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任
中国书法已经成灾:大街小巷尽是书法训练班、学习班,大小报纸上尽是书法展览、拍卖消息,几乎所有电视剧的卧室里都有所谓的书法作品,好像书法就是中国文化的特征,长头发禿领衫的“书法家”假装斯文地涂抹谁也不识的丑陋墨痕,老干部退休争当书法家协会主席、副主席,才练几天就敢自称什么大师,把架子端得神乎其神,然后四处鼓吹什么书法至高无上,什么纸上芭蕾,什么神韵灵光,好像书法是中国的文化图腾。然后拉帮“写字人”四处打秋风、搞笔会,去抄唐诗、宋词(抄错的时候多)招摇骗钱,这些貌似文化景象,其实这是文化泡沫!
许多清醒的真正知识分子都不太好承认书法是什么艺术。字写得很好的沈从文先生说:“社会上许多人都喜欢附庸风雅,从事艺术。唯其倾心艺术,影响所及,恰好作成艺术进步的障碍,这个人若在社会上有地位、有势力,且会招致艺术的堕落。最显著的一例就是写字。……写字的艺术价值动摇浮泛而无固定性,令人怀疑写字是否是艺术。一部分人把它和图画、音乐、雕刻比较,便见得一切艺术都有所谓创造性,唯独写字拘束性大,无创造性可言,并且单独无道德或情感教化启示力量,故轻视它。………无形中自然就奖励到庸俗与平凡。标准越低,充行家的也越多。书画并列,尤其是写字,仿佛更容易玩票,无怪乎游山玩水时,每到一处名胜地方,当眼处总碰到一些名人题壁刻石。若无世俗人对这些名人的盲目崇拜,这些人一定羞于题壁刻石,把上好的一堵墙壁一块石头脏毁,来虐待游人的眼目了。”
写过《落花生》的作家许地山先生说:“我不承认写字有真正的艺术价值,若说有的话,记账的人,掘土、种菜等事工,也可以算作艺术看了。为什么哪?文字底根本作用是表达意思,形相上的布置不过是书写材料为纸、帛、刀笔、墨汁等关系,只要技术纯熟,写出来,教人认得它是什么,它的目的就是达到了。凡是艺术,必至有创造性,文字自古有定型,原不能说是创作。所变底是一代所用的材料规定了一代的字体,漆笔时代,绝不能写出隶草真书,只能写篆文,毫笔时代也不能写出现代的‘美术字’。”大画家徐悲鸿先生说:“书法乃简单事,愚人制成复杂,越远越失去越远者,中国书法其一端也!”许多外国艺术评论家认为中国书法是工艺品,因为它与我国的陶瓷、钟鼎、盘壶都是有实际用处的工具,不同于纯为观赏用的绘画。而我们某些中国的书法理论家则认为书法比绘画高尚许多,任何迷恋于某行者都把自己所迷恋者说得玄虚莫测,但是艺术是有自己的标准的。绘画与音乐是世界共通的艺术,而中国书法只有在日本与韩国可以展示,我们希望每个人都把字写好,可是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都成书法家。中国书法对于中国造成两大漏洞:一是时间漏洞,使许多人把宝贵生命虚掷其中而无所获,我见到不少努力练字而无成就者,只给办红白事写账,可悲。二是资源漏洞,耗费许多宣纸、笔墨、装裱费用而制造些无用而速朽的东西,你没有官位,没有经历,没有文章,没有业绩,你就是一个平庸的抄书匠,你的字只有展示内容的形式功能,与艺术毫不搭界,眼前炒作的热潮一过,就会归于寂寞而分文不值。我以为,学习书法不如学习绘画,那是有形之艺术,更不如研习学问文章,那会使你明理修身懂事,利于做人处世,成为有用之人!
