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文娜
(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2)
读书会在本科生培养阶段的实践探索
——以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求智读书会”为例
曲文娜
(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2)
为培养本科生的读书兴趣,切实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深度发掘和大力培养具有潜质的学术人才,针对本科生开展读书会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吉林大学行政学院读书会是一种“半民半官方”的组织,每学期由一名教师作为主讲教师,并围绕一个主题开展系列化的读书活动。实践探索的结果表明,通过读书会的有效方式,能够有效激发本科生的学术兴趣,能尽早开发学生的学术潜能。同时,读书会为本科生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尝试平台。
“求智读书会” 读书会 本科生培养
本科生教育是大学教育的本与源,各高等院校均以本科生教育为立校之本。读书会作为一种以培养读书兴趣为主要目的的组织形式,已经广泛应用于研究生教育中,但这一形式在本科生教育中鲜有身影。深度考究国内一些高校少量开展的本科生读书会的性质及定位,不难发现各类读书会在实践探索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近年来,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求智读书会”在目标定位、思路做法、内容设计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效,为中国高校本科生读书会的组织、策划及运作提供了重要借鉴。
读书会是一种培养学生科研能力、营造大学学术氛围、促进师生思想交流的重要形式[1]。目前,在国内高校中存在形态不一、规模不等的读书会,有以专业知识研究为目的而开展的读书会,如西北政法大学的“终南山法学小组读书会”。它是以西北政法大学法科研究生和本科生为主体的读书会,其目标是培养一批潜心学术、视野开阔、知识渊博的法律人才[2]。这种类型的读书会还有中央民族大学的“马克思主义读书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三农读书会”、华中师范大学的“读书会”等。另外,还有挂靠图书馆,以培养阅读兴趣为目的的读书会,如郑州大学的读书会,它是挂靠于郑州大学图书馆的学生社团组织,以“翰墨寄身,书香致远”为宗旨,倡导读书风气,营造读书氛围,结交广大书友,扩充知识领域,促进自我成长[3]。该读书会的目标群体更加广泛,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如通过图书漂流、读书达人秀、名家讲坛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
为适应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的进一步发展需要,践行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学科立院、学术兴院、学生为本、学以致用”的办院宗旨,传承吉林大学行政学院的学术传统,培养一批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广阔思维视野、卓越潜质的学术人才,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在充分借鉴国内外高校读书会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思路的基础上,在2014年春季学期启动了针对本科生的新的教学探索工作,正式创办“求智读书会”。
“求智读书会”实行导师引导制和研究式学习模式,通过“经典阅读”、“问题研讨”和“成果分享”三种方式来培养本科生的学术兴趣和学术潜能,主要目标群体为本科生。本科生特别是刚入学的本科生面临学习方式、学习内容、教授方式等多方面的转变,因此在本科生阶段开展读书会活动,必须贴合本科生的迫切需要和知识基础,要求读书会的内容与平时所学专业知识有密切联系,可以对本科生的视野拓展与能力提高创造更好的条件。这决定了读书会的内容不能过于抽象,活动形式要丰富多样。基于上述思考,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求智读书会”做了两个方面的大胆尝试。
(一)半官方组织
在本科生阶段以提升专业知识为目标的读书会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由任课教师牵头的学术组织。在本科生阶段特别是处于低年级的学生,由于自身学术能力的限制,自发性的学术组织和学术团体比较鲜见。一些读书性活动小组的成立,往往是根据教师授课的需要而临时组织的,教师会鼓励、组织所教年级的本科生组成读书小组,对相关领域的热点和原点问题进行讨论。这样的读书小组在本科生中有较大的影响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专业兴趣。缺点是随着学期教师授课任务的结束,读书小组基本上处于停滞或解体状态。例如:吉林大学行政学院的《政治学原理》课程是在大学一年级讲授的专业基础性课程,教师为夯实专业基础,将读书小组与课堂讲授结合起来,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兴趣,但随着该课程的结束,读书会随之解体。二是自发性学术组织。这是一些大三或大四学生基于一定的学术兴趣与读书爱好而自主成立的自发性读书小组。有的读书会能够延伸到研究生阶段,旨在通过小组成员间交流读书心得、共同研读经典文本、思考原点问题等方式,磨砺品性、砥砺学术、提升修养。例如:吉林大学行政学院的“宁古读书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有学术理想、经过一定学术训练的学术人才。不过,学生自发的读会书往往因核心人物的退出而变得有名无实。
上述两类组织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是,缺乏持续性生命力。有鉴于此,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充当中介人的角色,尝试成立了半官方、半民间性质的“求智读书会”。这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期望保持读书会的求真、求实特性;二是通过学院把关,尽量保持探讨问题的连续性,使经常参与的学生能够在本科生阶段做好准备,为研究生阶段的学术研究打好基础。
(二)导师制和会员制
