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有兴,臧雪源 ,李前进
(1. 河海大学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2. 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3. 南京师范大学学生处,江苏南京 210023)
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研究现状及趋势探讨
魏有兴1,臧雪源2,李前进3
(1. 河海大学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2. 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3. 南京师范大学学生处,江苏南京 210023)
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是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组成部分,也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按习近平工作时间划分可分为三个阶段:去福建工作前、去福建后到中央之前、到中央后直至十八大以来。学界围绕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地位与价值、目标与任务、内容、教育方法和体系建设等问题开展了多维度、多层次的分析和论述,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但现有研究在研究体系、实践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的关系上存在不足。系统性、实践性、关联性、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等方面的研究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研究重点。
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现状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1]。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关怀青年成长。习近平多次走进青年,在不同的场合发表系列重要讲话,这些讲话对指导我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国内学界对习近平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进行了分析与论述,形成了一些研究成果。当前,概括和系统总结这些研究成果,对进一步研究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是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组成部分,也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目前学界关于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形成历程的研究成果较少,且着重点在于研究十八大以后的思想,较忽视十八大以前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研究。笔者认为习近平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是在其长期地方一线实践中逐步形成发展的。按习近平工作时间划分可分为三个阶段:去福建工作前、去福建后到中央前、去中央后直至十八大以来。从1969年1月到1985年福建工作前,习近平经历了7年知青,4年大学,3年秘书,3年基层干部。这一时期的经历为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如他在《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所说的:“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2]对于青年来说,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从1985年到2007年,习近平到中央任职前也非常重视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如1989年5月,时值“五四运动”七十周年,习近平代表福建宁德地委在纪念大会上作了题为《未来属于勇于开拓,奋发进取的青年一代》的讲话,寄语当时的闽东青年。而且《摆脱贫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和《之江新语》这几本著作中也蕴含了习近平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如有学者专门研究了《摆脱贫困》一书,并认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要传导‘弱鸟先飞’的理念、要葆有‘滴水穿石’的精神、要施行‘正面教育’的原则、要下得‘深入心坎’的功夫。”[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成为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继续胸怀青年成长,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多次出席青年活动,与青年座谈交流,给青年回信演讲,提出了一系列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还有学者认为:“从‘五点希望’到‘八字真经’再到‘十六字诀’,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中有关当代青年成长成才论述的集中体现,既体现了党对青年的一贯要求,又深刻揭示了青年成长成才的内在规律,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要求。”[4]总之,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形成的三个历史阶段是一脉相承的。习近平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随着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不断发展,关于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研究也将逐步深入,学界也将对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形成历程有更深入的研究。
纵观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历史发展,习近平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是基于其所强调的思维方法、与其治国理政思想相适应、与青年的特点相结合而产生的。青年作为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由于年龄和社会地位的特殊性而表现出某种独有的特征,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指引。习总书记要求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曾形象地把青年的价值观教育比作“扣扣子”,他指出,“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5]。有学者根据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梳理出总书记强调的六大思维方法,即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和精准思维[6]。还有学者指出,“习总书记在治国理政过程中善于正确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破解各种难题,这得益于他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博大的文化精神、高远的思想境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7]总之,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现状的梳理与评述,要紧紧围绕这三点展开,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内容与特色,为研究打好基础。
1. 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地位思想的研究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是我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宝贵经验。习近平认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5]学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与价值。有学者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方面入手,认为从其社会价值来说,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纲领与指南,统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统领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7]。有学者从其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作用入手,认为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内涵[8],从理论层面阐述了其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作用。有学者从个体价值层面入手,认为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能指导青年响应国家的号召,坚定政治方向,树立远大的理想,担当社会责任,提升综合素质,做栋梁之材[9]。这是从实践层面论述了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能为我国青年成长成才指明方向。后者从理论层面阐述了其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作用。但就目前的研究来看,专门研究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与价值思想的成果较缺乏,多涉及习近平关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内容较宽泛。
2. 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思想的研究
从习近平总书记公开发表的文献、讲话来看,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包括青年学生、青年干部、青年教师等群体,学术界对此也有所研究。如有学者认为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广大青年,尤其是青年学生以及从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施教者[10],他们确定了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是青年学生。同时,学者对其不同群体进行了针对性研究。如有学者就从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入手,认为青年教师是大学生人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很大的影响[11]。但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并没有著作、论文对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有全面的、精确的界定,且对不同青年群体的特点分析也不够。
