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占磊 凡群才 苏永杰 朱二霞 徐凤霞 郑留战 李晔 任玲玲 王亚培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对预防全麻术后老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
孙占磊 凡群才 苏永杰 朱二霞 徐凤霞 郑留战 李晔 任玲玲 王亚培
目的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对预防全身麻醉(全麻)术后老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82例择期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术中应用BIS监测,调整麻醉药剂量使BIS值介于50~60)和对照组(40例,根据临床经验调整麻醉药剂量,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诱导药物相同,术中两组均使用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维持麻醉,间断注射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维持肌松。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7 d应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 (MMSE)测定患者的认知功能,记录MMSE评分并比较两组术后7 d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率。结果术前1 d两组患者 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7 d MMSE 评分显著低于观察组,POCD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全麻手术中进行BIS监测,可以较好地判断麻醉深度指导麻醉药物的剂量,减少机体对手术及麻醉刺激所产生的应激反应,预防术后 POCD 的发生。
脑电双频指数;老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
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步伐逐渐加快,随之老年患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是老年患者术后较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并发症,可表现为记忆受损、精神错乱、焦虑、谵妄、人格改变等,影响患者的康复及以后的生活质量[1]。BIS能较好监测术中麻醉深度及大脑皮质功能状态,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本研究旨在探讨BIS监测对预防全麻术后老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10月在本院82例择期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ASA分级Ⅰ~Ⅱ级,男45例,女37例,年龄65~83岁,体重45~76 kg,手术时间1~3 h。排除标准:有神经及精神类疾病病史;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有听力、视力障碍及语言沟通障碍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与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s)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s)
注:两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男/女 平均年龄(岁) 平均体重(kg) 受教育时间(年) 手术时间(min)观察组 42 19/23 73.1±5.8 61.4±7.5 6.7±3.2 118.7±27.5对照组 40 16/24 72.8±6.7 62.5±7.3 6.5±3.7 121.3±23.9
1.2 麻醉方法 观察组在全身麻醉期间应用BIS监测,调整麻醉药剂量使BIS值介于50~60。对照组根据临床经验调整麻醉药剂量,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术中两组均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1~0.02mg/kg,瑞芬太尼0.1~0.3 μg/kg,依托咪酯0.2~0.3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0.15mg/kg行麻醉诱导及气管内插管,术中持续微量泵入丙泊酚1.0~1.6mg/(kg·h)和瑞芬太尼9.6~11.2 μg/(kg·h),吸入0.5%~3.0%七氟醚,间断注射0.05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维持肌松。手术结束前30min肌内注射曲马多1mg/kg,手术结束前20min停用七氟醚,手术结束前5min停用所有静脉麻醉药物。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7 d应用MMSE量表测定患者的认知功能,记录MMSE评分并比较术后7 d POCD的发生率。MMSE包括定向力(0~10分)、重复能力和记忆力(0~6分)、计算能力(0~5分)和语言和实践能力(0~9分),评分范围0~30分[2]。以MMSE测试术后较术前基础值下降≥2分,则认为该患者发生了 POCD。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术前1 d两组患者 MMSE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 MMSE 评分对照组显著低于观察组,POCD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MMSE评分及 POCD发生率比较[±s,n(%)]
表2 两组患者MMSE评分及 POCD发生率比较[±s,n(%)]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bP<0.05
组别 例数 术前1 d(分) 术后7 d(分) POCD观察组 42 27.2±1.6a 27.1±1.3b 3(7.1)b对照组 40 27.5±1.4 24.9±1.2 9(22.5)
POCD属于神经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范畴,常见症状包括短期识别能力、注意力、记忆力及语言交流能力下降,根据症状持续时间可以分为短期(指仅发生在术后1周内的POCD)与长期(POCD持续>3个月甚至数年)[3]。老年患者POC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有学者认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脑血管逐渐硬化,血流阻力不断加大,随之血流量也会减少,脑部氧代谢率下降,在手术、麻醉药物及机体应激反应的刺激下,脑部血供及其代谢率进一步降低,因此老年患者在全麻术后容易发生POCD[4]。也有学者认为可能是在神经系统退变的基础上,由麻醉、 手术等外界因素诱发或进一步加重神经系统的退行性改变,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5]。POCD发生的相关因素有很多,其中与麻醉相关的如麻醉方式、麻醉药物及麻醉深度等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6]。
BIS是反映大脑皮层抑制程度的常用麻醉深度监测方法之一,BIS值在40~60之间是较为理想的麻醉深度,在全麻手术中BIS值维持在此范围内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手术刺激所产生的应激反应[7]。有研究表明,BIS引导下的麻醉能够降低术后谵妄和POCD的发生[8],本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观点,研究中观察组通过调整麻醉药剂量使BIS值始终维持在50~60,术后7 d 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9例出现POCD,观察组仅出现3例POCD,POCD发生率分别为22.5%和7.1%。显然,BIS监测可以更加精准、直观的判断大脑皮层的抑制情况,术中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可以降低术后POCD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老年患者全麻手术中监测BIS,可以指导术中麻醉用药剂量,实现个体化用药,有效控制术中麻醉深度,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从而减轻机体对手术及麻醉的应激反应,显著提高老年患者的麻醉质量,预防患者术后POCD的发生。
[1]Sauër AM,Kalkman C,van Dijk D.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ecline.J Anaesth,2009,23(2):256-259.
[2]疏树华,柴小青,周玲,等.不同剂量盐酸戊乙奎醚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1):28-30.
[3]陈政文,丁顺才,张玲,等.全麻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中华麻醉学杂志,2013,33(1):31-33.
[4]Xie Z,Tanzi RE.Alzheimer's disease and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Exp Gerontol,2006,41(4):346-359.
[5]胡西贝.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认知现状.医学综述,2013,19(19): 3537-3540.
[6]纪金芬,钱敏,钟国云,等.脑电双频指数在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临床麻醉学杂志,2014,30(12):1225-1226.
[7]Chan MT,Cheng BC,Lee TM,et al.BIS-guided anesthesia decreases postoperative delirium and cognitive decline.J Neurosurg Anesthesiol,2013,25(1):33-42.
[8]徐源,李天佐,陈磊,等.脑电双频指数在全凭静脉麻醉中的作用.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26(7):578-57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0.127
2016-03-17]
475500 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人民医院麻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