为保证读书会的学术品质和持久的生命力,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创造性地引入导师制和会员制。在学院教师自主申报的基础上,学院成立了读书会导师组。在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同时,学院广泛利用校内师资力量,以期建立一支规模稳定、结构合理、目光长远、方法丰实的指导教师团队。进一步发掘具有学术潜力的学生,最重要的条件是读书会的指导教师要有敏锐的学术眼光和全面的学术鉴别能力。为此,学院努力做到严格把关师资力量,正面激励入选教师。同时,在指导教师的选任上,放眼于全校范围,充分利用校内优质资源,努力打破学院之间的学术壁垒,择优吸收其他学院教师参与读书会运作。
“求智读书会”实行导师制。每学期由一名教师担任读书会的指导导师,每两周举办一次读书会活动,一学期共计8次。读书会主要采用讨论模式,一学期的活动要完成1本经典文献的阅读、1个原点问题的讨论和1次导师研究成果的分享。学院对参加读书会的教师给予40课时的工作量。导师组在每学期期末时,共同商讨下学期担任读书会导师的人选及读书会的主题。寒暑假期间,指导教师将围绕相关主题,先期提供参考书目及新学期的读书会整体计划,从而让参加读书会的学生有充分的文献阅读和问题凝练时间。
“求智读书会”实行会员制。本读书会主要面向本科生,在筹备阶段,学院在学生中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与动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读书会活动。不过,成为“求智读书会”的会员,要在一学期内至少参加5次读书会活动。每次读书会活动,各年级联络人均会组织相关的考勤活动。读书会会员不仅可以免费获得相关的学术论文、文献资料等,还可以获得导师们的悉心指导。“求智读书会”之所以实行会员制,主要是考虑通过制度化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引导和激励,同时为读书会的有序、连续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一)重视本科生读书会导师队伍建设
在积极鼓励和支持指导教师在学院教师自主申报的基础上,进一步稳定现有的指导教师队伍。明确指导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指导教师根据自己的学术研究专长和学生的学术兴趣,设计读书会指导方案。指导教师团队详细讨论指导教师提出的计划方案,对该方案提出优化办法。指导教师向读书会的学生讲解拟定方案,广泛征求学生意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读书会指导方案。同时,通过政策支持,吸引学院优秀教师加入现有的指导教师队伍,做好学院教师的动员工作。强调学术型人才是学院长久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教师学术生命传承的重要条件,也是学院吸引优秀人才进行硕士和博士深造的可行办法。根据专题设计和讨论的实际需要,吸纳校内其他学院和学科专业教师参与读书会的讨论,进一步提升读书会质量,拓展学生学术视野。
(二)读书会选题注重兴趣性和学术性相结合
根据导师的自主选题及读书会中师生互动的反馈情况,遵循以兴趣为指导原则,针对本科生感兴趣的社会政治领域的课题,围绕一个中心,开展有学术深度的系统讨论。学术研究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是要有浓厚的学术兴趣,这离不开指导教师的悉心引导,从而让学生意识到学术研究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指导教师从多个方面协助学生去发现有趣的学术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自主地学术探索。此外,“求智读书会”努力借助名家示范的巨大效用,在现有培养模式基础上,邀请学术名家给读书会成员做专题性学术讲座,传授求学、治学的宝贵经验,做到兴趣性与学术性紧密结合。
(三)读书会的主题及内容贴近本科生的学术需要
读书会文本的选择充分考虑到本科生的接受能力和水平,理论研讨要贴近实际生活。读书会的首要任务是激发本科生的学术兴趣,引导学生树立学术思考和科学研究的原则精神。指导教师要结合自己的研究经验和学术专长,通过具体案例向学生讲解学术研究的流程、技术和方法,广泛传承宝贵经验,让学生少走弯路、错路。
(四)以讨论方式为主,培养学术研究的专业化人才
作为本科生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方式,“求智读书会”的启动和延续,既是学术环境竞争日益激烈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学术兴院”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求智读书会”的持续开展将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成为服务教师教学、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
(五)读书会的主题涉及多学科、多领域
这符合本科生阶段的宽领域、厚基础的培养理念。培养学术型人才,不应被所谓的学科专业化所切割,要有开阔视野和战略眼光,注重跨学科知识的积累和学习。“求智读书会”秉持开放与共享的理念,激励学院全体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到读书会的实际运作中,通过不同学科专业、不同研究领域学者的广泛深度介入,进一步培养本科生的学术兴趣和开阔的学术视野。
(一)培养具有学术潜力的本科生人才
“求智读书会”作为吉林大学行政学院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之一,旨在培养具有广阔视野、扎实基础、卓越潜能的本科生人才。在本科生中营造良好的读书求索的学习氛围,夯实学生开展学术探索的基础,为其未来人生和学术发展创设有利条件。
“求智读书会”充分借鉴国内外一流高校学术研究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思路,实行导师引导制和研究式学习,通过“经典阅读”、“问题研讨”和“成果分享”三种方式来培养具有学术潜力的本科生人才。具体而言:
一是提出学术问题的能力。读书会的一个核心内容是经典文本的研读,通过研读政治学、公共管理领域的经典文献,深入剖析重要思想家的思想体系,与先哲大家进行跨越时空的精神交流,体验思想家们形态不同、道路各异的知识之旅,加深对经典文献在促进人们观念变革、引领社会改革实践等方面重要意义的体认。通过精细阅读经典文献、研讨原点问题,提升学生对观念史、思想史的深入理解,培养学生敏锐的学术触觉,深入观察所处时代面临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为提出学术“真问题”、促进知识新积累、推动观念新变革,积累新的更扎实的知识基础。
二是有效进行文献检索的能力。文献检索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一项知识技能,是研究学习与学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求智读书会”通过导师充分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学生递交读书报告两种方式,努力锻炼、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每学期导师都会进行一次学术成果的分享活动,向读书会成员展示自己近期的研究成果,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什么是学术研究、怎么做学术研究等问题。每一期的读书活动会要求学生上交读书报告,通过撰写论文来锻炼和提升学术科研能力。
