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失独老人养老问题研究

2016-03-06 05:22赵晓晗赵鹏程
关键词:子女养老家庭

赵晓晗,赵鹏程

(西华师范大学 管理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2)



农村失独老人养老问题研究

赵晓晗,赵鹏程

(西华师范大学 管理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2)

近年来,我国农村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逐渐得到重视。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传统观念等因素制约,农村失独家庭存在着制度体系缺乏、经济压力大、生活照料困难、精神慰藉缺失等问题。通过对农村地区失独老人养老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社会保障制度、传统思想观念及社会认同感等方面寻找养老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制定专项立法、引入社会工作、强化社会支持、重视民间组织等建议。

农村;失独老人;养老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形成了很多独生子女家庭。当唯一的子女不幸离世时,父母便失去了唯一的精神寄托和养老保障。农村失独老人受经济和传统观念的制约,养老问题更加严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指出,我国失独家庭逐渐增多,每年以7.6万个的速度增长。任佳焌等在研究中指出,现阶段我国失独老人的数量在200万人左右[1]。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农村地区的失独老人养老问题更值得关注。

一、农村失独老人养老现状及问题

(一)养老现状

由于受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目前农村养老仍主要依靠家庭。而对于失去独生子女的老人来说,家庭养老变得不再现实。以血缘和地缘关系为基础的亲属、邻居以及村委组织对失独老人提供了很大的帮助[2]49-50。新农保、计生奖励等制度的实施也为农村失独老人提供了一定的帮助,缓解了一部分生活压力。

(二)养老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专项制度保障

在现阶段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农村失独老人的养老保障并没有形成专项制度。新农保、五保供养等制度的实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失独老人的生活困境,但缺乏针对性。农村失独老人相对于其他人群来说更加弱势,没有子女支持的生活更加困苦,因此更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救助。此外,在现有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实施过程中,由于监管体系的不健全、管理机构的不完善,致使社保资金的发放存在很大的问题,包括农村失独老人在内的受保障群体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根本的保障。

2.经济压力增大

一方面是给付标准较低。农村居民由于经济收入以及对政策的了解程度等原因,一般缴纳较低档次的养老保险费,新农保养老金的发放也大多处于较低层次,计生奖励的补助金额为每人每年600元[3]。2001年《人口和计划生育法》规定,地方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失独老人一定帮助,这种模糊的条款使得地方政府对于失独老人社会救助的给付标准界定也变得模糊[4]。2004年的计生奖励制度规定,满49周岁的失独老人才能领取救助金。即使到2016年,针对农村失独老人的补助标准已经提高到了每人每月170元,也难以解决养老问题。

另一方面是农村收入来源少。生活在农村的老人主要依靠土地和子女支持来获得生活来源。子女离世加上土地功能弱化,大部分农村失独老人会失去生活和经济来源,其以后的生活、医疗等方面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3.生活照料陷入困境

子女赡养老人是农村最为传统的道德观念,农村老人失去子女便失去了生活支撑。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功能每况愈下,对于生活照料和医疗服务的需求会逐渐增加。失独老人由于无人照料,在突发疾病时无人陪伴左右,不能及时就医,往往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生病住院时由于没有家属陪护,老人在接受医疗服务或进行手术时会面临很多困难。入住养老机构时,因为无子女担保,失独老人的入住也常受到阻碍。

4. 缺乏精神慰藉

农村“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丧失独生子女的悲痛会导致失独老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失去子女等于失去精神支柱,他们难以走出悲痛,心情变得抑郁、焦虑甚至濒于崩溃边缘。一些农村失独老人在子女离世后变得非常敏感,害怕涉及子女的话题,无法忍受别人的闲言碎语,选择逃避,封闭自己,将自己隔离于社会之外,拒绝沟通,心理问题愈加严重。精神慰藉的缺乏会加重失独老人的心理障碍,变得自卑与抑郁,看不到生活的美好。

二、农村失独老人养老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一)政府责任缺失

当前我国农村的养老方式以家庭养老为主,其他养老模式作为补充。农村失独家庭失去了家庭养老最基础的构成部分,作为政府承担的社会养老就应承担这一工作。但目前我国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尚不完善,政府对养老保障制度的制定、执行和管理存在问题,没有专门针对农村失独老人的养老保障政策。已有政策中的补助力度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老人的生活问题,使其在失去子女的经济支持后生活变得困难,无法维持基本的生存需求。

(二)传统观念禁锢

独生子女的逝去让整个家庭失去生活的支柱和重心,摧毁了他们的精神寄托和对生活的希望,让他们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为家族繁衍后代是农村最为重视的传统观念,让家族世代延续是绝大部分老人的愿望。这些传统观念也影响了失独老人的身心健康,让他们备受煎熬,心中充满对家族的愧疚,对子女的自责,不愿进入养老机构,害怕别人的眼光,更害怕触景生情。

