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学强,吴芝君,王子成
(聊城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 聊城 252059)
高校《中共党史》内容更新的研究现状与意义
于学强,吴芝君,王子成
(聊城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 聊城 252059)
党史内容更新应立足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同时体现客观性。党史内容更新需进一步解放思想,将党史的政治性与科学性统一起来,深入挖掘党史资源,从政党政治规律的视角考量党史发展,更加全面地评判重要事件与重要人物。高校党史教育应着眼于党史特点与大学生实际,在推进党史内容更新的同时,促进大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
中共党史;课程;内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党史课应响应这一精神进行内容更新。党史内容更新应立足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同时体现客观性。党史内容更新需进一步解放思想,将党史的政治性与科学性统一起来,深入挖掘党史资源,从政党政治规律的视角考量党史发展,更加全面地评判重要事件与重要人物。
高校《中共党史》是在中学历史教育基础上开展的党史教育课,也是一门政治学类的专业课。目前本课程内容建设方面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其一,《中共党史》内容更新定位与学科发展。在定位方面,邢贲思认为“应当把党史看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组成部分”,承担资政育人的功能[1];郭德宏认为,“党史尽管理论性很强,但它终究是一门历史”[2];张静如认为,“党史学的根本属性是历史学,而它的特点不仅是政治性强,而且理论性也强”[3]。王顺生结合党史学位点的讨论指出,“中共党史又有同传统史学不同的特点、特性,即它又是一门党性、政治性极强的科学,需要更好地处理政治和学术、历史和现实、研究和宣传的关系,更好地坚持党性与科学性、政治性与学术性相统一的原则”[4]。 在学科发展方面,目前党史虽置于政治学一级学科之下,但很多学者持不同看法,如丁俊萍在《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之断想》中总结了四种对党史学科的争议,指出“这一事实本身也说明,党史党建学科就其整体来说,确实很难归属于这几个一级学科中的任何一个学科,而是一个跨多个一级学科的、具有交叉性、综合性的相对独立的一级学科”[5]。重视党史研究成果向党史宣传内容转化,应注重多学科交融下党史研究的创新问题。
其二,《中共党史》更新内容与其实现机制。邢贲思提出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角度学习和研究党史,认为党的历史“也可以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的历史”[6]。田克勤指出高校党史研究领域应突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原理、文本与发展史;中国近现代国情与社会变革研究;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与理论研究;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研究;中共党史学科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等[7]。侯且岸指出,党史内容应包括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历史发展,党的理论建设史,党的组织建设和民主建设史,党所领导和影响的革命斗争史和经济建设史,党与国内各党派、团体的关系史,党存在和发展的客观社会历史环境六个方面[8]。周一平指出应从历史活动、事件、言论、经验教训、发展规律、党史人物、器物、典章制度的角度和范围八个方面研究党史[9]。郭德宏认为,党史从横向上分为全国党史和地方党史两大块;从纵向上分为自身发展建设史以及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两大块[10]。许多学者从落实更新内容方法视角提出具体要求,如郭德宏的《中共党史学的性质、体系、理论与方法》、张静如的《党史研究要现代化、科学化、社会化》、韦磊的《美国中国学对中共党史研究的方法论启示》、侯松涛的《中共党史研究:多学科研究方法的综合审视》等。
其三,西方国家历史研究内容更新的有益启示。西方学者提出过从多学科视角研究党史的主张,如美籍华裔学者黄宗智认为,只有把党内领导层的斗争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才能“明白什么是中国革命”[11]。美籍华裔学者邹谠也提出:“党史也不能是狭义的党史,它事实上是离不开思想史、社会变迁史、经济史等。再说得彻底一点,各个专业各个学科都不能各自为政,而是有密切联系的。”[12]24另外,各国对各自历史内容更新研究的推进也给我们很多启发。如2012年美国大学理事会公布美国历史科目教学和测试框架,强调讲授历史主题与趋势,而非具体事件和数字;2014年美国共和党全国委员会发布决议要求大学理事会以“透明方式重写‘美国历史’科目课程新框架,准确无政治偏倚地反映美国历史”,2015年美国俄克拉何马州众议院通过法案取消高中阶段先修大学课程的做法等[13]。这既说明历史具有政治性特点,又说明高中与大学历史具有相通性,要求高校进行内容更新。
其四,《中共党史》内容更新存在的现实缺憾。一是强调党史的政治性与独立性,而忽略其全面性与联系性,无形中造成中共党史学与其他社会科学及学科的严重脱节,使党史学成了一个封闭型学科体系。二是过分热衷政治问题研究,忽视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社会习俗等许多方面综合研究,在政治领域中过分重视成就与经验,而忽略失误与教训,容易给学生以一种内容缺憾之感。三是普遍存在重史料、轻史论,党史论著多集中于文献的注解,以及对具体历史事件的过程性描述,缺乏问题分析与现实分析。“关心现实问题,关心现实的政治、经济,关心党和国家向前发展中的许多问题,对于一个党史工作者是必要的。”[14]433所以,“问题意识淡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成为深化党史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15]。四是突出对历史人物的整体定性分析,缺乏分阶段的历史分析,特别是对于党史发展初期有过贡献而后脱党或叛党的人物,无以很好地揭示其变化过程,难以给学生真实之感。比如在坚持对王明否定评判的同时,也必须“肯定王明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提出和宣传作了许多有益工作”[16]。
毋庸置疑,党史学研究利于推进高校《中共党史》课程内容更新,但党史研究和党史教学不同,资政与育人功能在学术研究和课堂教学中各有侧重。要达到资政目标必须全面了解党史的功过是非,要达到育人目标必须坚持正面引导为主。
