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忱
1996年6月5日,作为中共长春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审兼长春作家协会副主席,我接待了台湾女作家赵淑敏的来访。访问结束后,她将我领到长白山宾馆,向我介绍了她的丈夫傅先生。傅先生是吉林延吉人,他见到我后,便问道:“你知道1945年‘八一五’东北光复后,长春政界的情况吗?”我尚未回答,他又直截了当地问道:“你知道有个叫孙大光的人吗?”后来在2004年9月15日,我接待了来访的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林枫的女儿林耿耿,在谈话中,她也问过我是否熟悉孙大光的情况。对于孙大光这个名字,我知道一点,那是在有关的党史资料中获得的。其大致的情形是这样的: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政府以正统姿态向东北派员。当时,被派到吉林省长春市的是赵君迈。赵君迈是浙江湖州人,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政治系,任过两年多校学生会主席,还是蒋经国留苏学习时期的同学。当时,赵君迈被任命为长春市市长。跟随赵君迈去长春工作的有两位要员,一位是孙亚明,另外一位就是孙大光。我知道,孙亚明是中共秘密党员,而对孙大光的情形,就不甚清楚了。据有关资料表明,孙大光似乎为国民党方面做工作多一些。
那么,孙大光到底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这些年来,我一直不甚清楚,总觉得,他是国民党中的进步人士,秘密为共产党做一些工作,对革命有过重大贡献。直到前不久,我才弄清楚并知道许多事。原来,孙大光也是一名响当当的共产党员,不仅他是,他的爱人张刚也是。而且,他们青年时期就参加了革命,并且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做出过重大贡献,可以说是一对功臣。
孙大光,安徽省寿县人,1917年1月7日生,原名孙世蔚。父孙喜源,母黄氏,另有一兄一弟二姐三妹。他从小家境贫寒,14岁的时候,在姑父梁子文的资助下,孙大光入寿县正阳关省立第六职业学校分校二部,插班读初中一年级。在此期间,孙大光接触了共产党人孙世芬,接受了革命思想的熏陶。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孙大光在上海江西路长城书店,以售书作掩护从事革命工作,后经共产党人王寿华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7岁时,作为团省委发行部长,他从团员转为中共党员。此后,孙大光担任过上海沪东区委组织部长兼区发行干事,领导过沪东工人大罢工。一二·九运动后,他开始以孙逊为笔名,在上海《永生》《大晚报》上发表文章宣传爱国思想。1936年5月,险些遭到敌人逮捕。他的夫人张刚,原名张植华,乃扬州大家闺秀,1941年8月南京中央大学毕业。1938年初,经同学马识途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春,张刚在重庆沙坪坝中央大学续读时,与孙大光相识, 1942年8月1日,两人在贵阳结婚。
1940年秋,根据上级指示,孙大光加入了国民党。周恩来指示他留在国民党里,认为这样更有利于革命。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经中国民主革命同盟发起人王昆仑的介绍,孙大光出任《新民报》编辑部主任。同年9月,国民党重庆方面决定派赵君迈赴东北,出任长春市市长。孙大光化名叶兆南,随赵君迈来到长春,出任国民党长春市社会局局长兼教育局局长。一同去的,还有中共秘密党员孙亚明。
国民党长春市社会局负责整肃风纪、社会经济、社团登记,监管报刊登记和新闻审查诸事宜;教育局管理学校。当时,长春有两家报纸,一是国民党的《大华报》,一是共产党的《长春新报》。孙大光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不许《大华报》搞反苏反共宣传,同时暗中支持《长春新报》,帮助其解决印刷机等实际问题。1946年4月7日,苏军撤离长春,在欢送大会上,孙大光以国民党长春市市长代表的身份,发表了讲话,对苏军的帮助表示感谢,并且向苏军驻东北总司令马利诺夫斯基元帅、长春卫戍司令加尔洛夫少将各赠锦旗一面、银杯一只。在此期间,孙大光极力做好保护长春文化艺术的工作。苏军撤离长春前,国民党《大华报》的负责人曾找到孙大光,说:“为了避免共军攻占长春得到‘满映’(即后来的东北电影制片厂,简称“东影”,是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前身),要把最好的设备拆走,不能拆走的要破坏掉。”孙大光以共军不一定来的理由,制止了这一阴谋,为后来东北民主联军接收并建立“东影”做出了贡献。4月8日,中共吉辽军区在九台卡伦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在4月14日攻打长春。4月11日,吉辽军区司令部制订了《长春争夺战役作战计划》。战役总指挥由周保中担任,政治委员林枫。总指挥部设在长春东南的范家店,后转移到长春南岭,再转移到兴隆山。4月13日,在重庆记者招待会上,周恩来发表了中共对东北执行夺取并进行自卫的声明。4月14日上午,驻长春苏军全部撤离,国民党市政府从苏军手中正式接管了政权。下午2时,东北民主联军进入市郊,扫清外围之敌。4月15日凌晨3时,周保中、林枫下达了总攻命令,随即开始夺城之战。4月18日,经四昼夜的激战,东北民主联军攻占了长春,毙伤国民党地方武装2500余人,俘虏1.4万人。俘虏的人员中,包括国民党东北行营少将高参、长春防守司令官陈家珍,吉林省代理省主席王宁华,长春市市长赵君迈等以下将校级军官和官吏55人。孙大光、孙亚明等也同时“被俘”。长春市民主政府恢复办公,地址在大兴会馆,市长刘居英,市委书记石磊。4月24日,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长春市划归东北局直接领导,重新组成了市委,由林枫任书记,石磊任副书记。