三是清晰、准确、简洁地表达思想的能力。大学教学的一个核心目标是引导学生完成学习方式的更新,实现从被动接受型学习向自主研究式学习的飞跃。以研读经典文献为例,读完这些作品的理想效果是能够使用自己的话语将作者的思想清晰地表达出来,从多个维度思考作者提出相关问题的思想史背景,同时自主完成相关的科研论证工作。在“求智读书会”的活动过程中,指导教师会鼓励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集中表达观点,在有限的篇幅中阐述独立见解,从而最大程度的锻炼本科生清晰、准确和简洁地表达学术思想的能力。
(二)推动本科生教学改革的新探索
读书会活动本身就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求智读书会”的实践活动是导师对读书进行另一种教学方式的新尝试,虽不同于本科生的课堂教学活动,但目的都在于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通过对经典文本的梳理、点拨、引导,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具有进一步思考的意识和能力。读书会的小团体特质,能够让导师在主持与引导读书会的同时,发现更有利于学生吸纳知识的新方式和新途径,有利于改进课堂授课的方式和方法。同时,“求智读书会”信息平台的搭建、在导师引导下的观点交锋,能进一步加深师生之间的联系和了解,了解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关注问题、思维方式和敏感内容,从而促进教师对本科生教学的内容、方式进行经验总结和反思,从而促进本科生教学内容、方式和方法不断更新。
(三)提供本科生课程设置的新思路
每期“求智读书会”的时间都是一个完整的学期,一学期共有8次活动。包括完成1本经典文献的阅读、1个原点问题的讨论和1次研究成果的分享,8次活动均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展开由浅及深的讨论。例如,第一期“求智读书会”围绕“权力”展开,从何谓权力、三维权力观分析、权力和利益等方面,使读书会成员逐渐深入到权力的眼睛、弱者的武器和反支配权力等问题的探讨中。通过8期的深入阅读和思考,使学生在有关“权力”主题方面的相关专业知识更加条理化和系统化。该主题不仅是指导教师最新研究成果的结晶,同时也是新课程的开展和论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本科生开设一门新的课程需要进行补充性论证和试讲,经过学院专家的集体听课和论证后,才能列为本科生课程体系的一门新课程。随着专业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一些课程必然要被淘汰,而一些有关新的理论和交叉学科的课程要不断补充进来。吉林大学每四年一次的本科生培养方案调整,就是在不断吐故纳新的过程中实现与时俱进的。本科生读书会无疑为一门新课程的创建提供了最佳契机。通过“求智读书会”8期的深入阅读和思考,能够对某一主题进行不断的质疑、反思、解构和再建构。特别是针对本科生的兴趣点、疑问点、重难点等有了深入了解和整体把握,更能有的放矢地对本科生课程进行合理规划和设置。应当说,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开展的“求智读书会”活动,既是为一门新课程进行的先期摸底和练兵,更是体现教学相长特点的创新探索过程,为本科生后续课程的开讲与开发提供了良好平台和坚实基础。
[1][3]邱昭继.读书会与法科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法学教育研究,2011(1):256,258.
[2]郑州大学读书会[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1C4Fth-rI2pOw05ejTbV4IIkmw6cXOwM_PqLya1Tt99dCxa 5QWL_cKY-Dh_WqQ3quf-1SYNSNwyEm-xzBvkUZq.
(责任编辑:赵淑梅)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Reading Club in Stage of Cultivating Undergraduate Students——A Case Study of the “Wisdom of the Reading Club” in Jilin University
QU Wenna
(JilinUniversity,Changchun,Jilin130012,China)
The reading club is an effective way to cultivate undergraduates' reading interest, change students' learning style and explore deeply students with potential. The “Wisdom of the Reading Club” in school of administration in Jilin University is a “semiofficial and semi people” organization. In Each semester, a teacher will lead members in club to carry out a series of reading activities around a theme. The results of practical exploration show that the reading club can effectively stimulate the academic interest of undergraduates and develop students’ academic potential, at the same time, it will provide a new platform for the undergraduate curriculum and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wisdom of the Reading club;reading club;undergraduate training
2016-04-11
吉林大学2015年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求智读书会’实践探索背景下本科生学术型人才的发掘和培养模式研究”(2015XYB033)。
曲文娜(1976-),女,山东省烟台市人,博士,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学管理。
G642.0
A
1005-5843(2016)11-0144-04
10.13980/j.cnki.xdjykx.2016.1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