高校党史内容更新研究是为了更全面、客观和真实地呈现历史,更好地发挥党史资政育人功能。加强高校党史内容更新研究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高校党史内容更新研究的理论意义
其一,捍卫历史尊严,抵制历史虚无主义。高校大学生还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大学宽松的学术环境容易影响他们健康发展。通过深化党史内容不仅可以增加他们的党史知识,还可以抵制各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在党史界,虚无主义确实存在,应该引起学者的高度警惕。田居俭指出:“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打着‘学术反思’的旗号,借‘还原历史’‘重写历史’之名,否定党史、歪曲国史。”[17]侯西安指出:“近年来,歪曲丑化党史的现象有变本加厉之势,其大者用阴谋史观诠释党史,其小者用造谣污蔑的方式进行人身攻击。”[18]“2000年至今这一阶段,出现了历史虚无主义论争的三次高潮,……从2013年持续至今,历史虚无主义‘野蛮生长’”。[19]捍卫历史尊严,必须加大历史研究力度,不断加强对党史的综合、宏观视野研究和真实史料的发掘整理工作。
其二,丰富研究方法,助力研究理念创新。在学科交融背景下打通党史、党建、政治学的学科边界,促进学科融合;利用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条件,在广泛借鉴专门史的研究与讲授方法的基础上,系统呈现党的思想史、制度史,从专题视角深化某些领域的党史知识,正确认识我们党。一些党史专家越来越注重从更宽泛的视角和多样的方法来研究党史,以揭示历史全貌。如张静如主张“从人类学、文化学角度进行研究,可以采用历史比较法、逆向考察法、系统方法、数量分析法、一级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分层次研究法、纵横比较法、科学假设法、历史跟踪法、地理环境与社会历史发展考察方法等”[20]。侯松涛认为,在中共党史研究中,多学科研究方法是对传统党史研究方法的有益和有效的补充、推进和深化,是对史料的科学调动和理性选择,是跳出历史资料的束缚而作客观性的解读,也是对历史的发展规律有更客观、更理性的了解、理解与把握[21]。
其三,锻炼学生思维,提升关注现实力度。在巩固高中历史内容的基础上,延展和深化党史内容,克服“面向历史、背对现实”的弊端,助力中共党史教材建设,引导和锻炼学生以史鉴今的思维,在明确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影响的基础上,全面认识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最终解决以往教材中存在的不足。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等曾联合发出《关于在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中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强调加强党史教育和学习,对于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正确认识党的历史,牢固树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者殷茵、许伟指出,“通过学习历史,吸取历史中有益的经验,透过历史高瞻远瞩地放眼未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22]。
(二)高校党史内容更新研究的应用价值
其一,解决学科对接问题,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目前高校本科生与研究生在党史教育方面不对接,研究生教育中有党建专业而本科生则没有,通过在党史教育教学中贯彻党建内容,有效地完成本科与研究生学习内容的嫁接,以便学生能够更顺畅地进行党建专业的深造。由于“目前高等学校除了中共党史专业之外,一般都不再开设党史党建课”[23],解决本科与研究生对接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较为突出,但难度还比较大。所以,高校应把党史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课的重要内容,积极推动中共党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学校作为党史教育、研究、宣传重要阵地作用,促进党史党建学科在本科阶段的成长,同时提升大学生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其二,解决专业会通问题,促进学科交叉和融合。目前,学科专业发展的一个结果是专业交叉性越来越突出,任何一个专业的研究都需要相关专业的支持。“在中共党史的研究中,加强历史文化取向的认识,无疑将拓展研究视角,扩大研究领域,促进研究工作的深入。同时,它也将激活中共党史学科与人文、社会科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构建新的学术基点,从而走向跨学科研究,与国际学术相连接。”[24]可见,促进党史内容的系统化与科学化,通过社科类相近学科的交融和打通相关专业,拓展学生知识面和分析视野,有利于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和专业交融的有效推进。
其三,解决意识形态问题,促进核心价值观培育。大学生是党未来发展的重要依靠力量,通过在党史学习中学习党建,通过用政治学理论评判党史,更能全面提升对党的认识,增强坚持党的领导的信心和决心,提高党的合法性。通过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工程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建设的结合,落实党史教育中的政治责任,确保意识形态安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发展。通过党史与党建的结合,让大学生全面了解党的发展进程,增强对党的政治认同,在实践中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只有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教育中,联系党自身建设的实际,将中共党史教育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结合起来,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认同[25]。
总之,高校党史内容更新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回归历史来认识现实和分析发展趋势。高校党史教育应着眼于党史特点与大学生实际,在推进党史内容更新的同时,促进大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
[1] 邢贲思.对中共党史研究的几点意见[J].中共党史研究,1992(1):1-4.
