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如东县洋口镇新林小学(226400)缪建权
让计算教学突显思维元素
江苏如东县洋口镇新林小学(226400)缪建权
[摘要]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要走出“盲目练”的误区,就要突显其内隐的思维元素。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要改变引入方式,注重算法优化,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让计算结果具有“思维磁力”,让计算素材具有“思维张力”,让计算过程具有“思维活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思维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但是很多教师都认为,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就是教会学生算的方法。因此,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要走出“盲目练”的误区,要让学生在掌握计算技能的同时进行有效的数学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力。
在教学中,计算素材的引入是第一步。很多教师都是以“情境+问题串”的形式来引入计算素材的,但这仅能引出一道算式,没有任何思维含量。只有结合计算教学内容及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引入,才能使计算素材具有“思维张力”。
例如,在教学“简单分数的加、减法”时,一位教师给每一位学生发一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让他们把这一张圆形纸片对折2次或者3次,然后在对折后的圆形纸片上涂上颜色,并把对应的分数写下来。这样,对折2次的学生就涂出了这四个分数,对折3次的学生就涂出了这八个分数。在反馈环节,教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涂的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并根据学生的反馈结果贴成上下两行。
师:上面一行分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下面一行呢?
生:上面一行分数的分母都是4,下面一行分数的分母都是8。
师:说得对。分母相同的分数叫做同分母分数。现在请选择两个同分母分数组成一道加法算式,然后根据分数的意义进行计算。
以上案例中,教师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入同分母分数的加法,不仅让学生对分数的意义进行了回顾,并且,在回顾的过程中自然地生成了计算素材。这样的计算素材引入方式基于学生的原有认知,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从同分母分数加法拓展到异分母分数加法,具有很强的“思维张力”。
在计算课的教学中,教师在关注算法多样化的同时,更要引导学生对算法进行优化,这样,学生的计算过程才会具有“思维活力”。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的习题“55-36=”时,学生得出以下几种算法:
算法1:15-6=9;40-30=10;9+10=19。
算法2:55-30=25;25-6=19。
算法3:50-36=14;14+5=19。
算法4:55-6=49;49-30=19。
算法5:40-36=4;4+15=19。
师:以上五种方法你们最喜欢哪一种?
生:老师,这五种方法我都不喜欢。我觉得我自己的方法是最简单的。
师:那你来说一说看。
生:56-36=20,20-1=19。这样算是最快的。
这一位学生的发言赢得了全班同学的掌声,听了他的方法以后,其他同学在接下来的计算过程中都普遍采用了这种简便的方法。
以上案例中,教师在关注算法多样化的同时,更关注算法的优化。最后一位学生的算法是与众不同的,也是具有思维含量的,并且都得到了全班同学的认可,而且教师没有单一地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而是让这一位学生对自己的算法进行介绍,促进其他学生对最优化的方法进行内化。
对于计算得出的结果,很多教师往往只是组织学生进行正误的校对,事实上,在学生完成一组算式的计算以后,若能引导学生对计算结果进行观察与思考,还能突显计算结果的“思维磁力”。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三位数乘一位数”时,在练习环节给学生出示了以下一组习题:
212×4= 412×4= 124×8= 524×8=
师:观察这四道算式,同样是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结果有什么不同?
生:有两道题的积是三位数,有两道题的积是四位数。
师:三位数乘一位数在什么情况下积是三位数,在什么情况下积又是两位数呢?请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对于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结果,教师并没有停留在让学生判断计算的正误上,而是引导学生发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有时是三位数,有时是四位数,并且将发现的结果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这样,就有效地引导了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突显了计算结果的“思维磁力”。
总之,教师要正确认识计算教学的价值功能,要善于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进行改革,要突显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所内含的思维元素,这样,才能让计算教学更高效。
(责编童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6)1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