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我国出版业的机遇与挑战

2016-03-05 23:57柳斌杰
现代出版 2016年1期

柳斌杰

摘要:我国新闻出版业经历了10年大改革、大开放、大发展,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出版大国。“十三五”期间,国家明确提出要完善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文化公共服务体系、文化产业发展体系、文化市场贸易体系,还要完善依法管理和正面引导相结合的制度,建立统一的文化市场执法体系。出版业必须和文化体系建设、和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相适应,把现代治理体系放在重要位置。为在“十三五”期间把我国建设成出版强国,我们必须从六个方面打好攻坚战。

关键词:“十三五”;文化体系建设;出版强国

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出版强国,是我们建设文化强国的需要。因为出版是文化的核心,是基础。只有出版强大了'文化才能真正强大起来。早在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就提出建设出版强国的目标,并且确立了相应标准。到现在五年过去了我们需要总结。今后的五年正好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阶段,是前五年奠定基础上的大发展。今后五年我们有哪些机遇?有哪些问题?有哪些难点?有哪些短板?出版人应该搞清楚。因为全局决定局部,整个出版业的大气候影响到每一家出版企业,影响到每一个出版人。

围绕建设出版强国,我讲三个问题,跟大家一起交流。

一、中国出版业正处于由出版大国走向出版强国的进程中

历史和现实表明,中国出版业是具有世界影响的出版业。因为我们出版领域的两大发明印刷术、造纸术,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为中国和世界文明推进作出过重要贡献。可以看看《圣经》序言,可以看看马克思著作,在西方科学家、史学家著作中,都提到中国印刷术、造纸术的发明,实现了思想文化的远距离传播,是革命性的变化。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有两项体现在出版领域,对那个时代的文明传播,就像今天的互联网一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近一百多年来,由现代技术支撑的中国现代出版业,在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国民素质再造、文化教育提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出版人,我为此感到自豪。我经常跟同志们讲,在所有的职业里,最能够永恒不灭的是出版业。因为出版产品是永恒的,一部作品留下来,几千年、几万年,甚至更为久远,都可以一直传下去。四书五经、1919年以前所有的历史典籍,以及1919~1949年民国时期创造的文化,都以书籍的形式保留下来,成为中华文化的宝库,再没有其他任何一件事情比这个更有生命力。所以我说做出版是一个不朽的事业,上承先贤、下启子孙,是值得奉献一生的事业。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实行公私合营,在改造私营出版业的同时,国家投资兴办出版事业,推动了中国出版业的健康发展,初步建立起现代出版体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出版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大解放了出版生产力。我们现在一年的出版能力超过过去的一千年。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秦朝时候有9万多种书,汉朝末年有17万种书,唐朝末期是39万种书,而我们现在一年就能生产45万种,出版能力提高了多少倍?特别是十六大以来,我国新闻出版业经历了10年大改革、大开放、大发展,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出版大国。主要标志如下:

第一,出版实力更加雄厚。我们出版行业的总资产年均以30%的速度增加,去年营收已经超过两万亿。据世界银行发布的资料,我国出版业投融资能力已经稳居世界第一位。在跨国兼并中,中国已经成为第一大主力阵营。

第二,出版能力大大提升。我国年出版图书已经达到45万种,总印数83亿册,市场动销品种常年保持在220-280万种之间;我国报纸发行量是43亿份。报纸的网络版、移动终端现已普及城乡,读者达到3亿多人;期刊的总发行量最近五年一直稳定在33亿册左右,学术期刊已经居世界第二位,新兴的电子期刊连续几年稳定增长,目前正在出现的微期刊也在吸引着更多的读者。

第三,出版技术日新月异。数字技术融入了传统出版业,推动了数字出版的快速成长,特别是在电子读物、音像、动漫出版、音乐出版空前繁荣的形势下,数字出版高速增长,产品和服务年收入已经达到3千亿。特别是音乐作品的生产.传播,已经成为一个很大的产业,因为汽车发展、流动人口增加而需求旺盛。这都显示了新技术运用在出版领域的巨大潜力。

