核心竞争力,又可称作核心能力,是一个企业(或人才、国家等)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核心能力并不是某一种单一的能力,而是各种能力的有机结合,可以藉此应对各种变革与激烈的外部竞争。
中医临床基础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核心能力应当是自己在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态度、知识、技能以及人际交往等能力的综合体,是中医临床基础专业教育必须着重培养学生将来从事并发展中医临床基础专业所必须具备的最主要的能力。
目前我国中医研究生教育大多还是采取传统的教学培养模式——先是课堂教学,然后分配到教学医院实习,最后撰写论文毕业。由于强调学生毕业时需发表论文的硬性指标,大部分学生从前面的课堂教学、医院实习阶段开始就全身心投入做实验、发论文,以至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一到临床,茫然失措,不知道从何处着手看病,也治不好病,这不能不归咎于中医教育的失误[3]。
大多学者认为中医研究生教育亟需改革,需要通过改革研究生教学课程体系,加强条件建设和教育管理,培养具有传统思维方式和掌握现代科技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4]。本课题组研究认为,作为兼顾经典与临床的中医临床基础专业,在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上,必须秉承中医特色,兼顾理论实践,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中医临床基础”作为二级学科是归属于“中医学”一级学科名下,而要提高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核心能力,就不能狭隘地将这里的“基础”理解为以中医经典著作为基础的中医药基础知识。中医临床基础专业硕士研究生不能离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不仅要研习《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还需广泛阅读我国古代文史哲方面的代表性著作。
文是基础,医是楼,中医学是融合了人文、自然、生命的医学科学,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烙印着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并兼蓄儒道两家精华[5],包含医家在内的诸子百家相互影响、融合,是中医药学不断发展创新的源泉。作为具有人文科学特性的中医学,要求其传承者具有较扎实的人文科学基础和主观感悟能力,只有具备了中国古典人文理论知识和思维能力,才具备理解和把握中医理论的基础[6]。
例如道家,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既是医家也是道士,中医与道家在数千年历史绵延中早已水乳交融,难以区分,人们也总是习惯性地将二者共同的一些诸如阴阳五行的理论当做相同的点与面提起[7]。
再如兵家,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就有《用药如用兵论》篇章,指出“孙武子十三篇,治病之法尽之矣[8]”,北京中医药大学陈明教授曾总结《伤寒论》诊疗之精华,以“三十六计”统之,医理与兵法合参,旁征博引,丝丝入扣[9]。
又如墨家,其思想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墨家“类、故、理”逻辑的提出,对中医类比思维理论体系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墨家的认识论对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一致性以及重视临床实践等方面有着深刻的影响;墨家“五行毋常胜”的提出是对五行生克关系中量变到质变过程的阐述,与中医对疾病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的认识具有密切的联系[10]。
笔者认为,运用传统思想文化培育中医临床基础专业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的具体途径有:
(1)规范课程设置。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硕士研究生课程未开设古汉语、医古文,这是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为读经典是中医传承的基础和前提,对古汉语的学习则是读经典的基础和前提。为求得最真实的第一手信息,读经典必须读原著。对古汉语字形、语法、常识等知识掌握的能力直接影响着对经典原著的把握。所以中医临床基础专业硕士研究生必须加强对古汉语的学习,提高研究古代文献的能力。而除了增设古汉语、医古文课程外,还可以酌情增加古代文学、古代历史、古代哲学等课程,对中医临床基础专业硕士研究生进行多学科的传统文化教育。
(2)调动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师需要调动和正确引导学生去学习传统文化,重新认识传统文化,进而真正的认同传统文化;同时也可以组织硕士研究生参与中国传统文化书籍编写,这样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水平。
(3)营造传统文化氛围。在校园里增设传统文化气息浓郁的海报、宣传语;鼓励硕士研究生走出“小圈子”,加入到校园一些传统文化社团活动中;学校可以定期的聘请专家进行传统文化知识讲座,邀请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团体进入校园,丰富校园生活。
