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济江
(湖北科技学院 财务处,湖北 咸宁 437100)
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施路径研究
李济江
(湖北科技学院 财务处,湖北 咸宁 437100)
新形势下,会计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型会计人才的培养是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的重要环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传统的灌输式培养模式难以满足社会需求,从模式的建立和路径的实现角度,探索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创新已经成为一种时代必然,高校创新会计人才培养要围绕知识、思维、意识和实践创新四个维度,进行科学大胆地改革。
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施路径
(一)研究现状
客观而言,我国对于会计人才培养的研究,尤其是对于其培养模式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的文献中,相关研究成果不仅数量不多,而且质量也参差不齐。从研究视角上,现有的高校会计人才培养主要分成三类:
其一,有关教学实践论的视角。其核心论点在于,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教学实践的创新,要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探索教学方法,改革专业设置,培养新型会计人才。如,王遐昌、周炜(1999)提出“3+1”教学管理模式,改革本科会计教育实践。
其二,有关市场需求论的视角。市场需求论视角同样强调教学改革,但与教学实践论视角不同,其改革本源是市场需求,重在围绕社会需求改革会计人才培养的方式和方法。通过实证调查,徐庆林(2006)提出了校企合作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其三,有关国际交流合作的视角。与前两个视角不同,国际交流合作视角下的会计人才培养重在强调国际化、全球化的大时代背景,强调不同国家之间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学习借鉴和交流。例如,在东盟经济合作的形势下,席鸿建(2012)提出了适应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发展的会计人才开放式培养模式。
(二)培养现状
理论联系实践,重视能力培养,强调思维训练,作为我国高等教育老生常谈的话题,追求理论的创新,强调实践的落地始终是其孜孜追求的目标,然而,最终结果却并不乐观,这类问题在高校会计人才培养中同样十分突出。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中创新力不足,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人才往往也是千篇一律,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当前,多数高校会计专业课程设计,主要以国家会计考试制度为依据,唯考试至上的教育,注定理论性甚强,而实践性甚短,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需求相背离。
其次,培养理念落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校会计人才教育多数停留在灌输式教育和填鸭式教育,仍然停留在知识的输出,而忽略了个体对知识接受和输入的差异。同时,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学只是一种教学任务,没有从人才培养的高度来设计教学内容,更没有从丰富教学内容角度创新教学方法,导致教学方法呆板。
再次,实践性与应用性不强[1]。当前,受高校会计教学知识填鸭与灌输的影响,学生普遍知识能动性不足,突出表现为知识的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差。与此同时,高校会计教学多数属于一般性的专业培养,学生可以掌握会计基本的业务知识,办理简单的程序性工作,但是由于教学与企业需求脱节,实践性深度欠缺,应用性不强,与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相去甚远。
创新力不足的高校会计人才教育的最终结果,必然是既定教育目标的未实现,与此同时,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培养人才工作的短板,不能满足社会对多元人才的需求。概括而言,当前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现状必然引发下列问题:
其一,限制了个体的自主性。无论是灌输式教学,还是填鸭式教学,它们都是以牺牲学生个体特性为代价,没有从学生需求、个性差异的角度思考教学,而个体丧失自主性,其创新性则必然是空谈。
其二,无形中为教师创新制造了藩篱。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高校会计教学中教学计划的设计,多从完成教学任务的角度出发,既没考虑学生的需求,也无心做出改变,长此以往,由于没有有效的考核机制,教师创新与改革的动力不足,无形之中为自身在创新教学上的不作为提供了很好的借口。
其三,在社会需求不足的形势下,产生人才紧缺的问题。随着多年高校扩招,高校毕业生规模屡创新高,社会消化压力剧增。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社会分工更加细化,多元、复合型的人才成为社会需求的主流。尽管社会需求不足,然而实际上,教学单一、创新不足的高校会计教育,造就的人才往往是千篇一律的,未能解决人才紧缺的问题。
高校创新会计人才的培养对象是创新型会计人才,其根本在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会计人才。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开拓性思维、创造性能力,能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为社会发展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才。而高校创新会计人才是高校会计学科通过创新培养思路和方法,重点培养学生在思维、能力上的创新指数,为社会培养会计创新人才。
高校创新会计人才的培养是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明确提出[2],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要“探索并推行创新型教育方式方法,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作为人才体系的重要组成,国家创新型科技人才与高校创新会计人才相辅相承,前者为后者提供政策指引,后者为前者的实现提供智力服务和人才支撑。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高校创新会计人才的培养必然紧跟时代主题,具有如下特点:
其一,知识创新性。高校创新会计人才的培养以会计专业知识为依据,离开了会计知识的创新,高校创新会计人才的培养只能成为泡影。
其二,思维创新性,高校创新会计人才更加重视个体特性,强调个体创新思维的培养。
其三,意志创新性。创新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在实现某个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坚韧的意志品质。
其四,实践创新性。实践是理论的来源,在高校创新会计人才的培养中,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在大众创业服务社会中,都需要实践来检验。
依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应“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法”,建立新型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种专业人才,高校会计人才的培养应本着创新模式、激发活力的原则,在尊重自身人才培养规律的基础上,以服务经济与社会为目标,大胆探索与实践,建设一条适应当前形势的新式培养道路。
(一)高校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高校创新会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服务于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大局。在实践中,要时刻坚守创新的本质,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主题,对此,高校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应立足以下几个特质:
首先,突出时代性。会计人才的培养要与时代脉搏相契合,作为一门专业性强的学科,其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一方面,要符合国际化、全球化的大趋势,从全球化的视野下办学和培养会计人才;另一方面,要符合当前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角度,从专业设计、课程设置、教学实践等多角度做好教育创新工作。
其次,突出创新性。新形势下的高校会计人才培养,要立足传统但高于传统,要从传统教学中汲取营养,探索新的创新要素。传统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要在转变职能上求变求突破,突出表现为:其一,要转变传统的专业职能定位,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会计的核算和监督需向以控制为目标的职能转化。其二,要转变在人才培养中的自身角色定位。在创新的时代主题下,高校会计专业学科不再只是简单的人才输出器,鉴于个体与社会的复杂性,培养学生个体的独立人格、创新思维、担当意识理应是高校会计人才培养任务的应有要义。
再次,突出应用性。21世纪人才的竞争不单单是专业知识的竞争,应该是包括专业知识、能力素养、实践能力的综合素质的竞争。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中,必须围绕知识面宽、用途广、适应强的思路,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双管齐下,突出应用性知识的传授和应用性人才的培养。
(二)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构建
从人才主体的角度,个体或者整体意义上的会计人才需要面对内在与外在两类因素,而从需求论的角度、内在因素上,会计人才需要借助专业知识解决自身的衣食住行、安身立命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任何个体都生存在社会大环境之中,自身在追求解决生存生活问题的同时,也被赋予了特定时代主题的标签。由此,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构建,可以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角度寻找切口。
1. 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思路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是个体的几大需求,一般人更加注重生理、安全和社会需求,而成功人士更加强调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高校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既不能一刀切,也不能胡乱拔高,要结合人才整体角度的需求层次,综合考虑个体的需求差异,实施多元化的培养方式。
一方面,要从整体角度,明确会计人才的需要结构,确立特定结构上的具体要素。客观而言,会计人才在学习生活中,必然有着学习、生活、工作、研究、自我价值几类需求,其中,学习即通过对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获得相应学历,并具备处理与专业知识相关的各类问题的能力;生活主要是指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生活品质;所谓工作则是指利用学习到的会计专业知识,通过付出劳动,获取合理的酬金;而自我价值的实现,强调的是在会计专业知识学习之后,可以借助专业所学追求自身理想,实现人生抱负。
另一方面,要依据人才需求结构和要素,科学划分人才培养类型,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思路。结合会计人才的需求,会计人才的培养可划分成基础型、技能应用型、创新复合型三类,其对应的培养方式和人才特点见表1:
表1 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方式和特点
2.科学界定高校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维度
模式即事物的标准样式,要研究创新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必须弄清模式的内涵与外延。虽然对于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已经五花八门,之所以判定其参差不齐,关键在于对于模式本身的界定不够科学,由此陷入人云亦云的困境。
所谓人才培养方式,即学生在学校的培养下,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的结构,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3],可见,从内涵上而言,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指的是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有关培养内容、制度、活动、方法等各类要素的总和。从外延上说,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观念、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方式等多层面有机结合的产物,涉及到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等多个教育教学环节。具体到实践中,高校创新会计人才模式应抓住三个维度:
第一,目标维度,应明确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总原则和总方向,是实施教育实践的基本依据。对于高校会计人才教育目标而言,它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类型、规格的需求,学生的基础条件及学校师资力量等各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教育模式中的决定性因素[4]。当前,高校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是在全球化、国际化的国际形势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实施创新型人才战略的国内形势下,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专业化知识、创新性思维的多元化人才,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
第二,课程体系维度。课程体系是各类课程的有机整体,是“教学内容按一定的程序组织起来的系统,是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5],创新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从课程总量、课程类型、课程结构、灵活性与多样性角度,科学设置课程体系。
第三,方法维度。教学方法即教师在教学中为完成教学目标采用的途径和方式,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好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相反,不当的方法则会事倍功半。在创新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应创新教学方法,牢牢抓住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两者之间互动这三类要素。
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必须符合我国当前总体的人才创新思路,当前,《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对于我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目标有着明确的规定,即“建立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国内培养和国际交流相衔接的开放式培养体系”。在具体实践中,高校会计人才培养中要遵循会计人才教育规律,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因地制宜地探索适合自身的实施路径。
(一)理念层次:转变固有理念,强化创新意识
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关键在于解放思想,必须摒弃传统教学中的守旧理念,克服固有的思维陋习,根据时代要求,强化创新意识,确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观和人才观[6]。在实际中,要正确处理以下三个关系:
第一,要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在教育中体现的是教育主导,学生体现的是教育的接受和主动性,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突出教师的权威,忽视了学生个体的能动性差异,损失的是对学生潜能的挖掘。对此,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中心地位。
第二,要正确处理学与做的关系,确立以实践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往的教育重视对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动手实践能力,造就的人才往往高分低能,为此,要强化实践环节,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第三,要正确处理学习与成才的关系,确立以成才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高校培养会计人才不能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必须注重个体的成长和成才,要将成才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除了知识的传授,要注重情商、职场、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制度层面: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机制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实现都离不开实践机制,而实践机制的重点在于人,凡是能结合事物自身的规律,在抓住事物普遍性的同时兼顾事物的特殊性,实践路上的荆棘都能迎刃而解。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机制中,首先必须从矛盾角度,解决好学生、教师两个环节的问题。一方面,作为教学的客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从兴趣、爱好、知识面、需求等角度,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必须从学生着手,建立分层教学机制。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差异,建立有效的培养方案,实行差异化教学。另一方面,作为教学之主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强化各类知识的学习,围绕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既要强化管理、市场等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更要加大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强化师资队伍,激活教师队伍中蕴含的创新创业元素。
同时,课程设置要富有创新性。创新性视角下的高校会计人才课程设置应是多元、开放的[7],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应具有一定的包容动态性。要围绕学生多元发展、创新思维的激发,重点围绕专业知识、能力、素质开设课程,在考试设置上,不仅要考察学生的专业知识,更要考察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一,要加大专业课的学习,通过专业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会计专业知识。其二,要开设能力课,培养学生掌握管理知识、组织知识等通识知识。其三,要开设思维讨论课,通过讨论课、头脑风暴课、座谈课等形式,对于生活、学习和社会生产中的热门话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三)方法层面:创新会计人才教学方法
大学生本身自制力强,而且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这并不能成为将一些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排斥在课堂之外的理由。从心理学角度,单一刺激下学生容易产生疲劳,多种刺激下,个体的活动反而可以得到激发。由此,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智力发展的角度,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具意义。创新会计人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要重点注意以下环节:
首先,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好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思维的激发,对于书本、教师、课堂上的所学,要鼓励学生树立自信,敢于挑战传统的权威,本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敢于怀疑、自信、务实、好奇的品格。
其次,要鼓励学生敢于表达。传统教学弊端的表现之一就是学生性格过于内向,敢于表达自身观点的极少,这与日常教学中缺乏鼓励存在一定的关系。在日常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问、多想、多说,教师应本着激发思想的态度,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的教学,无论是教学还是考试,都应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身见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再次,要鼓励学生敢于登台。学生登台可以锻炼自身的胆量,同时,任何一次的登台,学生必然十分重视,对于自身的语言表达、思维能力都是一次极大的锻炼。
实际过程中,在立足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应采用极具启发意义的教学方法,例如,通过采用案例教学法,以案例来串联专业知识;在实践教学法中,可以针对某个实践主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而在互动教学法中,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活力。
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要尊重规律,在遵循高校会计人才自身的学习和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注重方法的创新,通过实施引导、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敢于实践创新,既要大胆改革现有的课程设置,又要改变当前的教学机制。创新教学模式是时代所趋,高校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在于从目标上进行创新设计,要围绕知识、思维、意识和实践创新四个维度,对于当前的课程设置、教学机制进行科学大胆地改革。
[1]姜涛.会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实现路径探索[J].经营管理者, 2014,(5):358~359.
[2]侯丽霞.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1.
[3]教育部.第一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Z].1998.
[4]宋英会计教育目标的重建[J].经济师,2006,(5):214~215.
[5]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第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347~349.
[6]敬采云.会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实现路径[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9(4):32~35.
[7]王娟.论地方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5):232~233.
2095-4654(2016)12-0035-05
2016-10-26 基金项目:湖北科技学院教研项目一般项目“高校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与实施路径研究”(2015-XB-03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F230-4
A