3. 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任务思想的研究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上,习近平对培养社会主义新人这个根本目标上做了进一步的明确,认为思想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合格的“圆梦人”。有学者认为除了实现中国梦这一远大目标之外,还更加具体地认为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五点希望”[12],也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要练就过硬本领、要勇于创新创造、要矢志艰苦奋斗、要锤炼高尚品格。”[2]还有学者根据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提出的当代大学生是可爱、可信、可贵、可为的,认为要贯彻习近平青年教育观,培养“四可”大学生[13]。有学者从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任务出发认为习近平的“两个巩固”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14]。总之,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对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任务的论述还是比较全面、比较准确的。但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环境、对象、范围、方式发生的变化与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没有变,也不能变”之间的研究没有深入开展。
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在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又增添了适应新时期青年思想政治实际工作要求的新内容。但目前学界论述角度较多,系统论述不够。从已有研究来看,各学者立足于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发展的历史背景,总结出其所认为的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其共性,又有其个性,但都没有一个较系统的认识。笔者认为应从着眼于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目标及以政治价值观为核心出发,形成对于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共识。对此,笔者从以下几个角度列举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1. 关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研究
习近平多次提到对青年的教育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鼓励广大青年“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实践过程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从青年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来看,有学者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作青年成长成才的精神力量[15],认为其能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提供不竭动力。还有学者认为青年是基础和未来,是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坚力量,青年的创新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注入了新的元素和力量[14]。其次,从当代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来看,有学者分析了当前存在三种矛盾关系[16]。有学者分析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外部环境压力与其存在的内部缺陷[17]。还有学者从微文化角度,提出价值取向多元化、价值判断简单化、价值传播个体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18]。最后,从当代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来看,有学者认为广大青年要立足当下,坚定理想信念,继承发扬古今中外优良传统,担负历史重任走在时代前列,以勤学求知、崇德修身、明辨是非、知行合一、持之以恒为路径[15]。还有学者从应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角度,提出相应对策:完善新媒体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和相关制度建设、要强化当代青年的网络观教育、打造主流网站、创新新媒体环境下培育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手段方式[19]。
2. 关于青年与中国梦的实现的研究
习近平多次要求广大青年树立远大理想要与中国梦的实现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自己的贡献。首先,广大青年在中国梦实现中具有重要作用、应承担更多责任,有学者认为,青年一代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青年对国家认同度上升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20]。有学者认为自强自立、复兴祖国、回报社会与胸怀世界是青年在中国梦实现过程中的应有责任,其中自强自立是基础,是“青年梦”中最核心的部分[21]。其次,中国梦对青年的成长产生积极影响,有学者认为中国梦是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信仰追求,中国梦引领了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政治信仰,丰实了当代青年大学生信仰教育体系,催生了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新思想、新观念[22]。最后,从当代青年中国梦的实现路径来看,有学者从心中有梦、实干兴梦和创新铸梦三个方面探讨了当代青年实现“中国梦”的路径[21]。还有学者提出了引领当代大学生共筑中国梦的三维路径:认知中国梦、认同中国梦、践行中国梦[23]。
3. 关于青年成才观的研究
习近平对青年成长成才高度重视,习近平阐明了“如何看待与评价青年”,“如何培养与发展青年”、“如何开展青年工作”等有关青年工作的基本问题。形成了他的青年观[24]。有学者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当代中国青年成才系列重要论述的维度论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代中国青年成才观”的基本要义、理论渊源、现实意义[25]。还有学者从中国梦角度入手,如有学者指出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与实现中国梦的两个“百年目标”合拍共振[26]。还有学者从中国梦角度,论述了青年发展的基石:青年要树立理想,锻炼品德;发展的途径:青年要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发展的动力:青年要艰苦奋斗,敢于创新[24]。更有学者从习近平青年修德观的形成具有其理论渊源、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现实依据、国际环境和主观条件,阐述了习近平青年修德观的重要来源[27]。
4. 关于青年修身与传统文化的研究
习近平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青年修身的影响。许多学者对习近平利用传统文化促进青年成长做过研究,提出应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提升青年道德修养。如有学者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进取精神、责任意识、健康人格、诚实守信等,并提出了4条实现路径:大众媒体传播传统文化、学校教育讲授传统文化、传统节日弘扬传统文化、实践活动践行传统文化[28]。也有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并提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三个途径:传统文化入课堂、入实践、入校园[29]。
1. 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必须有科学的方法和高超的艺术才能做到事半功倍。习近平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来自于我党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传统,又紧紧结合了当代青年的特点和对国内外复杂形势的准确把握以及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实际工作实践中总结形成的。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习近平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如有学者从习近平的专著、重要讲话中总结出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法有读书学习法、道德修养法、知行统一法、批评与自我批评法、文化熏陶法、榜样示范法等[8]。在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信息获取方法上,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在实施方法的重要性中,有学者认为注重实践和注重榜样力量是重中之重[12]。而有学者更是认为习近平的善于抓典型和“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创新了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艺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上,有人总结是合时切境、巧用事例、深入浅出、直面问题[30]。但从现有的研究来看,一方面,研究比较零散。学界对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停留在具体方法的某一类方法上,没有研究明确的阐述其具体方法有哪几个层次,每一层次又有哪些方法。另一方面,表面上研究成果很多,实质上多为重复研究,影响大、认同度高、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少。