除了临床诊疗之外,科研实验和教学实践,都是中医临床基础专业硕士研究生必须具备的技能。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和前提,高校研究生是我国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后备力量,参与科研课题研究是研究生成长为创新型人才的必由途径[11]。而作为学习经验丰富,进取方向明确,思维判断能力成熟的高校研究生,参与部分本科教学管理,将对其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教学相长,可以激发研究生的学习潜能,通过与学生交流沟通可提高研究生人际交往的能力,通过解决教学生活中遇到的各项问题可以有效提高研究生的心理素质[12]。
培养单位应当为研究生提供各项实践的机会,当然,在目前的硕士研究生教育中,这一块工作向来都是比较重视的,学校抓得紧,学生也有这种意识。笔者在此不再赘述,这一方面具体的实施途径,根据临床、科研和教学三大类,可以简要概括为:通过跟师侍诊抄方,总结提高医技;通过实验力学笃行,掌握现代科技;通过讲课传道授业,达到教学相长。
拥有国际视野与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的培育亦有密切关联。中医要走出国门,面向世界,作为中医临床基础专业硕士研究生就要把握历史,面向未来,要与现代医学相互交流。
笔者认为,培育中医临床基础专业硕士研究生国际视野的具体途径大致可分为:
(1)从课堂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启蒙,让学生掌握语言这一重要工具,然后培养学生自己课外深入、持续学习的意识与习惯。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硕士研究生课程中报包含硕士英语、专业英语、英语口语三门外语课程,博士研究生课程中包含博士英语和日语两门外语课程,笔者认为二者可以相互借鉴,在硕士阶段就可以对学生进行日语的初步介绍。
(2)学校图书馆应当积极为师生服务,补充完善各种外文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导师可以组织自己的团队展开以SCI论文为代表的外文文献阅读讨论会,学生提前准备,每期讨论会精读一篇论文即可,探讨思路,学习方法,取长补短。
(3)培养单位可以经常组织海外留学回国专家或者聘请外国学者给硕士研究生举办讲座,分享自己的经验,介绍世界前沿的医学学科动态。
(4)培养单位可以在党和国家制定的对外交流政策原则下,充分利用学校的各项对外交流活动,譬如“孔子学院”项目,给硕士研究生提供“走出去,看世界”的机会,遴选优秀学子赴外交流甚至进修。
中医临床基础专业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的培育是一个值得培养单位和各位导师重视的课题,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在创新培养模式、培育核心能力时,既要吸收已有的现代中医药高等教育系统化、标准化优势,又要充分考虑中医临床基础专业的专业特色,同时应当与时代接轨,促使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具有开放性思维、国际化视野。
参考文献:
[1]童巧珍,黄政德,葛金文,等.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创新型中医药人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2(1):78.
[2] Prahalad CK,Hamel G.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 May-June,79-91.
[3]彭坚.培养中医临床人才之我见[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1):43-48.
[4]付先军,李学博,李明,等.基于论文摘要文本挖掘分析中医研究生教育现状[C].北京:第一届中国中医药信息大会论文集,2014:177-181.
[5]魏一苇,何清湖,陈小平.试论中医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3):98.
[6]熊辉,黄政德,李江山,等.卓越中医人才培养的思考[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2(5):20.
[7]吕宣新,吕迪阳.浅论中医与道教[J].光明中医,2014,29(6):1 165.
[8]万芳整理,清·徐大椿撰.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医学源流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9-40.
[9]陈明.《伤寒论》治略与兵法三十六计举隅[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1):52-54.
[10]佟晓洁,鲍晓东.墨家思想与中医学的关联性[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20(4):6-9.
[11]罗尧成,曾忠.我国高校研究生参与课题研究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9):82-85.
[12]王明雨,李秉均.高校研究生参与本科教学管理的策略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2(15):158.
(本文编辑禹纯顺)
〔通讯作者〕*郁保生,男,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E-mail:ybs1955@126.com。
〔作者简介〕邹旭峰,男,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伤寒论》教学与研究。
〔基金项目〕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课题(JG2015BO69);湖南中医药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013JG04)。
〔收稿日期〕2015-04-10
〔中图分类号〕R2;R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doi:10.3969/j.issn.1674-070X.2016.0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