古来书法家都是大文人,无论王羲之,还是颜真卿,还是柳公权、苏东坡都写的是自己的作品,我以为人们欣赏《兰亭序》,有一半是在于其文章的华美隽永深邃,《祭侄帖》也是文章写的悲壮苍凉,杜牧的《张好好》诗稿与李白的《上阳台赋》文稿之所以保存下来,是因为诗文的华美而非因书法的飘逸。他们不以书法家名世,但是在中国书法作品中,他们的作品应当有非常靠前的位置。古之书家很少无文章者,他们首先是文章大家,其次才是书法家。很少无文章而能以书法传世者,古代书法家多为文人士大夫和高官,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在当时的社会上举足轻重,比如,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欧阳询官至太子率更令;虞世南官至秘书监;张旭官至左率府长史;颜真卿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柳公权官至工部尚书、太子少师,封河东县公;苏轼曾被召兵部尚书,改礼部,兼端明殿、翰林侍读二学士;岳飞为大将军,储遂良、虞世南、董其昌官至礼部尚书;张瑞图历任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左吏柱部尚书等职;何绍基、王铎官至礼部尚书……可见,古代的书法家很多都有非常好的文化地位、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还有些书法家诸如赵佶和乾隆等为天子帝王,他们本身的字有训导示范意义。他们文章既好,字体也佳,于是后人奉为写字的圭臬,于是书法家成矣!
书法之优秀不仅在于表达的内容,也在于胸怀与气魄。武将岳飞非文人,他用于习武的功夫肯定少于临池多矣,但是他的《滿江红》写得何等豪气蓬勃龙蛇飞舞!那岂是一般书法家所及!张旭之豪爽,徐渭之狂放,乃是其性格使其书法雄视千古。而晚清到民初书法,很多人推崇康有为,康有为心雄万夫,气魄撼天地,当时向门徒授课,即教诗一首:“仰首观南斗,回头望北辰,俯看滿世界,无我这般人!”如此雄强之心灵,表现于文章上自然惊世骇俗,形之于书法也会气象超拔。他变法失败后亡命十余载,命悬一线,远赴北欧瑞典,曾卧病绝粮于印度大吉岭,后来他请吴昌硕为其制一朱文印章:“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唯其有如此旷世之才华,雄强之心灵,又有如此奇拓之经历,所以其书法才有“游龙翔凤舞于天”的气象。李云光赞其书曰:“当其晚年居沪叹凤嗟麟之时,挥腾龙跃虎之笔,以写郁闷,岂与一般书家相同?”(李云光《南海康先生书法》)并且还说其书法“满身钉痕(即耶稣受难之钉痕)”。经历乃书法家笔墨线条奔放豪强之基础!其实,他的书法只有对于其文章、事业、经历崇敬者才能欣赏,不懂其文章事业者,与别人写的字又有什么不同?或者还不如!
优秀书法作品大抵是“无心”之作,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姪帖》、苏东坡的《寒食帖》史称三大行书之珍,从创作过程讲,都是文章草稿,率意而为,毫无造作,那流淌心灵的悠然浩叹之气(《兰亭序》),悲愤伤悼之情(《祭姪帖》),忧怀伤感而坚韧乐观之意趣(《寒食帖》),发于心灵,运于腕底,使笔飞墨舞,线条灵动神奇,以超人之禀赋又处特殊之境遇,以超世之才华意动情生,文驱笔走又逢绝妙之机,才成绝世杰作。倘以后再刻意为之,绝不可也!古人云:文章乃天成,其实表现文章的书法更注重书写者的情感闪烁之灵光一闪,稍纵即逝!无心胸气魄,无雅趣诗意者,心中无文章,无意境,无抱负,纵昼夜临池,终是抄书匠也。
台湾有一个著名书画家叫溥心畬,一生以书画为业,但却以书画家为耻,他反复对学生讲:与其称我为画家,不如称我为书法家;与其称我为书法家,不如称我为诗人;与其称我为诗人,不如称我为学者。表示自己是有学问的人。过去的文人字写得都很好,但对书画总是嗤之以鼻,认为是雕虫小技,并不以书画家自居。今人范曾就称自己为“古文化学者”,不以画家身份自豪!
古人重视书法,因为书法是学问,但又认为“小道必有可观焉,致远恐泥”。在书画上不能下太多的功夫,否则会影响你对道的学习。现代的郑振铎反对成立书法家协会,理由是书法是每个人都应该会的,没有必要成立一个书法家协会。也就是说,当一个中国人就应该写好字。可一旦都想成为书法家,对于整个时代来说就是个悲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