2. 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的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建设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体制(即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研究。目前学术界关于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的成果比较丰富,但直接研究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思想的研究成果较少。习近平旗帜鲜明强调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党的组织领导,各级党组织要发挥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核心作用。习近平从“党媒姓党”的高度进一步表明党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领导地位。在管理体制上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构建一支专业精、业务强,具有团队奉献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有学者认为应该从如何稳定队伍、优化结构、提高素质三个方面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31]。有学者结合习近平讲话精神,认为当前应该建构一种符合青年学生发展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既要“接地气”,又要使机制系统在体现规范性、统筹性的同时激发要素的活力和向心力[32]。
1. 研究现状述评
综上所述,目前学者从不同视角和层面对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尤其在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历史发展、地位与价值、目标与任务、内容、方法和体系建设等方面有着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同时,已有的研究也存在有待改进之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研究体系不够完善,研究内容不够深入
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应是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但目前对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研究主要是对某一个侧面和角度上进行研究,尚未从系统性、多角度上描绘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体系,缺乏研究的应有的层次和系统性。同时,各方面研究成果看似不少,但很多为重复研究,研究也不够深入。如对于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与价值的研究,直接研究其地位与价值的成果较少,并且较多文章只提出其观点,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缺少理论支撑。
(2) 对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实践性研究有待加强
现有的研究重理论轻实践,真正地深入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对象特点设计实施方案、路径的研究极少,这样就让人有自说自话、苍白空洞的感觉。
(3) 在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研究鲜有涉猎
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方面基于现实的土壤,另一方面它不是孤立的理论体系,它源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且随着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逐步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将不断丰富和发展,但当前在对其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上触及较少。
(4) 将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的研究相对缺乏
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已有的研究来看,有不少学者对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研究较多,但直接研究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思想的成果较少,研究也不全面。
2. 趋势探讨与建议
(1)加强系统性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一个系统,它包括工作对象、目标、任务、内容、原则、手段、队伍等多种要素构成的系统”[33]。这些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因此,都不能孤立地思考和运用。在思想体系研究中要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思维,加强系统性研究。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应是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如何将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总结,对其系统性研究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正如上述,从整体上,可以从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历史发展、地位与价值、目标与任务、内容、方法、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其中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内容的梳理和总结应是研究重点,可以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青年与中国梦的实现、青年成才观、青年修身与传统文化这几个方面进行。
(2) 加强实践性研究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这门年轻的学科而言,永恒的实践是它昌盛不衰的‘生命力’所系”[34]。加强实践性研究亦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实际需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专业化成长的根本之道。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具体实践工作是研究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根本出发点。研究如何将其丰富的内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实效性上下功夫将是研究的重点。因此,更多的研究者摆脱闭门造车,更加关注现实,了解研究对象,提倡以实际问题为导向,增强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的可操作性。
(3) 加强关联性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其发展的每一阶段所形成的理论成果为其烙上时代特征,丰富了时代内涵。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亦是如此。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不是割裂的思想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密切联系,注重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既有利于提高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又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贡献也是研究的重点。
(4)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的研究
将认真学习和领会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中阐发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结合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建设和发展的时代节点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凝心聚力,共同站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起点,以“接地气”的研究状态使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步入新境界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系统的子系统,随着子系统研究的深入,必定会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尤其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体系建设。因此,加强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在科学研究、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丰富和完善的研究也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5) 加强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促进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研究已成为热点。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在把握时代特色和青年特点的基础上,对新形势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与价值、对象目标与任务、内容、方法等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意蕴深邃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对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研究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现有的研究较少涉及这一方面,因此,加强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促进研究是研究的重点。
[1]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54.