第四,产业融合方兴未艾。传统印刷与数字印刷复制融合加快,大大提升了印刷复制能力和产品加工质量,支持了国家工业化、信息化进程,丰富了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产业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超过了德国,仅次于美国。

第五,出版走向世界的步伐加快。我国出版“走出去”道路越来越宽,主要有做国际书展主宾国、开展图书进出口贸易、中外合作出版、中外文化交流、出版企业跨国兼并、国际发行网络建设等六种形式,加快推动了中国出版走向世界。目前我国已经在196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图书贸易,包括图书、报刊销售和开展馆藏馆配业务等;在39个国家中建立有中国的出版企业。我在总署工作期间制定过目标:必须在40个主要国家中建有中国的出版企业,现在基本做到了。在世界著名书展中,比如法兰克福书展、纽约书展、伦敦书展、巴黎书展、莫斯科书展等,中国出版业都成为了最大亮点。这两天在印度举办的印度书展,中国也是主要的参展国之一。

第六,我国有了授权的国际标准。“一流国家出标准”,这是国际公认的现象。我们过去往往在别人制定的国际标准下生存,可以说削足适履,非常被动。经过几年的努力开发,2015年4月15日,国际标准注册机构正式授权国际信息内容产业协会,发布了中国研发的MPR内容产业标准,从5月16日开始生效。这个标准的执行秘书处也设在中国,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成果,大大提升了信息内容产业的价值,填补了国际标准体系的空白,为我国创造了“标准化”的话语权和主导权。作为中国首个国际标准,研发过程一直得到中央关注和支持。

第七,版权支撑能力快速提升。首先要提到我国这几年研发的“数字版权唯一标识符”(DigitalCopyright Identifier,简称DCI)。原来出版界执行的是美国的“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Digital ObjectUnique Identifier,简称DOI),现在有了我们自主开发的DCI。数字内容标识符,就是内容生产跟踪的标识符,就像出生证一样,内容一产生,它就会天然地成为该内容的终生号码,不管是在国内传播,还是传播到世界各地,这个号码可以终生识别。其次是10年前由新闻出版研究院牵头进行的版权技术研发工程,运用新技术手段为版权提供重要支撑。这项工程进展顺利,即将验收完毕。这些年我们最头疼的版权保护问题以此可以得到破解。最近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和新闻出版局长会议强调要在全国推广这些标准和技术,用以提升我们版权保护的能力。

第八,我国出版业国际威望大幅上升。以前我们多年申请加入国际出版商协会,总是借口我们私营出版不发达、出版自由没落实,遭到拒绝。现在怎么样?由于我们出版业在国际上的地位逐步上升,国际版协主动找上门,邀请我们参加国际版协,去年已经顺利通过。他们现在认为没有中国,就不成为世界出版;国际版协没有中国,也不成为国际版协。国际版协前后两任主席一起来华时预言,要不了10年,世界上最著名的出版机构都会换上中国旗帜。国际组织的认可证明了我们作为出版大国,已经名副其实。

看到我国出版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绩,令人欣慰,但没有理由满足现状。因为我们现在只是一个出版大国,还不是一个出版强国。中国出版业正处于由出版大国走向出版强国的进程中。目前主要的问题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我们的学术创造力不大,由思想、科学、文化、内容引领世界潮流的能力还不强。正如习总书记说我们有高原,没高峰。而美国、英国等国家差不多每年都有引领世界文化潮流的作品流行全球,如《百年孤独》《挪威的森林》《泰坦尼克号》《哈利·波特》《阿凡达》《星球大战》等。我们现在的作品还不能进入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行列。在每年世界文化产品排行榜里,中国还处于缺位状态。当然,原因很复杂,有社会制度的原因,有意识形态的原因。但深刻反省,我们确实还缺乏触及人类文明根本的话题,我们讲的东西还不能引起世界的共鸣。这并不是我们出版人的能力不行,而是我们出版的“金矿”品位不高。这个品位是掌握在作家、科学家、理论家、思想家那里的,需要作者去创造、出版家去挖掘,大家共同努力,改变现状,提高质量。