(三)社会认同感弱

很多农村失独老人受保守思想的影响,不愿让外界知道自己失去了孩子,害怕同情的目光,更听不进别人的安慰,难以走出失去孩子的阴影。陈筠在研究失独家庭的养老困境时指出,失独家庭的社会支持较弱[5]24-25。很多失独老人会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愿再接触以前的生活圈子,不愿同外界进行沟通与交流,对社会逐渐丧失认同。失独老人对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认同感的降低,加大了养老的难度。

三、健全农村失独老人养老的政策建议

(一)制定专项立法

农村失独老人作为养老保障体系中的一个弱势群体,政府应该制定专项的政策法规来保障其养老权益。政府通过立法制定《失独家庭社会保障法》,并制定与各地区情况相配套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农村失独家庭的补助力度。适当降低或减免农村失独老人的养老保险缴费,差额由政府补贴,减免其医疗费用,保障其基本的生活需要。

(二)引入专业社工

经济救助只能是缓解生存的需求,精神的慰藉才能激起失独老人对生活的渴望。地方政府提供政策和财政支持,设置专门机构负责农村失独老人的社会保障救助,组织专业的社会工作队伍对农村失独老人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安排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以真实事例引导、鼓励老人勇敢面对现实,帮助老人走出丧子之痛,重新定位自己的价值,重新拾起对生活的信心。组织志愿服务队伍定期下乡,与失独老人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开展多种娱乐身心的活动,加强与老人的互动,帮助他们逐渐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积极勇敢地面对生活。

(三)强化社会支持

农村地区有其特有的血缘和地缘关系。村集体通过宣传鼓励,让其邻居、邻近的亲属等对失独老人进行帮助,利用地理优势随时对老人的生活进行监管和照料。失独老人在面对这些人群的时候也更容易亲近和信赖,通过彼此的沟通与交流缓解丧子之痛。安排乡村医生定期上门给老人们进行身体检查,免费提供常用药品。村委会出资,乡镇政府补贴,地方政府政策支持,与乡镇卫生院签订协议,免费为生病老人提供医疗服务。鼓励失独老人参与村集体的各种活动,给他们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使其重新走入以前的生活圈子,增强社会认同感,加深对自我价值的认识。

(四)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相结合

在农村社区已经成熟的地区采用居家养老、服务上门的模式,为失独老人提供多样化的服务,让老人在熟悉的环境中安享晚年。地方政府也可以建立专门面向农村失独老人的养老机构。借鉴江苏建立的农村失独家庭养老模式[4],采用中央政策支持、地方政府财政支持、村集体提供补贴的形式,建立专门的养老机构。组织、动员身体健康的失独老人从事有意义的志愿劳动,为失独老人提供一定的报酬和物质奖励,让他们能够走出阴霾,释放自己,重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五)重视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组织志愿者下乡,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为农村失独老人提供资金和物质支持,提供身心的帮助与安慰。对于不愿去养老机构的农村失独老人,除了依靠这些民间组织外,村委会也可以充分利用血缘和地缘优势,由村民通过自愿捐款或提供人力支持等方式,建立一个专门负责农村失独老人的服务组织,通过每天的电话检查或定期拜访,随时了解老人的身心状况,为老人提供“跟踪式”的服务,利用熟人网络增加老人的社会认同感。此外,可以与附近的儿童福利机构进行挂钩,对于经济条件和身体状况允许的老人,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领养福利机构中的儿童进行抚养,福利机构要定期回访相处情况;对不具备条件的老人,在自愿的前提下定期安排其到福利机构进行交流,使他们获得精神慰藉。

[1] 任佳焌,许倩,金王靓,等.农村失独老人养老状况研究:基于浙江三个地级市的调查[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5(6):25-30.

[2] 刘莹.失独家庭社会救助体系研究:以四川省为例[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4.

[3] 李华成,叶蓓.论农村失独家庭养老机制的建构[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13(5):24-27.

[4] 贾锋.农村失独老人社会救助权的国家保障[J].理论探索,2014(2):115-120.

[5] 陈筠.失独家庭的养老困境与社会支持研究:以南京市为例[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4.

(责任编辑:李翔)

Research on Supporting Problems of Rural Elders who have Lost their only Child

ZHAO Xiaohan, ZHAO Pengcheng

(School of Management, 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637002, China)

In recent years, supporting problem of rural elders who have lost their only child gradually gets people’s attention. Due to the constraint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raditional values and other factors, these old people have met some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institutional system, economic pressure, the difficulties of life care, the lack of spiritual consolation, and so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helps to find the reasons. Based on that, we make recommendations such as developing specific legislation, introducing social work, strengthening social support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rural; elders who have lost their only child; supporting the elderly

2016-04-03

赵晓晗(1991—),女,河南濮阳人,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赵鹏程(1962—),男,四川通江县人,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

F323.89

A

1008—4444(2016)03—0088—03

猜你喜欢
子女养老家庭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家庭“煮”夫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恋练有词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