[2]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3(10):3-5.
[3] 董静.《摆脱贫困》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J].北京教育(德育),2015(10):30-32.
[4] 倪邦文.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N].光明日报,2016-05-04(1).
[5]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05-05(2).
[6] 黄涛.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思维方法[N].湖北日报,2016-02-02(11).
[7] 黄惠运,戴富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及其指导意义[J].法制与社会,2015(24):212-213.
[8] 陈桂花,王东维.论习近平系列讲话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4(8):8-10.
[9] 周莹.从“习近平回信北大学子”解读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陕西教育·高教,2013(9):79.
[10] 李庚全,范博华.习近平思想教育理念及其特点探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7.
[11] 戈丽薇.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重大意义和有效途径[J].前沿,2013(10): 129-130.
[12] 王海建.试析习近平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J].现代教育科学,2014(9):53-57.
[13] 戴兆国.贯彻习近平青年教育观培养“四可”大学生[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6(2):1-5.
[14] 张智.习近平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J].思想教育研究,2015(10):68-71.
[15] 王树荫,石亚玲.当代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指南[J].中国高等教育,2014(13): 7-10.
[16] 陆士桢,孙冉冉.传承与创新:论青年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中国青年研究,2015(4):31-34.
[17] 范洁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困境及对策[J].高教探索,2014(2):168-171.
[18] 于安龙,刘文佳.微文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14(11):107-111.
[19] 吴阳松.新媒体视阈下当代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问题探论[J].理论导刊,2015(5):81-84.
[20] 杨雄.青年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托举“中国梦”的重要力量[J].当代青年研究,2014(1):5-8.
[21] 王彤.当代青年“中国梦”的责任担当与实现路径[J].人民论坛,2013(24):34-36.
[22] 徐徐.“中国梦”背景下当代青年大学生理想信仰培育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7): 15-16.
[23] 潘玉腾,陈赵阳.引领当代大学生共筑中国梦的三维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3(23):36-38.
[24] 毛俊,双传学.论习近平的青年观及启示[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111-116.
[25] 顾友仁.当代中国青年成才观: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当代中国青年成才系列重要论述的维度[J].社会科学家,2015(4):22-26.
[26] 冯秀军.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J].思想理论教育,2013(11):21-25.
[27] 方年根.论习近平青年修德观的重要来源[J].思想教育研究,2015(10):31-35.
[28] 张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教育价值及其实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3):112-114.
[29] 付晓男,付秀荣.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4(23): 56-57.
[30] 李红梅,杨华岳.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艺术性的路径探析:基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中的艺术[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66-69.
[31] 张慧,方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研究综述[J].黑河学刊,2013(11):110-112.
[32] 胡新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1-167.
[33] 孙其昂.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原理[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4:50-51.
[34] 邓纯余.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思维及其向度[J].思想教育研究,2011(4):16-19.
(责任编辑:许宇鹏)
10.3876/j.issn.1671-4970.2016.06.002
2016-08-3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16JDSZ2045)
魏有兴(1975—),男,江西安远人,副研究员,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641
A
1671-4970(2016)06-0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