二是出版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不强。由于体制机制等各方面的限制,目前我们的出版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市场主体,我们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还不够强大。所以我们还没有多少能力生产出世界级的、划时代的内容产品,也没有能力跟发达国家著名的跨国出版公司竞争。

三是我们的法律制度环境还不够完善,评价机制还不尽如人意,出版企业内学术自由风尚还不够活跃,有些地方还没有形成机制化、制度化,难以策划出版传世精品,影响着整个出版行业做大做强。出版这个行业非常具有挑战性。我们现在的评价标准,总体上讲是突出两个效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这是我们的基本原则。具体评价而言,我们没有分门别类地去考量学术创造能力,往往以服从当前形势需要为标准左右出版业的长远发展,这样就很难产生精品力作。我们说的精品,传统的经典作品,甚至是获得诺贝尔奖的作品(科学领域的另当别论,其是以新发现、新发明、新创造为标准),有哪一部作品是在出版当时就能够获得很好评价的呢?没有。四大名著有的在几十年内、上百年内都是禁书,换了几个时代才变成精品。我们要认识到出版评价的特殊性。我们既要反映当前国家的现实要求,出流行书;也必须从人类文明,从历史进步,从社会发展,从更远的目标来看出版的价值,策划出版有厚度、有深度、有力度的精品书。只要给出版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必定会有“高峰”作品问世。

四是我们的出版企业还不够强大。企业数量很多,但是由于部门化管理、地区性分割,使得企业层次比较低。世界出版五百强我们现在进入的只有三席,而且名次靠后,前十位没有我们。这显示我们还不是一个出版强国,要成为强国,起码在前十位要占到几席。比如我国经济,世界五百强前十位里就有四席,我国银行实力大多数都排在世界前列。在互联网信息产业里,世界前十位也有我们三席,马云的企业,已经名列世界第二了。我们出版业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

五是我们的经营管理能力、国际传播能力还有一定差距。目前相当多的出版机构还没有完全进入市场竞争状态,距现代出版制度的建设也还有相当差距。中央当时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标准,就是上市公司的标准。现在在公司治理结构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上,真正达到上市公司标准的有多少?相当多的是封闭的小企业,只能达到“温饱”水平。

六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健康繁荣的大市场体系还没有完全建成。我们现在多种渠道都在发展,但是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规范的市场体系。实体书店是一个体系,一个标准;网上销售是一个体系,一个标准;新的阅读空间是一个体系,一个标准;民营销售渠道又是另外一个体系、另外一个标准。不是一个融合的大市场。这在国外是很少见的,而我们还是常态。

二、今后五年我国出版业的机遇和任务

“十三五”期间,国家明确提出要完善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文化公共服务体系、文化产业发展体系、文化市场贸易体系,还要完善依法管理和正面引导相结合的制度,建立统一的文化市场执法体系。总之,要在五年期间完成这六大体系建设。制度体系建设是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这一点我们可能认识还不足,总以为发展规划主要在经济、社会领域。其实仅从经济方面说,我国已经超过了小康社会的标准。短板在于制度体系建设。出版业必须和文化体系建设、和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相适应,把现代治理体系放在重要位置。

出版业哪些方面与文化体系建设紧密相连?

第一,出版业要服务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的要求。文化建设第一个要求,就是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规划讲了几个显著,这是一个。这个显著提高靠什么呢?靠教育,靠读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要得到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要更加浓厚,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都要明显提高。这对我们出版业既是任务,也是机遇。

第二,出版业要服务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理论工程的建设。要加强思想道德、价值观、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增强国家意识、政治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感,提倡科学精神,注重通过法律、政策、各种文化形态,传导正确的价值观和先进理念。

第三,服务于大力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的整理和保护,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加快数字媒体建设,打造一批新兴的主流出版传媒集团和几个世界一流的出版传媒集团,提高我们的传播能力。请大家注意这里的“一批”和“几个”,中央要求的主流媒体,不是过去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媒体,而是业态各异、形态多样的新兴主流媒体,既包括过去的媒体形态,也包括现在的新媒体。要建设的就是几个这样的、世界一流的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