[2] 郭德宏.目前中共党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EB/OL].(2006-06-28)[2016-01-15]. http://jds.cass.cn/Item/5158.aspx.
[3] 张静如.中共历史研究断想十则[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5(2):4-12.
[4] 王顺生.改革开放新时期高校中共党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J].中共党史研究,2010(7):25-27.
[5] 丁俊萍.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之断想[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7(6):4-6.
[6] 本刊记者.中共党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动教材:访《求是》杂志原总编辑邢贲思研究员[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7):20-26.
[7] 田克勤.高校中共党史学科拓展研究领域的几点思考[J].中共党史研究,2010(1):83-90.
[8] 侯且岸.略论党史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J].北京党史,1989(4):39-44.
[9] 周一平.再论中共党史的研究对象与内容[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3(2):63-68.
[10] 郭德宏.关于加强中共党史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3(1):91-93.
[11] 饶伟新.论土地革命时期赣南农村的社会矛盾:历史人类学视野下的中国土地革命史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2004(5):121-128.
[12] 邹谠.二十世纪中国政治:从宏观历史与微观行动的角度看[M].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1994.
[13] 王悠然.美高中历史课新框架再引争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03-06(A03).
[14] 胡绳.胡绳文集(1979-1994)[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15] 欧阳淞.关于党史研究的理论借鉴问题[J].中共党史研究,2013(5):5-15.
[16] 郭德宏.王明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提出[J].党史研究与教学,1988(5):14-23.
[17] 田居俭.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J].求是,2013(19):44-46.
[18] 侯西安.警惕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侵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06-05(B07).
[19] 文世芳,王瑾.历史虚无主义论争演变及启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09-25(5).
[20] 张静如,王炳林.中共党史学理论和方法的回顾与思考[J].北京党史,1999(2):5-12.
[21] 侯松涛.中共党史研究:多学科研究方法的综合审视[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9(1):4-11.
[22] 殷茵,许伟.中国高校党史教育的现状分析及长远发展[J].文教资料,2007(17):39-41.
[23] 刘洪森,李安增.论中共党史教学与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历史教学,2012(1):67-70.
[24] 张文灿.关于中共党史研究的几个问题[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40-144.
[25] 李建明,汪冰.基于高校党史教育相关问题的理性思考[J].理论导报,2011(12):46-47.
(责任编辑:李翔)
Present Research Status and Significance of Renewal of CPC History Contents in Universities
YU Xueqiang, WU Zhijun, WANG Zicheng
(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Liaocheng University, Liaocheng 252059, China)
The renewal of the Party’s history contents should be based on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the Marxist ideology, and it should also reflect objectivity. The renewal of the Party’s history contents needs to emancipate the mind further, integrate the political nature with the scientificity, explore the resources of the Party’s history deeply, consider the Party’s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arty’s political law, and have a mor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important events and important people. The Party’s history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should focus on history characteristics and college students, promo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while advancing the renewal of the Party’s history contents.
CPC history; courses; contents
2016-05-11
2014年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4BZZJ02);2012年聊城大学校改项目(G201207);2012年聊城大学质量工程项目(C201102)
于学强(1973—),男,山东聊城人,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与执政党建设。
D239
A
1008—4444(2016)05—004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