东北民主联军的战俘营设在佳木斯。在战俘营里,孙大光以被俘后参加东北民主联军的身份,在由国民党被俘军官组成的“解放军官教导团”中担任教育长,实际上是教导团的中共领导小组成员。而国民党中央政府仍在重庆《中央日报》上刊登消息,称“叶兆南在佳木斯做客”。孙大光曾想公开自己的共产党员身份,并通过彭加伦和林枫,向中共中央请示。周恩来办公室回电:“叶兆南在解放区的身份不公开。”原来,中共准备在两党谈判中,用赵君迈与叶兆南等,交换被国民党关押的我党高级干部,同时令孙大光在国民党内长期“卧底”。但是,由于国共两党谈判中断,我方仅将赵君迈交换了被国民党关押的人民作家金山,孙大光的“交换”未能施行。此后,孙大光经其在广东时的老战友、时任东北局组织部长的古大存提议,赴内蒙古参加土改工作。至此,孙大光这个隐蔽了13年的我党秘密工作者,才公开了身份,由叶兆南更名孙大光,回到了党的干部队伍里。
1948年后,孙大光曾历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策研究室主任,东北局交通部办公室主任,国家交通部计划司司长、部长,国家计委地质局长,地质总局局长,地矿部部长等职,为开辟中国远洋运输和改善公路、内河运输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文物收藏和保护方面也做出了很大贡献。
据报道,孙大光有两次重大义捐活动。第一次是在1987年6月,孙大光夫妇将自己收藏的191件珍贵历史文物,全部捐献给安徽省博物馆,并将所得奖金40多万元,赠给了他的家乡安徽寿县,发展教育事业。这191件艺术珍品,有战国时期文物5件,唐、宋、明、清瓷17件,康熙、乾隆年间墨砚8件,明、清名书画家作品161件,包括文徵明、陈洪绥、徐渭、郑板桥等人的精品,仅清初大画家石涛的作品就有6件。上述藏品,有12件为国家一级文物。据参与鉴定的专家评估,仅明、清书画,价值就在人民币8000万元至1亿元以上。有位经营图书画廊的人士说,单清代“八大山人”的那幅《荷石图》,在海外就可以换取20辆奔驰轿车。第二次捐赠活动是在1998年5月,先在北京长富宫饭店举行新闻发布会,接着在合肥、上海、香港和北京巡展,最后由太平洋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在北京专场拍卖。这次,有任伯年、吴昌硕 、齐白石、张大千、刘海粟、李可染、黄宾虹、蒋兆和、潘天寿、吴作人、关山月、傅抱石、李苦禅等大家的国画,或山水,或花鸟,或人物,皆为上品。这些画中的相当部分是赠给孙大光的,并留有孙大光的上款。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李可染的《九牛图》,乃大师的绝笔之作,估价为280—300万元,为当时国画拍品之顶竿记录。整个拍卖所得,除去发布、巡展、宣传和场租开销,太平洋公司按协议付与孙大光夫妇450万元人民币。拍卖后,孙大光夫妇未有动用一文,把所得悉数捐给了家乡的教育事业。然而,孙大光的家境并不宽裕,女儿和儿子都要买房,大孙子刚结婚,还要装修房子。有一次为洪涝灾区捐款,孙大光捐了500元。但捐过后,家庭生活费却不够用了,不得不向秘书小邱借600元,用以买粮买菜。
为了答谢孙大光的第一次捐赠,安徽省博物馆选择一方上品砚台,请孙大光的老朋友、著名书法家、文物鉴赏家启功先生,手书纪念文字,以为永志留存。启功先生欣然命笔,赋诗并序,以为赞语,云:
寿县孙大光同志,艰辛革命数十年,无他嗜好,惟一书画自怡,与夫人张刚,偕搜真迹之余,积百数十件。1987年夏,举以捐赠安徽省博物馆,奖金悉数为寿县兴学之资,博物馆选砚勒铭,以志盛事,属功为之记,且为赞曰:
笔精墨妙推前修,
法书名画垂千秋。
历经劫火稀传统,
寿州伉俪勤搜求。
朝披暮卷欣忘忧,
盈箱溢筐何胜收。
不干自秘韫椟留,
遥为桑梓琼瑶投。
树人之资贻远谋,
与众同当诚嘉猷。
昔人妙迹幸有托,
贤无古今堪期俦。
落款是:“一九八七年秋 启功并书”。
孙大光,当年在从事党的革命秘密工作时,就是个时隐时现的人物。后来,他又甘愿受贫和寂寞,将大批珍贵藏品捐出,全部支援家乡办教育。在许多人看来,他确实是个不可理解的“神秘人物”。
(责任编辑:张文军)
链接:
孙大光(1917-2005),安徽寿县人,1932年参加革命,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先后在广州、重庆、贵阳、长春等地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48年参加内蒙古土改工作,任区党委政研室主任;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东北交通部秘书长,1952年调入国家交通部,1964年任交通部部长、党组书记;1979年任地质部部长、党组书记;1982年任地质矿产部部长、党组书记;1985年任中顾委委员,1995年离休。
孙大光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